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力量
好的故事有力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至今記得《戰(zhàn)爭與和平》帶給我的那種仿佛大浪拍面而來的沖擊,只是這能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以及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現(xiàn)在的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一直依然都在讀著過去的故事。 那什么是有力量呢,是深不見底的嚴肅還是一望無際的通俗? 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曾經的老師對我們說:“你必須有一個好的開始,有一個好的開始才能寫一篇文章,只有這樣你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我們點頭,“結局也要好,結局好,才能有回味?!蔽覀兝^續(xù)點了點頭。“中間也要有什么話題……”她接著說,沒等她說出原因,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現(xiàn)在的我,當我寫完了一本小說,改好了,讀了又讀,終于搖頭流淚的時候,有時候想起老師的話,不禁傷感起來。寫作是一件苦差事嗎?寫作只是表達一種觀點,而說話也同樣能表達一種觀點。寫不一定比說難。 在古代,紙、墨和墨還沒有發(fā)明,珍貴的記錄和指示都是用漆寫在竹簡上的。程序極其繁瑣和麻煩,人們很少有機會以書面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工作風格力求簡潔含蓄,沒有廢話。后來,拿了紙,拿了筆,就可以字里行間的修改,漸漸地就多了廢話。 現(xiàn)在,印刷行業(yè)發(fā)達了,寫文章已經成為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于是似乎不必太認真,于是網絡小說愈加的發(fā)展了。最根本的問題是:養(yǎng)成了寫作習慣的人往往無話可說,而沒有養(yǎng)成寫作習慣的人隨便亂說。 于是說的事情寫的內容也漸漸的沒有力量了。 一般來說,過了半輩子的人都有一些真實的生活經歷和一些獨特的觀點。他們從沒想過要把它寫下來,它就這樣過去了,消失了。這可能是一句至理名言,也可能只是一個輕松詼諧的玩笑,但積少成多,還是可以寫一寫的,于是就可能成了我們文化遺產的損失。 現(xiàn)在的人執(zhí)著于飲食男女、各種的事情仿佛都能拿出來說,也就成了網絡小說的其中一部分情節(jié)的來源……那些人恐怕也不管這寫出來的內容正確與否,也不管什么韻味了,只要新奇,心臟瓣膜可以寫反,嬰兒可以抓著母親的心臟,一胎可以生十個,令人瞠目結舌。 于是一般人聽到寫網絡小說就以為很輕松,以為只要寫的刺激就能被大肆追捧,于是一些人不明其中道理的人也開始跟著胡言亂語,但要知道寫網絡小說也是表面輕松,曾經聽過一些前輩的說法,網絡小說從一開始就需要回避一些明確的審核風險,接下來,會直接下文件哪一些題材絕對不能寫。于是網絡文學有了灰塵一樣的假象。不是我們想做灰塵,是因為灰塵才能浮上去,真心如金子,會沉到水底的。 過去的人有著崇高的想法,他們旁征博引出入典實,哪怕一部童話也有著深刻的思維和辛辣的諷刺,當然,不同年齡的人只要看懂適合他年齡的內容就好,但我們也不得不嘆服基于一個故事可以表達那樣的內容和效果,于是,現(xiàn)在的人是真的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小說或者故事還是說沒有人寫這樣的情節(jié)了? 不是啊,只是現(xiàn)在往往這些東西都是由更專業(yè)的人來,他們可以十幾年磨一劍而不用擔心柴米油鹽而一般人起碼一年磨五劍,因為還要生活,前者出一本書自然就是「深刻,考據(jù),有思想,一易十稿」,后者不出現(xiàn)網站敏感詞就可以謝天謝地了。 有人說這兩者可以放在一起說嗎,但故事就是故事,好故事是故事,說的不好的故事也是故事,是故事就有故事的氣息,至于力量,還是交給以后的人來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