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使一木枯--探究有效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策略
不愛學習、成績差、不守紀律、愛打架、愛網(wǎng)游、沒有興趣愛好……您的班上,是不是也有那么幾個學生讓你束手無策?
后進生是個讓很多老師頭疼的話題。轉(zhuǎn)化后進生,也是初中班級管理的核心工作。

01
關注學生層次,發(fā)現(xiàn)原因
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原因多多:
· 原生家庭缺少條件
有些學生的父母文化不高,輔導不了孩子;經(jīng)濟能力也不強,沒有更多的能力進輔導班;還有些學生父母在外地,家里無人管束,養(yǎng)成諸多不好的習慣;最關鍵的是沒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意識。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又如種莊稼,營養(yǎng)跟不上或者天干沒水導致長勢不好,后期再去澆水施肥效果都不會好。
這些學生進入初中學習階段,科目變多、任務變重,學習基礎差,缺乏自覺性,遇到困難就退縮,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下游。
·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帶來負面影響
現(xiàn)在的孩子接受社會的信息太多,渠道也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短視頻、動畫、游戲......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些孩子從小沉迷電子游戲,缺乏基本的自控能力、學習思考能力。
· 教學氛圍的變化
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老師是可以留學生下來背誦所有需要背誦的知識的,甚至在我入職的前幾年也是可以的。
現(xiàn)在,老師基本不敢也不愿意留學生,即便留也是10~20分鐘,誰都怕因為留學生導致安全事故,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學生成績不好或作業(yè)不交,老師們一般都是反復做工作,談心、講道理、擺事實,也會多次與家長交流溝通。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以言勸人的效果是有限的,尤其是對青少年兒童。
另外,老師還有很多很多教學任務之外的任務要做:各種檢查,各種學習,各種APP......分散了老師的教學精力,老師的責任與信念不一定或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教好。個人認為,就教育的本質(zhì)來講,這是本末倒置的。但是就目前的環(huán)境來看,只能是一種無聲的吶喊。
02
轉(zhuǎn)化"后進生" 可以怎么做?
教師是園丁,如何在自己的園子里把花呀樹呀都培育好,值得商榷。
· 多家訪,多向家長匯報進步
家訪的目的顯而易見,是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期待,同時也讓家長知道學習是有希望改變孩子的一生,家長才會積極配合老師管理學生,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雙邊關系建設。
主要是盡可能改變家長的觀念,相信孩子、相信老師、相信自己,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教會他們?nèi)绾稳ヅc孩子交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了。
孩子有一點進步都及時讓家長知道,讓后進生家長看到希望,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能逐漸轉(zhuǎn)變的。尤其是對特殊家庭的家長,比如離異家庭或者單親家庭,要多花時間與心思去幫助和勸導。
教師就像是一個辛勤的農(nóng)夫,不停地耕耘,澆水、施肥、松土、除草,目的都是想讓自己的莊家茁壯成長~

·?讓學生感受來至老師真誠的關心
2018屆的一位學生,從小就隨父母在江蘇生活,小學在江蘇就讀,初中時回到老家上學。這個孩子的性格非常要強,而且容易沖動,和別的孩子鬧矛盾的時候敢下手打人。
經(jīng)過了解,他的父親由于犯罪被判25年的有期徒刑,媽媽帶著他的兩個姐姐在江蘇打工,我才知道孩子內(nèi)心是比較自卑的,他用一種潛意識里的防備,把自己的內(nèi)心武裝起來,成了一個“刺猬”。
我想走進他的內(nèi)心,但是很不容易。起初的時候,他怎么都不愿意交流與溝通,后來他發(fā)現(xiàn)老師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終于打開了他的內(nèi)心,愿意交流了。
初一到初三,我都時常關注他的變化。初二上學期,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晚自習他都不會離開座位,一直在努力學習,而且還積極向老師同學請教,認真聽課,班上的老師都在夸他。中考的時候,他以不低的總分考入了高中。我想這或許就是老師們愿意付出,愿意去關心學生的原因——看著自己的花與樹健康、茁壯地成長著,頗有成就感吧!
魯迅說:“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p>
· 點燃上進愿望和信心
路邊的花草是自生自滅的,后進生不能成為路邊的花草,他們是園子里的花草,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認真打理。
后進生的問題共性: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動力、習慣不好、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后進生的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是“不招人待見”的,容易受到周圍同學與老師的歧視,久而久之就會破罐子破摔,越來越差,行為上也會越來越逆反。
作為班主任,我根據(jù)每個后進生的具體表現(xiàn),先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針對性地開展補差工作。抓住機會表揚他們,不吝嗇口頭上的能轉(zhuǎn)變他們的語言,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點燃學習的熱情之火。

·?老師心有陽光,便是晴天
上文說到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了老師的教育熱情。但當個體不能改變目前的現(xiàn)狀時,不應一直糾結于此。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作為教師,要多去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多去給予學生一些積極正向的引導,把快樂與幸福教給學生。
老師心有陽光,學生也會心向太陽。

教育是探討如何把知識與文化簡單有效地進行傳承,包括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勞動衛(wèi)生、生命與安全等等,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是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延伸,是人類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渠道。
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是值得每個老師思考的問題,也需要包括家庭、社會、學校的各種力量,還有學生自己的上進心和毅力等等。任何一位學生被轉(zhuǎn)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有些可以轉(zhuǎn)化得非常優(yōu)秀,有些可能成為合格的公民。?
無論成果如何,做總比不做好。
閣樓寄語:
每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會遇到學習、習慣存在問題的學生,如何轉(zhuǎn)化?是值得每一位老師關注和思考的。
關心、耐心、教導、溝通、思考和總結,幾年下來,一定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經(jīng)驗與方法。學生獲得成長,也就成老師自己。
END?-
作者:聶江老師,貴陽市息烽縣第二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
圖片:網(wǎng)絡
*更多教學經(jīng)驗與干貨、主題班會資料,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教師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