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wèi)考研-小衛(wèi)智庫 | 群體免疫是什么意思?真的可行嗎?

小衛(wèi)又來給大家分享知識啦~
這次是有關流行病學噠~
相關背景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尋求抗疫良策。而在3月12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在發(fā)言中稱將讓60%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力,避免疾病在未來暴發(fā)與流行。“群體免疫”一詞瞬間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重點,鋪天蓋地的質疑聲與反對聲如潮水般洶涌襲來。那么拋開政治因素,單看群體免疫,在公共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上是怎樣的“前因與后果”。
什么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又稱“畜群免疫”,是指人或動物群體中的很大比例獲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擁有抵抗力的個體的比例越高,易感個體與已感染個體接觸的可能性便越小[1]。群體免疫最早并且主要應用于動物群體,來預防動物群體內部傳染病流行。何其蓋[2]強調運用群體免疫于豬病預防并指出從群體水平重視豬病防控,是有效防控疾病流行的根本思路。在獸醫(yī)領域中,群體免疫和群體健康更是方興未艾。
簡單來講,群體免疫通過群體中的大部分人獲得免疫力,達到阻止病毒蔓延的目的。只要人或動物群體中的絕大部分個體抵抗感染,就會形成免疫屏障,病毒就無法在群體中流行起來。
那么如何使群體中的絕大部分人獲得免疫力?方法一是疫苗注射,方法二是所有人都被病毒感染一遍。二者殊途同歸,皆是通過建立個體免疫應答達到二次免疫,建立免疫力。

與成功案例對比
陳胤忠[3]團隊等人使用RCT試驗,大面積接種甲肝疫苗后,發(fā)現人群甲肝抗體陽性率達到85%左右。這有效地構筑了甲肝的群體免疫屏障,阻斷了甲肝后續(xù)的周期性流行,使甲肝發(fā)病率控制在歷史最低水平。
由于新冠病毒還沒有研制成功上市的疫苗,為了實現群體免疫,英國人想到通過讓所有人感染一次獲得所謂群體免疫力。首先我們不確定群體免疫對遏制新冠病毒流行行之有效。其次而在此過程中,將會導致英國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無法運轉,更有可導致數以萬計的人失去生命,成為群體免疫中的犧牲品。這代價無疑是十分昂貴的。
群體免疫是否可行
瑞典,作為歐洲唯一一個施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在新冠暴發(fā)后,并沒有采取任何隔離措施、沒有正式封城,也沒有強制帶口罩。在這種“放手”防疫政策下,截至北京時間12月18日7時28分,瑞典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35萬例,死亡接近8000例。要知道經人口普查統(tǒng)計,瑞典總人口不超過一千萬。在這種研究的疫情形勢下,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公開在講話中承認瑞典的抗議政策失敗了。這便是群體免疫政策當前形勢下無法成為現實最好的例證!
總的來說,群體免疫是從群體層面解決公共衛(wèi)生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其中不乏從大衛(wèi)生角度思考問題的睿智與理性。但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將全人群暴露在傳染性、傳播性極強、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中,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令人興奮的是,就在2020年12月31日,中國新冠疫苗獲批上市。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衛(wèi)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fā)專班負責人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疫苗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
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流行病學家姜慶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較于最近熱議的“群體免疫”,在疫苗接種初期,個體免疫更為重要。制造人體抗體的話,一般在人群的覆蓋率要達到60%、70%以上,才能實現群體免疫。但針對新冠,還是要靠實際觀察?!?strong>在目前的一段時間里,公共衛(wèi)生措施還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比如堅持戴口罩、勤洗手。
參考文獻:
[1]貝殼,陸默. “群體免疫”策略:科學還是賭博[J]. 世界科學,2020,(5).
[2]何啟蓋. 群體免疫、群體健康與豬病防控[J]. 養(yǎng)殖與飼料,2015,(1).
[3]陳胤忠,姜仁杰,俞文祥,李承惠. 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控制甲型肝炎流行的效果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5).
**注:本文僅供考研學子學習交流,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哥哥姐姐們積極準備復試呦~

END
合作作者
小希老師
廈門大學 公共衛(wèi)生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