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術+輔助駕駛功能,簡直泰褲辣!


?當駕駛者的角色由人類扮演時,
?AR技術會是輔助駕駛的絕佳選擇。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7月12日訊)“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這是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小米啟動造車項目時,對外界的回應。近幾年來,除了原有的各家車企在勵精圖治之外,不少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也開始紛紛下注汽車行業(yè)。
如果說,智能駕駛技術的崛起,是近幾十年來汽車行業(yè)面貌最為重大的改變之一。那么,車載AR技術的應用,或許將開啟這一改變的第二篇章。通過AR設備,將各種輔助駕駛的虛擬信息,直接疊加在駕駛員視野中的真實空間之上,為駕駛員提供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已經(jīng)逐漸成為概念車型設計打造的一種主流趨勢。不出意外,AR技術大概率會在未來駕駛場景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未來駕駛場景中的AR技術效果圖)
?
AR智能騎行眼鏡
在探討汽車行業(yè)AR技術可能的發(fā)展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行討論一下AR智能騎行眼鏡。相較于汽車上的AR配件,自行車或摩托車的AR配件,發(fā)展方向或是呈現(xiàn)形式就比較單一了,基本上都離不開“騎行眼鏡”這個大的范疇。
?
去年正式發(fā)布的李未可AR眼鏡“Meta Lens”,就是一款號稱讓AR眼鏡走出戶外的智能騎行眼鏡。據(jù)官方介紹,該眼鏡為一體式雙目AR眼鏡,具備獨立聯(lián)網(wǎng)、供電、運算能力,擁有獨立聲學系統(tǒng),無需外接手機或主機。其可實現(xiàn)基于光波導方案的AR顯示,可以讓騎行者在正常騎行過程中,實時查看導航信息、接收資訊以及第一視角拍攝騎行場景。

(李未可AR眼鏡“Meta Lens”宣傳圖)
?
幾天前,在德國柏林舉行的BMW Motorrad Days(寶馬摩托車日)上,寶馬推出了摩托車智能騎行眼鏡“ConnectedRide”。據(jù)介紹,該智能騎行眼鏡集成了單目AR顯示模塊,可以在摩托騎手騎行過程中,直接在鏡片上提供車速、導航及檔位等信息。

(BMW Motorrad ConnectedRide宣傳圖)
?
相較于汽車而言,非極端天氣下,自行車、摩托車可能會是體驗出行樂趣的更優(yōu)選擇。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交通工具”的屬性之后,騎行會是感受環(huán)境、了解城市的更優(yōu)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副可以提供實時導航、路線指引,安全警示,實時通訊甚至是隨行拍攝功能的AR騎行眼鏡,就會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有益補充了。
?
當然,鏡片起霧引發(fā)騎行風險,AR信息導致注意力分散,AR畫面在人流密集、車況復雜的路口遮擋道路等問題,都需要重視。這也是AR智能騎行眼鏡廠商們在嘗試規(guī)避、解決的問題,在鏡腿上設置“一鍵隱藏AR信息”的快捷按鍵,是目前將為成熟的一種解決方案。
?
車載AR技術
AR智能眼鏡
說回到汽車駕駛場景中,此前,奧迪汽車發(fā)布過一款名為Activesphere的概念車型。據(jù)介紹,該車采用Magic Leap的AR駕駛用戶界面(UI)技術。通過Magic Leap 2 AR眼鏡,駕駛員可以在具有70°FOV(視場角)的MR視覺界面上,實時查看行程數(shù)據(jù)、路況、位置以及導航信息等。

(奧迪Activesphere概念車AR效果圖)
?
通過佩戴AR智能眼鏡的方式,實現(xiàn)AR的輔助駕駛??赡茉隈{駛員視線范圍、佩戴習慣等方面存在問題,但基于眼鏡上搭配的眼動追蹤模塊以及大角度攝像頭,將在安全駕駛方面發(fā)揮巨大作用。視線不集中,雙手離開方向盤的不良駕駛習慣,都會被精準捕捉,然后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駕駛,進而避免潛在危險,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
AR-HUD
最初的HUD(抬頭顯示)技術是通過投影,在前擋風玻璃的顯示器上投射簡單信息,如車速和轉(zhuǎn)向信號等。隨著AR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HUD也逐漸實現(xiàn)向AR-HUD的演變。AR-HUD技術可以將虛擬信息疊加在真實場景之上,實現(xiàn)更豐富的信息顯示和更高的互動性。加載該技術之后,導航指示、車速、車道偏離警示等信息都能直接疊加在駕駛員的正面視角范圍之中,提高駕駛安全性和便捷性,為駕駛員提供更直觀、智能的駕駛輔助。

(AR-HUD概念效果展示圖)
?
面臨的挑戰(zhàn)
首先是想要做到成熟應用的技術挑戰(zhàn)。車輛行駛過程會面臨復雜多變的外界光線環(huán)境,并不像實驗室當中那樣可控。因此,即便設計的系統(tǒng)算法很優(yōu)秀,意想不到的雜散光線可能還是會影響最終成像質(zhì)量。這在高速行駛且易發(fā)生危險的汽車駕駛場景中,是不被允許的,安全無小事,再小的安全隱患也可能造成無限大的危害。
?
這要求,AR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更高精度的位置和環(huán)境感知能力,以確保虛擬信息與現(xiàn)實空間的互不干擾。此外,駕駛?cè)藛T的適應性、接受度也應納入考量范圍,相應的駕考培訓、交通法規(guī)等,也應做出相應調(diào)整與完善。
?
其次,同時也是更為關鍵的發(fā)展方向上的挑戰(zhàn)。前文有提到“不出意外”一詞,“無人駕駛”成為未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就是這個“意外”的一種可能性。如果無人駕駛成為未來駕駛場景的主流方式,那么,基于更好輔助人類駕駛員的車載AR技術,重要性可能就會下降一個臺階。

(無人駕駛網(wǎng)絡概念圖)
?
但這種情況,也并不意味著車載AR技術將毫無用武之地。無人駕駛模式下,駕駛員的角色將不復存在,也就是說,整車都是乘客。AR技術也能作為車載娛樂的新方式,搖身一變發(fā)揮自身在娛樂體驗方面的獨特作用。讓乘客突破汽車本身較為逼仄的狹小空間,實現(xiàn)巨幕觀影體驗,打造智能出行“第三生活空間”。

(AR車載娛樂體驗效果圖)
?
結語
在消費需求和技術升級的雙重驅(qū)動之下,AR技術無疑是未來駕駛場景中的一只潛力股。作為智能出行概念體系下,最直觀也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人機交互方式,AR有望成為未來駕駛場景中的核心要素。
?
當然了,站在現(xiàn)在看未來,未來具體會如何只是一個模糊的光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未來駕駛場景怎樣發(fā)展,AR技術都將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屬VRPinea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