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老哥邊蹦迪邊抬棺材,為啥這個國家的葬禮這么嗨?!
“墳頭蹦迪”、“靈車漂移”這些梗想必各位都不會陌生,本來我們發(fā)明的這些“口吐芬芳”的詞語,在這個大千世界里也許不一定就不會實現(xiàn)。
如果最近你熱衷于網(wǎng)上沖浪的話,一定不會陌生這幾位老哥的臉:

所謂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來,世間白來,這句話在b站已經(jīng)廣為流傳。
本著眾生皆苦,臨終的時候高高興興送你上路的原則。只要棺材在這幾位老哥手里面,任憑牛頭馬面,審死判官,都得在旁邊先等一等:

對于躺在棺材里面的人來說,生前可能許多人都沒有享受過的歡呼和雀躍,卻在被這幾位黑老哥抬起來的時候,都得到了滿足。
歡呼聲、行人的揮手、歡快的音樂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跟你說:“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莫回頭!”

抬棺小隊:代班死神,抬棺柯里昂
這個抬棺隊來自于非洲加納,其中C位擔(dān)當(dāng),也就是創(chuàng)建這個抬棺隊的人名叫benjamin aidoo,十多年前他開始做抬棺人這個職業(yè)。

多年的抬棺經(jīng)驗,讓他發(fā)明了這套“抬棺舞”,一時間,他成為了加納抬棺屆的“教父”,抬棺柯里昂:

(圖源:knowyourmeme)
即便是有后來者開始模仿他們這一套做法,benjamin也從來都不慌張?!凹蛹{抬棺業(yè)”跳的歡不歡,還的是抬棺柯里昂說了算:

不僅在國內(nèi)他們一時間成為了流量擔(dān)當(dāng),在國外他們也是“死神來了”的象征。
一時間,只要有外國人發(fā)布的作死視頻,只要你最后加一下這幾張老哥的臉,瞬間就明白是個什么意思了:

“他來過,后來他走了?!边@句話放到黑人大哥這里,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yuǎn)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但是抬棺老哥永遠(yuǎn)在你身后,靜靜的看著你:

他們也成為了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讓各位宅在家里的新的宣傳工具:“你是想呆在家里?還是想我們把你抬走?”

(圖源:Twitter)
川普在美國疫情的高峰期成立了白宮復(fù)工咨詢委員會,并公布了名單:

(圖源:stayhipp)
這個時間點你美國想要復(fù)工?“抬棺小隊”從來不會遲到:

(圖源:Twitter)
總之,給他們一個支點,地球都能給你抬起來。

(圖源:Twitter)
加納:世界葬禮之都
再怎么說,死亡也是一件及其莊重的事情,用這樣一種方式“送人走”,還是有些人接受不了。但在加納人看起來,這就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
在加納,葬禮是人一生中最隆重的儀式,因而加納也被成為“世界葬禮之都”。在葬禮上“歡聲笑語搞趴體”,是加納葬禮文化當(dāng)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

(圖源:nytimes)
對于加納人來說,一生當(dāng)中花費最昂貴的一次不是在婚禮上而是在葬禮上,并且這一方面,人們會越來越攀比。
不僅如此,加納還有許多定制棺材的服務(wù)。棺材就代表了你曾經(jīng)的愿望或者是身份,亦或者是你的生平愛好,于是就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棺材:





以至于在加納,有時候出殯的隊伍里面,你找不到正常的棺材,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只魚或者是老鷹:

(圖源:bloomberg)

(圖源:4home)
一個葬禮至少要花費掉普通人一年的工資,還不一定夠,畢竟葬禮上要聘請攝影師、攝像師、調(diào)酒師、保安人員、化妝師、抬棺材的等等等等。
如果周末沒地方可以去,就會有不少人打電話詢問:“嘿鐵子,哪有葬禮?”不為別的,就是熱鬧。

(圖源:Pinterest)
下葬之后,人們會回到主人家里開上幾個小時的“喜慶狂歡趴”。所以在加納,有時候“墳頭蹦迪”還真不一定是句罵人的話:

(圖源:CNN)
喜喪?我們也有
其實,類似于在莊重的葬禮上搞趴體,在我們的鄉(xiāng)土中國,也出現(xiàn)過。

《喜喪》截圖
《莊子·至樂》里面記載過: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大概意思就是說莊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前來吊唁,卻發(fā)現(xiàn)莊子正在家里敲著盆唱歌。不管學(xué)術(shù)界怎么爭論莊子“鼓盆而歌”的內(nèi)心活動,但爭議的點始終是圍繞在在葬禮上唱歌的這種行為。
如果你覺得老祖宗離你太遙遠(yuǎn),其實在我國很多的電影電視當(dāng)中,也出現(xiàn)過喜喪的情節(jié)。比如說馮小剛拍《大腕》的時候,就有這樣一段對白:
“我想說,在中國活過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死了,葬禮就是喜喪?!?/p>
“我明白了,他時不時說,中國老人的葬禮像喜劇。”

《大碗》截圖
電影《鋼的琴》里面,送葬樂隊來了一首步步高,為去世的老人“加快了步伐”:

《鋼的琴》截圖
在電影《江湖兒女》當(dāng)中,還有人在葬禮上跳起了國標(biāo):

《江湖兒女》截圖
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出現(xiàn)在電影電視里,其實這也反映了中國的鄉(xiāng)土變遷。所以你看,有時候人類的悲喜,有時候其實就是相通的。
2020:這個世界會好嗎?會的。
話說回來,其實加納抬棺小隊的故事是一則老新聞。早在2017年的時候BBC就做過報道:

(圖源:BBC)
但對于當(dāng)時的人來說,這則新聞可能就是一個獵奇向的故事,大家點開來看一看樂一樂就過去了。
那為什么時隔3年之后,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突然有了成為頂流的態(tài)勢呢?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2020年的開年。
2020年伊始我們就開始見證各種各樣的歷史,尤其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之下,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會或多或少的蒙上一層烏云。

(圖源:osmbook)
以前覺得死亡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yuǎn)的事情,可是現(xiàn)在就真真切切的擺在了那里。每天看到公布的疫情數(shù)字的時候,人們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死亡一直就在身邊。
在國外疫情愈來愈緊張的情況之下,當(dāng)有人再一次看到黑人老哥歡快的抬棺材的時候,和2017年的心境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

歡快的生命和嚴(yán)肅的死亡本來是兩件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抬棺小隊用這種方式把他們?nèi)诤显诹艘黄稹?/strong>
他們用另外一種方式詮釋了死亡,你說他是幽默也好,是解構(gòu)也罷??傊S多看過這些視頻的人,心里的霧霾多多少少都被驅(qū)散走了一些。

如果說“抬棺小隊”是“代班死神”的話,那么人們對于“代班死神”的各種梗圖,也是一種不服輸?shù)木瘛?/p>
就拿他們的成名曲《Astronomia》,本來好好的一首歌曲,突然開始各種沖榜。網(wǎng)易云音樂評論已經(jīng)過2萬加。當(dāng)然評論去統(tǒng)一動作,抬走下一位:

(圖源:網(wǎng)易云音樂《Astronomia》評論區(qū))
抬棺小隊大有成為新的流行icon的趨勢,就連周邊都開始做了起來:T恤穿在身,誰見了都要抖三抖。

(圖源:teepubilc)
就連玩游戲開黑,換上這幾位老哥的頭像,都變成了一種震懾:

(圖源:Reddit)
如果說2020年的底色是一種悲涼,那么“抬棺小隊”的出現(xiàn),就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希望。

2020年這個世界會好嗎?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