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清單】表達力、學習力、思考力原則思考~
昨天探索起明框架該從哪里搭建起,結果后來成了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延展。。。
先思考要搭建的是什么,第一個是職場能力框架,第二個就是思維清單
前者是清楚在什么角色中,應該具備的一系列的能力,這是用來要求自己,也是用來評估參考
后者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什么類型的問題,應該用哪個思維模型,其原則清單是什么,一條條的原則清單,就像數(shù)學知識點對應的可能考點和解題方向,挨個對照一下,必定能找出解法——當然這種解題法好像有點太耽誤效率了,用多了看到就會解了,但前期,還是最好都列出來每次過一遍,最后變成記憶,然后變成秒篩一遍的記憶——就能無招而出招了
應該就是這兩個吧。。。。沒事,先探索著,需要再加

首先思維清單的話,包羅萬象的兩個,一個是思考力框架,一個是成長原理
思考力框架,其實是學習力思考力表達力
表達這個倒是思考過,表達分為溝通這種雙向的,和輸出這種單向的,總體都是從目標——理性邏輯分類——感性部分案例or數(shù)據(jù)佐證,要照顧到聽眾的不同類型,表達是為了達成目標
邏輯分類的關鍵在于MECE原則,具體在于分類之間的順序和彼此關聯(lián),這是區(qū)分人的層次的關鍵

所以忽然想到很多文章,分析個社會問題,基本是直覺歸因然后往后延展,從一開始的主題就又大又模糊——正向解決大問題都是不現(xiàn)實的,連個人以幸福為目標都得累die,直接上升社會國家層面的大問題那不是扯么。。。
還不如逆向思維,選一個踩坑點的具體方面,去深度研究,盡可能全面的歸因然后每一種搞個簡單普遍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也很難,畢竟我們就解決自己的幸福問題,花了半輩子,也就摸到邊不是。。。

輸出的單向,像寫文、講話、做視頻都是這種的,那就是媒體、自媒體類,但是真要走理性路線,就會像起明的課一樣——真的是曲高和寡,個人學下來,真是太需要時間了,真的是整年的投入,然后再匹配兩年實踐,不知不覺五年過去,我青二還沒扒完。。。
現(xiàn)在大家壓力這么大時間這么緊,講道理讓大家投入學習這沒什么用的,PS,真的個人偏好和經(jīng)歷會影響判斷,我就覺得起明學員不會越來越多。。。教練們那么自信是因為身邊都是牛人。。。我是知道課程很好很好很好,但是,自己身邊愿意看起明的就少,哪怕是青一小組已經(jīng)是那屆活躍度最高,但大家也很難持續(xù)學的。。。

溝通的雙向的,表達力其實最主要的不是邏輯了。。。而是觀察對方和謀劃共識——這是真正的高手境界,需要的不僅僅是謀略,第一關扔掉爭高低對錯的自戀位就是很大的挑戰(zhàn),所謂情商高的人,更多的就是把存在感給別人的人——這并不是技巧,而是真正目標導向、不爭的外圓
情時位勢度理利其實都是技巧了,先觀察為主,在入職八周、管理者前八周、如何向老板匯報這些課里,葉教講了很多,對方的三觀、偏好、看重的利,然后把共識和投其所好融合溝通,溝通的重點在于假設—驗證,千萬別搞個人版肯定性歸因。。。都認為自己歸因正確這種吵架是吵不贏無意義浪費時間的

表達力是鄒神分享的時候主要講的部分
學習力和思考力呢,學習其實是輸入信息和認知給大腦,學習如果只是像饕餮那樣想什么都吸入,反正腦子里面是沒有架構的,需要用知識的時候,不記得、不清楚、沒法用就是結果了
這樣的學習,就跟那個一年看1000本書的人一樣,生活肯定是有些變化的,但是太小,成長微乎其微
學以致用講的四個步驟,第一,只筆記自己認知中缺的那部分,然后要多看老師他的整體重點,動作表情,還有跟著老師的思路思考,第二,能把內(nèi)容復述,講的小孩子都聽懂,第三,思考遷移這些在生活工作中哪里可以用,第四,變成原則清單,以后可以直接用
但其實這四個步驟,并不是循序漸進的基礎,這四個步驟如果沒有初始積累,不過是空中樓閣
但即便是空中樓閣,簡化版的執(zhí)行,只要堅持三五年,也能用這樓閣建法打造出真實地基

自己其實沒有嚴格用這學以致用四步,學起明也好,其他的內(nèi)容也罷,都是想到哪里延展到哪里,遇到問題再具體思考梳理發(fā)散,為自己能解決或者想通某個小小的點而自得不已
來說說初始積累吧,其實起明課程是個很好的初始積累,只是自己當初學的時候,盡力但能力有限,到現(xiàn)在呢,能學的更清楚的,但是很想去趕進度,所以,框架都沒搭
模糊的清楚=不清楚
所以經(jīng)常學著學著,就覺得推進不下去了,不是動力不足,而是覺得內(nèi)心堵的太多,然后就得階段梳理一下,稍微挖了一個通路出來,能繼續(xù)前行就又去趕進度
還是過往的慣性,想要去達成一個可量化的目標,好像能證明點什么
但這都不是能轉(zhuǎn)化為實力的東西,看不懂的依然看不懂,以為要學更多,但其實真是這樣嗎?

青一難道真的就不足以搭框架?難道晨練的內(nèi)容還是堆積,而不是填補鋼筋混凝土的框架做裝修?
自己還是以為具體的某個事件,能成為一個代表性的轉(zhuǎn)折點么?
學起明是目標,但這個目標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還必須得SMART啊,不是把課都筆記完,【不羈的靈魂】就幾十章的一本書,但是筆記完了幾次了,不還是沒有學會么
所以,問題導向才是可定性可定量的

學習力如果想要提升,框架是必須的,否則每次都在關注語言邏輯——是的,每次都在關注語言邏輯,這非常感謝嗑CP給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我沒法看出來Jam的愛,因為我只關注語言和其中的邏輯,學習的第一個點,就是除了語言內(nèi)容,表情動作和重點篩選也非常重要,我把所有知識都抓住了,然后一點點的去琢磨——哪有那么多時間,因為我的學習是有點脫離應用的,并且,沒有觸類旁通
我只能靠其他大大制作視頻發(fā)現(xiàn)很多糖。。。缺乏相關專業(yè)認知是一個,但沒有基礎認知結構真的很可怕

思考力其實就是思維框架了,現(xiàn)在還是老老實實的停一段時間的各種學習,去建框架吧
建框架這種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QAQ,雖然有葉教給的職場能力結構框架,包括青二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框架,六脈神劍什么的,然后思維清單自己也有一些探索,但是,都還是比較零散的
要整框架出來,這是個大工程啊。。。
自己一次也不能搞個什么精品出來,最起碼小茅屋要搭建一個吧。。。

成長原理這個延展的就很多了,成長原理本身的應用,成長原理結構化的應用
我都很想有很多天的時間,就從頭到尾的過一遍自己的所有筆記。。。
把知識分門別類的串聯(lián)起來
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吧,現(xiàn)在自己有兩個基礎思考,起明的能力結構,還有兩個思維工具、原則清單,先把與這些相關的課或者生活延展思考給拿出來,結構化、原則化
后面的框架怎么搭,到時候應該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沒走到那個拐彎口,何必著急呢

那具體的方法呢,B站寫文法已經(jīng)不太適用了,因為這是一個過程,不斷的在類目下增加內(nèi)容,所以,還是用一下傳統(tǒng)的筆記吧,筆記本上的類目建好
然后就是計劃一下怎么把之前的一些內(nèi)容做整理構建了
首先,從3月份來廣州開始,看一共寫了多少篇文
345篇,那就估計是105萬字吧,看看周日我刷了多少字。。?!静获Z】QAQ,70萬左右吧
好吧,感覺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

所以接下來要怎么做
還是每個板塊的過,看標題看能不能回憶自己當初寫的是什么。。。
余華老師說,練習寫作唯一的秘訣就是,一直不停的寫。。。。我不會寫小說,但現(xiàn)在給我自己一個主題延展3000字,那真的是除非當下沒興趣,不需要考據(jù)什么的真的1小時就刷完
所以,熟能生巧是完全正確,其實比較專業(yè)的來說,應該用笨功夫,因為這個用腦,熟能生巧的動手我是不太行的。。。
我現(xiàn)在應該是一個把薄讀厚的狀態(tài),隨便給個什么話題,都覺得其實很復雜,具體背后的問特別多,所以以前我很愛發(fā)表意見的,現(xiàn)在就一思考就閉嘴了——自己的問題天天想天天努力還反反復復,還管什么別人的問題,管也白管。。。所以就顯得太自我了。。。
這是個人生階段吧。。。
行了,我真的是干啥啥不行,叨叨第一名,這就又要over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