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偵探案》 清 吳趼人(一)
斷布 ??市場中賣布的某人甲,某天他背負(fù)百匹布,要送到某地。半途遇到下雨,到路旁一茶亭躲避,茶亭里已有某乙在躲雨。 ??雨停后,甲要離開茶亭,乙從后拉住甲,強(qiáng)行要卸下甲所背負(fù)的布匹,說“你怎么回事?背起我的布匹就走?!奔讟O為生氣,與乙爭辯,但乙不聽用力扯甲身上的布匹。 ??路人見二人爭執(zhí),聚集過來勸架圍觀,在場的人皆是后來的,不知道這布匹是甲的還是乙的。不得已,只好告官。 ??官詰問甲乙后,令衙役啟百匹布,說“我要察察證據(jù)”,百匹布被衙役抖散,堆置在庭下,官仔細(xì)看了一會兒布匹,對甲、乙說“這些布匹本官仔細(xì)看了,沒發(fā)現(xiàn)什么證據(jù)證明是誰的。二位,麻煩幫我折疊起來,我再為你們判斷是非。” ??甲、乙說“諾”,走到庭下折疊布匹。二人折疊不到三、四匹,官怒聲大呼衙役,讓其逮捕乙,乙大叫“冤枉”。 ??官說“凡是長久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必定會熟悉這個職業(yè)的技能。你說這些布匹是你的,那么你就是作布匹生意的人了,為何你在折疊布匹時,左支右撐,半天折不成一匹呢?人家甲,熟練提起布匹,這么一抖,左折右疊皆適宜。我一看你就是那位誣賴人家布匹的人?!???乙服罪跪拜求免,官一頓責(zé)罵,呼衙役將其帶走。 ??野史氏說:一般,這種案件根本不用斷,問下商號,到市場找來布匹主人,真贗立判,就是多一個傳呼的麻煩。而斷此案的官員心細(xì)如發(fā)絲,有雙如電快速觀察他人的眼睛,一顧一盼既已斷明是非。歐美的偵探名家,我不知道他們能否像此官敏捷?有些崇拜洋人的說“這官不是偵探,他只是明察而已?!蹦俏揖拖胝埥塘耍瑲W美所謂的偵探,能脫此明察的范圍嗎? 搭連袋 江南,觸目皆是賣茶、賣酒的店鋪,行路的人各自隨自己的嗜好入店,稍做休息解除行路的饑渴。這里所賣的茶、酒價格低廉,大家消費(fèi)得起。 某人在某店鋪喝完酒,遺落一橫三寸、豎六寸的囊在桌桁上,酒博士收拾桌子時得到這個囊,此囊就是世俗人所稱的“搭連袋”。酒博士打開看,囊中有二枚洋銀和十文銅錢,他將囊收好,候客人上門取走。 不久,那位客人到店鋪問搭連袋,酒博士取囊遞給客人,客人打開看了看,說“我囊中有四十元洋銀、二百多銅錢,為何只有這些呢?是不是你拿了?” 酒博士無法自己證明自己沒拿錢,一直對客人說“我沒有”。二人爭執(zhí)時,旁邊有位喝酒的人,從座位站起來問囊的主人“您囊剛在哪里弄丟的?您還記得嗎?” 囊的主人說“怎么不記得,我把搭連袋放在桌桁上?!? 問話的客人再問酒博士,博士說“我是在桌桁上撿到的?!? 問話的客人讓酒博士將囊放回原處,問話的客人見囊兩端下垂。回頭問囊的主人“是不是這樣放著?” 囊的主人說“然” 問話的客人說“我有一個方法,可以當(dāng)場剖開疑問。疑問剖開...”問話的客人指了指在場邊喝酒邊關(guān)注的客人“這里的眾人自然會判斷,我絕對不下任何結(jié)論?!? 旁飲的客人皆回答“好主意,善?!? 問話的客人向眾人點(diǎn)頭后,面對酒博士,詰問“你是侍候客人的,要是客人有東西落下,你應(yīng)當(dāng)原物歸還?,F(xiàn)在這位客人說他的搭連袋里有四十銀元,你為何藏起三十八元呢?有二百多銅錢,你為何藏起其中的二百?” 酒博士大呼冤枉,問話的客人走到自己的座位,取來自己的搭連袋,說“既然這樣,我來替你還吧?!闭f完,他探囊取出三十八銀元、二百銅錢,將它們一起放人囊主人的囊中,頓時充塞盈溢,幾乎裝不下,還得壓了壓銅錢,方勉強(qiáng)全部納入囊中,囊顯膨脝之狀。問話客人笑著對囊的主人說“這樣可以嗎?” 囊的主人口中“唯唯”,伸手取囊,問話的客人阻止他取囊,說“還不是時候。我把這囊再放到桌桁上,等在場的大伙看后,您再拿走?!闭f完,將囊放到原桌桁上,時囊的兩端不下垂。 問話的客人說“天下有這樣放置囊的人嗎?里面放那么多錢,膨脝到這個樣子,稍微動一下便會泄出囊外,這位竟然不將錢銀用帕子包裹好,有這樣隨便對待錢的出門人嗎?” 囊的主人氣結(jié)無法回答。 問話的客人對眾飲客說“我之前有話在先,說公論在眾人,我不下結(jié)論。如今我已為大家剖開疑問,諸公以為如何?” 眾飲客說“您既然能指出疑點(diǎn),您就下結(jié)論評判吧,要是他不服,有我們在...” 問話的客人對囊的主人說“您說您囊中有四十元銀元、二百多銅錢,而且您還說能搭置桌桁之上,我以為您的囊應(yīng)該很大??墒?,您看現(xiàn)在這個囊確實小,依您說的數(shù)目,在場的眾人明眼所見,這小囊無法裝下,所以我可以判斷這個小囊不是您的東西。您的囊應(yīng)該遺失在別處,請到他方尋找,此囊應(yīng)歸還酒博士?!闭f完,他從囊中取出剛放入的銀子和銅錢,再將囊遞給酒博士。 眾人一起鼓掌說“好”,囊的主人忸怩離開。 野史氏說:人心狡詐,鬼蜮百端,路不拾遺,已不容今時,真實可嘆!這位問話的客人,可謂明察秋毫。即便偵探名家見了,也得直呼“佩服!佩服!”某年冬天的一個夜里,我和好友觀賞完戲劇,出劇院時,天氣極寒,我們到寶善街的春申樓喝酒。喝完走出一段路,才想起把一風(fēng)帽落在酒樓,二人急忙返回酒樓。酒博士很仔細(xì)地問我“和您一起有幾位?吃了什么?喝什么酒?酒什么價?”我們一一回答,他才將風(fēng)帽取出還我,此博士可謂古道可風(fēng)矣。附記于此,以勵薄俗。 東湖冤婦案 東湖(湖北宜昌府首縣)某民婦,非常孝順婆婆。每天早上一起床,打掃屋子、準(zhǔn)備早餐,后到婆婆的房間問安,侍奉婆婆梳洗整容、吃早餐,天天如此。 某天早上,她像往常走入婆婆的臥室,見床下有一雙男人穿的鞋子,心中大吃一驚,悄悄退出,安靜的關(guān)上房門。 婆婆發(fā)覺奸情被兒媳知道,極羞愧,自縊而死。鄉(xiāng)保卻告官,說某婦逼死自己的婆婆,婦覺若辯解,就必須將婆婆的丑事說出來,為了維護(hù)婆婆的名聲,她選擇不辯解,扛下鄉(xiāng)保的誣告,官府也按法律條文定罪。 不久這位官員遷調(diào)他方,接任的是張公,重勘舊案時,見此婦神氣嫻雅,舉止大方,私下懷疑這樣得體有教養(yǎng)的人,為何會逼死婆婆?是不是其中有什么蹊蹺。 于是再次提審此案,幾次的問詰,婦矢口不移。張公說“你如果有冤苦,我會為你伸冤;要是你不說,不久將被就法。” 婦說“我犯下了不孝大罪,有何顏面活在世上?只求趕快執(zhí)行?!? 張公心中總覺得不對勁,好幾天想不出原因。某天,張公知道縣里某衙役甲的老婆向來仗勢兇悍,他有了主意。 派差人將悍婦抓來,不問青紅皂白,直判鞭打五百,關(guān)入監(jiān)獄,故意安排與婦關(guān)同一間。某甲的老婆在監(jiān)獄中詛咒“老娘到底犯了什么罪?無緣無故鞭我,竟然有如此昏聵的官員?” 某甲的老婆在獄中不停的號哭聒絮,婦被鬧煩了,出聲勸解說“天下哪有不冤的事啊,您能消停會嗎?我可是背負(fù)被殺頭的罪,不但冤而且還要頂著壞名聲,我都忍下來了,被鞭打這種小事,值得大呼小叫嗎?” 其實張公是故意關(guān)悍婦,并暗中派人觀察此婦,此人一聽婦這么說,忙去報告張公。張公聽后大喜,立刻提審二人,當(dāng)堂詰問二人所言何意,婦無法隱瞞。再深問才了知實情,婦因而冤情大白,張公也因此薄犒某甲老婆,放回家去。 野史氏說:這件事發(fā)生咸、同年間,東湖鄉(xiāng)人至今尚稱道。丙申七月,我季父過世,我到宜昌,和當(dāng)?shù)厝碎e聊時提到這件事,后我讀薛叔耘的《庸庵筆記》,里面也記載此事,可惜沒提官員是誰,失了張公的名字。張公見此婦靜穆,心中懷疑她有冤情,這已經(jīng)是明察了。又因為此婦的靜穆,故意對悍婦下重手,借悍婦的潑,來雪此婦的冤情。張公的思惟靈敏,真令人佩服。一些著名的偵探名家,非常關(guān)注他人的形跡,以他人的形跡來斷其人,不知偵探睡夢顛倒時,是否也念及其夢境? 強(qiáng)奸辯 相傳有人與一在室女子有奸情,二人往來甚密。事情被發(fā)覺,女子的父親厭惡此男子,將此男子送官,誣告男子強(qiáng)奸他女兒。 官欲提審女兒,父親私下威脅女兒“不按我說的,我打死你?!迸畠阂蚨舱f男子強(qiáng)奸她;男子備受三木(“三木”指夾棍,由三根木頭做成,又叫“拶”,夾住人的十指用力拉,其痛無比,俗稱“三木之刑”),依然不肯承認(rèn)強(qiáng)奸女子。 男子請訟師,訟師聽了事情經(jīng)過后,說“如果想活命,你就得承認(rèn)強(qiáng)奸;要是再這么堅持,是自求死路?!痹A師說完,在一紙上寫了字,而后遞給男子,說“上堂時,按上面所寫的說,案件便可定了。” 第二天,男子上堂問訊,他依訟師所教,說“確實,我強(qiáng)奸她,但只強(qiáng)了一次?!迸庸蛟谝慌月犃?,即刻辯駁說“我們往來一個多月,你怎么能說就一次呢?” 官聽了大笑說“你被強(qiáng)奸了,還和人家來往一個月?這事兒荒唐?!? 案情即大白。 野史氏說:這樣直接讓他人承認(rèn)誣告的,還有什么事兒偵探所不能的呢?有人說“這就是一愚弄傻子的主意”,其實用方法幫人陳情事實,為何不能糊弄人一下呢? (其實也不算糊弄啊!看故事:訟師有幾點(diǎn)判斷,他穩(wěn)的,不是糊弄人。一,古時候女子在室,與外面信息不通,一般人家的女子還不識字,如此說明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強(qiáng)奸”。二,她以為,父親說的“強(qiáng)奸”,就是她和男子干那事。所以,事情并不復(fù)雜,訟師正是利用了這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