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政治學首部著作 | 楊光斌教授《歷史政治學》正式出版(贈簽名書)
小編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4月25日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碧剿鞒鰵v史政治學的中國政治學,正堅定地走在建構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路上。政治學的知識統(tǒng)攝性和社會科學學科基礎性決定了自主政治學知識體系的形成必將夯實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理論根基,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楊光斌教授的《歷史政治學:中國政治學的范式革命》,該書是“歷史政治學與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論叢(第一輯)”中的一本,其余四本《政治的概念:歷史政治學的知識論原理》(楊光斌)、《文教國家:中國國家形態(tài)的歷史政治學研究》(姚中秋)、《共和立國與治體新論:錢穆政治學研究》(任鋒)、《周秦之變的社會政治起源:從天子諸侯制到天子官僚制》(黃濤)即將出版。

《歷史政治學:中國政治學的范式革命》
(歷史政治學與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論叢)
楊光斌 著
2023年7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歷史政治學與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的建構
文|楊光斌
歷史政治學是具有“中國身份”的政治學方法論。之所以強調“中國身份”,是因為中國自引進政治學學科以來,先后一直在采用產(chǎn)生于異域歷史和文化的方法論來研究問題和中國政治,而方法論背后是歷史觀問題。比如,產(chǎn)生于歐洲大陸的制度主義方法論輸出的歷史觀是,代議制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而在美國流行的理性選擇主義方法論實際上輸出的是個體主義權利和代議制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形式。用這些方法論和歷史觀去看待中國,必然形成學科與現(xiàn)實政治之間的巨大張力。經(jīng)過100多年的學習和探索,中國政治學終于有了基于自己歷史文明基因的方法論——歷史政治學。
能夠流行起來的方法論一定有自己的“傳統(tǒng)”作為基礎。制度主義方法論(包括新制度主義)的“傳統(tǒng)”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就重視的政體論,階級分析方法論的“傳統(tǒng)”當然源自革命運動的政治實踐,而理性選擇主義方法論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美國那種天然的個體主義文化。那么,中國人的“傳統(tǒng)”是什么?“歷史”就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
歷史政治學是幾個中國傳統(tǒng)的集成式學科表達。中國的大傳統(tǒng)當然是以史為鑒的歷史觀,從古到今莫不如此;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傳統(tǒng)當然是歷史方法;中國政治學的學科傳統(tǒng)是政治史思想史類研究發(fā)達。正是在這些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了學術自省、學科自覺的中國政治學,才會提出作為新范式的歷史政治學。這標志著中國政治學的“內在轉向”,從西學為本轉向自己的文明傳統(tǒng),是“以中國為方法的政治學”。僅此而言,歷史政治學就稱得上一場“范式革命”,這也是為什么書名稱為“歷史政治學:中國政治學的范式革命”。也正是因為建立在自己的“傳統(tǒng)”之上,歷史政治學甫一提出,就得到政治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并“出圈”到其他學科,尤其是歷史學。
歷史政治學是建構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方法。筆者的看法是,研究自己的問題并不意味著就是在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擁有自己的方法論和歷史觀更有助于建構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提出歷史政治學并著力推動歷史政治學的發(fā)展,但歷史政治學卻屬于中國政治學。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座教授的臺灣大學朱云漢教授,2019年春天首先對我們建議,中國政治學發(fā)展的方向是歷史政治學,我們當時的反應可謂“拍案叫絕”。2019年秋天趙鼎新教授專程到北京參加歷史政治學的小型學術會議,他說“我還不清楚歷史政治學是什么,但直覺告訴我這是件大事”。華中師范大學的徐勇教授也在第一時間發(fā)表文章支持歷史政治學。筆者認為歷史政治學和田野政治學其實是一體兩面。這兩年,歷史政治學進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指南,表明中國的歷史政治學學術共同體已然形成。當然,歷史政治學的研究在短短幾年內蔚然成風,有了批量的新成果,首先要感謝我們精干的學術團隊,這是很幸運的合作。歷史政治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支持,我們滿懷感激之情,謹以此書獻給歷史政治學研究者,緬懷英年早逝的朱云漢教授!斯人已去,歷史政治學的生命無限。

◆? 作者簡介

?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
楊光斌,河南省桐柏縣人,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政治和世界政治。近年來致力于推動歷史政治學和世界政治學研究。代表性專著包括《歷史政治學:中國政治學的范式革命》《世界政治理論》《中國政治認識論》《觀念的民主與實踐的民主》等,代表性教材包括《政治學導論》(已修訂至第五版)、《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導論》(第二版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等。
◆? 內容提要
政治學的知識統(tǒng)攝性和社會科學學科基礎性,決定了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形成必將夯實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理論根基,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書先是簡單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之“多變”及其緣由;然后闡述了冷戰(zhàn)時期論證西式民主政體合法性的西方政治學如何變成了“改變”他國的政治學,并制造了旨在“轉型”的范式;接著研討了百年來“求變”的中國政治學的得與失;最后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學研究的主要取向,即建制性的國家治理研究是中國政治學的主流。
中國的成就必須得到正面的解釋,不能解釋中國成就的理論不能算是好的社會科學理論。理論必須直面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和經(jīng)驗所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必須上升為概念、理論乃至范式,由此,社會科學需要一場范式革命,歷史政治學應運而生。

目 錄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緒論 巨變時代的政治學研究議程
一、社會科學的一般狀況:需要一場范式革命
二、比較政治學的新議程:從制度比較到治理能力比較
三、國際問題研究的新議程:從國際關系學到世界政治學
四、比較政治學和世界政治學的研究路徑:歷史政治學
五、結語
第一章 政治學研究范式的轉型:從“求變”到“求治”——政治學學科史的視角
一、中西政治思想史:“恒?!迸c“多變”
二、兼具“建制派”與“革命派”二重性的西方政治學:從論述自己的政體合理性到改變他國的政體合法性
三、“世界時間”中的中國政治學:百年之變的得與失
四、找回“致治”傳統(tǒng):以國家治理研究為核心的中國政治學
五、余論:研究真實的“社會”,建構可用的治理理論
第二章 什么是歷史政治學
一、政治學范式的困境
二、政治學的傳統(tǒng):以各自歷史傳統(tǒng)為方法
三、歷史與政治社會理論
四、歷史本體論:歷史政治學的關鍵詞
五、認識論維度上的歷史政治學
六、歷史政治學的方法論
七、作為政治學知識增長點的歷史政治學
八、歷史政治學的幾個問題
九、結語
第三章 歷史政治學的知識主體性及其功能
一、歷史研究的知識主體性:不同的歷史與不同的知識
二、歷史政治學與政治學的知識來源問題
三、歷史政治學與避免歷史研究碎片化問題
四、歷史政治學之“求善治”與研究善治的方法論
五、歷史政治學與歷史觀
第四章 歷史政治學的理論辨識: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一、韋伯歷史敘事的真相:“西方的興起”
二、“回到事情本身”的歷史政治學:歐洲史全球史宗教史下的資本主義精神
三、韋伯為什么要“改寫歷史”:作為文化帝國主義者的韋伯
四、結語:重新認識韋伯,重新定位《新教倫理》
第五章 歷史政治學與中國政治研究
一、歷史政治學的路徑
二、作為中華文明基體延續(xù)的當代中國政治
三、中國改革開放前后政治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與統(tǒng)一性
四、歷史政治學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的相互意義
第六章 歷史政治學與國際關系理論研究:以現(xiàn)實主義為例
一、國內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研究簡述
二、現(xiàn)實主義理論:“理論發(fā)明”的產(chǎn)物
三、找回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歷史本體論:帝國主義
四、帝國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另一面鏡像
五、帝國主義的“國家性”問題
六、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強理論”建構:一項失敗的理論工程
七、歷史政治學的幾點理論發(fā)現(xiàn)
第七章 歷史政治學與世界政治研究
一、世界政治學的學科內涵
二、世界政治的研究單元:政治思潮
三、世界政治的研究路徑:歷史政治學
四、結語+
第八章 以中國為方法的政治學
一、在文明互鑒中成長的政治學:建構民主話語體系
二、扎根于中國大地的政治學:回答“中國性”命題
三、“以中國為方法”的政治學:歷史政治學
四、結語

贈書福利?
轉發(fā)本文至朋友圈,集贊贈書!朋友圈點贊數(shù)需超過60個以上!添加小編微信(crup1955),發(fā)送點贊截圖。小編將根據(jù)完成集贊的數(shù)量和速度確定贈書同學,數(shù)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前5位同學可免費獲取楊光斌老師【簽名版】贈書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