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文:是人也,斯人也,對于自媒體真的那么重要嗎?
這兩天炒得最熱的新聞估計就是,孟子的這首《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了。
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記了幾十年的句子,怎么到頭來竟然是個錯的。
是不是時空穿越,關鍵是從網(wǎng)絡上披露出來的教材,無論是哪一年的,都和自己的記憶不相符合。

編輯切換為居中
難道真的是自己記憶錯亂,為此不少人,給出了,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是斯人的強烈抗議評論。
我直接用默認輸入法,打字,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依然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其實答案不言而喻,如果大家接受的都是是人也,那么在錄入計算機的時候,應該是是人的這樣一個語句,但是現(xiàn)在你即使不是已經(jīng)被輸入法錄入了習慣詞句。
它給出的依然是斯人,那就說明以前大家接受的教育就是斯人,而且被教育了很久。
那么這個東西有爭辯的必要嗎?有,必要性在哪里呢?
增加大眾的談資,最近發(fā)生的很多事都挺壓抑的,來點能增加參與感的事情,還不錯。
還有沒有更積極的作用呢?也有。
我們是不是可以發(fā)起一個檢索古代課文詩詞和現(xiàn)在的不同,同一首詩詞不同的字,以及不同的讀法。
還記得以前我們有一句詩叫做,遠上寒山石徑斜,兩個讀音,后來也變了,成了一個了。
類似于此的有多少?是不是可以搜尋出來?
那粉絲量是不是嘩嘩的?想到這里,我都有點蠢蠢欲動了。
其實想做一件事情真不難,想做,然后去做,先不管做多久,這個沒了,再找另外一個好玩的就行了。
人生本來就是不斷體驗的,那么從這件事情里面還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
我還記得天道里面曾經(jīng)有一段話,至今記憶猶新,丁元英在和芮小丹喝酒聊天的時候的一段話,他說:“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tǒng)、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后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tǒng),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么寫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么。”
直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