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言道(616-699年)
本名封讓,字言道,渤海郡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唐朝大臣,宰相封倫的兒子。
武德八年,襲封密國公。貞觀四年,起家太子千牛備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司門郎中,迎娶淮南公主,拜駙馬都尉,先后擔(dān)任多州刺史。垂拱元年,遷貴州刺史,受累于第五子封思履犯事,剝奪勛爵,出任溫滁二州刺史。武則天執(zhí)政后,加勛上柱國,冊封蓨縣開國子,歷任淄州、普州、婺州,累遷宋州刺史,加位中散大夫。
武周圣歷二年六月,病逝于洛州,時年八十四。
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616年),封言道出生于長安。
唐高祖朝
武德八年(625年),封言道襲封密國公,食邑三千戶,年僅十歲。
唐太宗朝
貞觀四年(630年,十五歲),以門蔭,授左千牛備身,充任東宮侍衛(wèi);
十年(636年,二十一歲),授承議郎(從六品上)、太子通事舍人(正六品下),從而正式踏入仕途,開始了坎坷而又漫長的宦海生涯;
十四年(640年,二十五歲),封言道與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淮南長公主李澄霞(唐太宗李世民之妹)訂親,授駙馬都尉、通事舍人;
十五年(641年),授尚書司門郎中,與淮南公主完婚。
十六年(642年),授予汝州刺史;
十八年(644年),遷朝請大夫、汴州刺史。
唐高宗朝
永徽三年(652年),丁密國太夫人憂。四年,起為朝議大夫,遷寧州刺史。六年,加中散大夫,守齊州刺史。
顯慶元年(656年),遷蘄州刺史。
龍朔三年(663年),加中大夫、金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以公事,左遷虔州刺史。
乾封二年(667年),加通議大夫,都督廣新韶等廿四州諸軍事、廣州刺史。
上元二年(675年),入拜滄州刺史。
儀鳳二年(677年),遷瀛州刺史、青州刺史,檢校揚(yáng)州大都督府長史。
永隆二年(681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
弘道元年(683年),遷懷州刺史。
唐睿宗朝
光宅元年(684年),復(fù)為汴州刺史。
垂拱元年(685年),降授朝議郎,守貴州刺史,受累于第五子封思履犯事,并奪勛爵。授溫州刺史,尋加朝散大夫,守滁州刺史。
永昌元年(689年),加勛上柱國,封蓨縣開國子,遷淄州刺史。重開故宇,必聞新政。
武則天朝
天授元年(690年),守普州刺史。
如意元年(692年),加朝議大夫,守婺州刺史。
長壽三年(694年),加朝議大夫,守宋州刺史。
證圣元年(695年),年老辭職。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預(yù)陪南郊盛禮,加中散大夫。
大周圣歷二年(699年),薨于洛州富教里私第,時年八十四。
參見《周故宋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蓨縣開國子封公墓志銘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