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時期的畢加索

3.?粉紅色時期(1904-1906年)
在藍色時期后,畢加索就進入了粉紅色時期。(也叫玫瑰色時期,或者馬戲團、小丑時期)
之前我們談到畢加索認(rèn)識了費爾南德·奧利維葉,那這個奧利維葉是何許人也?

費爾南德·奧利維葉1881年生于法國巴黎,和畢加索同年,但比畢加索大4個月。父母是開帽子店的,17歲的時候和一名店員結(jié)了婚,生有一子,不料,丈夫居然帶著兒子跑了?。?!
再婚嫁給一名藝術(shù)家,搞雕塑的,后來丈夫居然精神失常了!萬般無奈下,一個人來到“洗衣船”居住,直到遇見畢加索。
據(jù)說那是一個雨天,畢加索看到費爾南德渾身濕透,請她到畫室取暖,費爾南德在畫室中看到畢加索的畫,被他的才華吸引。之后的事就水到渠成,沒過多久兩人就開始同居,費爾南德正式成為畢加索的女友,畢加索也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段真正意義上的戀情。
畢加索對費爾南德十分癡迷,他對費爾南德沒有什么別的要求,只希望費爾南德能陪在身邊,不讓費爾南德做家務(wù)。接下來就有點變態(tài)了,畢加索不讓費爾南德拋頭露面上街購物,更不讓費爾南德與朋友見面。
與費爾南德的愛情滋潤了畢加索,他產(chǎn)生了許多靈感,創(chuàng)作了《抱烏鴉的女人》、《坐著的裸女》、《拿煙斗的男孩》、《拿著一籃子花的女人》等一系列作品。雖然進入了“粉紅色時期”,但仍然能看到“藍色時期”的影子。

比方說《拿著一籃子花的女人》,拿著一籃子花的女人站在藍色背景前,藍色背景與女孩潔白的肌膚相互襯托,畫中女孩拿的花朵,暗示她的脆弱,花朵的顏色是鮮紅的可能象征圣餐圣禮中的血液。

還有《站在球上的雜技演員》,一個少女站在球上練習(xí)表演節(jié)目,身體扭來扭去顯得歡快柔和。離我們近一點的男藝人,身形魁梧,眼神堅毅,線條僵硬,可以看到“藍色時期”《老漁夫》的影子。少女身體的顏色用的是憂郁藍,加上荒涼的背景和背景中隱隱約約的藍,可以看出雜技演員生活之不易。
與費爾南德的愛情滋潤了畢加索,畢加索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也讓畢加索自滿起來,直到被人點醒,畢加索前往荷蘭度假,并積極探索。在荷蘭度假的時間里,畢加索真正從藍色時期跳了出來,進入色彩豐富、線條優(yōu)雅的粉紅色時期。畢加索在荷蘭度假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一些以荷蘭女人為題材的肖像畫,如《三個荷蘭女人》、《戴帽子的裸女》等等。


粉紅色時期的畢加索作品很受歡迎,1906年,畫商沃拉德購買了畢加索的全部新作品,畢加索在事業(yè)上獲得第一次成功,并且獲得了第一桶金。之后,畢加索和奧利維耶離開了巴黎,在加泰羅尼亞的戈索爾山村度過了一段閑暇時光。





畢加索在“粉紅色時期”也常以小丑、雜技演員為題材,他的好友吉爾特魯?shù)隆に固挂蚍Q“我在他的玫瑰色或者馬戲團時期結(jié)識他,他投身于此,就像他投身于藍色時期一樣”。
吉爾特魯?shù)隆に固挂?902年定居巴黎,美國現(xiàn)代主義女作家,對先鋒派文學(xué)家們影響很大,
和現(xiàn)代派的藝術(shù)家交往頻繁,所以經(jīng)常在各大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中出現(xiàn),畢加索的《拿著一籃子花的女人》就是被她和她的弟弟收藏的。

畢加索為斯坦因畫了一幅肖像畫,《斯坦因畫像》從1905年畫到1906年,斯坦因為這幅肖像做了八十次模特,最后畢加索在沒有模特地情況下完成此畫??催^這幅畫的人都說,與斯坦因不像,畢加索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最后她總會看起來跟這幅畫一模一樣的?!倍嗄旰笏固挂?qū)懙降剑骸拔耶?dāng)時對我的畫像很滿意,現(xiàn)在也很滿意,對我來說,那畫像就是我,是我唯一的復(fù)制品,它永遠(yuǎn)是我?!?/p>
這幅《斯坦因畫像》,是畢加索從玫瑰時期過渡到原始時期的產(chǎn)物,可以看出明顯受到非洲原始藝術(shù)的影響,斯坦因的臉很像面具。

1905年,畢加索創(chuàng)作《拿著煙斗的男孩》是(從藍色時期過渡到)粉紅色時期的代表作,畫面中是一個表情有點憂郁的青春期男孩,左手拿著煙斗,臉微微側(cè),安靜的坐在椅子上,他身穿藍色服裝(有點藍色時期的影子),但整體色調(diào)是偏暖的,頭戴花冠,背后還有兩束盛開的鮮花。它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芬奇《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高《嘉舍醫(yī)師的畫像》似的憂郁的唯美之作。”
這副名畫背后有一個凄美無比的愛情故事,
2004年5月5日,一位叫貝蒂·惠特尼的女士委托英國倫敦索斯比拍賣行拍賣《拿煙斗的男孩》,拍賣底價5500萬美元。拍賣前,索斯比拍賣行估計這幅油畫最高價可能在7000萬美元上下,沒想到拍賣當(dāng)天價格一路猛漲,最終以令人震驚的1.04168億美元被一位神秘的富商買走,創(chuàng)下了單幅畫拍賣價格的世界最高紀(jì)錄。
2004年11月20日,《拿煙斗的男孩》賣出半年后,一位叫斯帝夫·格奧爾格的德國富商的去世,讓人們確知了這幅畫的主人,并且意外了解到了這幅畫背后竟然有著一個長達半個世紀(jì)的凄美愛情故事。斯帝夫格奧爾格就是那位出價億元的神秘的買主,他沒有瘋狂,而是為愛癡狂!
斯帝夫格奧爾格與貝蒂惠特尼的父輩是世交,斯帝夫是德國籍的猶太人,貝蒂家是美國籍,小時侯他們兩家都住在柏林的斯岡艾弗德大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長大。
1905年,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創(chuàng)作完成,幾經(jīng)轉(zhuǎn)手,最后被斯帝夫格奧爾格的父親收藏。斯帝夫格奧爾格長得與畢加索畫中的“小路易”頗有幾分相似,貝蒂很喜歡這幅畫,兩個孩子慢慢的喜歡上了一個游戲,每當(dāng)貝蒂有什么要求,就寫個紙條帖在《拿煙斗的男孩》背后,斯帝夫看到后總會盡力去滿足她。有一次,為了滿足貝蒂去維也納欣賞音樂會的愿望,13歲的斯帝夫竟帶著她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偷偷去了維也納。結(jié)果一下火車就被斯帝夫父親派來的人帶回了柏林,為此斯帝夫還受到了他父親嚴(yán)厲的懲罰。
1935年,戰(zhàn)爭爆發(fā)了,無數(shù)家庭流離失所,也拆散了這對戀人,貝蒂一家平安回了美國,而斯帝夫一家卻在戰(zhàn)亂中掙扎流亡。戰(zhàn)爭過后,心急如焚的貝蒂馬上從美國返回德國,尋找她的心上人,然而幾經(jīng)周折她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斯帝夫家族除了少數(shù)幾個人逃到了非洲,其他人都在戰(zhàn)爭中死去。貝蒂傷心欲絕,很快離開了德國。
1949年,貝蒂嫁給了一位美國駐英國的大使,第二年跟著丈夫到了倫敦。在索斯比的拍賣會上,貝蒂意外而激動萬分的又見到了《拿煙斗的男孩》!這是盟軍從德國繳獲的戰(zhàn)利品,因為無法知道原有者是誰,于是被拍賣,所得款將交給世界猶太人基金會。
《拿煙斗的男孩》的起拍價是一萬美金,貝蒂最終以28000美金拍得了這幅從小就無比熟悉的繪畫。當(dāng)顫抖著手指輕輕撫摸著畫面,貝蒂淚眼朦朧,兒時那幸福的記憶再次浮現(xiàn),依然是那么的清晰。經(jīng)過多年紛亂的戰(zhàn)爭,《拿煙斗的男孩》很幸運的完好無損,而斯帝夫也像這幅畫一樣,在貝蒂心中,永遠(yuǎn)是分手前那個年青英俊的模樣。
斯帝夫和《拿煙斗的男孩》一樣幸運,不但在戰(zhàn)亂中死里逃生,而且在分別28年后,又與貝蒂再次相逢。歷經(jīng)生死磨難之后還能共同面對《拿煙斗的男孩》,這是斯蒂夫和貝蒂多少年的夢想,也是從沒想到有一天能夠夢想成真的奢望,驚喜過后,二人均是百感交集。
貝蒂要將本屬于斯帝夫的《拿煙斗的男孩》歸還給他,而斯帝夫沒有接受,他希望還是由她繼續(xù)保存。
此時的斯帝夫還是獨身,他成了貝蒂夫婦的好朋友,50歲那年,斯帝夫終于娶妻生子。
2001年,貝蒂去世了,在此之前她再一次提出把《拿煙斗的男孩》還給斯帝夫,但他還是沒要。于是貝蒂留下遺言,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依舊拒絕接受這幅畫,那么她的孩子可以將這幅畫拍賣,拍賣所得平均分為三份,她的孩子們、世界殘疾兒童基金會及以斯帝夫?格奧爾格命名的慈善機構(gòu)各得其一。
2003年底,貝蒂去世一年半后,根據(jù)她的遺囑,《拿煙斗的男孩》被拍賣,斯帝夫秘密買到了手,這幅畫一直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jù)說臨終前斯帝夫一直凝視著畫中那個男孩,從中他一定看到了自己和貝蒂當(dāng)年的影子。?
部分粉紅色時期作品欣賞:
為費爾南德畫的作品



去荷蘭畫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