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師分享小學生案例分析
一個家庭中,彼此親密地生活在一起,也有生活界限。尤其是孩子,在他的生活領域里,讓他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為他他自己的成長助力。如果父母出于過度的愛,或出于無奈而越過界限去幫辦,甚至包辦,就越界這個界限了。
【案例回放】
安安上一年級了,人很聰明,就是任性,霸道,嬌氣,懶惰。安安應該說是媽媽的第四個孩子了,前面三個都因故流產(chǎn)無緣來到世上,所以,安安出世后,就成了媽媽的掌上明珠。從小到大,安安從沒沾過一點家務活兒,連碗筷都不會擺,吃桔子每次都要媽媽剝好。在學校里輪到他和另一個同學值日時,不是指揮對方做,自己不動手,就是自己跑掉,留下同學一人做。
當老師找到他為什么不做值日時,他還振振有詞:“老師我不會干,也不喜歡干?!薄斑@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是每個學生的責任?!薄拔覜]有責任,我不要責任。” 老師驚愕。安安媽知道后,批評他:“寶貝,你都這么大了,是你的事就要去做,這是責任?!卑舶卜凑f:“責任,你不是說我的責任是學習嗎?我就不做,我討厭干活?!?/p>
【案例分析】
家長怨孩子沒有責任心、懶惰。這是誰的錯呢?應該反省的是家長,是家長自己越過了生活界限,或者叫責任界限。該孩子做的事,因為你的手太長,伸過去替他完成了。長此以往,覺得家務事是大人的事,和他無關,變懶惰、沒責任心也是情理之中了。
在養(yǎng)育孩子上,父母們喜歡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幼小孩子的無限的愛,唯恐 愛之不深,愛之不夠。最常見的就是包辦、代替、過度保護,這是生活上的溺愛。
探究這類溺愛型的父母動機,一是憐愛心理,因為看孩子可愛,所以忍不住憐愛,因為憐愛,所以忍不住幫一把。潛意識里的話是:看,媽媽多愛你!什么都幫你做了。這其實是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享受付出的快樂,因為付出愛的行為本身就可以獲得一種母愛滿足感。
還有一種是急躁性情,看孩子做事笨手笨腳,老半天也做不完,干脆自己做算了,也沒有那個耐心,干脆等他長大一點再讓他做了。再一種就是追求內(nèi)心完美和生活秩序的父母、比較挑剔的父母,他們往往見不得孩子做事拖泥帶水,做不好還要自己重做一遍,不如自己親自做省心。
【消極影響】
1.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他該做的事。
家長包攬了孩子所有的問題和責任,會導致親子之間責任不清,界限模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沒有告訴孩子哪些他可以做,所以他不知道要做;而我們知道孩子哪些可以做,卻也代他做了,于是,孩子沒有他可做的事了!剝奪了他們獨立動手做事的權利,他當然不懂得什么是他該做的事,也不想做本該他做的事了?,F(xiàn)在反而來責怪孩子不愛勞動,不懂得體諒父母。
斯科特·派克有句話說:“總有一天我們要放開孩子,他們是上天賜下的禮物,交給我們照顧——但不是永遠?!笔堑?,不是永遠,該歸孩子管轄的生活、學習范圍,我們沒有劃給他,沒有告訴他界限,沒有教給他責任;等到該放手時,我們已遲了,孩子像牽?;ㄒ粯永卫蔚嘏试诖笕诉@顆樹上了。因為以前照顧太多了,所以孩子習慣于依賴我們了。
2.形成依賴、懶散和懦弱等不良人格。
上海、天津?qū)χ行W生的一項調(diào)查中表明: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學習用品,74.4%的學生在生活、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甚至上小學的孩子還要父母摟抱著睡,偎依著坐。其結果導致孩子缺乏愛心,喪失自信,形成依賴、懶散、懦弱、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的不良人格特點。他們就像是心理學上講到的“蛋殼效應”,那外觀完好的蛋殼,表面上十分堅硬,但只要輕輕一捏就變成碎片。
亨利·克勞德博士在《過猶不及》一書中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父母越界行為的后果:“你的孩子就好像是你的鄰居,他從來不為他家的草坪澆水。可是,你一打開你家的自動澆水系統(tǒng),你們家的水全都撒在他家的草坪上。你們家的草坪因此發(fā)黃枯萎。
孩子看到他自己家澆得綠油油的草坪,跟自己說,‘看來,我家的庭院沒有什么問題嘛!’你們的兒子不必念書,不必有打算,不必找工作,照樣住得舒舒服服,錢多得花不完,還能享有一個負責的家庭成員可以享受的一切特權?!?“他不負責任而過得快樂,你們負責卻過得很凄慘。其實,只要你們跟他設立地界就好了,搭個籬笆,把他家的問題留在他家的庭院內(nèi);反正那個問題本來就是他的,不是你們的。”
這用來形容溺愛型、保護型的家長是最恰當不過了。家長總是用母雞式的愛進行過度保護,包辦代替,過多照顧,過度關注。孩子不吃飯,我們伸過手去喂;孩子的房間亂,我們伸過手去收拾;孩子的成績上不去,我們伸過手去輔導;孩子遇到麻煩,我們伸過手去解決??只差沒伸過手和腳去替他吃飯、睡覺了。
不管孩子會不會做的,可能和不可能做到的,統(tǒng)統(tǒng)伸過手去替孩子做了。于是孩子不用動手,不用思考,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為他做好了。結果呢,孩子的懶惰養(yǎng)成了,責任感丟失了,自卑感出現(xiàn)了,生活能力弱化了,有了依賴性人格障礙,嚴重阻礙了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
如你對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感興趣,可關注公眾號小馬職考,共同交流!
分享轉載只為網(wǎng)友交流學習知識,如無意中侵犯了你的權利,請聯(lián)系予以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