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特斯拉害的?電動車價格大戰(zhàn)或是新創(chuàng)車廠面臨存亡的關鍵
雖然近期部分車款在市場上的價格已有所回漲,但特斯拉電動車從 1 月份開始的大降價已經(jīng)引發(fā)了連鎖效應,部分車廠像是福特為維持市場競爭力,就選擇跟進并大幅調降旗下車款野馬 Mach-E 在美國的售價。
然而,并非每家車廠都有本錢跟特斯拉打價格戰(zhàn),分析師指出,像是 Rivian、Lucid 等新創(chuàng)電動車廠都可能會比以往更加難熬。
特斯拉電動車的大降價策略,已被證實能有效吸引更多電動車買家的關注,旗下車款的訂單量在降價后大幅增長,也因此將迫使其他車廠跟進降價做出回應,否則就有被遠遠甩在后面的風險。
但 Rivian、Lucid 等新創(chuàng)電動車廠在產(chǎn)量方面遠遠不及特斯拉,不像特斯拉那樣有辦法控制原物料、生產(chǎn)成本,而且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很難像特斯拉那樣大幅調降售價來吸引更多買家。也因此,有分析師認為,能否成功頂住這波降價風潮,有可能會成為新創(chuàng)電動車廠的存亡關鍵。
這樣的看法并非是危言聳聽,事實上,此前就有消息指出,Rivian 已經(jīng)打算裁員。據(jù)稱, Rivian 這波裁員比例約在 6% 左右,約涉及 800 名員工,為的則是集中資源提高產(chǎn)量并實現(xiàn)盈利,同時,也要節(jié)省支出以應對目前正在美國市場發(fā)酵的電動車價格戰(zhàn)。
不過,像是大眾、通用、Volvo 則是老神在在。大眾集團的新任總裁 Oliver Blume 此前表示,大眾集團有明確的定價策略,并且相信旗下產(chǎn)品和品牌的實力,因此,不打算與美國的競爭對手打價格戰(zhàn)。通用的執(zhí)行副總裁 Gerald Johnson 先前也有類似說法,表示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并不會改變通用的電動車制造或銷售計劃,并認為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代表這些車輛“一開始可能就定價過高”。
Volvo 執(zhí)行長 Jim Rowan 則表示,目前市場對 Volvo 電動車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而且目前仍有非常大量的電動車訂單待消化,因此,Volvo 電動車也沒有降價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