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鯤龍”海上首飛成功,海上巨獸都有哪些用途?
7月26日上午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鵬”AG600在青島附近海域?qū)崿F(xiàn)海上首飛,這也是繼此前完成陸上起飛以及水上起飛后,AG600項目迎來的又一次重要節(jié)點。標志著國產(chǎn)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具備了在復雜水域起飛的能力,為AG600早日服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水陸兩棲飛機顧名思義,其既具備了在水上起降的能力,同時也具備在常規(guī)地面跑道起降的能力,是名副其實的“水陸多面手”。與普通的水陸兩棲飛機不同,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發(fā)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目前只有極少數(shù)國家具備研發(fā)生產(chǎn)此類飛機的能力。

世界上主要的大型水上飛機主要有有日本的US-2、美國的大力神以及俄羅斯的“信天翁”等等。AG600的成功研發(fā)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了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俱樂部。

從外觀上看,水陸兩棲飛機與普通飛機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機身仿佛安裝在一艘大船上,同時裝配有用來提升飛機水上浮力的浮筒,看起來有些怪異。而在其船身式的機身和浮筒內(nèi)又安裝有用于陸上起降的起落架。

事實上,AG600并不是我國唯一具備在水面起降能力的大型飛機。除了AG600,早期我國還有自行研制的水轟5反潛型轟炸機,不過水轟5并不能被稱之為水陸兩棲飛機,而僅僅是一款水棲飛機,這就意味著水轟5并不具備在陸地起降的條件,極大限制了水轟5遂行任務的多樣性,導致水轟5始終是瘸著腿在走路,而即便是這樣的老舊機型,我國目前也僅擁有四架。無論從先進性上還是數(shù)量上,我國的水陸兩棲飛機數(shù)量都明顯不足。

水轟5
而AG600的誕生正是為了替代老舊的水轟5,畢竟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在使用過程中優(yōu)勢還是十分明顯的。

2018年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完成了首次水上起飛,一架與波音737大小接近的AG600劃過水面,騰空而起,場面震撼。而AG600在誕生之初就被賦予極其光榮的使命,滅火與海上救援。

AG600機長約37米,翼展接近40米,最大起飛重量53.5噸,約為運20的四分之一,設計巡航速度500公里每小時,這對于一款結構復雜的螺旋槳水上飛機而言已經(jīng)相當不錯。復雜的結構與極廣的用途,使得世界各國始終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技術嚴加封鎖,AG600的研制也面臨諸多難題。

舉一個例子,普通船只在海面上航行,最快速度也就是在30節(jié)左右,而AG600的水面起飛速度達到了100節(jié),如何應對水面對船底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保證在風力和海浪雙重影響下飛機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都需要科研人員去一一攻克。

我們先來說說AG600具備的強大的滅火能力。憑借兩棲飛行平臺的優(yōu)勢,AG600可以快速往返于水源和火災發(fā)生地,AG600可在20秒內(nèi)一次性吸水20噸,一次投放可覆蓋的過火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我國森林防火形式嚴峻,長久以來缺乏行之有效的森林滅火設備,大型消防車很難深入火場內(nèi)部,單純依靠消防人員人工進行滅火,效率低且極易造成人員傷亡,根據(jù)季節(jié)性的調(diào)配部署,AG600在森林火險多發(fā)的冬季,部署到林場就近的湖泊,能夠以最快速度抵達火場,減少人員及財產(chǎn)損失。

AG600憑借其強大的裝水能力和裝水效率,將成為未來森林滅火以及大型火災撲救的中堅力量。
其次就是海上救援能力,AG600在執(zhí)行海上搶險以及海上救援任務中有著普通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無法比擬的雙重優(yōu)勢。AG600同時具備了固定翼飛機的載荷、速度以及航程優(yōu)勢,以及直升機靈活多變的特點。在AG600之前,執(zhí)行海上救援任務能力最強的是日本的US-2水上飛機,而AG600一次性可救護50余名落水人員,足足是US-2的一倍多。

憑借強大的運載能力以及靈活多變的起降方式,除了海上救援外,AG600還能夠執(zhí)行運輸任務,尤其是各島嶼之間的運輸任務,有點類似于我們常說的“打通最后一公里”。在一些面積較小的島嶼,建立機場設施幾乎是不可能的,離內(nèi)陸較遠,補給困難,而有了AG600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從前依靠船只可能花費幾天或者十幾天的補給任務,有了AG600也就是幾個小時的事。

總之AG600的出現(xiàn),填補了我國在水上飛機領域的多項空白,真正實現(xiàn)了上天入海,將來能夠?qū)崿F(xiàn)出口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