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異常珍貴的“實驗沖鋒槍”斯登繼任者 泵動式護木操作槍機
某槍店展示的一支“實驗沖鋒槍”,英國曾經(jīng)計劃將其作為斯登沖鋒槍的繼任者。

二戰(zhàn)期間,英軍裝備的是斯登沖鋒槍,然而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英軍需要性能更好的槍械。1944年,英國伯明翰輕武器公司(BSA)開始研制一款旨在取代斯登的新型沖鋒槍,并在1951年交給英國陸軍試用。

克勞德·佩里(Claude Perry)和羅杰·威克羅(Roger Wackrow)聯(lián)合設(shè)計了這款沖鋒槍,口徑9×19mm,采用了一個全新的設(shè)計概念。

這種新型沖鋒槍沒有拉機柄,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泵動式前握把,士兵左手一直握在上面,可以很方便地拉動槍機。

此外,該槍還有一個折疊彈匣倉,可以插入一個標準的斯登彈匣。BSA將這種新型沖鋒槍稱為“實驗自動卡賓槍(EMC,Experimental Machine Carbine)”。

1945年,第一個原型槍被命名為“Mk I”,在恩菲爾德向英國陸軍進行展示。理論射速530發(fā)/分鐘,軍方對其性能印象深刻,但與斯登相比,這款新槍顯得過于沉重。

1947年,當該槍計劃參加與其他型號的對比測試前,BSA推出了一款改進型,命名為“Mk II”。1947年6月,EMC Mk II與恩菲爾德MCEM-3進行了對比測試,后者是一款可以折疊槍托的沖鋒槍。

在第一次測試之后,BSA對Mk II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折疊彈匣倉被固定式的彈匣倉所取代,并首次采用了專用的30發(fā)弧形彈匣。Mk II還采用了另一種拉機柄。

1947年9月8~16日,在彭丁舉行了另一次軍方測試。幾款原型槍參加了對比測試,包括改進后的BSA EMC Mk II、恩菲爾德MCEM-3、澳大利亞的Kokoda No.1、帕切特,現(xiàn)役的斯登沖鋒槍作為對照組。

BSA?EMC Mk II成為最受歡迎的產(chǎn)品,英軍下令生產(chǎn)100支進行小規(guī)模裝備。然而,卻因為生產(chǎn)成本太高,最終只生產(chǎn)了6支。

英軍對這6支Mk II沖鋒槍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測試,然后將它們送回BSA,并要求按照軍方的意見進行改進。

其中包括對扳機組進行改進,英國棕參謀部則要求這種沖鋒槍必須要能夠安裝刺刀,這個意外增加的要求最終導致BSA被淘汰出局。

EMC Mk II因為特殊的泵動前護木的設(shè)計,根本無法安裝刺刀。

改進后的原型槍被稱為EMC Mk III,并在1951年與喬治·威廉·帕切特設(shè)計的兩款原型槍進行對比測試。

最終,英國軍方認為帕切特的設(shè)計性能更出色,并很快命名為斯特林沖鋒槍。1952年,BSA EMC正式被英軍拒絕。

關(guān)于BSA到底制造了多少EMC原型槍,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一些消息來源表示,該系列應(yīng)該制造了18支。

然而,通過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字可能要少得多,很可能不超過8支,即1支Mk I、6支Mk II和1支Mk III。

今天展示的EMC Mk III是這家槍店幾年前購買的,槍身上的銘文為“PROTOTYPE NO 4”。

這個數(shù)字與1951年英國軍方測試的歷史相同,即第四次舉行的試驗。

如果這點得到證實,那么這支沖鋒槍將是EMC中最后一支完成的。目前,這支獨特的沖鋒槍保存狀態(tài)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