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發(fā)掘簡報

2021-11-01 07:09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發(fā)掘簡報

《考古與文物》 2000年06期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2000年5月底,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配合省政府二號小區(qū)工程文物清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座罕見的北周大型墓葬。該墓位于西安市北郊大明宮鄉(xiāng)炕底寨村,西距漢長安城遺址約3.5公里,南距唐大明宮遺址約300米(圖一),這是繼咸陽原北周大型墓葬群之后,首次在北周長安城附近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的大型墓葬。發(fā)掘工作自5月24日開始至7月初結束,出土的文物雖然數(shù)量很少,但其精美和稀有程度卻是空前的,甫一面世,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F(xiàn)將墓葬結構和發(fā)掘情況及出土物簡報如下,石刻畫的具體內容將另行刊發(fā)報告。

一、墓葬結構

該墓系長斜坡墓道多天井磚砌單室墓,座北朝南,方向180。??傞L度35米,由斜坡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甬道和墓室組成(圖二)。由于地表曾經(jīng)取土,墓道和天井直接開口于耕土層之下,并且被密布的大大小小的唐代灰坑所打破。清理時第一、二、三天井已挖毀,但第一、三天井的東壁拐角仍有殘留。根據(jù)第四、五天井的大小可以判斷這座墓應有5個天井。

(一)墓道

斜坡形墓道,平面呈長方形,水平長8.1、寬1.4米,坡度19。。這個斜坡從墓道底一直通到甬道南口石門前。

(二)天井

平面呈長方形。第四天井上口長1.95、寬1.25米,四壁基本垂直,深7.5—8.0米。第五天井上口長2.2、寬1.25米,其東、南、西三壁垂直,北壁向下逐漸收分,深8.6-9-1米。東西兩壁南端各有一排腳窩,高度間隔0.4—0.6米,深約0.05米。第三天井和第四天井東西兩壁都繪有壁畫,作法是:在天井兩壁靠近過洞入口的北半部不施草拌泥底帳直接涂以厚約1毫米的白灰面,四周施以寬7厘米的暗紅色邊框,在畫面正中墨線繪站立的拄劍武士。各個壁面的內容基本雷同。武士頭戴兜鎏,圓臉,濃眉,闊鼻,朱唇,蓄須,雙手于腹部拄帶鞘長劍,劍柄所飾的紅穗下垂,鞘為黑色。身穿及膝鎧甲,下身著褲,腳蹬烏履,雙腳外撇(圖三)。

(三)過洞

拱形頂土洞式。以第五過洞為例,長2.05、寬1.2米,頂部塌陷。第四過洞入口上方繪有壁畫,白灰面呈新月形,主題圖案為三朵花,正中繪一朵紅色大花,五片花瓣呈放射狀伸展,兩片腎形花萼下垂。兩旁以墨線勾繪枝蔓,兩端各繪一朵稍小三瓣花,東端為黃色,西端為紅色,色稍淺(圖四,圖五)。

(四) 封門

共兩道。第一道封門位于第五天井北端,甬道入口以外。條磚橫向平砌,高2.32、寬1.4米,共計27層,自下向上第8層開始錯縫。第二道封門位于甬道券頂下,高2、寬1.4米,條磚砌成,計22層,自下而上第1、第4—15層為縱向對縫,第2、3層、第17、18層和第20—22層橫向平砌,第16層和第19層為縱向豎砌。兩道磚封門均完好無損,保持著封砌時的原貌。第一道封門內面和第二道封門內外兩面都有非常嚴重的煙熏痕跡,保留有黑色煙眞,似乎封門以內曾經(jīng)起過火。

(五) 甬道

平面呈長方形,長2.56、寬1.2米。甬道入口處上方繪有壁畫,其作法和內容與上述第四過洞入口上方壁畫相同(見圖六)。磚券拱形頂,石門以外部分高2.2米,石門以內部分高1.5米。兩壁磚砌,砌法為兩順一丁,距地面1.2米高處起券,頂面和壁面都涂以不到1厘米厚的白灰。地面用條磚南北縱向對縫鋪就,但并不平整,中部錯亂拱起,形成魚脊形的中間高兩側低的狀態(tài)。甬道內距石門0.7米處由北向南順讀方向放置石墓志一合。墓志北側和東側放置墓主人遺骨及銅帶具一副。甬道內顯然遭受過火焚,頂壁面石灰表面焦黑并大面積脫落,墓志、人骨甚至地磚底、側面都有黑色煙怠。從遺骨的粗壯程度以及頭骨的特征觀察,墓主人應為一中老年男性個體。

(六)墓室

磚砌,平面基本呈方形,東西長 3.68、南北寬3.46米,四壁略帶弧凸。穹窿頂高3.3米,四壁砌法亦為兩順一丁,距地面 1.8米高處起券。墓室頂用條磚縱向錯縫平砌,向上 逐漸收攏,面與面之間接合處 打 磨。地 面東西橫向條磚對縫鋪地。墓室頂部課磚無裝飾,四壁涂有厚約1厘米的白灰面,隱約可見紅色條帶狀彩繪,說明原先可能繪有壁畫,但由于曾遭強烈火焚,四壁白灰焦黑脫落,部分地方留有豎向條狀煙怠。甬道和墓室都未經(jīng)擾動,地面僅積有厚 2 厘米的淤泥。慕室內偏北部正中放置圍屏石榻一座,但或許由于年深日久,地底震動的原因,困屏的左右兩扇向東西兩側跌落,正面向上平置于地面,背扇向南倒伏于石榻上,背面向上,但均未碎裂,保存情況相當好。石榻正前方附近南北向縱置條磚一塊,似乎作為上榻的臺階。

二、出土遺物

這座墓葬雖然規(guī)模較大,也未遭盜掘,但隨葬品從數(shù)量上來講并不豐富,一般北周大墓中常見的陶俑、陶明器模型及銅器、玉器等不見隨葬,除了裝飾精美的石門和圍屏石榻外,僅有一合墓志和一副銅帶具,以及若干囊金銅薄片(破碎過甚,無法復原,不知有何用途)。這很可能與墓主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有關。

(一)石門

位于甬道入口向內0.65米處,青石灰石質,由門額、門楣、門框、門扉、門砧和門限組成(圖七)。通高2.2、寬1.4米。門額半圓形,高0.66、寬1.28米,正面制作彩繪減地淺浮雕貼金圖案。圖案可以分為四組,并以縱中心線為軸基本對稱:正中央的圖案為三頭駱駝(一頭正向,兩頭側向),踏一碩大的覆蓮基座,背負一較小的蓮瓣須彌座,座上置火盆,盆內積薪燃火,火焰熊熊,焰尖化出一朵蓮花(封底)。這組圖案安排在門額正中最顯眼的位置,說明它是點題之作,是用來確定全部圖案的性質與宗教歸屬的?;鹧孀笥腋饔幸患繕凤w天,左執(zhí)琵琶,右執(zhí)箜篌,著紅褲,跣足,身披彩縫,四周祥云繚繞。琵琶飛天的項圈和手鐲用金鈕貼附裝飾。駱駝兩側為人身鷹足神和供案。人身鷹足神上半身為人身,卷發(fā)、深目、高鼻,并戴有喇叭形口罩,上身赤裸,雙手執(zhí)一長柄器物伸向供案,下身為鷹身,雙翼伸展上翹,尖尾鷹爪。供案的形狀怪異,像兩個魚尾對置,正面可見有三條獸足形案腿,案上擺放瓶、罐等各色器物,表面貼金,瓶內插花草。門楣左下角和右下角各有一踞坐的胡人,面前置環(huán)爐燃火,熏爐及火焰貼金。門額底部是起伏的山巒,并施以黑色,整個門額的減地全部填以紅彩。

門楣和門框正面線刻圖案并貼金裝飾。門楣長L 32、高0.16、厚0.12米,以寬1厘米的金鉗條作框,正中是一個正視的獸頭,面目猙獰可怖,張嘴露出銳利的猿牙,胡須以金鉗條作裝飾呈波浪形展開,波浪兩側線刻纏枝萄葡紋。門框高L 36、寬0.14、厚0.12米,亦飾以金鈕邊框和波浪形金鈕條,線刻纏枝萄葡紋。

門扉高1.56,寬0.62,厚0.06米,正面雕刻三列乳釘,每列五枚。乳釘直徑為0.05米,圓形的鐵質門環(huán)表面鎏金,連同門鎖皆銹蝕脫落在地。

門砧長0.18、寬0.9、通高0.34米,外側雕刻一對蹲坐的石獅,高0.28米。雖然同為幼獅,但裝飾各不相同。東側的腹下掏空,胸前飾兩層柳葉形卷毛(圖八,下);西側的腹下未掏空,胸前飾兩層大塊魚鱗狀卷毛(圖八,上)。

門限長1.12、高0.16、厚0.12米,平素無紋飾。

(二)圍屏石榻

青石灰石質,由榻面、七條榻腿和三面圍屏組成,長2.28、寬1.03、通高1.17米。榻面由一整塊石板制成,厚0.14米,上表面四周的邊緣磨光,中間拉毛,非常粗糙,可能是為了鋪陳毯子時不易滑落。榻面邊緣正面和左右兩側雕刻彩繪淺浮雕貼金圖案,為分33個方框,正面17個,左右兩側各8個,方框內飾聯(lián)珠紋,聯(lián)珠呈橢圓形和方形排列并互相間隔,方框和聯(lián)珠貼金鉗。每個方框內雕刻一個獸頭,正面正中的窗頭為正視,兩側的獸首均為側視,面向正中。獸的種類有象、獅、鷹、雞、牛、野豬以及不知名的怪獸。榻面下緣雕成波浪形尖牙,并與榻腿組合形成壺門狀。榻腿高0.34米,頂上雕出棒與榻面下的卯相套合。整榻除四角各有一腿外,正面有兩腿,背面有一腿,每條腿的外表面有線刻獸首人身力士承重圖案,蓬頭披發(fā),環(huán)眼圓睜,張口露角猿牙,身上肌肉突出,兩手作爪狀,一手向上承托,一手下垂,兩腳一前一后,前高后低站立,腳下踏山巒。四角榻腿各兩幅圖案,前后面三條腿各一幅,共11幅力士圖案,形象基本相同。榻上的圍屏由三塊青石板組成,左側石板長0.93.高0.68、厚0.08米,右側石板長1.02米,高、厚與左側相同。背板長2.05米,高、厚與左右石板相同。三塊圍屏背板以棒卯套合聯(lián)接。左側圍屏底部和右緣岀棒,正面圍屏左邊刻卯,底部和右緣出樺,右側圍屏左邊刻卯,底部出棒,圍屏頂部聯(lián)接處刻出梯形凹槽,兩塊圍屏的梯形凹槽以短底相接形成蝶形凹槽,當時槽內可能加有金屬楔或木楔用以固定圍屏的位置。圍屏正面作淺浮雕彩繪減地貼金圖案,以寬3厘米的紅彩繪作邊框,分隔為12幅屏風,其中左右兩側圍屏各3幅,正面圍屏6幅。每幅屏風基本分為上下兩個場景,表現(xiàn)西域胡人的生活畫面,內容有出行、狩獵、歌舞、宴飲、家居、商旅、庖廚等,共計一百多個人物,另有房舍、帳幔、樹木、山石、牛車、馬匹、野獸、酒具、樂器、武器,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封面、封二、封三)。

(三)銅帶具

青銅質,銹蝕嚴重,由帶扣、扣眼片、帶銬和鴕尾組成,原先都附在帶鞋上,系于墓主人腰間,但鞋已完全腐朽(圖九)。

帶扣1件??郗h(huán)呈橢圓形,截面圓形,扣針截面半圓形,針上還穿有一枚扣眼片??郗h(huán)與扣針通過轉軸與扣身相聯(lián),扣身呈馬蹄形,通長6.7、寬4.1厘米(圖九,5)。

扣眼片6件。出土時一件還穿在帶扣上。呈橢圓形,長徑3、短徑2.7、厚0.1厘米,穿孔稍偏,孔徑0.9厘米。背面有三枚彎曲的細齒,是用來將扣眼片固定在帶鞋上的(圖九2)

帶銙4件??煞譃閮煞N式樣,一種方形,1件,長3.2、寬2.9、厚0.1厘米,億面有一長方形孔.長L 5、寬0.6厘米.背有四齒;第二種盾形,3件.平面呈盾形,長3.1、寛3.1?米.侑面亦有長方形孔,長L 3,寛0.5厘米.背有三齒(圖九,1.4)

錠尾1件,呈馬歸形,忙3.3、寛3、厚0.4 厘米(圖九,3)。

(四)墓志

青石質,志蓋煎頂方形邊長47、厚7.5厘米,四剎平素無紋飾,蓋頂以寛1厘米的陽線分為12格,3行.每行4字.篆書陽刻“大周同州薩保安君之廟志記**志石與蓋同大,厚7.5厘米,四邊亦無紋飾,石面刻細線供格18行.行19字.共計303字《圖一一志文情書,略帶隸意.志文記述了基主人的姓名、籍貫、父母、德行及去世的時間?但紊記莪為官時的具體事跡。

三,結語

(一)墓志淺籽墓志志文記述墓主人姓安名伽字大伽.姑蔵昌松(今甘肅武威)人。姑藏是涼州的治所,涼州接近西域,很多胡人聚在那里。

從安伽的姓氏和籍貫來看,他屬于昭武九姓,是栗待人,來自西域的安國,這一點志文也曾提及?!耙蚓用稀币簿褪钦f栗特人在西域建立了不同的部落城邦,并為自己取了漢語發(fā)音的姓氏,漢入即根據(jù)他們部落的姓氏稱他為“安國”、“康國”、“米國”、F國“等。安伽的父親安突建做過“冠軍將軍”、“眉州(今四川眉山縣)刺史氣無論是在西魏還是在北周,冠軍將軍應該是個散宮,而州刺史也常被或期與,并不一定是職事官.突建有沒有離開姑藏還不能確定。母親杜氏,被封為昌松縣君.從杜氏的姓氏來看.應該是漢族人,可見在北朝民峽大融合的形勢下.許多漢人和少數(shù)民族聯(lián)蛔。安伽自己在北周任“同州薩保。同州即今陜西大荔,東與北齊領地接壊.薩保是宜名,是梵語音譯,其本音是商隊隊長.薩保的主要職掌是管理波斯商人和主持襖教祀親。史載北齊、隋,唐都設有這一宮職,北齊稱“薩甫,隋稱“薩保”,東州薩寶視從七品,諸州有波斯人二百戶以上者視正九品;唐代專門設有衙署一“薩寶府”,長直“薩寶”槐流內正五品。雖然稱謂不一,但只是同一詞的不同音譯罷了」北史》、《周書》均未記北周有供保.安伽墓志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這一空白。隋承周制,既然隋與周皆稱薩?!?,那么其品級必定亦相近或相同.安側所任的同州薩保品級應該不會超過正一品.但志文又提及安憤“俄除大郁督”并“志效雞鳴,身期馬革”。北周的大都督是勛官,沒有實際的職掌,授予有戰(zhàn)功的人員°這說明,安價生前曾立有戰(zhàn)功.具體情況如何,志又沒有詳述?這樣看來,安tins 5個天井及壁畫、石門等應該是享受大都督的待遇,而石門上的雕刻及圍屏石樹則是與他薩保的實飄和果特人的身份密切相關的.志文我安伽因病于周靜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五月“終于家。享年六十二歲,同年十月己未朔“厝于長安之東,距城七里”,察該墓之地點正好在漢長安城亦即北周長安城遣址正東3.5公里左右。

(二)問題

上述曾提及,安伽墓保存完好,未經(jīng)盜擾?一千四百多年后仍基本保持著當時下葬的情況。既然如此,有幾個問題就很令人費解了:

其一,甬道和基室曾遭強烈的火焚,封門磚上和石門上都留有黑色的煙良,而第一道磚封門外表卻觀察不到任何燃燒的痕避,這說明,在墓室和甬道燃燒的同時,砌筑封門的工作也在進行,而旦磚封門砌好后就再也沒有打開,但是墓室頂部卻光潔如新,似未經(jīng)火僚煙廉;安放在墓室內的圍屏石榻也宛若新作,完全看不出火燒的痕跡,這種現(xiàn)象如何解釋?另外,瑣羅亞斯德教實行天葬后土葬,而不提倡火葬,但安伽墓之焚火明顯系故意所為,那么這種作法是否已經(jīng)成為祅教特有的葬俗?

其二,墓主人安伽的尸骨擺放在雨道內而不是在墓室內的石榻上,如此精美的石樹,募主人都不敢儕用.那么在包括安儼在內的枉教教眾心目中,它應該由誰來享用呢?

其三,在以往發(fā)掘的北周天井大墓中,多會出土一些陶俑、陶照器、容器、玉群、瓷器、銅器等,而5個天井的安伽墓除了銅帶系于墓主人腰間外,幾乎空無一物.這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是極不相禰,但這是否也代表著栗特人的喪葬習慣之一?

(三)意義

安伽墓的發(fā)掘.特別是石門和圍解石樹的出土,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安伽暮是第一次在咸陽北原以外發(fā)現(xiàn)的北周墓葬,這為我們在北周城長安附近探索北周文化遺存增強了信心,也豐富了北周墓葬的類型。

安伽墓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薩?;c襖教直接有關,其石門額雕刻圖案具有典型的襖教特征,是研究襖教的珍貴實物資料。

圍屏石榻的圖案內容豐富,寫實性強,是全面反映6世紀胡人貴族生活的真實畫卷,對研究北朝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北少數(shù)民族史以及中國古代服飾、建筑、飲食、音樂、美術、舞蹈等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動直觀的資料,必將對上述各門類的學術研究產(chǎn)生重大的積極影響。

附錄:安伽墓志原文

大周大都督同州薩保安君墓志銘

君諱伽字大伽姑藏昌松人其先黃帝之苗裔分」族因居命氏世濟門風代增家慶父突建冠軍」將軍眉州剌史幼擅嘉聲長樹望實履仁蹈義忠」君信友母杜氏昌松縣君婉茲四德弘此三從肅」睦閨闈師儀鄉(xiāng)邑君誕之宿祉蔚其早令不同流」俗不雜囂塵績宣朝野見推里関遂除同州薩保」君政撫閑合遠邇桓恩德盛位隆于義斯在俄除」大都督董茲戎政肅是軍容志效雞鳴身期馬革」而芒芒天道杳杳神柢福善之言一何無驗周大」象元年五月逾疾終于家春秋六十二其年歲次」己亥十月己未朔 厝于安長之東距」城七里但陵谷易徒居諸難息隹城有鐫勒□無虧其詞曰基遙轉固汎久彌清光踰照疣價重連城方鴻節(jié)」鷲辟驥齊征如何天道奄埜泉扃寒原寂寞曠口」蕭條岱山繡礪拱木俄推隹城18隴月昭昭繚口」易金石難銷

參加發(fā)掘的人員有:尹申平 邢福來 李明 張丁 趙剛毅 ?楊云 寇小石 呂建平

繪圖:寇小石

攝影:張明惠

壁畫揭取:高明韜

文物保護:吳天才

執(zhí)筆:尹申平 邢福來 ?李明

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發(fā)掘簡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通化县| 湟中县| 修水县| 怀宁县| 开鲁县| 宁安市| 久治县| 炉霍县| 屏山县| 通江县| 垣曲县| 左云县| 志丹县| 宝兴县| 柳河县| 泸州市| 穆棱市| 凤山县| 南木林县| 怀来县| 靖边县| 翁源县| 古田县| 防城港市| 衢州市| 临邑县| 麦盖提县| 资阳市| 渭源县| 赣州市| 盱眙县| 金山区| 盐山县| 衡阳市| 邵东县| 镇康县| 蒙自县| 通城县| 云南省| 焦作市|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