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過去了,那些致命的“消暑”習慣還在嗎?
處暑之后,多地氣溫下降,終于告別了酷暑,找到了一點秋天的感覺,處在“水淺”“火熱”“電缺”“疫起”“震多”之中的城市也在慢慢變好,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還停留在炎熱的夏天,以“冰”解“暑”。
新聞熱點
1??長沙35歲的梁女士在與朋友聚餐吃完火鍋后,又馬上喝了冰奶茶,不料當天晚上就開始上吐下瀉,起初并未直接前往醫(yī)院,以為休息一晚后會有緩解,不料第二天一早癥狀愈加嚴重,出現(xiàn)了四肢麻木無法動彈的情況,這才緊急就醫(yī),確診為急性腸胃炎引起的低鉀低鈣性堿中毒。所幸予以對癥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醫(yī)生表示,秋季為腹瀉流行季節(jié),氣溫變化大,細菌和病毒容易滋生,如進食不潔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容易導致急性胃腸炎的發(fā)生。

2??湖北武漢,劉先生因天氣炎熱吃冰西瓜解暑,誰知吃完后就一直拉肚子,甚至三天沒有小便,這才到院就醫(yī)。經查,劉先生被確診為嚴重腹瀉引發(fā)急性尿毒癥。好在通過治療,劉先生的病情已有所好轉。對此,醫(yī)生表示,腹瀉會使體液大量流失和脫水,導致血容量不足、腎臟血流量下降,引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進而導致急性尿毒癥。

3??近日,福建福州一名剛剛參加過高考的19歲男生,在和朋友們打完籃球后,大汗淋漓的他猛喝了一瓶冰飲,幾分鐘之后便發(fā)生急性心梗,最后搶救無效去世。醫(yī)生指出,這可能跟一些基礎病或長期的慢性疾病有關。醫(yī)生介紹,夏季氣溫高,人體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劇烈運動后,如喝大量冷飲,容易導致全身血管收縮痙攣,誘發(fā)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4??7月19日,哈爾濱一男子一口氣喝完冰鎮(zhèn)的冰紅茶后,突然口吐1000毫升鮮血,被送到醫(yī)院時已經出現(xiàn)休克,幸好得到了及時的救治。醫(yī)生表示,人在大量攝入冷飲之后,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痙攣,導致嘔吐,劇烈嘔吐時賁門黏膜會撕裂,撕裂后造成黏膜下血管出血,可能引起吐血,如果吐血量大可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醫(yī)生提醒,夏天運動之后,盡量喝溫開水補充水分,不要喝冰飲料。


夏季以“冰”解暑而引發(fā)生命危險的新聞報道比比皆是,這些駭人聽聞的報道,都在告訴我們:致命的消暑習慣,千萬要不得!
喝起冰水噸噸噸,生命風險噌噌噌。
每到夏季,烈日炎炎。今年的三伏天,動輒40多度的高溫,一波波熱浪沖擊著我們。不少人選擇一杯又一杯地喝下冰水,一口又一口地啃下冰西瓜,給自己的身體和內心都降降溫。
可是,喝冰水、吃冷飲、吹空調等看似享受的生活習慣,如果“用力過猛”,可能會付出慘痛的健康代價——胃腸道疾病則是最常見的。
冰鎮(zhèn)的食物及飲品本身對胃腸道的刺激就很大,抵抗力較強的年輕人暴食冰飲也會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影響消化,刺激腸胃,加速腸胃蠕動,甚至引起腸痙攣,導致腹痛腹瀉,還容易引起胃炎或胃病復發(fā);如若是中老年人或本身抵抗力較差的人群,不僅會造成腹瀉,嚴重的還會導致多臟器的損傷。
醫(yī)生強調,在夏季,當人體消耗水分過多時,特別是在高溫作業(yè)、劇烈運動后,首先要轉移到陰涼環(huán)境下進行休息避暑,適量喝些加鹽或糖的溫開水,或者喝一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補充水分。
喝溫開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會引起腸胃不適,男女老少孕婦皆宜。持續(xù)補水能引起血管擴張,促進排汗,將體內的熱量帶出,使體溫真正下降,更覺涼爽,還不會引發(fā)身體不適。
如果要喝冰鎮(zhèn)飲品的話,最好放置到8-14℃再喝,并且是多次少量飲用,像新聞中一口氣猛灌一瓶冰水的做法是萬萬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