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讀|戲曲篇

2022-09-09 22:06 作者:風潤生  | 我要投稿

(上):古韻新腔_大河之北

河北這片土地,孕育了河北梆子、評劇、北昆、絲弦、老調(diào)、平調(diào)落子、亂彈、哈哈腔等30多個劇種,劇種之多,在全國名列前茅。


河北梆子《新陳三兩》劇照。? 賈占生攝

百花齊放

慷慨悲歌看梆子

2021年7月21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院長趙濤從書柜里拿出兩個長短粗細不一的硬木棒:“這就是梆子。”

位于劇院一樓的排練大廳,梆子的擊打聲不斷傳來,間有鏗鏘的唱段。兩根實心木棒撞擊后發(fā)出清脆、高亢而堅實的聲音,特別有辨識度。

“梆子是河北梆子演出中武場的主要樂器之一?!焙颖卑鹱觿F樂隊中心主任孟全勝介紹,河北梆子的樂隊由文場和武場兩部分組成,早年,前者包含板胡、柳笛等管弦樂器,后者包括板鼓、梆子、大鑼、鐃鈸、小鑼等打擊樂器,后來陸續(xù)加入了其他樂器,但主要還是以板胡、柳笛、笙為主。

河北梆子劇種中的梆子多用棗木制作,又被稱為棗木梆子,“這種材質(zhì)的梆子,穿透力強,調(diào)門高,特別適合烘托表演中需要較勁的地方。”孟全勝說。

調(diào)門高,是河北梆子的演唱特點之一,尤其需要梆子樂器給予響應。梆板配合板胡等樂器,營造出強烈的蒼涼之感,也構成了河北梆子慷慨悲歌的基調(diào)。

“河北方言四聲分明,生活用語嗓音洪亮,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唱腔必定是鏗鏘有力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長趙惠芬說,過去,這一劇種在平原地帶演出時,少有舞臺,需要提高調(diào)門才能讓觀眾聽清,久而久之,形成了河北梆子獨特的演唱特色——高亢、激昂、剛勁、舒展。

“河北梆子是由山陜梆子蛻變而成?!壁w惠芬說,明末清初,地方戲開始興盛,當時北方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很苦。節(jié)奏慢、唱腔平和的昆曲已難滿足當時北方群眾的藝術需求,他們心中的憤懣需要通過新的藝術形式得以排遣。高亢的山陜梆子恰在此時隨晉商通過“東口”(張家口地區(qū))傳入京畿(含河北)。

在清代,山陜梆子被稱為秦腔、亂彈或西部,作為地方劇種,秦腔還曾進京演出,名震一時。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政府明令禁演秦腔,形成了京、秦兩腔藝人在同一班社兼習兩腔的局面。同班藝人多是河北、北京人,語音較原秦腔發(fā)生變異。同時,演員為適應當?shù)赜^眾的口味兒,將其唱、念按河北語音做了一些改變。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河北保定產(chǎn)生了第一家培養(yǎng)梆子藝人的科班——祥泰班,這被視為河北梆子誕生的標志。

2021年9月23日,石家莊。

78歲的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級編劇、作曲家姬君超從書柜中找出一份資料?!扒迥┟癯?,女演員的加入,促使河北梆子迎來了一次振興。在清朝,女性被禁止參加戲曲演出,清朝末年,禁令放松,大量女演員將河北梆子的高亢唱腔演繹得更加充分,也推動了這一劇種的流傳?!边@一時期出現(xiàn)了著名河北梆子演員劉喜奎、小香水、金剛鉆等人。

20世紀初,河北境內(nèi)的大小河北梆子班社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成為在河北農(nóng)村無可抗衡的劇種,在北京,也能與皮黃(京?。┒菲G。其演出足跡更是走出京津冀,擴展到上海、東三省甚至俄羅斯。

河北梆子的受歡迎程度究竟如何,我們能從當時的記錄中窺得一二。光緒年間的《粉末叢談》中寫道:“癸酉、甲戌間,十三旦以艷名噪燕臺?!?/p>

“這里所說的十三旦,就是河北梆子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侯俊山?!壁w惠芬介紹,侯俊山一度加入升平署,還被清廷賜六品頂戴并賜字。同時期的河北梆子演員,還有田際云、魏聯(lián)升(元元紅)等人。

“20世紀初至30年代,由老晉隆、百代等公司錄制的戲曲唱片中,河北梆子灌制的唱片比京劇還要多。當時,俄羅斯、蒙古國、日本、韓國都有河北梆子的蹤跡。1991年后,河北梆子也是第一個走到歐洲演出的地方劇種。”姬君超說。

不僅如此,河北梆子劇種對國內(nèi)其他藝術的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案鑴 栋酌肪徒梃b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奔Ь榻B,20世紀50年代,著名歌唱家馬玉濤曾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學習河北梆子的演唱方法,著名作曲家婁生茂借鑒河北梆子唱腔譜寫了《馬兒啊,你慢些走》,由馬玉濤唱紅。

由河北省正定縣和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共同創(chuàng)排的《墻頭馬上》評劇版在正定縣常山影劇院公演。? 新華社發(fā) 陳其保攝

土生土長話評劇

2021年8月24日,石家莊大劇院5樓排練廳。

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三位年輕演員正在排練評劇版《墻頭馬上》,團長張志輝邊看邊琢磨,演員唱完一段,張志輝忍不住站起來拍手,“這段好,比上一次好?!?/p>

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著重打造的這臺劇目將參加在唐山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評劇藝術節(jié)。與他們一起演出的,還有來自北京、天津、黑龍江、內(nèi)蒙古、遼寧等地的評劇團。

評劇節(jié)在唐山舉行,和唐山是評劇的發(fā)源地有關,還與1984年12月在唐山舉行的一場座談會緊密相連。

這場座談會上,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藝術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評劇名家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為某一個具體年份拍了桌子。

回憶起這一幕,如今82歲的葉志剛依然很激動。那時,他還是石家莊市文化局藝術科長?!霸u劇是土生土長的河北劇種,但又是一個年輕的劇種。這次激烈爭論的目的,是要搞清楚評劇的來龍去脈。最終,我們把這脈絡捋了出來?!?/p>

廣為人知的評劇來源,是它起源于蓮花落,是冀東民間花會中秧歌的一種類型。在秧歌影響下,蓮花落逐漸從說唱形式演變?yōu)楸硌萑宋锕适?。發(fā)自民間的秧歌會,表演者多為1至2人,分單口或對口,演員采用第三人稱演繹人物,一人分飾多角。

舊時,河北民間花會興盛,蓮花落的表演有情節(jié)有人物,深受觀眾喜歡,后來發(fā)展到可以在花會之外獨立演出,具有了小戲的要素。

清末,冀東蓮花落逐漸分化成東西兩路。

“西路蓮花落活躍在天津以西、北京附近;東路蓮花落是我們俗稱的評劇,活躍在天津以東、遼寧西部、承德南部的廣大冀東地區(qū),集中在灤縣(今灤州)、樂亭、昌黎、豐潤等地?!比~志剛介紹,東路蓮花落演唱具有明顯的當?shù)亍斑緝涸挕闭Z音特點,行腔帶有灤州皮影、樂亭大鼓等韻味。

“這和冀東一帶的地理位置不無關系?!比~志剛說,冀東一帶緊靠京津,外連關外,發(fā)達的交通和商業(yè)貿(mào)易,為文藝的發(fā)展提供了土壤。冀東原有的皮影、樂亭大鼓等民間藝術,以及流入冀東的高腔、河北梆子、京劇等劇種,為評劇的發(fā)展提供了營養(yǎng)。

清末民初的唐山,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工業(yè)搖籃,正發(fā)生著許多變化:陶瓷、機車、煤礦等工業(yè)興起,大量農(nóng)民進入城市,他們在繁重的勞動之余,急需精神上的慰藉。

“這一時期的唐山,外有梆子、京劇流入,原有皮影、大鼓,茶園和戲院不斷設立,需要更多樣的表演,接地氣、活潑的蓮花落演出也就有了巨大的市場?!壁w惠芬認為。

1984年召開的那次座談會,就是“紀念評劇創(chuàng)始人成兆才誕辰110周年大會”。會后第二年,河北省還成立了成兆才研究會,葉志剛被推薦為副會長。

“說成兆才是評劇的創(chuàng)始人,一點都不為過?!比~志剛說。

19世紀末,蓮花落演出雖然獲得了底層人民的喜歡,但也摻雜著不雅內(nèi)容,幾次被禁演,甚至被驅逐。

為了爭取生存空間,1908年,成兆才、張德禮等藝人對蓮花落進行了一次改良。“他們把第三人稱演唱的長篇故事,按照不同情節(jié)拆開,改為第一人稱表演的單折小戲,這就有了中國戲曲中評劇獨有的‘拆出’?!比~志剛說。

1909年,成兆才率領劇團慶春班進軍唐山,在位于小山(今唐山路南區(qū))的永盛茶園進行演出。

評劇史上有個說法,唐山是評劇的故鄉(xiāng),小山是評劇的搖籃。

這是因為,在小山,成兆才等人在演出過程中,對蓮花落進行了非常重要的第二次改革。

“這次改革,創(chuàng)作了以《花為媒》為代表的,反映變革的、極富人民性的大量新劇本,為評劇的形成夯實了基礎。改革中吸收了其他劇種的音樂元素,形成了板鼓、梆子、板胡等新的樂器構成;以藝人月明珠的自身條件為基礎,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板式及部分曲調(diào),變假聲為真聲,改高腔為平腔,形成了評劇獨特的演唱風格。從這兒,蓮花落被稱為平腔梆子戲?!比~志剛如是說。

1915年,成兆才帶領慶春班再次進入天津演出大獲成功,平腔梆子戲在大城市站穩(wěn)了腳跟。

這一時期,女藝人不斷加入,并產(chǎn)生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等四大流派。20世紀20年代,平腔梆子戲逐漸被評劇這一稱謂代替,評劇班社進入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大城市演出,屢獲好評,評劇走出冀東,開始廣為人知。

新中國成立后,河北在保定成立了戲曲改革委員會,對評劇進行了改革?!?956年有個統(tǒng)計,評劇團從1950年的17個,猛增到59個,可見當時評劇的受歡迎程度?!比~志剛說,這一時期的評劇名家也百花齊放,比如北京的筱白玉霜、喜彩蓮、新鳳霞、魏榮元、張德福、馬泰、趙麗蓉;天津的鮮靈霞、六歲紅;東北的韓少云、花淑蘭、筱俊亭、劉小樓;河北的李蘭舫、郭硯芳、筱桂琴、李哈哈等人。

即使在今天,在河北36個地方戲曲劇種中,評劇也以180余個演出團體的數(shù)量,位列各劇種之首。

1996年的春晚,小品《打工奇遇記》中趙麗蓉的一段唱詞至今讓人記憶猶新:“我做的是,爆肚兒炒肉熘魚片,醋熘腰子炸排骨,松花變蛋白菱藕,海蜇拌肚兒滋味足,四涼四熱八碟菜,白干老酒——燙一壺!”

這唱段和唱詞來自評劇《馬寡婦開店》,但移植到現(xiàn)代小品中毫無違和感。

“這是因為評劇唱詞淺顯易懂、平易近人,表演者吐字清楚、接地氣兒,這也是評劇多年來廣受歡迎的原因。”葉志剛說,評劇唱腔沒有太多高腔,大人孩子都能唱,這客觀上也促成了評劇的廣為流傳。

石家莊市絲弦劇團演出新編歷史故事劇《紅豆曲》劇照。? 賈占生攝

絲弦說從頭

如果說評劇是河北地方劇種中的年輕劇種,那么絲弦400多年的歷史,則讓它成為眾多河北地方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關于絲弦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流傳較為廣泛的觀點是,絲弦起源于元小令。

吼秦腔,咧絲弦。

“石家莊絲弦唱腔獨特,真聲吐字,假聲拖腔,激越悠揚?!笔仪f絲弦劇團團長劉如奪介紹,絲弦唱腔剛中帶柔,觀眾往往是越聽越上癮。

其實,這說的都是北方絲弦。

絲弦分南方絲弦和北方絲弦,“北方絲弦又分為東西南北中五路,流行于滄州任丘一帶的東路、保定一帶的北路、山西一帶的西路、邢臺平鄉(xiāng)、任縣一帶的南路,以及石家莊一帶的中路絲弦?!眲⑷鐘Z介紹。

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在石家莊舉行了第四屆“五路絲弦優(yōu)秀劇目展演”,前來參演的有邢臺、滄州、保定、山西省靈丘縣的19個劇團班社,演出了《空印盒》等劇目。

石家莊本地絲弦戲迷眾多,每年展演幾乎都一票難求。

“清初,絲弦就在河北大部分地區(qū)和山西晉中地區(qū)流行。”趙惠芬介紹,那時的絲弦表演沒有專業(yè)劇團,大多是農(nóng)民在農(nóng)閑時搭班唱戲,農(nóng)忙時就解散回家。此時的絲弦表演浸透著濃郁的民間自娛特色。

正如民間俚語所說,“紡花織布唱秧歌,耪地扶犁哼絲弦”。

清朝末年,各地絲弦班社層出不窮,過去半農(nóng)半藝的季節(jié)性班社也改為常年性班社,并在城市有了演出陣地,河北大地上也出現(xiàn)了紅極一時的絲弦“四紅”。

“‘正定紅’劉魁顯、‘趙州紅’何鳳祥、‘獲鹿紅’王振全、‘平山紅’封廣亭?!眲⑷鐘Z說起這些前輩如數(shù)家珍,“這四人活躍在石家莊周邊,各有千秋。比如劉魁顯的甩發(fā)功極為精湛,封廣亭以大趟馬功夫出名?!?/p>

2021年7月27日,石家莊市絲弦劇團會客室。

劉如奪指著墻上一幅題詞很驕傲,“這是1957年11月,劇團進京演出,周恩來總理觀看絲弦表演后親自題寫的?!?/p>

“發(fā)揚地方戲曲富有人民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長,保持地方戲曲的艱苦樸素和集體合作的作風,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好好地為廣大人民服務?!边@幅題詞也點出了絲弦劇種的特色。

1947年,石家莊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民間絲弦劇團“玉順班”,1953年,將其更名為石家莊市絲弦劇團。“這一時期,絲弦劇團的演出陣容非常豪華,有劉魁顯、何鳳祥、王永春、張永甲等知名演員?!眲⑷鐘Z介紹,也正是這一豪華演出陣容在北京巡演獲得了文藝界的好評。

作為地方戲大省,河北的劇種不止于此。

2021年8月12日,清河縣西張寬村。

79歲的郭春榮唱道:“在金殿,罵罷了滿朝文武,回宮苑,學說給王的梓童……”唱完,他甩一下金黃色的龍袍,坐進一把蓋著紅綢緞的龍椅。

其實,如果沒有手里的劇本,外人很難聽清郭春榮的唱詞。他表演的是河北亂彈,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

“我們大多在周邊縣鄉(xiāng)演出。亂彈的活動范圍也就山西上黨、山東濟南以及咱河北中南部的邯鄲、邢臺,石家莊藁城、元氏一帶?!边@場小型演出的組織者趙立江說。

2017年全國進行的地方戲曲劇種普查中,共統(tǒng)計出348個劇種,其中河北有36個,占全國總量十分之一還多。其中,除河北梆子、評劇、絲弦外,還有亂彈、哈哈腔、老調(diào)、高腔、賽戲等。

為什么在河北會有如此多的劇種呢?

“這和河北的地理位置有關?!焙颖笔∥穆?lián)副主席、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賈吉慶分析,從井陘傳入河北的山陜梆子,張家口一帶游牧民族和漢文化交融產(chǎn)生的東路二人臺,邯鄲流行的豫劇等,都帶有明顯的地緣特點,“燕趙文化始終兼容并包,對外來文化并不排斥,加上燕趙大地自古多戰(zhàn)事,老百姓心中的情緒需要排遣,本土的文藝活動和外來的曲藝相結合,在河北就形成了種類繁多又各有特色的地方劇種。”

武安儺戲《捉黃鬼》。? 賈占生攝

源遠流長

戲曲的活化石

2021年8月17日,邯鄲武安市固義村。

68歲的李增旺蹣跚爬上二樓儲藏間。十幾個暗紅色木箱落著鎖,安靜地疊在墻角,箱子上印著一行字:武安市非遺保護中心。

李增旺打開一個木箱,拿出一只高近半米的彩色面具。面具鼻大嘴闊、耳朵長垂,雙目怒瞪,眉毛立起,面部表情夸張,這是武安儺戲中白眉三郎角色所用面具。

這些面具都由當?shù)厝耸止ぶ谱?,用紙漿一層層刷在泥模型上,達到所需厚度后進行晾干,再彩畫。最早的面具則由樹皮制作。

“儺面具是儺文化的象征符號,在儺儀中是神的載體,在儺舞中是角色的裝扮。儺面具也是后來戲曲中臉譜的前身?!壁w惠芬說。

“儺戲每隔三年演一次,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李增旺介紹,演出過程中,2700多人的固義村,有近千人參與其中,他是組織這場盛大活動的社頭,也是武安儺戲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捉黃鬼是武安儺戲中的一環(huán)。在三天的表演中,武安儺戲先由探馬騎馬迎神踏邊,走遍全村大小街道,請神下凡觀看捉黃鬼。緊跟著大鬼、二鬼帶領手持柳棍的村民再次踏邊,以驅除村里的邪魅并進行“捉鬼”。此外,村民還為請求風調(diào)雨順,蟲害不生,祭蟲喃王和冰雨龍王。

“儺,是上古時代圖騰崇拜時期的一種儀式,具有請神、驅鬼、祈福、祭祀等特征。武安儺戲中,這幾個特點都已具備。從內(nèi)容上看,武安儺戲中,真人扮演鬼神也影響著后世戲曲,比如鬼神戲占比較大。”趙惠芬介紹,1995年,著名學者曲六乙先生邀請中外學者在武安召開研討會,將《捉黃鬼》定性為“北方社火儺戲”。

在被認定為儺戲前,固義村民認為他們表演的是隊戲或賽戲。

隊戲,顧名思義,就是觀眾可以跟著演員隊伍游動觀看。

在《捉黃鬼》劇目的表演中,這一形式表現(xiàn)突出。捉黃鬼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三鬼差捉拿不孝之子黃鬼,并將黃鬼押到閻王面前審判,最后將黃鬼抽腸扒皮。

“演出當天,大鬼二鬼將黃鬼夾在中間,黃鬼走三退三,不愿被抓。跳鬼前后跳動誘導黃鬼?!崩钤鐾榻B,這一出戲之所以能持續(xù)八九個小時,在于這一過程要在村里不足2米寬的古道上來回表演3次,最終完成抓鬼殺鬼。觀眾們也就移動著跟隨表演者觀看。

李增旺從木箱里翻出一根60厘米長的竹子,外表看起來略有包漿。竹子上半截劈成28根細篦,上端系著一塊紅綢,“這叫戲竹,是掌竹專用的道具,每根細篦與二十八星宿對應?!?/p>

掌竹,又叫長竹,是武安儺戲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和其他戴面具、畫花臉的演員不同,掌竹的扮演者凈臉、不戴髯口,在請神、祭神以及隊戲的表演中,他承擔著吟唱串詞、指揮演員的作用,類似今天的節(jié)目主持人。

在捉黃鬼的表演過程中,除掌竹外,其他演員幾乎沒有臺詞。

“學者們普遍認為,掌竹,是宋元雜劇和歌舞中‘竹竿子’的遺影。”趙惠芬說。

“竹竿子”源于執(zhí)竹竿唱喪歌的古代葬禮儀式。在宋代宮廷樂舞、雜劇演出中,“竹竿子”具有指揮職能。

村民馬增祥翻著手頭幾份武安儺戲曲目手抄本復印件,他是社頭下設的24個社首之一。這十余個劇目神奇記錄了中國社火戲曲發(fā)展中的幾種形態(tài):無臺詞啞劇,如《吊綠臉小鬼》等劇目;掌竹吟誦唱詞,角色只舞不唱,如《吊掠馬》《點鬼兵》等;掌竹吟誦唱詞,角色既舞且有少量唱詞,如《捉黃鬼》《開八仙》;沒有掌竹,由唱做“兩張皮”發(fā)展為唱念做打均由角色完成,如《岑彭馬武奪狀元》等。

“儺戲的進化是戲曲形成的縮影,在研究過程中,學者們發(fā)現(xiàn)戲曲的很多藝術形式都能從儺戲中找到影子?!壁w惠芬說,這也是武安儺戲被稱為中國戲曲活化石的原因。

那為什么這樣一個古老的戲曲形式,會保留在邯鄲武安的這座小村子呢?

這要從固義村的地理位置說起。

固義村位于邯鄲武安市冶陶鎮(zhèn)東南2.5公里處,深處太行山腹地。東南18公里為磁山文化遺址,與保有大量賽戲的邯鄲涉縣、擁有儺文化的山西上黨相鄰。兩千年前,這里曾是晉冀魯之間的大通道,商貿(mào)文化交流頻繁,后隨著武安經(jīng)濟重心東移,固義村變得閉塞,這使得儺戲的流入、保存成為可能。

另外,武安儺戲的重要演員和崗位,幾乎都是家族傳承,“我就是從我爺爺那兒學來的?!崩钤鐾f,個別角色扮演者家中沒有兒子,也會傳給侄子,這保證了儺戲表演的延續(xù)性和一致性。

在一代代的口耳相傳中,他們悄然記錄下了中國戲曲的開端。

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演出《擋馬》。? 賈占生攝

文物中的戲曲史

河北,并非只是記錄了中國戲曲的開端。幾乎是大半部中國戲曲史,都與河北相關。

1955年,陜西客省莊140號秦墓。這里出土了兩塊并不起眼的透雕銅牌:兩男子赤裸上身,摟住對方腰腿看似搏斗中。

這看似摔跤的畫面,被考古專家命名為角抵戲圖。

角抵戲是一種競技表演,也是一種儀式舞蹈。

當以“儺”為表現(xiàn)形式的祭祀舞蹈流傳到民間后,中國戲曲有了更大的發(fā)展,角抵戲的興起就是一個例子。

角抵戲又被稱為蚩尤戲,傳說黃帝大戰(zhàn)蚩尤后,后人根據(jù)這一故事編排。而這場戰(zhàn)事就發(fā)生在張家口涿鹿縣。

事實上,中國戲曲早期重要里程碑事件,幾乎都與河北有關。

如果說角抵戲還是一種簡單的武力表演,那么參軍戲的出現(xiàn),則代表中國戲曲邁出了重要一步:故事情節(jié)。

“參軍戲的前身是《館陶令》?!壁w惠芬介紹,東漢和帝時期,石耽擔任館陶令期間貪贓枉法,和帝不想罷免他,又想懲罰他,于是每逢宴飲,就讓人扮演成館陶令進行羞辱。

這種借題發(fā)揮式的嘲諷時事劇,非常受大眾歡迎,在當時頻頻上演。這種表演也被稱之為“弄館陶令”,是戲弄嘲諷的意思。

公元319年,石耽自立為王,都城襄國(今邢臺)。周延擔任館陶令,因貪污黃絹而被降職為參軍,每逢宮廷朝會,俳優(yōu)就會身披黃絹被戲弄。

“這一表演形式在唐代確定下來,被稱為參軍戲或者弄參軍。戲中兩個角色,一個為參軍,一個叫蒼鶻?!壁w惠芬介紹,相比角抵戲,參軍戲有了臺詞和故事情節(jié),并發(fā)展為科白戲的衡量標準之一。不管是《館陶令》還是參軍戲,都附帶著濃郁的河北基因。

2021年8月17日,邯鄲磁縣。

107國道和147鄉(xiāng)道的夾角處,有一處北朝墓葬群,其中一座高數(shù)米、直徑十余米的墳冢,就是蘭陵王墓。

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就和這座墳冢的主人有關。

《蘭陵王入陣曲》展現(xiàn)的是北齊蘭陵王高肅入陣殺敵的戰(zhàn)事?!侗饼R書》記載,河清三年,北齊軍被北周軍包圍在邙山,蘭陵王頭戴猙獰面具沖入敵陣,大敗北周軍隊。戰(zhàn)爭結束后,人們模仿蘭陵王殺敵的樣子編排了舞蹈,也就是《蘭陵王入陣曲》。

“這部歌舞劇的廣泛傳播,和南北朝時連年戰(zhàn)亂有關。那個時代需要勇敢的節(jié)目以壯士氣?!壁w惠芬介紹,這部劇有音樂伴奏,有指揮擊刺,有面具裝扮,比過去參軍戲的表演形式又有了新內(nèi)容,“它豐富了河北古代戲曲的發(fā)展史,對后世戲中武將的表演有一定影響。”

1964年,新疆吐魯番。

阿斯塔納336號墓出土了一尊泥俑。泥俑身穿綠色拖地長裙,手臂擺起,似在跳舞。

這尊俑被稱為踏搖娘。

這件遠在新疆的人俑,身上承載的故事也與河北有關。

踏搖娘既是一個角色,也是一個劇名。

“踏搖娘產(chǎn)生于隋末。”賈吉慶介紹,這部戲表現(xiàn)一男子喝醉后毆打妻子,美貌的妻子在踏歌中訴說哀怨。

《踏搖娘》具備兩大特征:踏步和歌拍,齊聲相和?!耙劳刑じ?,它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戲曲形態(tài)?!壁w惠芬介紹,這部劇因此成為北齊、隋唐時期的經(jīng)典劇目,它演出的首個集散地就在河北邢臺一帶。

1971年,張家口宣化。

考古人員在城郊下八里村1號墓發(fā)現(xiàn)一幅伎樂圖,畫面上12名服裝艷麗的藝人,侍弄著不同的樂器。專家將這一場景認定為遼散樂的演奏現(xiàn)場。

“這些壁畫展示的,其實是那個時期的戲曲藝術在燕趙大地的融合?!壁w惠芬說。

從儀式舞蹈到有故事情節(jié)到舞蹈伴唱,中國戲曲發(fā)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都在河北的戲曲歷史中找到了坐標。

燕趙大地自古以來就文化底蘊深厚,長期發(fā)生在這里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更促進了戲曲藝術在河北的形成和發(fā)展。

“宋遼之際,古燕趙大地被以白溝河為界一分為二,遼劫掠了大量中原藝人,遼代雜劇不斷吸收中原雜劇,尤其是遼散樂雜劇有了質(zhì)的提升,這些都有燕趙人的參與。”趙惠芬介紹,金滅宋后,采用借才易代的文化政策,這一政策是以中都為中心,包括真定、大名等城市完成的,這促進了金院本、諸宮調(diào)等藝術形式的發(fā)展。

宋金中后期,城市經(jīng)濟空前繁榮,文藝娛樂需求急劇增長,一些大城市出現(xiàn)勾欄瓦舍等表演場所,中國戲曲開啟全速前進模式,邁進“真戲曲”的成熟期。

井陘晉劇團演出《背水一戰(zhàn)》。? 賈占生攝

元曲與河北

宋金雜劇的興盛,勾欄瓦舍的刺激,音樂形制的整合,在元代統(tǒng)一全國后,經(jīng)濟、文化極大融合,元雜劇終于破繭成蝶。

“元雜劇和散曲構成了元曲,元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古人的詩歌也是用來唱的,但元雜劇的成就要遠大于散曲,所以我們一般說元曲,也代指元雜劇?!焙颖睅煼洞髮W元曲研究所原所長楊棟說。

2021年7月30日,正定縣中山東路7號,正定元曲博物館內(nèi)。

一處縮微泥塑舞臺,外圍用柵欄做圍擋,高聳的戲臺下,觀眾們圍在一起評頭論足,附近有流動的商販,周邊是百姓民居。

“這一場景模擬的是元代真定陽和樓前,老百姓聚集看演出的一幕。”正定元曲博物館負責人甄清江介紹。

河北,是元曲的重要誕生地,古正定又是元曲的中心之一。

著名學者王國維在《錄曲余談》中寫道:“曲家多限于一地。元初制雜劇者,不出燕齊晉豫四省,而燕人又占十之八九?!?/p>

《宋元戲曲史》中收錄了元初雜劇作家76人,其中61位是北方人。這些人在北方形成了多個元雜劇中心,除當時的首都大都外,還有真定(今正定)、大名(今邯鄲大名)、汴梁(今河南開封)、平陽(今山西太原)、東平(今山東東平)。

“當時的真定是僅次于大都的元雜劇中心?!睏顥澖榻B,活躍在真定的元雜劇作家有白樸、李文蔚等人,尤其以白樸的成就最高,他創(chuàng)作的《墻頭馬上》等劇目,至今還在上演。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出《大都名伶》。? 賈占生攝

為什么真定會成為元雜劇中心之一呢?

“這先要說元雜劇為什么能在元代崛起。”楊棟說,金、元統(tǒng)治者喜好歌舞,一度劫掠了中原地帶大量的曲藝人才進行儲備。此后,元朝廢除科舉制,使得過去“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知識分子失去出路,轉向文藝創(chuàng)作。元統(tǒng)一中國后,社會經(jīng)濟進入穩(wěn)定期,勾欄瓦舍進一步興盛,產(chǎn)生了職業(yè)的藝人和相對固定的劇場及觀眾。

而當時的真定,由控制河北西路各州府的史天澤家族管理,在其治下,社會安定、商業(yè)繁榮。史天澤尤其尊重知識分子,這使得無法從科舉中獲得認同的知識分子,對真定非常向往,白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真定生活。

知識分子的聚集,加上史天澤也喜好雜劇,這促成真定成為北方的元雜劇中心之一。

事實上,除了白樸,燕趙大地上還曾誕生過多位元雜劇大家。

“被譽為雜劇創(chuàng)始人的關漢卿,就出生在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國市。”楊棟說,至今,安國還保留有關家橋、關家墳等古跡。

早在19世紀,關漢卿的《竇娥冤》等劇目就被介紹到國外,他一生寫下的60多部作品,現(xiàn)存的18部還在上演。

河北籍劇作家創(chuàng)作出的元曲也不止于此。

2021年7月27日,北京北方昆曲劇院。

《西廂記》正在上演,女主角昆曲獨有的柔美唱腔,引來觀眾一陣陣掌聲。

從《西廂記》創(chuàng)作以來,京劇、昆曲等不同劇種都曾把這一經(jīng)典劇目搬上舞臺,其臺詞“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更是被簡化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世人所知。

“很多人都知道這部流傳700余年的愛情劇出自元雜劇作家王實甫之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王實甫是河北定興人?!睏顥澱f,同一時期的河北人,還有多位在元曲發(fā)展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筆。真定人尚仲賢寫出了《柳毅傳書》,后被改編為越劇的經(jīng)典劇目,還被拍成電影;保定人李好古寫的《張生煮海》,經(jīng)過清朝李漁改編為《蜃中樓》,成為昆曲的經(jīng)典劇目。

河北人創(chuàng)作的這些元雜劇,憑借感人的故事和跌宕的情節(jié)經(jīng)久不衰,成為烙印進中國文化的、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

在此推動下,元雜劇的藝術表演形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正定元曲博物館的屋頂,懸掛著很多木制的曲牌名,比如朝天子、寄生草等。

時至今日,元雜劇的演唱形式究竟如何,已經(jīng)無法還原,“但可以確定的是,元雜劇的音樂歌唱,由北曲系統(tǒng)構成。北曲是流行于宋金時期北方的民間歌曲,由單支牌調(diào)的小令組合成套數(shù),也叫套曲,元雜劇以諸宮調(diào)為中介,利用套曲來演唱?!睏顥澖榻B。

就這樣,以金院本、諸宮調(diào)和宋代說話為基礎的元雜劇形成了一種新的戲劇形式,并創(chuàng)造出了旦末凈雜四個角色,但限定正旦、正末一人主唱,其余角色只能念白,并有了唱念做打的程式,中國戲曲越發(fā)成熟起來。

裴艷玲在《鐘馗》中飾演鐘馗。? 賈占生攝

京昆名家

“角”出河北

2021年8月18日,邢臺南宮市北大街尚小云紀念館。

一張張頗有年代感的照片上,尚小云扮演的古代“女子”頭戴佩飾,身穿綾羅,手里或拿刀或拿馬鞭,看起來又美又颯。

“尚小云原名尚德泉,祖籍邢臺南宮?!毙吓_市戲曲家協(xié)會主席、尚小云紀念館館長周哲輝介紹。

尚小云5歲學戲,學過老生、武生、花臉,在北京三樂社科班學戲時,拜師著名青衣孫怡云,改名尚小云,工旦角。他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位列京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京劇四大名旦。

今天,我們依然能從20世紀60年代錄制的紀錄片《尚小云舞臺藝術》中的《失子驚瘋》《昭君出塞》唱段中,感受到尚派藝術的風格韻味。

民國初年,京劇評論家方賓曾稱:尚小云嗓音剛而圓,煉而亮,似鋼之音而渾厚,似石之音而較高亢,蓋莊重貞烈靜雅大方之音也。其唱功不取巧、無花腔。念白字斟句酌,吐字似有千鈞之重,而仍不失自然之韻。

“尚先生的武戲也極有特色,大開大合,激越奔放?!敝苷茌x說,比如《御碑亭》中的“尚氏三滑步”、《失子驚瘋》中的瘋步和水袖表演。正是因為有過武生學習的經(jīng)歷,尚小云又善于向武生宗師楊小樓等前輩學習,開創(chuàng)了“文戲武唱”的尚派藝術風格。

尚小云學戲,用功至勤,少年成名。

1914年,14歲的尚小云與荀慧生、趙桐珊(芙蓉草)被譽為“正樂三杰”,與后三鼎甲之一的前輩、74歲的孫菊仙同臺合作,留下一段梨園佳話。當年秋天,在北京《國華報》的童伶評選中,尚小云中選“童伶博士”之首,又稱“第一童伶”。1917年,北京《順天時報》評選京劇新秀,尚小云當選“童伶大王”。尚小云厚積薄發(fā),在表演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到20世紀20年代后期,位列四大名旦。

除了極高的表演水準,尚小云對京劇藝術的傳承也貢獻很大。

1937年,尚小云自費創(chuàng)辦戲校榮春社,培養(yǎng)了大批京劇教演人才。

“尚先生創(chuàng)辦榮春社12年,培養(yǎng)了榮、春和長、喜兩科學生。尚先生除親自教學,還聘請了京劇界不少名伶前往任教。”周哲輝介紹,這10年,學生們吃住均免費,尚小云為此賣掉北京7所房子和汽車,傾盡全力培養(yǎng)戲曲人才。

榮春社的學生在全國京劇界開枝散葉,教授的弟子一代代傳承?!氨热鐝垬s培后來拜師奚嘯伯,精心傳授奚派藝術,他培養(yǎng)的張建國如今擔任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張軍強如今擔任重慶市京劇團團長、王小嬋任湖北京劇院主演?!敝苷茌x說,尚小云的孩子也大多從事了戲曲工作,長子尚長春工武生,次子尚長麟工旦角,三子尚長榮工花臉,各有藝術成就。

“徽班進京以后,京劇劇種逐漸形成,毗鄰北京的戲曲大省河北境內(nèi),各劇種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多起來。相對華北其他各省,產(chǎn)生的戲曲名角也就相對較多。”賈吉慶說。

這種交流,也包括在行當、劇目等領域愈發(fā)博采眾長。

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河北籍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

荀慧生生于阜城,幼年學習河北梆子,直到16歲才改學京劇,這一經(jīng)歷,也使他的表演藝術吸取昆、梆等曲調(diào)旋律和特色。比如唱腔上他把握人物感情和心境,腔隨情動;表演上,他主張演人物不演行當;他的念白柔和,以細膩動人著稱。

“荀慧生曾擔任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對河北梆子旦角藝術的發(fā)展有很大貢獻?!辟Z吉慶說。

2021年7月6日,石家莊市大郭村。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家、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河北梆子傳承人齊花坦回憶起老師荀慧生說:“就一個指人的動作,老師就能做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景下的多種形態(tài)。”齊花坦回憶,荀慧生的表演更加細膩,他曾經(jīng)反復教導齊花坦要多讀書,去揣摩人物,“老師曾說,不讀《紅樓夢》,你怎么演《紅樓夢》?要認真揣摩所演人物的情緒,表演才能打動人心?!?/p>

兩位河北籍名旦對戲曲藝術的另一個貢獻,在于對劇目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1927年,《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評選”,參選的5人分別是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硯秋、徐碧云,以及他們的幾部新劇目,尚小云的《摩登咖女》奪得冠軍,荀慧生的《丹青引》獲得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摩登咖女》《丹青引》都是由兩位主演參與創(chuàng)作的劇目。

荀慧生曾將河北梆子劇目改編為京劇,比如《花田錯》《元宵迷》《金玉奴》等,他根據(jù)河北梆子《三疑記》翻改成新劇《香羅帶》,改編后,很多河北梆子名家紛紛按照《香羅帶》的路子演出《三疑記》。

京劇原本須生戲多,旦角戲少。

“清政府對河北梆子劇種女性從事演出的放寬,觀眾對這一角色的觀賞需求,客觀上也促進旦角行當?shù)呐d起?!奔Ьf。

隨著梅蘭芳等天才京劇旦角演員的出現(xiàn)、女性觀眾的加入、河北梆子劇種的影響,尚小云和荀慧生這樣的京劇旦角演員,也不斷將河北梆子中花旦、刀馬旦見長的劇目引入京劇。他們在京劇旦角表演中的成功,又吸引著河北梆子演員將改良后的劇目重新引回河北梆子劇種進行表演。這也促進了兩個劇種的共同發(fā)展進步。

戲曲界常說,“京昆不分家”。被稱為百戲之祖的昆曲,經(jīng)過河北藝人的改良形成了新的藝術流派——北昆。

將這一劇種發(fā)揚光大的,是河北藝術家韓世昌。

“昆曲在明代就已經(jīng)全國流行,并形成不同昆劇支流。清末民初,昆曲和京冀一帶的弋腔結合,形成了北昆,也叫昆弋腔?!壁w惠芬介紹。

咸豐末年,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皇帝外逃,北京陷入混亂。清廷升平署的昆弋藝人,流散到河北鄉(xiāng)間。這些藝人為適應農(nóng)民觀眾,將所唱昆腔同當?shù)卣Z言音調(diào)結合,又糅進弋腔,昆腔就具有了強烈的北方色彩,出現(xiàn)了北方昆曲。

同治、光緒兩朝期間,北昆在河北、北京一帶獲得了相當?shù)娜罕娀A,開始出現(xiàn)一批職業(yè)班社,比如活躍在高陽縣西河村的昆弋班社慶長社。

“純粹的昆曲難以滿足北方觀眾的欣賞,江南昆曲正是在雜糅了北方的豪邁、蒼涼后,形成了以北方官話為主的壯美激昂又柔媚婉約的北昆藝術?!壁w惠芬說,隨后,慶長社演變?yōu)闃s慶社,逐漸形成了以高陽人韓世昌為首的華麗北昆演員陣容。趙惠芬介紹,1957年北方昆曲劇院成立,韓世昌擔任了第一任院長,也使得北昆這一劇種得以落地生根。

保定藝校演出少兒版老調(diào)《潘楊訟》劇照。? 賈占生攝

施教河北

20世紀50年代,輩出名角的燕趙大地,還曾迎來一批戲曲界名師。他們在舞臺上光彩照人,因工作調(diào)動來到河北后,不僅帶來了精湛的表演藝術,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戲曲人才,對于河北地方劇種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021年9月9日,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賈占生小心翼翼翻開《宋德珠舞臺藝術》一書,指著一張照片讓記者看。

這是1983年7月13日,河北省藝術學校發(fā)出的一則招生啟事:“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將舉辦傳習班”,第一期傳授《扈家莊》。

“這則消息發(fā)出后,貴州、黑龍江、甘肅等10個省市、5個劇種的29名演員都來了,都是奔著宋先生的名頭來學習的。”賈占生說,“宋先生的武旦表演除了吸收京劇眾前輩所長,還創(chuàng)造了很多絕技,比如精妙絕倫的‘打出手’技巧,其藝術特點被觀眾總結為美、媚、脆、率,他被譽為四小名旦之一,是京劇武旦挑班第一人。”

宋德珠曾長期在河北任教。

1959年他到河北省京昆劇團任藝術委員主任、演員、教師,他將《扈家莊》《泗州城》等劇目傳授給年輕演員安榮卿,一年后,這些劇目在天津上演時引發(fā)轟動。

1974年,宋德珠調(diào)入河北省藝術學校(今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主要向本校青年教師和學生們傳授技藝。

“一有空,宋先生就在學校挨個教室轉,轉到哪個教室,就提問學生:你演的是誰?她和誰有矛盾?她出身怎樣?性格怎樣?你該怎么表現(xiàn)?”賈占生回憶,宋德珠的用意是要學生對所演人物深度了解,這樣才能表演深入。

“看這張,這是宋先生指點學生學戲?!辟Z占生又翻開一頁,幾張黑白照片上,瘦削的宋德珠或者手把手糾正學生的動作,或者親自示范,“除了那期傳習班,宋先生在河北教授的學生還有安榮卿、王繼珠、張艷玲等人,他們后來都對傳承宋派藝術有很大作用。”

2021年9月10日,石家莊市檔案館。

這里保存著一份手抄本《貍貓換太子》戲本,這份手寫本出自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

奚嘯伯是北京人,他的手抄本之所以會收藏在石家莊市檔案館,是因為他也曾在河北工作過。

奚嘯伯學戲,和眾多名家自幼拜師略有不同,在19歲成為專業(yè)戲曲演員前,他只是一名票友。但他勤奮好學,拜李洪春為師,也得到了梅蘭芳、尚小云等人的提攜,終成京劇新流派——奚派。世人總結奚派藝術特點:委婉細膩、清新雅致,猶如簫音鳴奏,具有“洞簫之美”。

這樣一名須生名家,20世紀50年代初,就曾到石家莊周邊縣市演出。1957年奚嘯伯調(diào)入石家莊地區(qū)京劇團擔任常務副團長,在河北邊演出邊任教幾十年。

不僅如此,奚嘯伯到河北后,排演過很多現(xiàn)代戲,比如《白毛女》中的楊白勞、《紅云崖》中的羅老松等。在排演的同時,他還教授了歐陽中石、孟筱伯、張宗南、張榮培等弟子,指點過裴艷玲,其中張榮培又培養(yǎng)了著名老生表演家李伯培等,將奚派藝術進行了很好的傳承。

這些名師的到來,為河北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戲曲改革,帶來了新技術、新理念,加劇了各劇種之間的學習交流,大量河北地方戲,在此后迅速進入成熟期。

裴艷玲在《響九霄》“戲中戲”中扮演清水花。? 賈占生攝

“國寶”裴艷玲

2021年8月27日,石家莊。

賈占生翻著手頭一組照片陷入回憶。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他跟蹤拍攝了很多張裴艷玲的照片。他指著一張黑白照片問:“你猜,這時的裴老師多大年紀?”

照片上的小孩兒眉清目秀,穿著戲服,扮演的是《徐策跑城》中的老生角色——那時的裴艷玲還叫原名裴信。賈占生伸出五根手指:“5歲!”

“裴老師的父親唱京劇、母親唱河北梆子,她在戲班長大,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戲。5歲那年,因為戲班上演《金水橋》時演員生病,急需有人頂上,她第一次登臺扮演秦英。從這兒,裴老師開始了演員生涯?!辟Z占生說。

在中國梨園培育系統(tǒng)下,絕大多數(shù)演員幼年拜師,經(jīng)過9年的培訓,十幾歲出師。裴艷玲的表演生涯,大大縮短了這一路徑。

這次登臺演出后,她拜了第一位老師李崇帥,開始邊學邊演,也開始了她60多年舞臺生涯中的第一個驚艷階段。

1955年至1956年,9歲的裴信在靈壽縣京劇團搭班唱戲,蓋過主演,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推著獨輪車都要趕來看。

“在沒有電視的年代,看戲是人們當時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戲班過得好不好,全看演員水平高低,觀眾的評價是唯一標準?!辟Z吉慶說。

漸火的裴信需要掛牌演出,1956年,裴信的父親給她起了藝名裴艷玲。

帶著新名字,裴艷玲9歲到山東一家京劇團挑班、11歲到束鹿(今辛集市)京劇團當主角兒,時常上演“一趕四”(一人演四角)。用現(xiàn)在的視角看,紅透半邊天的裴艷玲就是票房招牌。因此,在1960年,河北省成立青年躍進梆子團時,全省挖名角,把名聲遠揚的裴艷玲調(diào)了過來。

那年,她也不過才13歲。

賈占生又挑出一張,照片上的裴艷玲穿著厚底靴,用一根繩子把左腿吊在門框上,“拍這張照片是在裴老師家中,她家的三個門框上,都安著自制的滑輪,當時她正在接受媒體采訪,也要吊著腿練功。”

人人都知裴艷玲武功好,但鮮有人知,這個“好”是怎么來的。

裴艷玲拜師后,她的父親也親自監(jiān)督指導,從童年時期,她就經(jīng)歷了嚴苛的訓練。“有一次我陪裴老師到正定,她指著東城邊一處空地說,當年,就是在那兒,她的父親讓她一口氣擰夠一百個旋子才能回去吃飯,她跟我說,‘當時特想死,太累了?!傻诙爝€會接著練?!辟Z占生說。

“裴老師的藝術,一方面是她個人勤學苦練,另一方面,她也深受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戲曲黃金時代的培育?!辟Z吉慶認為。

調(diào)入青年躍進梆子團后,從京劇改唱梆子的裴艷玲起初并不適應,但從民間班社轉入專業(yè)劇團,裴艷玲的戲曲技藝開始從土、俗向專、精改變。

“在那個時期,裴老師得到過侯永奎、李少春等大師的親自指點。名師點撥的重要性,就在于畫龍點睛,是質(zhì)的提升。這一時期,她跟兩位老師學的《夜奔》,后來成為其代表作?!辟Z吉慶介紹。

因歷史原因,裴艷玲有13年不得不打字幕、當勤雜工。其間,她無戲可演,體重從90斤飆升到140斤,但她偷偷去練功房練,等待著上臺的機會。

1975年,電影版《寶蓮燈》開拍,被定為主角的裴艷玲29歲,剛當了母親。原本擰35個旋子就能滿足拍攝標準,她硬是在短期內(nèi)迅速練到了45個的水準?!八珢圻@個舞臺,戲確實是她的天?!辟Z占生說。

1984年,裴艷玲排演《鐘馗》。為了演好這出戲,她四處拜師,學吹火,學書法。戲中“一樹梅花一樹詩,頂風冒雪傲奇枝。留取暗香聞廣陌,不以顏色媚于斯”的28字詩,裴艷玲要練到能當場寫的水平,練廢的紙不計其數(shù)。

在《鐘馗》“嫁妹”一場戲中,鐘馗有一組扇子動作。撿扇子動作原來有點簡單,為加強人物的情感和表演的觀賞性,她就采用了傳統(tǒng)戲技巧中難度極高的“搬朝天蹬”帶“三起三落”的高難度動作,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為塑造鐘馗這一神話人物增色不少。

1985年,裴艷玲攜《鐘馗》進京演出,中國戲劇協(xié)會主席曹禺連看了兩場后,直贊裴艷玲是“國寶”。

眾所周知,裴艷玲擅長表演生行,但賈占生找出的另一張照片上,裴艷玲貼著片子反串《響九霄》中的清水花,成為她藝術生涯中,少見的旦角劇照。

“戲曲界,也有演員跨劇種,偶有跨行當,但像裴老師這樣從容、收放自如的跨界,還是罕見的?!辟Z占生認為。

唱紅過昆曲《夜奔》、河北梆子《鐘馗》《武松》,1997年,裴艷玲要唱回京劇。

一時嘩然。

然而,也只有身懷絕技,才能在劇種轉換中游刃有余。

童年時裴艷玲就在《群英會》中一人分飾魯肅、孔明,在《火燒連營》中“一趕四”;青年時,裴艷玲學過馬派(馬連良創(chuàng))、麒派(周信芳創(chuàng))、蓋派(蓋叫天創(chuàng)),人過中年再唱京劇時,回到余派(余叔言創(chuàng))。

“裴老師的表演藝術,在繼承前輩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成果的同時,更多的是自己的創(chuàng)新?!辟Z占生說,“《翠屏山》劇中,裴老師扮演的石秀要殺潘巧云時,以往的表演都是用道具刀抹脖子,但是裴艷玲運用了一個狠狠的下劈動作,后來我專門就此請教她,她只說了幾句話,‘這樣的處理,符合人物性格,我演得過癮,觀眾看得解氣!’”

賈占生仔細回顧了劇情:石秀因為發(fā)現(xiàn)潘的奸情告知兄長楊雄,被潘誣陷,對于這樣一個背叛自己兄弟又構陷自己的人,肯定心中恨意十足,下劈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說是更符合劇情。

對每一場戲都細細琢磨、認真推敲、精心表演成為裴艷玲藝術生涯的一種常態(tài)。

從20世紀80年代起,裴艷玲就走出國門,到歐洲多個國家演出講學,“裴老師為法國、西班牙、丹麥等很多國家的戲劇系學生講中國戲曲之美,在中國香港開蘭亭社京昆粵科班,在新加坡辦學,傳承中國戲曲,這些,都擴大了中國戲曲的影響力,傳播了中國戲曲文化,培養(yǎng)了一批高水平的觀眾?!辟Z吉慶說,演員不可能永遠在舞臺上,但是演員能讓藝術舞臺得到延展。(采訪/河北日報記者白云、朱艷冰、曹崢 執(zhí)筆/河北日報記者白云)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讀|戲曲篇(下):“聲聲”不息_大河之北


正定縣常山影劇院演出評劇版《墻頭馬上》。 新華社發(fā)(陳其保攝)

戲中味

傳統(tǒng)戲:老劇目盡顯燕趙底蘊

2020年11月23日,石家莊精英劇場,河北梆子演唱會。

河北梆子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彭蕙蘅正在表演《竇娥冤》。

當她唱到“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時,激越的唱腔令全場觀眾為之動容。

“400多年了,這部劇穿越了時空,至今還有這樣的感染力,不得不說魅力非凡。”原河北師范大學博導、元曲研究所所長楊棟感慨。

《竇娥冤》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竇娥童年被賣、婚后守寡,遭人陷害被屈打成招又被斬的凄慘經(jīng)歷。

“這部劇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作者關漢卿是河北祁州人(今安國)。這部劇作為中國元雜劇的典范,是我國雜劇創(chuàng)作史上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悲劇藝術上的高峰?!睏顥澱f,“這部劇的臺詞非常凝練,語言表達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生動,通俗,看似簡單,實則每個字詞都經(jīng)過錘煉。”

“竇娥在被官府嚴刑逼供時唱道:恰消停,才蘇醒,又昏迷。挨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尤其是后三句短短九個字,畫面感太強了,讓人聽來頭皮發(fā)麻。臺詞是戲劇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用語言打動人、震撼人,這部劇做到了。”楊棟認為。

生活中,人們至今還常用“比竇娥還冤”“六月飛雪”等來形容不公遭遇,可見《竇娥冤》這部劇深入人心。資料顯示,近現(xiàn)代曾有80多個劇種演繹過《竇娥冤》,這部劇的廣泛群眾基礎可見一斑。

“六月飛雪、血濺白練、大旱三年三個夸張大膽且迷幻的設計,令這部劇超越了現(xiàn)實。六月飛雪的設計出自‘鄒衍下獄’,大旱三年出自‘東海孝婦’,但是經(jīng)過作者前面的故事鋪墊,竇娥的三樁誓愿以詩的語言、戲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反映出生命的可貴本質(zhì)與當時生命低賤的現(xiàn)實的鮮明對比。這種超現(xiàn)實的情節(jié)控訴,凸顯了竇娥對生的執(zhí)著、對死的不甘,使作品的悲劇氛圍更加濃厚,也使這部劇更加震撼人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長趙惠芬說。

藝術,只有貼近生活和人民,生命力才會旺盛。早在數(shù)百年前,關漢卿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并將其貫穿于作品中。

這部劇除了主角竇娥,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

放高利貸的蔡婆在竇天章抵押女兒換路費時贈送10兩銀子,她不曾虐待童養(yǎng)媳竇娥,只是膽小自私,是一個生活在元代的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張驢兒父子的貪婪,州官的腐敗,竇娥的貞孝,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好像就在觀眾身邊。

“觀眾被感動,除了人物設定的精準,更重要的是作者抓住了時代的脈搏。關漢卿通過一個安分守己青年寡婦的毀滅,批判元代政治的黑暗、官吏的腐敗和其他種種社會問題,宣泄積蓄在被壓迫被欺辱的廣大群眾中的不滿和反抗情緒,引發(fā)了觀眾的強烈共鳴。”楊棟分析。

2021年9月23日,石家莊。

90歲高齡的沈春林拿出一張黑白照片,個子高高的他站在最后排中間,“這是1960年,我們在上海學習《墻頭馬上》劇目時,和上海戲曲學校及昆曲班學員的合影?!?/p>

這張照片讓老人陷入回憶。

《墻頭馬上》作為白樸在河北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愛情劇,近代以來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未被搬上舞臺。1958年,上海戲曲學校將原本四折的劇目改編為九場,用昆曲表演。1960年,河北省京昆劇團派出了十余人的精干力量前往學習,沈春林是其中一員,他學習的是裴少俊的父親裴行儉一角。

一個多月后,這部劇承載在這一批年輕演員身上,回到河北大地。

“由河北省京昆劇團改建的河北省京劇團,在76年的劇院演出中,有4出最拿手的戲——‘扈玉金墻’,指的就是《扈家莊》《玉堂春》《金山寺》和《墻頭馬上》?!焙颖笔【﹦∷囆g研究院院長、書記李平芳介紹。

《墻頭馬上》原名《裴少俊墻頭馬上》,是元雜劇四大愛情劇之一,由我國著名元雜劇作家白樸在真定(今正定)創(chuàng)作。

“說它經(jīng)典,是因為白樸打破了常規(guī),塑造了比《西廂記》中崔鶯鶯一角更直接、更大膽的李千金形象?!壁w惠芬說,李千金直率、熱烈、敢愛敢恨,在封建禮教之下,李千金盡力維護愛情的同時也維護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把封建道德和封建倫理扔到腦后,理直氣壯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自古以來,壞人得到懲治、愛情終得圓滿,是觀眾樂于看到的戲劇結果?!斑@部劇也不例外,尤其是鮮活的語言、清麗的唱詞,也增加了這一作品的文學性和觀賞性,使之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劇目之一。”趙惠芬說。

石家莊絲弦經(jīng)典劇目《空印盒》劇照。 河北日報資料圖

編創(chuàng)戲:改編打造河北韻味

2021年8月14日晚,石家莊歐韻公園。

鼓師薛紅剛的鼓槌敲得越來越急越來越快,突然一停頓——票友高亢的絲弦唱腔驟起:“見校尉兩邊排,丟失金印愁腸在!”

鼓槌在燈影下連成一片,高腔在夜色里傳出老遠,叫好聲接二連三。

“這段唱詞出自絲弦傳統(tǒng)劇目《空印盒》,由石家莊市絲弦劇團首演。1957年劇團進京演出,《空印盒》是重頭戲之一。周總理三次觀看這一劇目,題的詞至今還保留在我們劇團。1960年,這一劇目又被拍成電影,走向全國?!笔仪f市絲弦劇團團長劉如奪介紹。

《空印盒》由河北著名劇作家毛達志根據(jù)絲弦傳統(tǒng)戲改編,它講述明代欽差巡按何文秀和老家院周能喬裝私訪,懲治貪官陳堅和惡霸孫龍的故事。

這部劇的故事情節(jié),在河北梆子《胭脂褶》、越劇《何文秀私訪》、京劇《失印救火》等劇目中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片段,但毛達志的改編絲弦版《空印盒》情節(jié)設置更加緊張,戲劇沖突更加強烈。

京劇版和越劇版氣氛詼諧,可矛盾并不強,故事結構也相對松散;越劇版中被霸占的女子則被設定為欽差何文秀的妻子,霸占民女的是知府陳堅;而在絲弦版《空印盒》中,被霸占的是民女,作惡的是惡霸,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更為凝練,也超脫了個人恩怨。

“改編后的《空印盒》,情節(jié)跌宕,可以說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何文秀的大意、周能的智慧、孫龍的構陷等,作者制造出重重戲劇矛盾,推動故事懸念叢生,牢牢抓住觀眾。”趙惠芬認為。

戲曲評論界認為,絲弦是農(nóng)民的文學、農(nóng)民的語言,浸透著農(nóng)民的樸素,也有著農(nóng)民的幽默。

這一點,在《空印盒》劇目的臺詞中,尤為突出。比如惡霸孫龍自稱都是‘俺’,在面對孫龍的逼迫時,周能唱:“在家靠父母,上船靠船主。好心把咱渡,你還瞎嘟嚕?!?/p>

不管是“俺”還是“瞎嘟嚕”,都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也極具絲弦劇種的地方個性,也就更受到眾多基層群眾的歡迎。

除唱念做打等基本交代外,這部劇還詳細描寫人物動作和心理。比如第七場末尾這樣安排:周能抱空印盒下,何文秀心中異常煩躁,紗帽翅左動右停,右動左停,然后上下打。何文秀摘下紗帽,愈看愈氣,欲砸帽,又止,頹廢地走下。

“毛達志非常熟悉絲弦劇種特點,”劉如奪介紹,當時何文秀的扮演者是王永春,“在這出戲中,王永春施展他的表演才能,將何文秀演繹得惟妙惟肖,演出很成功?!?/p>

2021年10月9日,石家莊市長安公園。

老戲迷王顯山把播放器摁到了重播鍵,“聽多少遍都不煩,這詞這腔,越聽越有勁兒,越聽越有味兒。”邊說,他拍打著膝蓋哼起來,“來到家門前,門庭多凄冷,有心把門叫,又恐妹受驚,未語淚先淌,暗呀暗吞聲?!?/p>

這段唱詞以及唱腔是河北梆子版《鐘馗》獨有的。

20世紀80年代初,河北著名戲曲表演大師裴艷玲觀看上海昆劇團《鐘馗嫁妹》后,深受感動,自籌經(jīng)費準備排河北梆子版的《鐘馗》。

“原《鐘馗嫁妹》多為一折,改編首先需要一個完整的劇本,河北省著名劇作家、音樂家方辰接下了這一重任?!崩钇椒冀榻B,“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chuàng)新,把鐘馗因貌丑不中改為科考作弊,增加了杜平這樣一位正義青年,也就有了把妹妹嫁給杜平的托付。相比原版本,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p>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剁娯浮肥枪韯?,呈現(xiàn)出來的卻不是惡鬼,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丑中見美的鬼,靠的就是劇本、舞美、唱腔、動作設計等的綜合呈現(xiàn)。

“你看舞臺上,鐘馗外罩紅官衣,帶桃翅紗帽,手中一把折扇,抖肩、抖胯、耍扇,夸張優(yōu)美;三起三落的朝天蹬拾扇動作極富情感層次;‘嫁妹’一場,鐘馗踟躕盤桓,不敢貿(mào)然夜入家門的身段,欣慰喜悅的照鏡、整衣、理髯和與妹訣別時忍悲作喜的表演,魅力無窮?!壁w惠芬說。

這部劇中,設計不止于此。

李平芳回憶,1985年排演這部劇時,正流行霹靂舞,技術導演在“洞遇”一場中,加入小鬼們身穿高彈褲、緊身衣,集體跳霹靂舞的動作?!霸凇新贰粓鲋?,五鬼和鐘馗走到懸崖峭壁處如何下去,設計了6種不同的舞蹈動作,往往是一亮相觀眾就掌聲不斷?!迸浜蠠艄?、布景等出眾的舞美設計,改編后的《鐘馗》演一場火一場,成為河北梆子劇種的經(jīng)典劇目之一。

《鐘馗》的改編成功并非獨有。

經(jīng)過河北戲曲編劇、導演、演員們的重新編排和演繹,從河北地方戲走向全國的劇目還有很多,比如家喻戶曉的《寶蓮燈》和《哪吒》等。

在戲曲藝術史上,劇目間的借鑒和移植比較常見。這些劇目的成功,一方面說明河北戲曲人才濟濟,另一方面,也是因河北地方劇種品類多樣,能很好地承載、發(fā)揮改編后的新劇目。

石家莊市絲弦劇團表演《寶蓮燈》。 新華社發(fā)(陳其保攝)

新編戲:新編戲道盡河北風物

除了流傳百年的傳統(tǒng)戲和浸染河北味道的編創(chuàng)戲,近現(xiàn)代戲曲史上,河北還上演了眾多的新編戲。這些劇目,有的是根據(jù)身邊的人、事進行改編,有的是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它們在內(nèi)容上緊貼時代,節(jié)奏上緊湊明快,用戲曲的語言和藝術形式,講述著我們身邊的故事,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

2021年8月23日,82歲的葉志剛在家埋頭修改《評劇史稿》手稿,他曾擔任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團長、成兆才研究會副會長。

得知記者的來意,葉志剛放下眼鏡,“要說河北近現(xiàn)代戲曲中的新編戲,評劇《楊三姐告狀》可不能不提?!?/p>

“這出戲最大的特點是劇目上演和真人真事幾乎同步推進?!比~志剛說,《楊三姐告狀》由評劇創(chuàng)始人成兆才編寫,演出后在全國引發(fā)轟動。

時間倒回到1919年。成兆才帶領“警世戲社”在哈爾濱演出,一名經(jīng)商的同鄉(xiāng)到哈爾濱看望成兆才,聊起1918年灤縣(今灤州)馮家狗兒莊楊家二女兒蹊蹺死亡、三女兒狀告無門的事。成兆才以劇作家的敏感,很快將其寫成70余場的《楊三姐告狀》(又名《槍斃高占英》),并在慶豐劇院首演。

“這部劇誕生在五四運動之后,除了最后判案的直隸高等審判廳檢察長華治國外,劇中人物幾乎都是真名真姓,并且在案件尚未判決前,在舞臺上戲劇性槍斃了高占英,在國民反封建思潮的推動下,全國掀起了槍斃高占英的呼聲?!比~志剛說。

這部劇是當時舊中國的一面鏡子,也是喚起民眾反封建意識的一部鮮活文化產(chǎn)品。成兆才精準抓住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借助戲曲形式進行反映,大獲成功。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楊三姐告狀》,是以成兆才的劇作為藍本,評劇人進行多次改編后壓縮到17場的版本,也是眾多評劇院(團)今天還在上演的版本,改編后的版本更適應社會發(fā)展,矛盾沖突更集中,人物表現(xiàn)力更強,成為全國所有評劇院(團)的保留劇目。


1981年,這部劇被改編為電影,由谷文月、趙麗蓉等人主演,再次轟動全國。

河北梆子《李保國》亮相梅蘭芳大劇院。 河北日報資料片

文藝作品的批判使時代進步。文藝作品的謳歌也使人受到鼓舞。

2021年10月8日,河北電影制片廠。

“如何寫,是當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敝巹O德民說的是2016年他編寫的河北梆子劇本《李保國》。

作為一位拿過文華獎、九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金牌編劇,孫德民說的難到底難在哪呢?

“以往,我們的戲曲劇本都是寫故事,從起因到高潮到結尾,而這部劇是塑造人。”孫德民回憶,“寫時代楷模、英雄的劇本很容易陷入套路,怎么寫,才能讓楷模更貼近群眾、反映人性,是新時代現(xiàn)代戲面臨的最大困難?!?/p>

貼近群眾的細節(jié)哪里來呢?

從一線。

孫德民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沿著李保國生前工作的路線進行采訪,光筆記就寫了“滿滿三大本”,“從走訪中,我找到了李保國身上的精神鏈條:把自己變成農(nóng)民,把農(nóng)民變成李保國。他身上有濃厚的知識分子兼濟天下的情懷,這是他獨特的精神高地,對于這部劇,我也從‘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這些沉甸甸的真實的素材,是這部劇的堅實基礎,接下來是如何通過戲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p>

李保國因在太行山工作,忘記過年,和妻子用兩碗方便面當年夜飯。大把吃藥啃涼饅頭,卻自掏腰包租地驗證蘋果套袋效果……

孫德民選擇這些小事進行創(chuàng)作打磨是有原因的,“‘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是通過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逐步鋪墊而成的。”

過多的典型事跡羅列,又會陷入傳統(tǒng)的宣傳套路,觀眾并不買賬。孫德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注意到這一點,選取的每個故事情節(jié),都精心編排了矛盾沖突,“矛盾是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劑”。

李保國教農(nóng)戶給蘋果套袋。這本來可以提高蘋果品相、售價,但農(nóng)戶剛開始并不接受,兩次把李保國用科研經(jīng)費買的套袋扔到地上。

通過大量走訪,孫德民還原了當時李保國的感受:他是理解農(nóng)戶的,他端的是鐵飯碗,有工資保障,而農(nóng)戶拿的是泥飯碗,蘋果的收成就是全部,他們賠不起。

“這么尖銳的矛盾,真實而有沖擊力,也就凸顯后面李保國自掏腰包租100棵樹做實驗,讓農(nóng)戶看到結果接受給蘋果套袋的寶貴。”孫德民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經(jīng)過細致的鋪墊讓觀眾跟著劇情走,被感動時就不會顯得突兀。

因此也就有了大冬天,老百姓拎著馬扎,哈著氣看演出,舍不得離開。

至今,《李保國》已經(jīng)上演200多場次,群眾被感染落淚的一幕屢屢上演。

贊皇縣絲弦劇團演出《鬧書院》劇照。 賈占生攝

戲中人

絲弦響山村

2021年10月14日,贊皇縣北王莊村。

剛下過一場雨,天氣仍有些陰冷。村委會前的小廣場上,已經(jīng)聚集了一些老人,他們聊著、笑著,坐等小廣場上的戲臺搭起來。

戲臺正在搭建,那是一輛白色流動演出車,幾個大紅字正隨著舞臺頂部的升高慢慢拉起來——贊皇縣絲弦劇團。

演出車后一字排開的戲箱上,61歲的曹振書坐在馬扎上,左手拿著粉撲,右手舉著一塊倒車鏡,他嫻熟地用粉底把臉色打勻,又從簡易的化妝盒里準確抓過一支眉筆,邊勾畫眉毛邊跟記者說:“一會兒啊,我演《呼家傳》里的呼延丕顯——忠臣!”

曹振書家住贊皇縣蒲宏村?!拔掖蛐【蛺鄢z弦,贊皇這邊好絲弦的人多,跟著老師傅們學的。30歲出頭我才入劇團,這一晃啊,也三十來年了?!闭f完,他左右照照鏡子,又把眉毛勾了勾。

曹振書家距離北王莊村有十幾里地,今天他是騎電動車趕過來的。“地里的莊稼剛收完,再不來開開嗓,嗓子都銹了。”曹振書笑著拍拍手上的粉,去戲箱里找戲服。作為一名編外演員,他的演出費是75元錢一場。

演出當天,恰逢重陽節(jié),北王莊村組織包餃子請全村的老人來吃,順便招待劇團。楊鳳榮夾起一個餃子感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到村里演出,如果能吃上一頓餃子,那可是一年也趕不上幾回的好飯?!?/p>

62歲的楊鳳榮已經(jīng)拿上了退休金,今天是專門被劇團請過來的,她是絲弦石家莊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主攻青衣和老旦,年輕時到滄州一帶掛牌演出,演出前四五天票就能賣完。楊鳳榮15歲加入贊皇縣絲弦劇團,邊學邊演,“那時到村里演出,吃飯得自己搭灶。睡老百姓閑置的舊房,冬天冷得伸不直腿,夏天熱得睡不著覺。保定、滄州、衡水,山西、山東也去過。那時沒有汽車,團里就兩輛馬車,馬車拉戲箱行李,人得走著?!?/p>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贊皇縣絲弦劇團活躍在贊皇縣周邊鄉(xiāng)村,憑借一毛五分錢、兩毛錢的票價,養(yǎng)活了全劇團幾十號人。年輕的楊鳳榮當時都能拿到30多元的月工資,堪稱高薪。

“退休了,也愿意跟劇團出來。裝扮好一登臺,你瞅那臺下烏壓壓一片人揣著袖子等你唱,心里就覺得得勁兒!”楊鳳榮摸著一件金黃色的戲服說。

“今天是收秋后第一場演出?!眲∧恳_演時,張彥杰大步流星走到后臺說。他是贊皇縣山榆絲弦藝術演出有限公司負責人,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贊皇縣絲弦劇團。

贊皇縣絲弦劇團成立于1953年,和很多縣級劇團一樣,演員們登臺是演員,下臺是農(nóng)民,所以他們的演出和地里的莊稼時節(jié)關聯(lián)——每年大年初一二開演,麥收前停演演員們回家干農(nóng)活,收秋后再開演。

半小時后,板鼓響,音箱開。

演員一亮嗓,臺下觀眾靜下來。

“今天這場是送戲下鄉(xiāng)演出,不收村里和觀眾一分錢——由財政補貼劇團?!辫尮穆暺?,張彥杰大聲告訴記者,2019年,中央財政將送戲下鄉(xiāng)演出補助標準從每場3000元提高至5000元。

張彥杰介紹,雖然他們是只有幾十人的小劇團,但早在1989年,他們排演的《鬧書院》就獲得過第二屆河北省戲劇節(jié)劇目二等獎,第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劇團帶這部劇進京演出時,還被贊為“太行山上的榆樹”。他們團表演的《空印盒》《呼家傳》《封神榜》等多個傳統(tǒng)劇目,在贊皇縣乃至石家莊地區(qū)都有一定知名度,尤其是當?shù)匕傩諏F認可度非常高,這也是已經(jīng)公司化但劇團仍然掛舊名字的原因。

近十幾年,受演出市場不景氣影響,贊皇縣絲弦劇團也在求變:2007年,劇團實行個人承包;2010年劇團實行轉企,在當?shù)卣С窒?,成立了贊皇縣山榆絲弦藝術演出有限公司。

“劇團日子不好過的時候,我還開過飯館?!睆垙┙苄χf。劇團改革后,這位畢業(yè)于石家莊市藝術學校的年輕演員,馬上關了飯館回到劇團,“我父親也曾在這個劇團工作,有時去村里演出,有老人還會問起我父親,問起哪部劇怎么現(xiàn)在不演了,就會覺得有責任感?!?/p>

在這個30多人的小劇團,幾乎每一個演員都身兼數(shù)職,電工能扮老生,演員要會化裝。副團長商俊成,今年57歲,大個子,黑紅臉膛,今天的演出,他也要兼角色。

“劇團一出動,吃飯、住宿、交通都要花錢,臺口連上了,劇團才有盈利,要不然單跑一趟還不夠路費?!鄙炭〕烧f,從20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他就一直兼職在團里跑臺口——跑臺口是戲曲行業(yè)的慣用詞,指的是專人聯(lián)系各地演出機會。

如今,劇團演出,一部分是財政補貼的文化下鄉(xiāng),一部分是團里跑臺口。

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到私家車,邢臺、滄州、石家莊周邊甚至山西和山東,為了跑臺口,商俊成都去過,“每年入冬就一個村一個村地去跑,談時間、談價格。哪個村的廟會每年在幾月,我本子上都記著,有廟會時被邀請演出的機會就多。一開春,就按照時間地點,一個臺口一個臺口地唱,有時幾個月都在外面演?!?/p>

過去,通信方式落后,這種辦法是縣級劇團聯(lián)絡演出的唯一手段,有趣的是,如今通訊方式如此發(fā)達,跑臺口這種聯(lián)系方式依然保留了下來,“很多熟絡的村,村委會聯(lián)系方式也有,但就是不如面對面談妥了好?!?/p>

商俊成也感慨,戲價并沒有人們的生活水平漲得快,這和戲曲不再是觀眾唯一的娛樂方式有關,但他又指指臺下坐的觀眾,“我二十多歲時,臺下的觀眾就是五六十歲,我現(xiàn)在五十多歲,臺下的觀眾還是這個年紀,這說明戲曲表演還是有市場!所以啊,我得好好演?!?/p>

說完,商俊成一個擰身轉去后臺,為他所扮演的小配角候場。

但對于觀眾來說,臺上無小角。

河北石家莊大劇院,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演員演出評劇《楊八姐游春》。新華社發(fā)(陳其保攝)

近看戲中人

2021年10月23日,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排練廳。

兩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穿著軟底鞋,舉著馬鞭,汗津津地跑圓場。一旁的老師打著拍子喊,“跑起來跑起來?!编忄忄獾哪_步聲密集而有節(jié)奏,隔壁一聲中氣十足的老生唱腔傳出,緊跟著是略顯稚嫩的學生模仿。

“從古至今,練聲、吊嗓、形體訓練等作為戲曲表演的基本功,哪一代戲曲人都苦練不輟?!焙颖笔騽〖覅f(xié)會副主席賈吉慶說,老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

2018年,81歲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河北梆子代表性傳承人田春鳥登臺表演《陳三兩》,依然能中氣十足,唱腔高亢。

說起這一幕,田春鳥大笑起來,“從學戲那天起,基本功就沒停過。至今我還天天早起下樓吊嗓,能不能用著放一邊——喜歡,已經(jīng)刻到骨子里了?!?/p>

今年84歲高齡的田春鳥低下頭讓記者看后腦,左右兩側各有一處凹痕,老人撫摸著這處凹陷說,這是幾十年前,練甩發(fā)技巧時綁扎束帶的痕跡,“頭上的束帶必須捆緊了,要保證一個多小時的表演中不脫落,久而久之,就留下這個終身紀念?!?/p>

老一輩戲曲藝術家如此,年輕的戲曲演員同樣。

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青年演員葛佳佳,今年21歲。記者見到他的時候,小伙子剛從排練廳回來,滿頭大汗,“現(xiàn)在沒有演出,每天早晚各倆小時練功,其余時間都在排練?!?/p>

被問及是否會覺得枯燥,葛佳佳靦腆地笑笑,“想唱好戲,就得苦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p>

2021年10月25日,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戲劇系學生何雨朦剛結束跟團實習演出。

回憶起在校的學習經(jīng)歷,她感慨沒學夠。“您知道嗎,大一整整一學年,我都在學《竇娥冤》的‘法場’一折;大二一學年,學《孟姜女》‘行路’一折?!?/p>

這兩折戲的表演時長各為1小時,卻要耗費1學年的學習時間,精細程度可想而知,這得益于現(xiàn)代戲曲的一對一教學。

“為什么要學這么久?是因為需要學生掌握的精髓太多?!焙颖彼囆g職業(yè)學院原戲劇系主任彭蕙蘅說話間手眼身法已經(jīng)跟進,“比如竇娥出場的表情、動作、眼神、唱腔怎么起怎么收,為什么這么做,怎么能做得更好,要掰開了揉碎了講,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去示范,所以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比較長?!?/p>

以何雨朦這一屆河北梆子班為例,共7名學生,兩人學習旦角,由彭蕙蘅專職教授,其余學生由其他行當老師負責,這一屆學生畢業(yè)后,老師們才會招收下一屆?!凹缺苊鈱W生多了老師無暇顧及,也避免學生集中畢業(yè)就業(yè)困難。”彭蕙蘅說。

在老一輩戲曲家的記憶里,這種貼身教學,是他們學戲時,做夢都不敢想的。

“我學戲時要自帶干糧,還得給師傅端痰盂?!焙颖彼囆g職業(yè)學院退休教師劉素琴回憶,20世紀50年代,十來歲的她在任丘一家私人戲班學戲。和她一起學戲的小孩子十幾人,他們跟著戲班東奔西走到處演出,邊學邊演,“師傅教一句,我們學一句,至于為什么這么唱、這么演,全靠自己悟。”

戲曲教學的改變還不止于模式,還有科學。

2021年9月14日,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戲劇系教授張?zhí)m霞正和一群河北梆子票友切磋。本來正常語調(diào)說話的張?zhí)m霞,突然一提氣,一口凌厲又高亢的趙派老生腔脫口而出?!拔椰F(xiàn)在教3個小伙子,從14歲到17歲,正是倒倉期,可他們也能練到我這樣?!?/p>

倒倉,幾乎是變聲期學戲男演員的噩夢??傆腥诉^不了這一階段,被迫放棄學戲。

在如今精細化教學的背景下,一個老師只帶兩三個學生,一個學生過不了倒倉期,就少了近一半的生源。

但張?zhí)m霞并不緊張。

她在教學中摸索發(fā)現(xiàn),兒童期人的聲帶寬度約為12毫米,變聲后,成年男性聲帶寬度為20—24毫米,女性為17—20毫米,男性因變聲帶來喉頭和聲帶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倒倉期,我會訓練孩子們從小假聲開始練,慢慢降低高度,充分調(diào)動頭腔共鳴和氣的運用,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度過倒倉期。”張?zhí)m霞說,目前看,效果很好。

戲曲盔頭制作維修師朱寶輝(左)在河北省石家莊大劇院后臺為演員試戴盔頭。新華社發(fā)(陳其保攝)

票友唱不停

2021年8月9日,石家莊長安公園一處票房。

這里的“票房”并不是指電影的收益,而是戲曲愛好者業(yè)余組織的通稱,有固定地點、固定人群。

吳宏博就是這處票房的票友之一。

票友,是不以演藝為生的戲曲曲藝愛好者。

票房位于公園一處花廊下,鼓弦齊鳴,唱腔悠揚,或坐或站的觀眾們手搖蒲扇、腳打拍子,凝神觀看花廊正中間。正唱《劉墉下南京》選段的吳宏博——身著便裝,沒有化妝,手持話筒。簡陋的環(huán)境,絲毫不影響主角的發(fā)揮,唱腔稍一停頓就有熱烈的掌聲。

“2000年大學畢業(yè)前,我還不怎么會唱,就跟著瞎哼哼。”吳宏博出生在欒城樓底鎮(zhèn)吳家屯村,中路絲弦的主要活躍范圍就是石家莊周邊,他小時候村里常演的就是絲弦,耳濡目染,打小就覺得絲弦好聽。

參加工作后,吳宏博下載了大量絲弦選段跟著唱,“聽著學著,逐漸就能聽出誰唱得好,那些唱段也慢慢熟起來。”吳宏博說,他最愛看石家莊市絲弦劇團的演出,得空兒就追著下鄉(xiāng)演出的劇團到處聽戲。

2006年,吳宏博買了一輛摩托車,“井陘、平山、元氏,只要聽說有演出,尤其是邊樹森老師的演出,多遠都去聽?!眳呛瓴┗貞洠蠖焖姶笠买T摩托車到縣里看,黑更半夜再騎回來。

2011年底,吳宏博正式拜師絲弦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邊樹森,唱功一下子提高了好幾個段位,石家莊絲弦愛好者稱他是“聲腔最像邊樹森的弟子”。

2017年起,每年在石家莊舉辦的“東西南北中五路絲弦匯演”,吳宏博都要和師兄們作為中路絲弦傳承人登臺,他還組建了石家莊隆順絲弦劇團進村演出。

絲弦陪伴著吳宏博從毛頭小伙,成長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現(xiàn)在做物流,生意的辛苦,養(yǎng)家的不易,大家經(jīng)歷的我都有,但是看絲弦演出、聽絲弦唱段、來這唱兩嗓子,就覺得放松,舒坦?!眳呛瓴┐笮ζ饋怼?/p>

吳宏博從絲弦藝術中找到了生活的慰藉,而裴軍格則借助河北梆子,打開了生活的一扇窗。

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天天等著村里的大喇叭放戲聽,石家莊市藁城區(qū)農(nóng)民裴軍格都會感慨,“一天就中午放半個鐘頭,你正聽著過癮呢,哎呀,它不放了,只能等第二天?!?/p>

多年后,裴軍格才知道,那是著名河北梆子演員張淑敏演唱的《杜十娘》選段。

“20世紀80年代,我大姐出嫁,家里陪嫁了一臺錄音機,送過去沒多久,我就想法給鼓搗回來了——得聽戲啊?!?1歲的裴軍格回想起來忍不住大笑。

那時,十三四歲的裴軍格天天抱著錄音機,在下地干活的空當,學會了《陳三兩》《三娘教子》唱段。

她嫌不過癮,又跟著村里的兩位河北梆子愛好者學戲,但“唱念做打”只能學到唱,“手眼身法步”只能靠觀察和模仿,化裝憑喜好,服裝要自籌。她大著膽子在村里打地攤(平地,無舞臺)表演,并開啟了“票友下?!蹦J健彺宓膽虬嘌埶雸F唱廟會,演一場20元。

20世紀90年代,裴軍格靠唱戲每月有六七百元的收入,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到那時都還不知道我這叫票友,第一次聽說還是2009年。”裴軍格說。

那一年,裴軍格報名參加了河北電視臺《絕對有戲》,第一輪面試就拿到了通關卡。裴軍格意外發(fā)現(xiàn),早年表演因沒有擴音器,只能使勁拔高調(diào)門讓觀眾聽到,這無意中讓她唱到了C調(diào)。

2009年參加河北省金牌票友大賽獲一等獎,2011年參加河北省十大名票甄選賽獲一等獎,2016年代表河北省電視臺參加星光大道戲曲賽獲月冠軍。

這讓為照顧家庭,跑了十來年運輸?shù)呐彳姼裰匦率捌饝蚯核购脦滋斯卉囌液颖笔『颖卑鹱觿≡旱捻n建華、畢和心兩位老師請教,“老師指點我身段,教我怎么提氣,我唱了二十多年,這才知道運氣有科學,發(fā)音有技巧,一個眼神和手勢都有那么多內(nèi)涵,也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唱法存在很多問題。”

如今,裴軍格還時不時被周邊縣市請去表演,她注冊了快手賬號,擁有85000多名粉絲以及自己的粉絲團,不少網(wǎng)友會在后臺給她留言,催她更新,“如果不是喜歡唱戲,我現(xiàn)在就是農(nóng)村帶孫子的老太太,但現(xiàn)在有粉絲有愛好,我這一輩子,覺得還怪有意思的。”

青縣木門店鎮(zhèn)“哈哈腔”傳承示范基地小學員在背戲文。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戲之思

傳承:留住老劇種的生長厚土

2021年10月12日,保定市清苑區(qū)哈哈腔劇團。

團長魏建良快步走來。他高個子,濃眉毛,大嗓門,“俺們團是國內(nèi)唯一哈哈腔專業(yè)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哈哈腔劇種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在保定、滄州、衡水以及山東部分地區(qū),1955年,在原來清苑縣羅家營和蠡縣大楊莊兩個民間業(yè)余劇團基礎上,當?shù)亟M建了清苑縣(2015年改為清苑區(qū))哈哈腔劇團。

哈哈腔劇種在保定曾擁有很高的人氣,魏建良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自己初入劇團時觀眾的熱情捧場:竹竿做圍欄,木棍做出入口,原木一撂當座位,舞臺頂用葦席簡單一搭,就這樣簡陋的環(huán)境,2000多名觀眾黑壓壓擠在一起,人頭攢動,可一開鑼,現(xiàn)場鴉雀無聲。


“可就在十幾年前,我們團差點生存不下去?!蔽航蓟貞?,那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剛接任團長的時候。

群眾的娛樂生活越來越多樣化,哈哈腔的演出市場卻越來越不景氣,到2004年,劇團人數(shù)從最輝煌時的近百人減至28人,“年輕演員流失,老藝人即將退休,樂隊文場只有4人,其中3人還是退休返聘的,招人都招不上來,眼瞅著劇團就要解散了!”魏建良說,那時候,他甚至被人叫作“末代團長”。

魏建良話鋒一轉:“2006年,在當?shù)卣闹С窒?,清苑哈哈腔劇團申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功。有了非遺項目的資金支持和當?shù)卣呢斦龀郑偌由衔覀兿锣l(xiāng)演出的財政補貼和演出收入,我們團,終于活下來了?!?/p>

活下來只是第一步。

最讓魏建良欣慰的是,2020年年底,劇團招錄了一批年輕人——這是2016年,清苑區(qū)職教中心和哈哈腔劇團聯(lián)辦哈哈腔班的首批畢業(yè)生,此班也是全國唯一傳承哈哈腔劇種的國辦中專班。

“你知道這意味著啥?意味著咱哈哈腔有了自己的培訓基地,能自己培養(yǎng)演員了?!蔽航枷胂刖蛶拧?/p>

這并不是哈哈腔劇種第一次設置科班培養(yǎng)人才。

1958—1960年間,哈哈腔老藝人就曾帶隊到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學員隊中組建哈哈腔班。1970—1972年,清苑當?shù)爻闪⒘饲逶窇蛐?,哈哈腔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王蘭榮就畢業(yè)于這一學校。

后來,專業(yè)培養(yǎng)哈哈腔人才斷檔,2007年,哈哈腔劇團公開招考,河北省藝術學校、河北各專業(yè)戲曲劇團等向哈哈腔劇團輸送了不少其他劇種的人才?!拔覍W的就是河北梆子。河北各劇種之間有不少相通之處,考入劇團后,老師傅帶新人,慢慢就能登臺?!蔽航颊f。

2016年招收的這批學員,分3年制和6年制,學費全免,由劇團承擔專業(yè)課教學,清苑職教中心承擔文化課教學。

“這些學生要么家長愛好戲曲,要么是自己想學,十來歲的孩子,雖然沒有基礎,但不管是學習樂器還是唱腔,都是好年紀。第一年招生就有百十人報名?!蔽航颊f,今年,第一批畢業(yè)生將到哈哈腔劇團實習,優(yōu)秀者有留團資格,這將給劇團再次注入新鮮血液。

魏建良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展板前。這上面是他們新近排的《冉莊英雄妹》劇照,“這個劇目我們籌備了4年。”魏建良說,“這出劇,是根據(jù)咱清苑冉莊的歷史故事進行創(chuàng)作的,光劇本就改了4年。為什么我們一個小劇團,能下這么大力氣搞創(chuàng)作呢,政府支持!”

2018年,清苑區(qū)政府出臺《保定市清苑區(qū)關于支持哈哈腔傳承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每年拿出8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哈哈腔劇種用于新劇目創(chuàng)排、劇本創(chuàng)作等,有了資金,魏建良也有了底氣,去尋找更優(yōu)秀的編劇精心創(chuàng)作劇目。

魏建良扳著指頭說,“這是新戲,我們這個小劇團,老劇目也不少,足有一百多個傳統(tǒng)劇目。”

說起這些劇目得以保留下來,魏建良也很感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清苑進行了兩次劇目普查,老團長裘印昌到滄州、衡水等地,用錄音、文字等手段搜集整理了很多傳統(tǒng)劇目,可以說留住了哈哈腔的根?!?/p>

2004年,清苑縣政府成立了哈哈腔搶救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后來出臺了第一個五年保護規(guī)劃,使得《王小打鳥》等50個優(yōu)秀劇目以音像制品的形式保留下來,《孫繼皋賣水》等40個劇目保留于舞臺。

“最近,我們又移植了大型連臺本戲《封神演義》,添置了大屏做背景,演員有心氣,設備也先進,連觀眾的欣賞水平都被我們培養(yǎng)出來了。”魏建良說。

過去,觀眾更多的是喜歡熱鬧,聽到調(diào)門高就叫好。

近些年,哈哈腔劇團專門抽時間培養(yǎng)觀眾和戲迷。

“我們團每周一次,到清苑第二小學、第三小學,還有部分哈哈腔活躍的村去講課,組織票友們學戲,有的學校六一兒童節(jié)能演小折子戲了?!蔽航颊f,清苑區(qū)政府還將哈哈腔演出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組織哈哈腔劇團下鄉(xiāng)演出。

這些,逐漸培養(yǎng)了觀眾的欣賞水平。

“有觀眾會跑到后臺和我們演員交流,好的意見我們也會接受并改進完善?!蔽航颊f。

2019年,魏建良帶劇團到保定順平縣演出,那天下著雨,即將演出的是他們創(chuàng)排的新戲《冉莊英雄妹》。魏建良從后臺掀開幕布一看,廣場上又是黑壓壓一片觀眾,打著傘等開戲,他眼圈一熱,“我不會成末代團長了?!?/p>

石家莊市井陘縣上安鎮(zhèn)頭泉村的村民文化廣場,井陘晉劇院演員在后臺整理戲曲行頭。新華社發(fā)(梁子棟攝)

探索:尋找小劇團的發(fā)展之道

“你猜,上周六我們演出《水墻》,300多座位的上座率是多少?”10月23日大廠評劇歌舞團常務副團長石學廣笑著回答了自己的提問,“75%!”

這是一個縣級劇團,在常住人口只有17萬多的縣城里演出時的上座率。

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河北演出市場上,幾乎無人不知大廠評劇團(大廠評劇歌舞團原名)。而這個劇團出名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敢演敢創(chuàng)新。

1981年春節(jié)前,這家劇團還發(fā)不出工資,賣不出票。春節(jié)剛過,趙德平臨危受命。上任后第一步,就是改革演出劇目。

趙德平排演了他寫的《嫁不出去的姑娘》一劇。這部劇寫的是農(nóng)村姑娘彩鳳,人長得漂亮,受父親腐朽思想的影響,把自己當“商品”,不追求兩情相悅,而是看相親對象的地位、相貌和財富,最后反而嫁不出去。

“放在現(xiàn)在看,這部劇也許沒什么,但當時那是什么年代?當時的主旋律都在謳歌農(nóng)村改革開放后的新形勢,我們排戲諷刺農(nóng)村亂要彩禮,這可不得了啊?!壁w德平回憶。

這部劇當時飽受爭議,然而上京城、下農(nóng)村,演出時觀眾都非常買賬。后來,這部劇得到了省里的支持。1983年,大廠評劇團參加全省文藝匯演,包攬了戲劇全部獎項。同年3月,劇團又應文化部邀請,在北京各大劇院連演33天。1984年這部劇被拍成電影,在全國公映。

“一個劇團,得明白劇為誰演,戲為誰排?!壁w德平說。

把節(jié)目演到北京是一種成功,但大廠評劇團也深知,他們是一個縣級劇團,絕大多數(shù)觀眾是農(nóng)民,要探索農(nóng)民喜歡的劇目和演出形式。

《嫁不出去的姑娘》中,趙德平就加入了從歌舞中借鑒的快板和舞蹈,后來發(fā)現(xiàn)歌舞更受觀眾歡迎,干脆招收歌舞演員,并靈活安排演出——下午演傳統(tǒng)劇,滿足老年觀眾需求;晚上演現(xiàn)代歌舞,滿足下班后年輕人的娛樂需求,還將劇團更名為大廠評劇歌舞團。

“這些積極的探索現(xiàn)在看來不一定成熟,但仍非常有借鑒意義?!焙颖笔騽〖覅f(xié)會副主席賈吉慶認為,大廠評劇歌舞團尊重了藝術規(guī)律,戲從群眾中來,又演回到群眾中去。

2000年,中國唐山評劇藝術節(jié),大會組委會安排參演劇團,在市里吃、住、演,大廠評劇歌舞團卻把舞臺搭到農(nóng)民家門口,一天3場,連演6天,很受觀眾歡迎。

轉眼幾十年,在大廠評劇歌舞團看來,一切對劇團發(fā)展有利的改革都有必要去探索。

今天的大廠評劇歌舞團,既有傳統(tǒng)的評劇演出,也有現(xiàn)代歌舞,還有小品和微短劇,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需求。石學廣說,他們正琢磨納入相聲表演形式,甚至針對公司年會等開發(fā)出定制演出,“你看什么我有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你看什么?!?/p>

大廠評劇歌舞劇團的靈活探索,從演出內(nèi)容到演出形式,觸角還伸到了演員管理中。

石學廣擔任副團長,帶著年齡比他大十幾歲的老演員們下鄉(xiāng)演出時,不過才21歲,但在趙德平眼里,能干,適合,這人就能用。

在這個劇團,幾乎沒有專職一行的演員,幾乎人人都能唱能跳,劇團深度挖掘每個演員的天賦和特長,只要想學,團里出資請老師教,培養(yǎng)每個演員成為多能演員。

安國良是團里的舞蹈演員,嗓子也不錯,但是舞蹈演員過了三十五六歲就有點跳不動了。劇團就安排他演小品,鍛煉得差不多了,去演《水墻》的男一號周國良。這樣,演員的職業(yè)生涯延長了,劇團也減輕了人員負擔。

“大廠評劇歌舞團的成功,是尊重了藝術和市場雙重規(guī)律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們靈活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是我國文化改革的一面鏡子,也是文化下鄉(xiāng)的典范?!辟Z吉慶說。

石家莊市長安公園一處票房,票友正在切磋。河北日報記者白云攝

思考:傳統(tǒng)戲曲向何處去

1988年,還是年輕河北梆子演員的彭蕙蘅參排了一出特殊的戲。

3年后,作為主演之一,帶著這出戲到希臘演出時,彭蕙蘅有些擔心,“排練時,演員們都被劇本感動到哭,但用中國傳統(tǒng)戲曲演繹希臘悲劇,希臘觀眾能接受嗎?”

然而,謝幕時,臺下掌聲雷動。此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又分別在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帶著同一劇目到希臘演出,被當?shù)孛襟w稱贊為“東方第一歌劇”。

這一劇目就是改編自古希臘悲劇的《美狄亞》。

如今已經(jīng)78歲的國家一級編劇姬君超在回憶這一劇目的創(chuàng)編過程時說:“1988年,我國著名導演羅錦鱗先生寫信給裴艷玲先生,想與裴先生合作創(chuàng)排古希臘悲劇《美狄亞》。我承擔了這一劇目的編劇和作曲,改編的譯本是由羅錦鱗的父親羅念生翻譯的版本。”

姬君超仔細讀了《美狄亞》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美狄亞》中金羊毛的故事、阿緹卡的鮮花、噴火的神牛、種龍牙等神話傳說,與中國的孫悟空、七仙女、牛郎織女、巫山神女等十分相似。

“越讀越覺得用慷慨悲壯的河北梆子來演繹《美狄亞》是多么合拍!”姬君超回憶,“也是從這次改編,我認識到,戲曲的內(nèi)容可以更廣泛,不只是國內(nèi)其他劇種的劇目,國外的優(yōu)秀劇目同樣可以拿過來改編,戲曲藝術是一個兼容并蓄的載體?!?/p>

河北梆子《美狄亞》先后到希臘、法國、意大利、塞浦路斯、圣馬力諾、哥倫比亞、西班牙等國上演了近百場,對推廣中國戲曲走出國門的意義不可估量,至今還是河北梆子劇種的重點劇目之一。

演什么,是傳統(tǒng)戲曲應對娛樂方式多元化趨勢的一種探索。

怎么演,里面同樣有很多文章可做。

2021年9月22日,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

院長李平芳說到興奮處,站起來拉了個架勢,“我學戲那會兒,過包這個動作,雙手一掐對方的腰從頭上過去落地就完成了,現(xiàn)在,年輕演員增加了難度,從肩頭站一下再翻下?!?/p>

李平芳解釋,之所以增加了難度,在于今天的年輕人身體素質(zhì)大幅提高,“演員有更好的柔韌性、協(xié)調(diào)性,動作難度自然也跟著增加,還能增強觀賞性?!?/p>

之所以要增強戲曲的觀賞性,在于戲曲這門動態(tài)藝術,要和變化的觀眾同頻。放眼全國,戲曲改革的成功案例不少。

白先勇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全部啟用年輕昆曲演員,把西方歌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加入戲曲音樂之中,在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間音樂和舞蹈音樂,被譽為“古老劇種的青春傳承”,在全國巡回演出時,受到年輕人的熱情追捧。

京劇老生演員王珮瑜將《趙氏孤兒》的唱段同山水畫舞美相結合,在京劇演唱中加入《加州旅館》等流行歌曲元素,在京劇清音會中開直播、彈幕,這些都大大吸引了年輕觀眾。

這些改革取得成功,并不意味著戲曲的傳承打了折扣——戲曲藝術引入變化首先要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上。

李平芳認為,戲曲的觀眾不如現(xiàn)代娛樂節(jié)目的觀眾多,這是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但我們需要先繼承,知道手里的好東西是怎么來的,掌握它,然后在繼承中去發(fā)現(xiàn)它不完善的地方再進行創(chuàng)新。在做好傳承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新來留住觀眾。”李平芳說。

回到戲曲藝術本身,老一代藝術家們,對戲曲還有不同的探討。

以河北梆子劇種為例,高亢激昂的唱腔總是讓聽眾血脈僨張,聽來過癮帶勁兒,但調(diào)門過高對演員要求就高,造成男演員稀缺。有人認為,不降調(diào),河北梆子劇種要萎縮?!斑m當調(diào)整還是有必要的,高調(diào)門擋住了很多好演員,一個劇種的發(fā)展要有更多優(yōu)秀演員來承載?!眹壹壓颖卑鹱臃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齊花坦說。

有老藝術家提及,豫劇和評劇的更廣泛流行,其實也是這兩個劇種的唱腔類似流行歌曲一樣易于傳唱,也就有利于推廣。

但也有老藝術家提出,河北梆子的獨特性,調(diào)門是其中之一。降了調(diào),那還是河北梆子?

藝術爭論是推動藝術進步的動力之一。

但在藝術推廣上,戲曲藝術家的觀點驚人一致:戲曲進校園、戲曲文化講座等推廣形式正在遍地開花,培養(yǎng)戲曲人才和培養(yǎng)觀眾同時進行。

這些探討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在燕趙大地,戲曲藝術能“聲聲”不息。

(采訪/河北日報記者白云、朱艷冰、曹錚執(zhí)筆/河北日報記者白云)

(感謝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河北省戲劇家協(xié)會、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保定清苑區(qū)哈哈腔劇團、石家莊市絲弦劇團、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贊皇縣絲弦劇團,以及為本文提供大量參考資料的專家學者。)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讀|戲曲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嘉义市| 肃宁县| 上林县| 紫云| 延安市| 伊春市| 凤山县| 江永县| 佳木斯市| 新乡县| 五莲县| 闽清县| 永仁县| 壤塘县| 汉寿县| 朔州市| 孝昌县| 涪陵区| 蒙山县| 南投市| 剑河县| 灵台县| 河间市| 乌苏市| 五家渠市| 林口县| 北安市| 明水县| 大理市| 淮阳县| 自治县| 塔城市| 武定县| 东城区| 侯马市| 玉山县| 寻乌县| 子长县| 福安市| 谢通门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