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樸齊家與〈尊周論〉中的北學思想

2021-12-11 01:08 作者:軒然冉冉紫陳  | 我要投稿


樸齊家像

一、樸齊家與他所對話的時代

樸齊家??? (西元1750?1805年),字次修、在先,號楚亭、葦杭道人,晚年號貞蕤,朝鮮實學北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詩人與李德懋、柳得恭、李書九被並稱朝鮮「四家詩人」。他在年輕的時候因到訪大清並與清朝學人互動頻繁,因此結下深厚的友誼,而他在返回朝鮮時成為了堅定反對「尊周論」的改革派,提出要向清朝學習,因此樸齊家成了北學派的主要代表,並且指出尊周派帶來的社會風氣使得朝鮮排斥清朝,讓朝鮮國力不振並發(fā)展落後,本文所討論的〈尊周論〉(1) 就是這個背景下與時人對話的文本。


朝鮮傳統(tǒng)士人主張的尊周論盛行在明清易代之後,雖有中朝之間有宗藩關係存在,而且兩方也有互相貿易往來,但在文化上,朝鮮士人始終秉持著華夷之辨,原先的中華覆滅後,便認自己是小中華,而清國(2)不過只是夷狄而已,無須與之交流。清初時,更有甚者還根據朱熹內修外攘的思想與《春秋》的復仇精神,提出為大明與兩次胡禍「復讎雪恥」的主張,要求勵精圖治,之後北伐清國。但伴隨清國力經三藩之亂,以及康雍兩朝的統(tǒng)治,到了乾隆朝則步入繁盛期,導致朝鮮士人的反清主張就顯得加不合時宜,因此朝鮮士人眼中的清國似乎不該只有文化上「夷」的意涵,而是得用從更多面向來討論,至此以洪大容及其後學們所開啟的北學派,扭轉朝鮮社會對清國態(tài)勢。


二、〈尊周論〉文本分析

????樸齊家在〈尊周論〉的開頭就寫到「周自尊周也。夷狄自夷狄也。夫周之與夷,必有分焉,則未聞以夷之猾夏,而並與周之久而攘之也。」是為了強調華夷之別,在文化上互動上是單面向的從華教化夷,而夷不能改變華,如同《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所言。又因「我國臣事明朝二百餘年,及夫壬辰之亂,社稷播遷,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驅倭奴而出之境,東民之一毛一髮,罔非再造之恩。」所以當作為十六世紀東亞世界中心的明朝,在朝鮮國危急存亡之際,驅逐當時侵略朝鮮的日本國,使李氏朝鮮能夠繼續(xù)保其社稷。因此明國對朝鮮有極大的功勞,需要對其感恩戴德。但因明王朝覆滅「不幸而値天地崩坼之時,薙天下之髮而盡胡服焉」,原先處於文明中心的內地 (3),被異族統(tǒng)治後被迫改變代表中華文明的服飾與髮型,從而失去天朝上國子民的外型特徵,同時在此期間也有許多抗清人士的風采,自詡大明子民的朝鮮人所記得「則士大夫之爲春秋尊攘之論者,磊落相望,其遺風餘烈,至今猶有存者,可謂盛矣。


然而身為夷狄的清朝有辦法統(tǒng)御中國超過百年,反而卻能在乾隆時期步入盛世,屬於尊周派的朝鮮文人也選擇,並徹底斷絕對清關係「冒其人而夷之,並其法而棄之。」所以樸齊家對此認為「則大不可也。茍利於民,雖其法之雖出於夷,聖人將取之,而況中國之故哉?今淸固胡矣。胡知中國之可利,故至於奪而有之。我國以其奪之胡也,而不知所奪之爲中國,故自守而不足,此其已然之明驗也。」即便清國算是胡族,但由於清國知道明代中國對有益處,因此對明宣戰(zhàn),更何況清國是繼承中國正統(tǒng),於理不該自守而不足。


清國在丁丑之盟時,為了使我朝鮮國信服,並作為清國的後援,也對我們採用文化寬容政策,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對我們來說卻只是使我們難以與中國交流?!?strong>世傳丁丑之盟,淸汗欲令東人胡服,九王諫曰:「朝鮮之於遼瀋,肺腑也。今若混其衣服,通其出入,天下未平,事未可知也。不如仍舊,是不拘而囚之也?!购乖唬骸荷??!凰熘埂W晕艺撝?,幸則幸矣,而由彼之計,不過利我之不通中國也。


作者也站在保守派的主張討論文問題,提出若想要報仇,至少也要能夠將國力增強,不然所謂報讎皆是空談。而提升國力最快的方式就是向清學習各式科技與文化,以此是達到師夷技長以制夷的效果,一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打敗胡人。「昔趙武靈王,卒變胡服,大破東胡。古之英雄,有必報之志,則胡服而不恥。今也,以中國之法而曰可學也,則群起而笑之。匹夫欲報其讐,見其讐之佩利刃也,則思所以奪之。


回到當時朝鮮社會,樸齊家則認為無論報仇與否「若夫爲前明復讐雪恥之事,力學中國二十年後,共議之未晩也?!怪攸c皆是盡快改變朝鮮當前落後的事實,透過結交中國之士,學習中國之法,以及藉此學習先進的文化,使民眾不會「使吾民勞苦而無功,窮餓而自廢,棄百倍之利,而莫之行」,而非強調劃分華夷之間的區(qū)別?!?strong>故今之人欲攘夷也,莫如先知夷之爲誰。欲尊中國也,莫如盡行其法之爲逾尊也。」


總之,樸齊家這篇〈尊周論〉的意義與特色,那就是他精確把握當時社會反清情緒的源頭,在區(qū)分反對者的不同意見後,將之逐一反駁,並為其給出最佳符合樸齊家預想的解決方案,亦即學習大清國的技術與文化。而在反駁的過程,能看出中朝互動的一些側影,亦即雖然作為清國藩屬的朝鮮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仍然崇尚明朝這麼一個覆滅的中華正統(tǒng),因此在十八世紀的李氏朝鮮出現一個弔詭的局面,一方面是奉清國為宗主國,在經貿互動上正常來往;另一方面又有一批士大夫想要為明報仇,並且擁有很強的反清意識。所以這樣的朝鮮似乎不像是典型意義上的心悅臣服的宗藩體制,因此朝鮮的社會情況可以作為這個宗藩體制的特例來理解,並且能夠更深入華夷之辨的實際運作與這個觀念的模糊性與浮動性,以及在現實情況下政治體要如何選擇與擺盪。

註釋

(1)樸齊家,《北學議.外篇〈尊周論〉》,《韓國名著大全集》第6冊,(漢城:大洋書籍,1972年),頁409-410。

(2)? 關於清國的稱呼本身也是一種蔑稱,在朝鮮原本的語境中,將明朝稱之為大明、中國、中華、天朝,但對於清則是用清國,這樣的情況直到北學派在朝鮮發(fā)揚光大後,才將清稱作大清、中國。出自孫衛(wèi)國,〈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演變〉,《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9),頁261-287。

(3)此是用清朝對於漢地十八省的稱呼,見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曾降諭:「蒙古、漢人,同屬臣民。如有書寫之處,應稱蒙古、內地,不得以蒙漢字面,混行填寫,已屢經降旨。今吋靈阿奏摺,猶以夷漢二字分別名色,可見伊等全未留心,且以百年內屬之蒙古,而目之為夷,不但其名不順,蒙古亦心有不甘。將準噶爾及金川番蠻等,又將何以稱之?」此處筆者用來指代清統(tǒng)治之下的漢人地區(qū)。

............................................

後記

最近真的超級忙的,QAQ,這篇是我韓國近代史的小報告,希望有專業(yè)多指教,因為我個人為我寫得有點破,總之社團公演結束了,暫時可以喘口氣。不過被人爽約有點不高興。


此外,孫衛(wèi)國的《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9)大推。

累哇歷史 2021/12/11? 於臺灣大學 男一舍

引用書目

一、史料文獻

樸齊家,《北學議.外篇〈尊周論〉》,《韓國名著大全集》第6冊,(漢城:大洋書籍,1972年),頁409-410。

二、近人著作

孫衛(wèi)國,《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9)

吳政緯,《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tài)(1600-1800)》(臺北:秀威出版,2015)

簡江作,《韓國歷史》(臺北:五南,1998)

簡江作,《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臺北:臺灣商務,2005)

?

《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


附錄〈尊周論〉原文


尊周自尊周也。夷狄自夷狄也。夫周之與夷,必有分焉,則未聞以夷之猾夏,而並與周之久而攘之也。我國臣事明朝二百餘年,及夫壬辰之亂,社稷播遷,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驅倭奴而出之境,東民之一毛一髮,罔非再造之恩。不幸而値天地崩坼之時,薙天下之髮而盡胡服焉,則士大夫之爲春秋尊攘之論者,磊落相望,其遺風餘烈,至今猶有存者,可謂盛矣。然而淸旣有天下百餘年,其子女玉帛之所出,宮室舟車耕種之法,崔、盧、王、謝士大夫之氏族,自在也。冒其人而夷之,並其法而棄之,則大不可也。茍利於民,雖其法之雖出於夷,聖人將取之,而況中國之故哉?今淸固胡矣。胡知中國之可利,故至於奪而有之。我國以其奪之胡也,而不知所奪之爲中國,故自守而不足,此其已然之明驗也。世傳丁丑之盟,淸汗欲令東人胡服,九王諫曰:「朝鮮之於遼瀋,肺腑也。今若混其衣服,通其出入,天下未平,事未可知也。不如仍舊,是不拘而囚之也?!购乖唬骸干?。」遂止。自我論之,幸則幸矣,而由彼之計,不過利我之不通中國也。昔趙武靈王,卒變胡服,大破東胡。古之英雄,有必報之志,則胡服而不恥。今也,以中國之法而曰可學也,則群起而笑之。匹夫欲報其讐,見其讐之佩利刃也,則思所以奪之。今也,以堂堂千乘之國,欲伸大義於天下,而不學中國之一法,不交中國之一士,使吾民勞苦而無功,窮餓而自廢,棄百倍之利,而莫之行。吾恐中國之夷未暇攘,而東國之夷未盡變也。故今之人欲攘夷也,莫如先知夷之爲誰。欲尊中國也,莫如盡行其法之爲逾尊也。若夫爲前明復讐雪恥之事,力學中國二十年後,共議之未晩也。



樸齊家與〈尊周論〉中的北學思想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昌都县| 富阳市| 海原县| 喀什市| 裕民县| 合作市| 淳化县| 大名县| 昌吉市| 南丰县| 包头市| 阿合奇县| 广汉市| 宜阳县| 济阳县| 历史| 大竹县| 云梦县| 彰武县| 天峻县| 田东县| 滁州市| 紫阳县| 会昌县| 互助| 常德市| 灯塔市| 启东市| 汉源县| 临江市| 通江县| 翁牛特旗| 兰州市| 六安市| 罗江县| 江安县| 张掖市| 阿城市| 新干县| 怀远县|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