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尷尬了:扛起“抗中”大旗,卻無人追隨

文/行走斯圖卡
自上臺以來,拜登就為拉攏盟友組建“抗中聯(lián)盟”而四處奔走:從G7峰會、北約峰會,到西太平洋的各種軍事演習,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做了,可是效果嘛;歐洲政壇的老油條們,好像說了又好像什么都沒說、好像做了又好像什么都沒做,進一步、退一步,原地打轉、虛與委蛇。但是美國也不是什么收獲都沒有,至少還是有一個歐洲國家特別賣力,那就是立陶宛。
立陶宛最近挑釁中國做得非常出格,甚至到了跟臺灣互設所謂“代表處”的程度,國內(nèi)高官還不斷叫囂,“中國拿立陶宛沒辦法”?!耙粋€中國原則”是中國與任何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政治基礎,前些日子美國政府在官方層面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足以證明他們深知這個問題的敏感性,立陶宛當局也肯定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但是他們還是挑釁了,證明他們已經(jīng)有心理準備。
有專家提醒:立陶宛此舉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將會導致中國和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的關系發(fā)生根本性變化;而且立陶宛敢于這么做,美國一定是幕后主使,通過煽動小國來操弄臺海問題,將立陶宛這種跟中國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的國家推動“抗中第一線”,既可以維系臺海局勢的緊張、又可以利用“領頭羊”效應鼓勵歐洲國家跟中國對立,而它自己卻可以置身事外,這個小算盤確實很溜。
立陶宛在美國的連哄帶拉之下,舉起了“抗中”大旗沖上了第一線,然后一轉身,后面一個人影都沒有。實際上立陶宛現(xiàn)在的處境相當尷尬,他順應拜登的宣言做出了表率,但是沒有人將它當回事,相反還在找機會排擠它。眼下白俄羅斯正在死命地將難民塞給立陶宛,立陶宛想把難民擋回去;這件事上歐盟指責白俄羅斯很正常,反正兩方是相互看不順眼,但是歐盟國家也在指責立陶宛“政治不正確”,這其實是暴露出老歐洲們對立陶宛的不滿,這種情緒來源于立陶宛對美國的孝順。
老歐洲們有自己的倔強,雖然他們愿意跟美國展示親密關系和相同價值觀,但是很忌諱被說成美國的“狗子”;然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就是甘心做美國的好狗子,通過綁架歐盟的對外政策來討好美國,爭取更多的支持。
這就不難理解,在響應美國號召舉起“抗中大旗”這件事上,立陶宛得不到支持的原因,其他國家大概是這樣的心態(tài):“立陶宛做了英雄,其他人就是狗熊”。
這種局面讓很多人著急,不僅是華盛頓,還有歐洲一些保守派人士。英國《泰晤士報》日前刊登評論文章,作者先是贊揚了立陶宛的勇敢,然后批評了歐盟國家的“怯懦”,隨后呼吁歐洲國家“以立陶宛為榜樣,不懼怕挑戰(zhàn)中國和俄羅斯”。
其實我們應該稱贊的是這篇文章作者的勇氣,作為泰晤士報的資深專欄作家,自甘墮落、化身“水軍”。歐盟國家不愿意追隨立陶宛,從本質(zhì)上說是不愿意追隨美國,因為誰都知道美國走的是一條不歸路;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剛結束訪美,在記者會上,拜登大談“抗中”,默克爾就當面談論與中國的合作,就是不跟美國的腔調(diào)走,這已經(jīng)如實反映了老歐洲們的真實態(tài)度。
如果立陶宛繼續(xù)在“一個中國原則”上挑釁中國,很可能會得到一個斷交的結果;美國原本想把立陶宛包裝成“領頭羊”,結果變成了“送一只雞給中國殺給猴兒看”,屆時會是誰賠了夫人又折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