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上海美影廠第一部動畫長片,90%的人都沒看過

故事總是能給予人們美好的想象,但是很多時候,美妙的故事一出口便消失在空氣中了。而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并且樂此不疲在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捕捉故事了。
那么這一次要給各位介紹的是經(jīng)過多人的努力而捕捉到的一個絢麗但又很樸實的故事,沒錯,它還是1959年出品的、上海美影廠第一部動畫長片——
《一幅僮錦》

*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是1941年推出的《鐵扇公主》,而《一幅僮錦》則是上海美影廠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視頻欣賞見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
雖然在豆瓣上評分人數(shù)不足400人,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個題目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兑环族\》是一則在壯族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被收入人教版的教材里作為課外閱讀的拓展。

而改編自這個故事的動畫,于1960年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榮譽獎。

那么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么呢?
一幅僮錦的故事
故事講述了很久以前,住在山麓中的壯(僮)族,媽媽妲布和三個兒子靠織錦、砍柴為生。動畫的一開頭,就讓觀眾們看到了制作組的誠意所在。


壯族以黑為美,動畫中的媽媽也是穿著黑色的傳統(tǒng)服飾:




而故事正式開始于妲布與那一幅畫的相遇。
一天,妲布從集市賣錦回家的路上,買回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決心照樣織成僮錦。

她在小兒子的支持下,夜以繼日,整整花了三年時間,終于織成。

正當母子四人拿著僮錦出門觀賞的時候,忽然一陣狂風卷來,僮錦隨風飄去,消失在遠方。

妲布焦急萬分,此處晃動鏡頭正表現(xiàn)了她的不安與焦急。

妲布囑咐老大勒墨、老二勒堆厄速去找回僮錦。兄弟二人來到大山中,見有個老奶奶坐在石屋門前,急忙前去詢問僮錦下落。老奶奶告訴他們僮錦藏在太陽山的仙宮里,要喚醒石虎并騎虎前行,而且沿途艱險,凡人難得生還。
老大嘗試去馴服石虎,但兩人被老虎嚇得逃跑。

老三勒惹決心找回僮錦,于是辭別母親來到深山密林。老奶奶勸老三返回家去,老三置生死于度外,跨上石虎,穿越巖洞,制伏火龍。

歷經(jīng)磨難的他終于來到太陽宮,受到七仙女的款待并拿回僮錦。

而在這里,安排了仙女對老三一見鐘情的情節(jié)。仙女在這里并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而是一個嬌羞小姑娘的模樣,她對勒惹的小心思完全能從她的動作和神態(tài)看出。


當老三勒惹要離開了的時候,仙女目送的那一幕讓人感受到她內(nèi)心的不舍與擔憂交雜的情緒。

老三告別眾仙女,披上了七仙女贈送的紅披肩,騎上石虎,一路平安回到家里。

回到家后,老三展開僮錦,只見金光閃爍,僮錦延伸開去,錦面上的花草樹木、雞鴨牛羊全都從畫里出來了。

七仙女驚現(xiàn)在羊群中,老三走向了仙女。

大哥、二哥也回家了,一家人從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于此落下帷幕。
故事并不復雜,故事里的人也不復雜。正是因為故事中純粹的追求,才使得故事變得美好。妲布為了完成這一幅壯錦,花費三年,將靈魂編進壯錦;勒惹為了追回母親的錦,歷經(jīng)磨難,將生死置于度外。這樣的歷練從動畫一直延伸到動畫之外,而最后所有人都擁有了美好的結(jié)局。
對于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作者來說,這個美好的結(jié)局便是他們成功地捕獲了這個故事。
捕捉故事的人
我們能看到這部作品,不得不感謝兩個人。一是導演錢家駿,一是編劇的蕭甘牛。
錢家駿先生在豆瓣的介紹里被稱作未被正名的“水墨動畫創(chuàng)始人”。
上世紀60年代初,錢家駿與阿達、段孝萱等共同創(chuàng)研水墨動畫制片工藝。隨后,他擔任技術指導的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獲譽無數(shù),開創(chuàng)了最富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片之始。而無論是多么創(chuàng)新的技術,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闡述故事。(當然,實驗性的動畫有其他的目的。)
本作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就是它捕捉到了人和其他動物的生動神態(tài)。
開頭小貓咪的動作活潑可愛,特別是掉進罐子里的這一段:

而妲布和小貓咪的互動也非常真實。妲布的動作非常輕柔,而小貓也同時向著主人蹭著撒嬌。

作品中的對于植物的季節(jié)變化刻畫非常細致。

而隨著年歲的逝去,妲布的容貌開始發(fā)生變化。在這個作品里所出現(xiàn)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無需更多的介入才能把故事固定。
故事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著,所以,我們從人物的動作可以得知他們沒有言說的情緒。


也能單憑一個背影,知道妲布對半途而廢的不舍。

正是創(chuàng)作者們注意到了生活的細節(jié),這部動畫才有這樣的效果。光芒四射的特效固然讓人興奮,但是對于生活真實的捕捉卻別有一番樂趣。
這種樂趣,負責編劇的蕭甘牛最清楚不過了。
該故事由著名民間文藝工作者蕭甘牛搜集整理而成,最初發(fā)表于1955年《民間文學》的創(chuàng)刊號上。蕭甘牛于1956年開始從事專業(yè)文藝創(chuàng)作,攜帶妻兒全家到有壯、苗、瑤、侗、漢等民族雜居的大苗山,跟農(nóng)民一起生活,搜集整理民間故事。一生搜集整理壯、苗、瑤、侗、黎、高山等民族民間故事19部,整理民歌1部。
我們或許對田野調(diào)查工作者收集故事的場景充滿好奇,幸好同樣是田野調(diào)查工作者的邢公畹所寫的《紅河之月》中有提到收集故事的情況——


這樣捕獲故事的記述充滿著詩意,但實際上民俗資料的收集耗費時間,而且異常艱苦。
而這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正如邢公畹先生所說的:
“他們活著,夢著,折磨著,然而無人能經(jīng)驗他們的苦難,聽一聽他們生活的歌謠,參一參他們故事中的夢想。他們所說的故事,和他們自己的故事,我想都不曾為世人所知?!毕氡厥捀逝O壬嗍菓驯е@樣的心情聽著老人們講述故事的。
作為動畫導演的錢家駿先生也許感受到了故事背后的重量,因而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精美的動畫。每一個好故事都值得去認真對待,創(chuàng)作者通過捕捉故事的細節(jié)將其呈現(xiàn)在媒介之中。只有這樣,這些美好的故事才能永遠鮮活,而不是消失在遺憾中。
參考資料:
[1] 錢家駿. 動畫《一幅僮錦》. 豆瓣電影,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40656/
[2] 邢公畹. 《紅河之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 中工網(wǎng). 《動畫電影大師錢家駿病逝 <九色鹿>成難忘經(jīng)典》.
http://news.workercn.cn/c/2011/08/18/110818172938971839158.html
關注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超豪華福利等你來撩!回復“干貨”查看所有資源:皮克斯、奧斯卡、宮崎駿動畫合集,PS、SAI、AE教程,還有更多↓看下圖↓

更多新鮮動畫資訊,更有趣的動畫推薦,更多愛動畫的小伙伴,盡在動畫學術趴官方網(wǎng)站: www.donghuaxs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