評個3分吧,我沒了解過朱熹所以不太清楚,視頻也是有看沒看。但是評論看的多。
不當標題黨啊,所以隨便寫寫。我也不知道自己站在啥角度來說。不引戰(zhàn)。
首先,評論比視頻精彩??偨Y(jié)就是罵的人都基本都可以說不是罵朱熹本人,而是被朱熹理學折騰的儒家,自朱熹之后,儒家變成了廢儒。
我個人還是對宋之前的儒家有偏愛的。儒家思想加固了中華文明思想的強度,讓其能同化很多很多民族。讓我們真正的屹立在世界上。(所以現(xiàn)在就是56個民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也許朱熹本人沒啥問題。(評論甩了我一臉的書,但我一本沒看。23333)但是我本人是不怎么喜歡朱熹(沒錯,對我而言儒家就是從這里走偏的!),所以評論會不自覺的會偏向罵朱熹的一方,但是腦子讓我又多思考了一下。
我實際上討厭的是自宋以后,國家被儒家把持,形成了獨特的小鮮肉文化(沒錯,就是武力值開始降低,顏值開始升高,當官必須看顏值)。導致的文強武弱,開始了中華國際地位的持續(xù)走低。(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越來越弱。但是怪在文人上肯定沒錯。)當然,文官出過很多牛人想改革,然而寡不敵眾。(實際上也許就是曲解朱熹的學問來壓人吧。語言的藝術(shù)。)
不過歷史上的人物不應(yīng)以私德論事。我討厭的事之一就是辯論人物,然后用攻擊私德的方式來否定一個人的做出的社會貢獻。
跑偏了,反正宋之后中華的衰弱讓我不喜歡大儒朱熹(別提什么宋對外勝率高。輸一次就是丟一堆東西,贏一次能那會多少東西!燕云十六州看著呢……?。?/p>
既然是以大儒來宣傳朱熹,那么朱熹就要背負宋之后中華軟弱的情況。不管是因為后人曲解,不恰當引用,還是本身學問就有問題。
然后就是說的儒家只是統(tǒng)治者需要罷了。我就呵呵了,推卸責任一把好手。如果你們要這樣推卸責任,那么作為統(tǒng)治者工具的學問就別提什么天地立心,什么生民立命,什么萬世太平了。
亂世兵家平天下,初平法家治天下,盛世儒家冒頭打壓其他家?,F(xiàn)在國家越來越強盛了,儒家又跳出來了嗎?別宣揚人物了,給我們講講儒學里有用的東西就行。文化建設(shè)文化建設(shè)。還是應(yīng)該百家爭鳴爽。
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來拍這個宣傳朱熹,對大多數(shù)討厭中華近代史的人來說。這就是糟粕啊。
是為了宣傳儒學嗎?是為了加強民族歸屬感嗎?是為了提高民族自豪感嗎?
實際上經(jīng)歷過元與清的外族統(tǒng)治,并且文人大規(guī)模投降后。稍微民族認同感高點的都對宋以后的大多數(shù)文官沒啥好感吧?尤其清朝,真就儒家說的話的和做的事的反面教材。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剃了)(沒剃而被處死的都是勇士)
又跑偏了。自己看了一遍,果然還是對朱熹負面的比較多。
最后。孔子大佬,后代弱雞??鬃釉谔熘`不知是否能夠瞑目。(72米高的雕像,吊!雖然不知道有啥用。中國人有人不知道孔子嗎?說實話我已經(jīng)“看不清”雕像上孔子的臉了。)

最后的最后,
莫須有,意有之,水太涼。

有些評論過線了
儒現(xiàn)在是中華文明基石。你可以評判儒學,可以評判大儒(朱熹不行!),甚至可以評判圣人。
但是不要否認儒這塊基石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任何想要敲掉這塊基石的人都是(非蠢)即壞。只有壞,沒有蠢。
百家爭鳴也少不了儒家。
不喜歡歸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