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家用萬兆 NAS 的終極理想型:DS1621+ 詳細體驗,兼評 DSM 7.1 功能升級

2022-05-31 23:56 作者:Geek研究僧  | 我要投稿

一、NAS 何以退燒?沒有一個萬兆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雙萬兆!

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小伙伴,應(yīng)該都是對于 NAS 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感謝你的蒞臨。NAS 作為一項比較小眾的品類和需求,長期處于“曲高和寡”的狀態(tài),小眾也就意味著專精,就像高端 Hi-Fi 一樣,玩得越多,陷得越深。回想起我的折騰之路,也是分外感慨:從路由器外接硬盤到 DIY 自建 NAS,從入門品牌機到高端白群暉,這一路上所花費的錢財與心力,相信大家都會有所共情。


不過隨著折騰的深入,你就會發(fā)現(xiàn) NAS 生態(tài)中的木桶效應(yīng)尤其明顯,而當前家用級 NAS 的短板常常就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帶寬上,千兆局域網(wǎng)的理想讀寫速率峰值不過 125MB/s,實際最快也就 100-110MB/s,如果再考慮文件容量,實際速率常常囿于 50-70MB/s,這個速度拿來放片足矣,但如果想要滿足生產(chǎn)力性能所需可能還不如外接一個機械硬盤。


因此對于有生產(chǎn)力需求的同學,建議考慮搭建 1Gbps 以上的 NAS 環(huán)境,,目前你會面臨幾個重要的帶寬性能分水嶺:1Gbps、2.5Gbps、5Gbps 以及 10Gbps,10Gbps 以上。前面 2 種帶寬規(guī)格常見于市面上的各種 NAS 產(chǎn)品,不少二線品牌的新品 NAS 都開始配備 2.5Gbps 端口,其中不乏雙 2.5Gbps,但 5Gbps 和 10Gbps 就屬于鳳毛麟角了。


所以,比較好的解決思路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購買擁有 10Gbps 端口的 NAS,而是選購支持 PCIe 拓展的 NAS 設(shè)備,根據(jù)所需來不斷完善。畢竟說不定 5-10 年之后,20Gbps 的家庭化也成為可能。


今天我就借助「群暉 DS1621+」?「群暉 E10G18-T2 雙萬兆拓展卡」來給大家探探路,解解惑。順便給大家解讀下 DSM 7.1 的功能升級點,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二、我的雙萬兆 NAS 環(huán)境涵蓋了哪些設(shè)備?

首先給大家梳理一下我的家庭萬兆使用拓撲圖,NAS 設(shè)備自然是群暉 DS1621+ 和萬兆網(wǎng)卡,交換機為 4 光 4 電的萬兆交換機,設(shè)備終端為 MacBook 接駁雷電 3 轉(zhuǎn)萬兆網(wǎng)絡(luò)轉(zhuǎn)換器,Windows 筆記本端使用的是 USB-C 轉(zhuǎn) 5Gbps 網(wǎng)絡(luò),未來考慮給 Windows 臺式機適配英特爾 X550-T2。


??群暉 DS1621+

「型號」:群暉 DS1621+
「處理器」:AMD Ryzen? V1500B 四核 (4 核心 / 8 線程,2.2GHz)
「內(nèi)存」:4GB DDR4 ECC SODIMM(可充到 32GB)
「硬盤」:2TB NVMe SSD(PCIe 4.0)、內(nèi)置支持 NVMe 緩存的雙 M.2 2280 插槽
「散熱」:92mm × 92mm × 25mm 風扇 × 2
「端口」:前置 USB-A(5Gbps)×1、后置 USB-A(5Gbps) × 2、RJ45(1GbE)× 4、eSATA 硬盤擴充端口× 2、PCIe 3.0×8 擴展插槽
「內(nèi)置電源」:250W 白牌內(nèi)置電源
「三圍 / 重量」:166mm (高) ×243mm (寬) × 282mm(厚) / 5.1kg
「售后」:五年質(zhì)保,可延長 2 年

例行放上產(chǎn)品參數(shù)后,我們先來看看群暉 DS1621+ 的「外觀設(shè)計」,因為我之前寫過 DS920+,所以對于它也是再熟悉不過了,就像是一個尺寸放大版,六盤位的身形也更加扁平。DS1621+ 的整體機身同樣為經(jīng)典的黑色設(shè)計,雖然四四方方,但是在棱角部分卻非常圓潤,給人了一種足夠的親和力,而非冷冰冰的機器。同時 DS1621+ 僅有 11.5L 的機身容量,算是比較克制的了,畢竟它采用了內(nèi)置電源,外部僅需一根供電線即可,不用再掛一個體積不小的電源適配器。


「機身材質(zhì)」方面,正面是工程塑料,頂部則是金屬,兼具了功能性與質(zhì)感。「端口」方面,DS1621+ 配備了 1 個前置 + 2 個共三個 USB-A(5Gbps),1GbE 的千兆 RJ45 端口配備了 4 個,同時還有兩個 eSATA 硬盤擴充端口,此外還預留了一個 PCIe 3.0×8 擴展插槽,提供了后續(xù)升級的可能。


在硬件配置方面,DS1621+ 最大的亮點莫過于「AMD Ryzen? V1500B」主控了,這顆低功耗嵌入式處理器擁有四核心八線程,基于?14nm 制程工藝和 Great Horned Owl (Zen) 核心架構(gòu),默認頻率為 2.2GHz,沒有睿頻與核顯,4MB 三級緩存,TDP 12-25W。按照官方的說法, DS1621+ 的 4K 隨機讀取可達 110,000 IOPS 以上,相較于前代 DS1618+ 提高了 174%。而且 GeekBench 跑分單核性能與多核性能提升 81.3%。


而且 DS1621+ 還首次使用了「ECC 糾錯內(nèi)存」,ECC 內(nèi)存對于維持數(shù)據(jù)完整性相當重要,通過在內(nèi)存條上設(shè)置額外硬件,實現(xiàn)自動糾錯。所以看得出來,群暉對于 DS1621+ 的定位就是高端服務(wù)器。


不過我并沒有選擇繼續(xù)往上面搭配一個 ECC 內(nèi)存。而是把之前 DS920+ 的那套「32GB 金士頓 DDR4 筆記本內(nèi)存」挪過來使用了。


DS1621+ 擁有六盤位設(shè)計,而且還支持通過 eSATA 外接兩臺 DX517 硬盤擴容籠擴充至 16 盤位,如果搭配 18TB 單盤,最大容量可以達到 288TB。


“勤儉持家”的我還是選擇了將 DS920+ 上面的 2 個西數(shù)紅盤 HDD 和 2 個西數(shù)紅盤 SSD 放入其中,HDD 組成 RAID 1,保障數(shù)據(jù)安全;SSD 組 RAID 0,提高訪問速率。


值得一提的是 DS920+?的硬盤只要按照「原有順序」放入 DS1621+,通過「移轉(zhuǎn)」功能就能將整套內(nèi)置系統(tǒng)輕松切換到新 NAS 上,完全不用擔心備份數(shù)據(jù)和系統(tǒng)遷移的困擾。


因為 DS1621+ 還支持「雙 M.2 固態(tài)硬盤」緩存,硬盤倉位于機械盤內(nèi)側(cè)。緩存的作用在于把最常用的數(shù)據(jù)直接放到速度更高的固態(tài)硬盤里面讀寫,不常用的數(shù)據(jù)就留在速度較慢的機械盤里。但過去囿于千兆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機械硬盤的速度已經(jīng)逼近 125MB/s 的理論讀寫峰值,所以這個加速并不明顯,不過現(xiàn)在我是萬兆環(huán)境了,優(yōu)勢就展現(xiàn)出來了。


而且單根固態(tài)做緩存只能進行讀取加速,如果用了兩根固態(tài),則讀寫都可以通過緩存加速。所以我直接準備了 2 根 1TB 的金士頓的 NV1 M.2 固態(tài)硬盤插進去。NV1 算是目前性價比很高的 PCIe 3.0 硬盤了,一對也就 1000 元出頭,實測兼容性良好,一次性點亮,命中率也很高。

接下來我們拆開群暉 DS1621+ 的外殼后,就能夠看到內(nèi)部的構(gòu)造,中間的是六盤位硬盤倉,側(cè)面則是供電和 PCIe 3.0×8 插槽。其中「供電」是臺達電子的 250W 白牌電源,型號為 DPS-250AB-89B。


尾部的風扇則是兩個「靜音風扇」,風扇頂部還有防護網(wǎng)罩,通過線纜連接到主板上,我之前還看到過有童鞋更換了貓頭鷹風扇。不過目前來說我覺得原裝風扇頂多是開機時自檢滿載時吵了點,正常使用也很安靜,畢竟我是把它放在臥室里面使用的,要是太吵我可睡不著。


??群暉 E10G18-T2


群暉 DS1621+ 默認是四個千兆 RJ45 端口,想要實現(xiàn)萬兆還得靠 PCIe 拓展卡。我選擇的是群暉 E10G18-T2 雙萬兆電卡,這張網(wǎng)卡是免驅(qū)的全雙工萬兆網(wǎng)卡,插上就能用,將它插在預留的 PCIe 3.0×8 插槽上后,就可以直接外接網(wǎng)線使用了。

群暉 E10G18-T2 為我們提供了雙萬兆網(wǎng)口,如果算上 4 個千兆口,等于你最多擁有六路獨立的局域網(wǎng)訪問能力,可以有效保障數(shù)據(jù)訪問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當然家庭用戶也可以選擇直接做聚合,比如我就將在網(wǎng)絡(luò)界面中將將雙萬兆進行了聚合設(shè)置,達到了 20Gbps 的上下行總帶寬。


不作任何設(shè)置時,會在網(wǎng)絡(luò)界面顯示有兩路網(wǎng)絡(luò),此時你打開「新增」,選擇 Link Aggregation 種類,如果你有支持鏈路聚合的交換機可以選擇 IEEE 802.3ad 動態(tài) Link Aggregation,反之就選自適應(yīng)負載平衡。


最后建議手動設(shè)置 IP / 子網(wǎng)掩碼 / 網(wǎng)關(guān) / DNS,同時在手動設(shè)置 MTU 值為 9000 的巨型幀,設(shè)置巨型幀的意義在于可以增大數(shù)據(jù)包的字節(jié)數(shù)量,減少發(fā)包數(shù)量,以此提高傳輸速率。但巨型幀的后果就是,因為數(shù)據(jù)量大,所以出錯的概率也更大,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檢測,同時延遲會略高一些。


可以看到當前在群暉的網(wǎng)絡(luò)界面中已經(jīng)開啟了雙萬兆的鏈路聚合狀態(tài),雙路帶寬達到了 20000MB/s,這就是想要給大家展示的最終效果。



三、雙萬兆 NAS 家庭環(huán)境為我?guī)砹四男┎灰粯拥捏w驗?

??數(shù)據(jù)傳輸

首先我們來看看「macOS」端的速度,通過 Disk Speed Test 測試,可以看到「機械硬盤」的寫入速率為 294.3MB/s,讀取速率為 1056.8MB/s。而兩個「SATA SSD」組成的 RAID 1,寫入速率為 659.9MB/s,讀取速率為 1057.6MB/s,這個速度相當可觀了。


通過大文件進行實際性能測試,SATA SSD 的讀取和寫入瞬時速度都能達到 1GB/s 以上,足以說明此時的傳輸帶寬已經(jīng)達到了萬兆水準。


但以上測試方法還不夠完善,所以我引入了 iPerf3 測試辦法,參考了@曉飛影 的測試教程和大悉心指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拓展閱讀下《局域網(wǎng)測網(wǎng)速?手把手教NAS、電腦、路由器、手機如何安裝 iperf3》。測試思路就是在 NAS 端的 Docker 里面安裝測試工具,然后以 NAS 和 Mac、Windows 分別為服務(wù)器端,測試上行下行速度。

?「MacBook-5GHz 無線」:5GHz 信號接入的帶寬是 866Mbps,實測上行速率能夠達到 409Mbps,實測下行能夠達到 531Mbps。


?「MacBook-10Gbps 有線」:當我們更換為 10Gbps 有線時,帶寬為 10000Mbps,實測上行速率能夠達到 10.9Gbps,實測下行能夠達到 7.51Gbps。


我也測試了「Windows 系統(tǒng)」中的性能表現(xiàn),不過使用的是 USB-C 轉(zhuǎn) 5Gbps 的網(wǎng)卡,測試工具使用的是 ATTO 磁盤基準測試,可以看到硬盤的讀寫速率反而比較接近,我實際測試過程中峰值讀寫速率達到過 400MB/s,這也差不多算是 5Gbps 比較理想的傳輸狀態(tài)了。


▼?「Windows-5GHz 無線」:5GHz 信號接入的帶寬同樣是 866Mbps,實測上行速率能夠達到 385Mbps,實測下行能夠達到 513Mbps。


▼?「Windows-5Gbps 有線」:當我們更換為 5Gbps 有線時,帶寬為 5000Mbps,實測上行速率能夠達到 2.18Gbps,實測下行能夠達到 3.87Gbps。


▼?「Windows-10Gbps 有線」:當我們更換為 10Gbps 有線時,帶寬為 10000Mbps,實測上行速率能夠達到 2.54Gbps,實測下行能夠達到 6.09Gbps。


總體來說,macOS 生態(tài)對于萬兆局域網(wǎng)的兼容性是要好于 Windows 的生態(tài),所以大家如果未來有萬兆需求,還是優(yōu)先選配有萬兆電口的 Mac 設(shè)備。

??生產(chǎn)力場景

前面的跑分測試主要是小試牛刀,我們主要來聊聊生產(chǎn)力場景,萬兆有什么生產(chǎn)力?其實看看它解決了什么問題就行。過去我在進行一些照片編輯、視頻處理工作時,也嘗試將素材放在 NAS 里進行處理。 但實際的體驗并不理想,最大問題就是卡。


我用 Lightroom 導入 A7R4 拍攝的 RAW 素材編輯時,會涉及到修改的同步。120MB 的單張容量,再加上 NAS 里面的機械盤讀速勢必會變得很慢,哪怕是外接機械硬盤問題依舊,只有素材在本地或者外接的移動固態(tài)硬盤中才會有所改善。而更換成了萬兆網(wǎng)絡(luò)+固態(tài)硬盤時,速度明顯就提起來了。


最直觀的感受是:之前就像是老大爺爬樓走一步歇一步,而今就像是吃了炫邁一般,根本停不下來了。照片涉及到縮放、切換上下張時場景,都變得非常流暢了。我測試了下 Adobe Lightroom 處理 100 張索尼 A7R4 拍攝的 RAW 格式圖片(單張 120MB),改圖之后安裝長邊 4000 像素,容量小于 5MB 的效果導出,最終耗時 5 分 51 秒,這個速度非常接近 MacBook Pro 本地的導出效率。



那么視頻表現(xiàn)如何?我按照直接給大家介紹過的杜比視界工作流。也是比較接近于本地處理的速度,而且回放佳能 R5C 拍攝 8K 視頻原始素材也是比較流暢的,這幾乎和本地硬盤的素材沒有什么差異了。


不過我目前遠遠沒有榨干萬兆局域網(wǎng)的性能表現(xiàn),所以未來我還要想方設(shè)法打通高碼率的 4K HDR 工作流,同時也為 8K 視頻素材的編輯做好戰(zhàn)略儲備,說不定以后我會創(chuàng)建一個工作室,把 DS1621+ 拿過去作為數(shù)據(jù)中樞,以實現(xiàn)多終端同時的素材訪問和剪輯工作,相信這樣才能夠發(fā)揮萬兆局域網(wǎng)的真正價值。

??影音娛樂

在影音娛樂方面,反而對于萬兆的需求沒有那么大了,因為目前 4K 原盤的碼率也就 60MB/s 左右,大部分機械硬盤都能夠應(yīng)對,或者千兆有線 NAS 也可以拉滿。


而萬兆局域網(wǎng)的價值在于高并發(fā)的需求,比如我和師弟、他女朋友最近都在追《北平無戰(zhàn)事》這部劇,他妹子先看了安利他,他看了又安利我,我們?nèi)齻€人進度都不一樣。所以我直接就在群暉里面下了全集的 4K 資源,總共 88GB 的大小,三個人同時追劇都沒有壓力。展望一下,未來待我組成家庭后,妹子在客廳看著 4K 的電視劇視頻、我則在書房里面剪輯片源,次臥的小孩也在學習 NAS 里面的教學視頻,此時萬兆就能夠發(fā)揮作用了。


比如最近話題性的十足的《愛·死亡·機器人》第三季,我就是直接下載到群暉里,通過 macOS 端的 Infuse 7 Pro 直接訪問 NAS,如果在家的話,我肯定更傾向于使用投影儀 + APPleTV 的方案了。

三、DSM 7.1 重大升級,存儲管理功能完善


除了硬件,NAS 的軟件也是使用體驗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它承載了你大部分與 NAS 交互的時間,一個功能強大,同時又易用、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往往能讓你效率大增,所以,最后一個部分我們來聊聊新系統(tǒng)的體驗,去年 6 月底時,群暉發(fā)布了 DiskStationManager 7.0 正式版本,時隔近一年后,我們又迎來了 DSM 7.1 的迭代,實現(xiàn)了各項功能的史詩級加強。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SMB 聚合門戶」:一個入口訪問多臺群暉 SMB 服務(wù)器
「SSD 緩存群組」:將多個 SSD 緩存組成一個群組,可以給多個存儲空間使用
「Drive 3.1」:增加索引文件數(shù)量、非APP文件共享
「DSM 備份 DSM」: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新增支持對DSM系統(tǒng)的整機備份
「Virtual Machine Manager」:新增 Windows 11 虛擬機支持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帶寬控制、增加監(jiān)控和報告功能、支持 DSM 備份
「Active Insight」:集中管理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登錄和 Hyper Backup 任務(wù)狀態(tài),并能批量更新受監(jiān)控的系統(tǒng)
「Directory Server」:支持只讀域控制器,以提高部署安全性和靈活性
「Synology Drive」:擴充索引功能、改善移動用戶體驗、改進監(jiān)管/審核功能
「MailPlus」:支持 Virtual DSM、增加管理選項、改進導入和遷移功能
「Virtual Machine Manager」:存儲 I/O 性能改進和 QoS 功能

我將給大家?guī)砦鍌€與我們普通消費者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Drive 3.1、Win 11 虛擬機功能、DSM 整機備份、SSD 緩存組以及 Surveillance Station 監(jiān)控。

??Synology Drive 3.1:全局索引功能

而在 DSM 7.1 系統(tǒng)中,Drive 迭代到了 3.1 版本,將文件的「索引功能」擴展到了整個/home 文件夾,過去你只能管理特定文件夾里的內(nèi)容。如果想要到后臺管理照片、音樂等其他文件夾,只能通過 DSM 后臺,感覺就是“你能管理后臺了,但沒有完全管理”。


而現(xiàn)在在 DSM 7.1 中,在「Synology Drive 管理控制臺」選擇團隊文件夾→轉(zhuǎn)換,將其索引范圍羅占到整個家目錄,就能夠通過 Drive 直接管理了。


隨著一同進行升級的還有 Drvie APP,已經(jīng)迭代至 3.0 版本,它不僅集繼承了之前 Drive X 的各項新特性,比如分類瀏覽、文件同步、照片同步等;同時也受到了擴展索引的增益,現(xiàn)在已然成為了一個全能的手機端 NAS 文件管理應(yīng)用了。


可以看到我現(xiàn)在打開手機端的 Drive APP 之后,就能夠清晰地看到與網(wǎng)頁端相同的「我的文件」,這里主要就是一些私密的文件、存儲的照片和音樂。「團隊文件夾」則是你自己添加進 Synology Drive 的共享文件夾,可以與其他用戶共享,管理非常方便,異地共享都沒問題。


而且以上這些文件均支持分享給非 DSM 用戶,設(shè)置密碼和時限,簡直就是個人版的百度云盤會員了,我感覺明年都可以不用續(xù)費 SVIP 了。


??Virtual Machine Manager:Win 11 虛擬機功能


第二項給大家推薦的便是「Virtual Machine Manager(VMM)」,在 DSM 7.1 中,這款虛擬化應(yīng)用同樣更新到了 2.6 版本,支持了對于 Windows 11 虛擬機等支持,還從底層優(yōu)化將隨機讀寫的 I/O 效能提高了 30%。所以我也是趁熱打鐵直接部署了一套 Win 11。


給大家一個簡易教程,首先從微軟官網(wǎng)上下載 ISO 格式的系統(tǒng)映像,在 VMM 的映像→新增→選擇安裝文件,選擇剛才的映像,這個過程類似于把安裝包掛載起來,記得還要下載「Synology Guest Tool」,這是一個引導工具。


準備工作完成后,我們就可以部署虛擬機了,在「虛擬機」選擇新增→選擇操作系統(tǒng)→Microsoft Windows。此時創(chuàng)建虛擬機就會提示你設(shè)置「啟動 ISO 文件」,這里選擇系統(tǒng)鏡像,「其他 ISO 文件」選擇 Synology Guest Tool 即可。接下來還會提示你分配「CPU 核心數(shù)」,我選擇的是 4 核心,「內(nèi)存容量」設(shè)置為 16 GB,一般來說 8GB 足矣,不過我 NAS 本身就是 32GB,,所以可以豪橫一點。「硬盤容量」一般 64GB 也夠了,我設(shè)置的是 200GB。


最后在 VMM 的虛擬機欄目中,選擇你剛剛部署好的虛擬機,點擊鏈接后,就會彈出一個新的頁面,后面就是 Win 11 的安裝引導了。


需要注意的是 Win 11 官方鏡像會要求有 TPM 2.0 的強制驗證,所以會提示該電腦無法安裝 Win11,但虛擬機不太可能配,所以我們要繞過它。做法很簡單,重啟之后的第一個頁面選擇「修復計算機」→疑難解答→命令提示符。


然后在命令提示符中輸入 regedit 打開注冊表,然后定位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tup,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LabConfig”的項。然后在“LabConfig” 下創(chuàng)建兩個 DWORD 值:鍵為“BypassTPMCheck”,值為“00000001”,鍵為“BypassSecureBootCheck”,值為“00000001”,點擊退出。注意不要關(guān)閉命令提示符,直接輸入“Setup.exe”就可以開始安裝程序了。


最后就是正常的安裝辦法了,選擇前面分配的硬盤空間,直接安裝,Win11 系統(tǒng)大概會占到 20-30GB,剩下還有 170-180GB 可以用,總體來說空間還是非常充裕了。


下圖就是安裝好后的虛擬機 Win11 界面,通過瀏覽器進入控制,你就可以像正常使用 Windows 一樣在上面安裝軟件,不過從我實際的控制感受來看,相較于真正的電腦,在操控性上還是有一些延遲,感覺就有點像在用 teamviewer 遠程控制一臺 Win11 主機。


所以我對它的性能也很好奇,所以我就測試了它的 GPU 性能,可以看到在 CPU-Z 的性能接近于 AMD A10-7850K,如果是 8 個核心全部用上的話估計能夠比肩 AMD FX-8350。

「內(nèi)存」方面,通過 AIDA64 的內(nèi)存測試之后可以看到,讀取速率為 30970MB/s、寫入速率為 34762MB/s、復制速率為 29858MB/s、時延 161.6ns。 L3 Cache 的讀 / 寫 / 拷貝數(shù)據(jù)分別為 124.57GB/s、116.23GB/s、128.09GB/s、時延 38.3ns。在「硬盤」方面, 通過 ATTO 磁盤基準測試,可以看到硬盤的最大讀速為 416.22MB/s,最大寫速為 387.88MB/s。


最后,因為虛擬機的虛擬網(wǎng)卡默認是千兆,所以我們還要設(shè)置一個「網(wǎng)卡直通」,有條件的用戶可以研究一下,以此接入萬兆,否則虛擬機與 NAS 間的讀寫速率也會受限,此處就不做展開了。

??DSM 備份:整機備份

此次 DSM 7.1 的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還推出了針對了 DSM 系統(tǒng)的整機備份,你的數(shù)據(jù)、套件、設(shè)置都可以全部備份。如果你的主機系統(tǒng)發(fā)生意外,直接可以快速恢復設(shè)置。簡直就是群暉版 TimeMachine,不要太好用。


不過目前這項整機備份技術(shù)有一定的前提門檻,首先是兩臺 NAS 均需要安裝 DSM 7.1 版本,然后打開【目的地 NAS】的「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設(shè)置模板。


在模板中,你可以選擇默認的 DSM,當然也可以自定義,諸如設(shè)置備份數(shù)據(jù)的壓縮和保密,同時還支持增量備份(啟用保留策略),比如可以選擇 10 個版本,或者自定義設(shè)置等。


最后在【備份來源端 NAS】套件中心的 Beta 套件專欄里下載安裝「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代理程序(DSM)」。


將備份 NAS 通過代理連接到目標 NAS 上,并根據(jù)匹配的模板自動創(chuàng)建備份任務(w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本地連接可以直接輸入內(nèi)網(wǎng) IP,如果是兩臺 NAS 不在同一網(wǎng)絡(luò),就需要公網(wǎng) IP、端口轉(zhuǎn)發(fā)等內(nèi)網(wǎng)穿透手段了。目前我的 DS1621+ 在武漢,DS920+ 在成都,二者就屬于異地的備份了。


??SSD 緩存:緩存組功能

此次,DSM 7.1 中新增了 SSD 緩存群組功能,可以將多個 SSD 緩存組成一個群組,同時給多個存儲空間使用,并且可隨時新增 SSD 進行容量擴充,對應(yīng)不同的存儲空間也可設(shè)置不同的容量。不過需要注意還有以下限制條件:

1)在升級至 DSM 7.1 后,原 SSD 緩存無法升級至 SSD 群組,需移除 SSD 緩存后重新建立 SSD 群組;
2)原 SSD 緩存和 SSD 群組無法同時存在,需移除 SSD 緩存后重新建立 SSD 群組;
3)SSD 群組不建議跨存儲池使用,如果 SSD 發(fā)生故障,可能會影響所有的存儲池。
4)需同一種類型的 SSD 才能組成一個 SSD 群組。

前文我們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過我選用 2 根 1TB 的金士頓 NV1 組成的 RAID 1 SSD 緩存組,我主要把它作為了存儲池 1 的緩存,即使有一根固態(tài)損壞,也能夠通過另一根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一根 SSD 只能啟動“讀緩存”,兩根 SSD 才能實現(xiàn)“讀寫緩存”,可以看到緩存的命中率是 100%,使用量為 15%。


??Surveillance Station:監(jiān)控中心整合


此次 DSM 7.1 還升級整合了監(jiān)控功能,你可以在「Surveillance Station」加入家庭的監(jiān)控頭,可惜我房間的監(jiān)控是 Aqara GH2,添加起來很麻煩。而師弟的是螢石家的,支持標準協(xié)議。所以就能夠直接從內(nèi)網(wǎng)檢索到。


檢索到攝像頭后,打開「驗證」菜單后,用戶賬號輸入「admin」,密碼輸入螢石攝像頭底部的「驗證碼」,端口保持默認,點擊驗證之后就可以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等待之后,你就能看到部署的攝像頭已經(jīng)成功點亮了,如果你有多個攝像頭還可以同時部署起來,把你的 Surveillance Station 搞成一個監(jiān)控中心。


下圖就是我?guī)煹芊块g的監(jiān)控圖了,你還可以通過 Surveillance Station 對螢石攝像頭的方向、角度、監(jiān)控模式進行設(shè)置。感覺我以后新房的監(jiān)控要多多考慮螢石系的產(chǎn)品了,畢竟視頻還可以直接錄制到 NAS 里面保存,可比開什么云服務(wù)會員香多了。


最后,群暉在京東天貓 618 活動期間享受每滿 299-50,有計劃部署家庭私有服務(wù)器的用戶,可以安排上了。

以上就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了,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下期再見。


家用萬兆 NAS 的終極理想型:DS1621+ 詳細體驗,兼評 DSM 7.1 功能升級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永昌县| 息烽县| 特克斯县| 榆社县| 舒兰市| 望谟县| 社会| 韶山市| 铅山县| 莫力| 偏关县| 彭山县| 屏东县| 辉南县| 台江县| 津市市| 潍坊市| 来安县| 慈利县| 盐山县| 高密市| 滦南县| 城市| 云林县| 平陆县| 五台县| 五莲县| 临沭县| 保定市| 拉萨市| 凤冈县| 彭泽县| 平潭县| 九江县| 莎车县| 临邑县| 小金县| 宜兰县| 宾阳县| 灌阳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