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坐火車(一)
寫在前面:今天聽《諧星聊天會》的播客第三期#人在囧途#,小鹿說她最喜歡坐高鐵,因為非常有尊嚴(yán)(大體意思是這個)。于是想到了我八月份寫的隨筆,我更覺得這種所謂的“有尊嚴(yán)”是體面。
記錄所見所聞所感。(不寫下來的話我可能會一直想一直想)
時隔一年,終于又要出省旅游了。和老媽商量目的地,在桂林、貴陽、福州、敦煌不斷徘徊;和以往不同,這次要考慮目的地以及途徑地區(qū)有沒有疫情。最后決定了桂林,然后休假、訂票、訂酒店,做攻略;直到出發(fā)的前一天我都還沒有定好所有酒店,總怕因為突發(fā)疫情而提前回家。
考慮到時間是否充裕,最后定了鄰市直飛桂林的機(jī)票。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先坐火車去徐州,然后再坐飛機(jī)到桂林?。雖然麻煩,但好在時間合適、價格實惠。
我很少從本市的火車站出發(fā)過,因為上大學(xué)的時候沒有直達(dá)學(xué)校所在城市的火車。不同于大城市的交通樞紐,家鄉(xiāng)的火車站因為小,你幾乎不需要排隊,不需要對著大屏幕看自己究竟要在哪個檢票口上車,因為整個車站只有這一個檢票口。
在我還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的哥哥姐姐們都陸續(xù)上了大學(xué)。堂姐曾跟我說過她理想的出行方式就是推著一個小小的行李箱下飛機(jī),就像在走紅毯。因為她的描述,我也無數(shù)次幻想過這樣的場景,最后都化成了兩個字——體面。所以體面地回家、返校是我上大學(xué)時一直在追求的,但“體面”沒有那么簡單啊。大學(xué)生放假往往是人最多的時候,僅是在擁擠的大廳里取票、排隊,就已經(jīng)很令人焦頭爛額了,就會忘記自己的衣著還是否光鮮,妝容還是否亮麗。
坐火車很容易觀察到世間百態(tài),在火車站候車廳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是打工結(jié)束要回家,有的是要出去打工,有的是出去旅游,有的是出去探親……我們在城市這個巨大的容器里涌動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然后我們在這個點(diǎn)匯集在了一起,而后又分散到各地,這種感覺很奇妙。
我從小就喜歡做推理游戲(現(xiàn)在變成了喜歡玩海龜湯),我喜歡觀察在火車站遇到的人,通過他們的穿著、行李、口音、對話,來判斷他們坐上火車之后將要去哪。得出結(jié)論后,不斷地驗證,最后心滿意足地尋找下一個推理對象。后來我就覺得我的“審視”意味太重(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太強(qiáng)),我像是游離在外的一個上帝視角,去看待別人。p.s.這樣不好不好。
當(dāng)我看到有人仿佛背上全部家當(dāng)?shù)乇枷蚰康牡貢r,我開始羞愧自己拿著簡簡單單的行李出去旅游,開始反思自己有沒有像那些人一樣努力地生活過。也許他們也不想背負(fù)那么多“行囊”,也許是生活所迫,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尿素袋、肥料袋、油漆桶是很多人裝行李的工具,這些當(dāng)然比不上萬向輪拉桿箱、好看小巧的皮包“體面”,但更隨手可得、方便、不怕臟、不怕壞而且不要額外的錢。很想問難道這樣就沒有尊嚴(yán)嗎?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