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面試試講詳案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來學習新課——,同學們都迫不及待把標題讀出來了,看來對老王很感興趣啊。那么這個老王是誰呢?他又有怎樣的經(jīng)歷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楊絳的《老王》。
二、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昨天布置大家完成預習導學部分的人物卡片,現(xiàn)在讓老師檢查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一人一條,看看誰預習的最仔細,同學們閱讀的真認真,把老王的身份、經(jīng)濟狀況、家庭情況、鄰里關系都找出來了。如果要給它下個定義,你覺得老王是個???怎樣的人呢?
預設回答:好慘一男的,再書面一點,可憐,窮困,潦倒,越來越好了,窘迫,孤苦無依,會用成語了!疾病纏身,被人惡意揣測。
同學們的詞匯量可真豐富,結(jié)合剛剛同學們的概述,我們能感受到,有些人活著是為了享受生活,老王活著只是為了活命而已。(板書:活命)
如果用文章中的一個詞來概括老王,你會用文章中的哪個詞呢?是呀,老王是這個時代的——不幸者。
三、學習活動一:回歸文本,分析“老王”形象
他理應自怨自艾,自甘墮落,但是卻沒有這樣做?那他做了什么事呢?讓我們回到文章,默讀課文,概括老王做的事,并分析人物形象,照完后舉手示意。
老師注意到你是第一個舉手的,你先說,你找到了老王做的3件事,給“我”送冰,幫“我”送默存去醫(yī)院,送“我”香油和雞蛋,從這些事中你覺得老王是個善良的、知恩圖報的人。具體給我們說說你這樣總結(jié)的原因吧。
你對文字很敏感,從“老王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價格相等”的“一倍”與“相等”這個數(shù)字上的細節(jié),和“堅決不肯拿錢”這一動作上的細節(jié),分析出老王對作者的好并不求回報,只是單純的想要報答作者對他的關心,從這些細節(jié)你總結(jié)出了老王的——善良淳樸、知恩圖報。
觀察得很仔細,給我們開了個好頭,你來回答,你說你也是找到這三件事,但是你想補充,從“送默存去醫(yī)院”這件事中你還讀到了老王的善解人意,你注意到了其中語言上的細節(jié),“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你覺得他這里特意“悄悄”問,是因為在醫(yī)院門口,他想維護作者的面子;他問作者還有沒有錢,是因為他怕去醫(yī)院要很多錢,擔心作者沒錢治病,你還進行了想象,一旦作者說錢不夠,老王不僅一定不會要這個錢,可能還會把自己的錢給作者。老王一心一意只為作者一家,真是為他人著想,善解人意的老王呀!
你還有補充,你說剛剛兩位同學說的都是與作者相關的事件,你還發(fā)現(xiàn)文中寫到了老王和愿意把自己降格為“貨”的老先生的交往,這件事讓你印象深刻是因為其中的“欣然”一詞,“欣”是高興,“欣然”是高興的樣子,你抓住了老王神態(tài)上的細節(jié),因為這也是整篇文章中,寫到老王的“高興”,他在高興什么呢?可能在高興自己有了事做,可能在高興老先生會因為自己的舉動乘坐得更安全舒適而高興,老王明明經(jīng)受了那么多的不幸,可是他卻又那么容易高興,明明生活得如此艱難,卻仍然如此努力的生活著,從這里呀我們可以看出老王的勤勞肯干、努力生活而且易于滿足的性格特點。
是呀,即使是作者乃至大家眼中的不幸者,但是老王身上那高尚的品質(zhì)仍然折射著人性的光輝,他是在活命,但是他卻活出了高貴的生命。(在“活命”的基礎上增加板書:活出高貴的生命)
老王的人物形象,在同學們的發(fā)掘中已經(jīng)顯露出來了,讓我們回顧我們是如何找到的呢,我們先概括了與人物有關的典型事件,再抓住事件中的細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總結(jié)方法:從細節(jié)發(fā)掘人物精神)
四、學習活動二:小組討論,分析“我”的形象
?????老王是這篇文章中的“不幸者”,但是文章中還有“幸運的人”,同學們覺得是誰呢?——“我”。
那么就讓我們運用剛剛學到的方法,小組談論,抓住細節(jié),自主學習,分析“我”這一人物形象吧。
同學們學習得可真快,不僅抓住了細節(jié),還結(jié)合了時代背景,作者善良、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作者明明也不算幸運的人,但她仍對比她更不幸的人充滿了善良、同情與尊重,在那個黑白顛倒的時代,堅守這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原則。
五、學習活動三:頭腦風暴,主題探究
按理說,作者已經(jīng)對老王做了這么多,為什么多年之后想起老王,只剩下一句“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沒關系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誰來。
你說,你抓住了“愧怍”一詞,說“愧怍”是慚愧的意思,肯定是作者覺得有什么對不起老王的地方。
具體是什么呢?他給我們開了個好頭,誰接著往下說?
你說,你覺得應該是送香油雞蛋那次,因為老王第二天就死了,肯定是那天收了很大的打擊。
這個打擊是,同學們都說了,給錢。給錢不對嗎?而且作者并不是簡單的給錢,她還找了理由,顧忌了老王的面子,這不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尊重嗎?
同學們都說老師說的不對,反駁老師說老王不想要錢,那他想要什么呢?
讓我們再次回到文本中,梳理老王和作者的交往。
老王在天平的這一頭付出了什么,“冰”“香油雞蛋”這些物質(zhì)上的東西,擔心作者醫(yī)藥費不夠,老王還付出了關心,他扶著病還到我家,實在病的來不了了還托付老李,老王對作者一家真是十分的——惦念,在病最重的時候堅持來送香油雞蛋,老王心里滿懷的是感激;
那么作者的天平那頭付出了什么呢——錢,老王忍受著病痛也要來作者家做最后的囑托,但是作者卻連老王什么時候去世的都不知道。她自以為給了對他老王最有幫助的錢,但是這確實老王最不想要從作者那得到了東西,那他想要什么,對,老王既然付出了關心、惦念,他自然也想從作者那得到這些精神上的滿足。
作者秉持著知識分子的原則不想拖欠老王,但是在這一次次的交往中,天平早已不再平衡,老王的情誼就像那雞蛋,是數(shù)不清、換不清的。這個道理作者在很久之后才懂,所以呀,她的愧怍在于——欠老王的太多了,對他的關心太少了。
老王這一生有很多的不幸,和時代有關,和環(huán)境有關,唯獨與作者無關,但作者仍在多年之后滿懷著對老王深深的愧怍,這是為什么?因為作者的自省,因為作者的悲憫,因為作者內(nèi)心那純粹的良知。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她也是活出高貴生命的人。(方法總結(jié):從細節(jié)中感悟文章主旨)
六、課堂總結(jié)
強者發(fā)怒揮刀向更強者,弱者發(fā)怒揮刀向更弱者,而作者,是那個時代最溫柔的人,她懷著最溫柔的悲憫,反省著自己,同情著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希望同學們也能像作者一樣,成為心中有溫度,眼里有光芒的人。
今天我們學習從細節(jié)中發(fā)掘人物精神,從細節(jié)中感悟文章主旨,希望同學們帶著這個方法,自主閱讀下一課《臺階》,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