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海鮮市場被拆,六旬老人失聲痛哭:請把它還給我!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鮮市場是哪里嗎?
是當年日本東京的「筑地海鮮市場」。
筑地海鮮市場的占地面積,相當于32個足球場。


每天有4萬人在市場中工作,為2500萬人提供食材,日交易額達到1500萬美元。
打撈出來的魚那都是要拍賣的,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2018年1月,筑地市場舉辦了新年首次競拍。
其中,一條來自青森縣的金槍魚以3645萬日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09萬元,震驚世界:

筑地海鮮市場的美食,不僅能吸引本國人的光顧,同時它也是國外節(jié)目的常用取景地。
在韓國綜藝《街頭美食斗士》中,白鐘元也曾來到此地,探訪當?shù)孛朗场?/p>
一碗牛肉醬豆腐,讓平日各種挑剔的白鐘元也贊嘆不已。

可以說,筑地海鮮市場不僅在日本頗有影響,在國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這么一個享譽日本的海鮮市場,卻已經搬走,不復當年榮光了。

筑地市場舊址,所有商家都已搬遷
為什么要搬走?
因為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筑地市場這塊地要被改造成停車場…
僅僅因為方便停車,擁有83年歷史的筑地海鮮市場就此謝幕,要搬到更偏僻的豐州去…
這無疑激起了日本民眾的滔天怒火。

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原因,奧運會不得不推遲。
這也讓改造后的「筑地停車場」毫無用武之地,只能擱置一邊吹西北風。

當年風光無限的筑地海鮮市場,如今成這副模樣
關于筑地海鮮市場,可以提及的東西有很多。
比如圍繞著筑地的一系列美食店,里面的美食那是相當給力:


比如介紹筑地市場攤販的日常,看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角度,但今天我想介紹的是:
一個陪伴筑地市場許多年的「站食面館」,它里面所發(fā)生的故事

一家只能「站著吃」的面館
20世紀初,日本發(fā)生關東大地震,原本位于市中心的海鮮市場,不得不遷至筑地。
這便是日后筑地海鮮市場的雛形:

為了讓勞累了一天的攤販有飽腹的地方,日本人修建了許多餐館。
其中就有上面提到的「站食面館」。

為什么這個面館要叫“站食面館”?
因為來就餐的市場攤販都很忙,他們狼吞虎咽一碗面后,就得立刻投入工作。
因此他們往往只能站著吃,沒法坐著吃。

如圖所示,在面館收銀臺墻壁,有一個裂開的洞。
其實都是顧客們踢出來的,他們對面館的上菜速度不滿意,每次都大喊:
“給老子GKD!”

你可以想象這里的工作壓力有多大。
「快速供應」,就是筑地的代名詞。

凌晨3點,一位客人在豪爽地吃著炸什錦。
看到鏡頭對著自己,他的表情也沒有絲毫的變化,依然在大口大口地吃。
可能是餓壞了吧。

被問及剛剛的行程,他淡淡地表示:
“才去新宿的料理學校送完貨?!?/strong>
“現(xiàn)在吃飯,吃完還有工作?!?/strong>

男子和弟弟一起,在筑地市場干了22年,差不多把大半的青春都獻給筑地了。
他們所經營的,是父親留下的魚店。
談到爸爸時,他的表情多了幾分復雜的意味:
“老爸去世了,在市場里面。”
“在市場等貨時,死在了車里面?!?/strong>

15年前,男子的弟弟發(fā)現(xiàn)了因心臟病發(fā)作而去世的父親。
父親的離世,可能也是因為太忙了吧。
可是兒子們現(xiàn)在走的,依然還是父親走的那條老路,沒有任何區(qū)別。
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不顧身體而拼命工作。

就連攝制組都不由得感嘆:“您也太忙了?!?/p>
“實在沒有辦法?!?/strong>他說道。
即使沒有得到命運垂青,也要繼續(xù)前行呀。

“父親至死都在努力工作?!?/strong>
“我送完貨之后才到父親那邊,接父親回來舉行葬禮,當時我才26歲。”

最后他感慨道:
“身處這個時代的洪流,就算不順利也沒什么辦法啊?!?/strong>

說完這句話,他就離開了。
不知道他閑下來的時候,會想起自己的爸爸,會多陪陪家人嗎?
對未來的擔憂
筑地市場的搬遷,牽連甚廣。
這一搬,幾萬人的飯碗都要受影響,包括攤販、餐廳、運輸?shù)刃袠I(yè),都會有波及。
每個人面對未知的未來,心情都各不相同。

有人很悲觀。
從事印刷行業(yè)的老頭子說:
“如果搬遷的話,顧客電話號碼和店面編號這些,都要重新記錄,所以現(xiàn)在非常麻煩?!?/strong>
“本來我就很馬虎,現(xiàn)在我特別慌。”

一個大叔凌晨還在店里吃面。
他剛剛忙完晚上的工作,緊接著還有早上的工作需要完成。

作為一天基本24小時都呆在筑地的運輸工人,大叔對筑地的現(xiàn)狀有一定的發(fā)言權。
“現(xiàn)在的生意變得非常不好做了?!?/strong>
“和過去相比,筑地本身也變得越來越不景氣了。”

他也很不看好筑地搬遷后的未來,不知道哪家店能堅持下去:
“搬去豐州的話,對客人來說會變得不方便?!?/strong>
“生意只會越做越差吧。”

當然了,也有人非常樂觀。
一家魚店的員工邊吃面邊說:
“我打算先去東南亞轉轉,以后想自己單干?!?/strong>

“能把日本這么好吃的魚推廣到海外去,該有多好啊?!?/strong>

關于筑地的美好回憶
但更多人談到的,是筑地給他們的美好回憶。
38歲的煎蛋卷店主,從小就在筑地生活,看著父母們日夜辛勞。

一開始, 他并不喜歡筑地這個地方。
“在我校的時候,筑地可以用「三K」來形容:”
“可怕、可臟、可臭”

在學校念書時,他從來沒說過自己的父母在筑地工作,他會覺得很羞恥。
哪怕父母偶爾給他送煎蛋卷,他卻讓父母快點走:

如今的他,早已習慣了筑地的喧鬧聲,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慢慢喜歡上這個地方了。
“我喜歡一邊聽著筑地市場吵鬧的聲音一邊睡覺?!?/strong>
“原來從孩提時代就有的筑地一下子就要沒了,會很失落吧?”

說到最后,煎蛋卷店主也不由得紅了眼眶。
他是真不舍得這里啊。

與煎蛋卷店主有相同想法的,還有這位金槍魚店店主。
他讀中學的時候就已經厭煩賣魚了,每天他都想擺脫這樣的生活。

那時候他想當醫(yī)生,絕對不想再干這種工作了。
然后他就在筑地干到了60多歲,不由得感嘆一句皂滑弄人啊。

雖然年輕的時候已經厭煩了,但事到如今他卻心懷感激。
“筑地教會了我很多,真的很多?!?/strong>

同樣學到很多東西的,還有這位看起來像小混混的大叔。
18歲時,他被父親所工作的公司招了進來,一直干到現(xiàn)在。

他年輕時真的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
高中畢業(yè)后,在哪工作都感到無所適從,最后還是筑地接納了他。
“以前是小混混,沒有能去的地方?!?/strong>

提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他說有一天,他喝了個大醉去上班,在冷凍庫里搬魚。
一個大叔對著他說:“如果宿醉的話就別來市場了!”
說完,他就被大叔關在冷凍庫里1個小時。

后來他才明白,大叔其實是不想他這副樣子被大家看到,所以才把他關在冷凍庫里。
“也就慢慢明白了,所謂的人情味,就是這種東西?!?/strong>
“筑地市場真的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strong>

是啊,83年時間,筑地這個地方,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啊。
說搬走就搬走,誰會舍得呢?

“果然感覺心里空蕩蕩的,畢竟做了這么長時間?!?/strong>
“我非常喜歡這邊的氣氛,和大家都很有感情,也能和大家說一說知心話?!?/strong>
一位開茶館的阿姨這么說。

“目前為止干過的工作中,筑地的工作是最好的。”
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這么說。

每個人或強顏歡笑、或傷心落淚,每張臉上都寫著三個字:
「意難平」
為什么筑地市場搬遷會引來民眾游行抗議,也就不難理解了。

2019年10月6日中午12:00,日本筑地海鮮市場宣布停止營業(yè)。
無數(shù)游客專程趕來,拍下筑地市場最后的畫面:

最后的時光,攝制組又遇到了上文的那位金槍魚店主。
他把所有東西打包好,準備離開。
“一切都結束了的話,就重新開始吧?!?/strong>
“只要活著,就不會結束?!?/strong>


攝制組問:“那么下周開始又要重頭開始嗎?”
“從心情上說,其實我現(xiàn)在已經開始了?!?/strong>
筑地市場既然已經成為過去式,那么就重頭再來吧。

2019年,是筑地市場搬遷到豐州的第一年。
在新地址豐州的首次競拍中:
一條來自青森縣的金槍魚,以3.3億日元(約2088萬元人民幣)天價成交,打破歷來最貴紀錄。
從筑地來的人們,依然能憑借自己的雙手,重新闖出一片天。


最近的自殺事件太多了,我朋友圈也是負能量滿滿。
不得不說,我們這一代人背負的壓力,并不比長輩要少。
我也希望以這部紀錄片與大家共勉:
希望大家無論發(fā)生什么,都不缺乏「重頭再來」的勇氣。
資料來源:日本NHK紀錄片《筑地~魚市面館的挽歌》,感謝STS涅槃字幕組對該紀錄片的翻譯
公眾號后臺回復「站食面館」,可獲取該片的觀看方式


廚房人類
專注于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