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來到紅塵,是來還債的,把這些債還清,就該走了

民間有句俗話:“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p>
我們欠了什么,就需要償還什么。欠了別人的錢,那就償還本息。欠了別人的情,那就償還別人的感情。反正,無論我們逃到哪,都需要還債。
沒有虧欠,就不會有相見。既然能夠相見,就證明你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要么你來找我報仇,要么我來找你報恩。緣分,便應(yīng)運(yùn)而生了。
就像夫妻之間的感情,如果這兩人沒有前世今生的虧欠,又如何能夠同床共枕呢?所有的一見鐘情,看似是見色起意,實(shí)際上是緣分引導(dǎo)。
遇到好的因緣,這是我們的福氣。而遇到孽緣,我們也只能承受。在這個紅塵俗世當(dāng)中,萬般皆是命,半點(diǎn)不由人。
普通人來到紅塵,是來還債的。把這些債還清了,就該離開了。

一、將這輩子的天命完成。
在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他們的“天命”就出現(xiàn)了。這些天命,是他們不得不完成的。只不過,一旦他們完成了這些天命,他們就大限將至了。
漢朝名將霍去病,二十歲出頭,便率軍橫掃漠北,所到之處匈奴大軍無不潰敗。最遠(yuǎn)的那一次,霍去病打到了蒙古烏蘭巴托東側(cè)的肯特山,封狼居胥。
完成了封狼居胥使命的霍去病,不久后便離開了人世,終年23歲。他這一生,仿佛就是為了擊潰匈奴,成就封狼居胥的使命而活。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一篇《滕王閣序》名動千古。在寫完這篇大作之后,王勃便一路南下。沒想到,他在坐船的過程中不幸落水,意外而亡,終年27歲。
有些人的使命,是為了推動歷史的發(fā)展。而有些人的天命,是為了成就某個領(lǐng)域的巔峰。
只不過,這些成就巔峰的人,多半不長命。因?yàn)槟芰凸兲罅?,自身壓不住,就只能匆匆離去了。

二、償還這一生的情債。
有一種債,是我們怎么還都還不清的,情債。所謂的情債,包括了夫妻之情、情人之情、朋友之情,以及知己之情。
就拿情人之間的情債來說,你跟他是情人的關(guān)系,雖然雙方?jīng)]有結(jié)婚,但感情特別好。你不僅為他付出了錢財,還為他付出了青春。
隨著人之年歲的老去,生活矛盾的增多,你跟他鬧了矛盾,雙方老死不相往來。但是,這段感情的悲劇結(jié)果,成為了你心中最大的折磨。
不論是你之前的付出,還是后期的折磨,都是你所要承擔(dān)的一切。哪怕你一無所得,甚至被傷得體無完膚,你也只能承受,而無法改變。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情字最傷人。
一段感情,便是一場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如果雙方可以修得正果,那我們自然能夠擁有圓滿的結(jié)果。而無法修得正果,也是命中注定。

三、償還父母、孩子的債務(wù)。
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于是便形成了血緣上的聯(lián)系。這血緣上的聯(lián)系,便是緣分牽引的最終結(jié)果。
我們跟父母有緣分,就會與之相遇。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多年,我們也需要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同樣的道理,對于孩子,我們也需要盡心養(yǎng)育他們長大。
父母懂得體諒孩子,那跟父母相處起來就比較簡單。哪怕父母比較做作,就跟《都挺好》中的蘇大強(qiáng)一樣,身為孩子,也只能默默忍受。
為什么要忍受呢?就像蘇明玉,明知道父母不好,但她依舊選擇回歸家庭。因?yàn)樗?,有些關(guān)系是斬不斷的,也是無法抹除的深刻回憶。
跟孩子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孩子來找我們報恩,我們自然欣喜若狂。哪怕孩子來找我們報仇,我們也不得不認(rèn)。因?yàn)槭俏覀儼阉麄儙У竭@個世界的。
碰到什么樣的父母,生下什么樣的孩子,都是老天安排好的。反正,前世虧欠,今生才會相見。

四、把跟報應(yīng)有關(guān)的債還清。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人需要一生受苦,有些人卻能一輩子安穩(wěn),無憂無慮呢?
可以肯定的是,受苦的,都是來贖罪的。享福的,都是有大功德的。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就受苦,肯定是先作孽,再受苦的,有前因后果。
有些人的父母做了壞事,但父母無法完全承擔(dān)事后的報應(yīng),所以孩子就需要為父母承擔(dān)一部分這樣的報應(yīng)。
不少人會疑惑,這不就對孩子不公平了嗎?事實(shí)上,緣分讓孩子選擇了什么樣的父母,就已經(jīng)明確要求,孩子必然要為父母承擔(dān)某些報應(yīng)。
這些報應(yīng),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當(dāng)然,人沒有還清報應(yīng)的債務(wù)之前,那是不會離開的。就像一些惡人,老了還需要被良心折磨多年,不得善終。
因果循環(huán),報應(yīng)不爽。一切福禍,不期而至。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