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西安第一家地方銀行陜西秦豐銀行銀兩票
話西安第一家地方銀行陜西秦豐銀行銀兩票
選自《收藏界》 2006年07期雷晴波
前不久,我從一位藏友處覓得日壹兩、伍兩、拾兩三張陜西秦豐銀行(銀兩)兌換券。由于該券歷史久遠、構圖新穎、色彩鮮艷、品相精美,使我深感興奮匚現將其公諸于眾,以饗讀者:
1.壹兩券,規(guī)格為13.4厘米x 8.8厘米。票券正面邊框為雪青色,非常雅致,邊框四角印有“壹兩”字樣.票券中央用墨藍色印制,正中是一個類似龍圖銀元的圖案,圓心內印“壹兩”二字.“壹兩”圖的上、下兩端分別用楷書和篆書印著:“陜西秦豐銀行兌換券”九個字。“壹兩”圖的左、右兩側連結著四個多角形的小圓圖,圖心文字分別為右上:“執(zhí)此為照”、右下:“永遠通用”、左上:“憑票即付”、左下:“不掛失票”票券邊框內右邊條幅為:
“憑票即付議平足銀”,左邊條幅為”中華民國六年印L票券背面,邊框為藍色印制,四個角印著阿拉伯數碼“1”字樣。票面中央印的是老西安的街景,路中心行駛的是馬車、洋車和自行車,未發(fā)現路上有汽車,路沿上有電線桿和郵筒,人行道的兩側是土丘、樹木和低矮房屋,由近向遠處眺望隱約可見老西安的城門城樓。這幅圖真實地記錄了當時老西安的街景,真可謂絕妙理民國元年(1912)壹兩銀票正背無比。街景圖的上、下兩端用英文印著行名和票券金額
2.伍兩券,規(guī)格為16厘米x 10厘米。票券正面邊框和券心均用綠色印制。邊框四角印有:“伍兩”字樣'票券中央為一個元寶形的大圖案。內心圓形花邊圖案,正中心印“伍兩”二字,這二字的上下兩端用楷書和篆書印有:“陜西秦豐銀行兌換券”九個字。元寶圖的下端左右分別印有:“執(zhí)此為照、永遠通用”和“憑票即付、不掛失票”兩組文字。票券邊框內右側條幅為“憑票即付議平足銀”,左側條幅為“中華民國貳年印”。票券背面,邊框為藍色印制,四個角印著阿拉伯數碼“5”字樣。票面中央印的是兩個圓形東、西半球的世界地圖,兩圖間夾有一個花邊圖形“5”字數碼圖。地球圖的上下端用英文印著行名和面值。
3.拾兩券,規(guī)格為17厘米x 10.5厘米。票券正面邊框和券心均用淺灰色印制,清素雅致。邊框四角印有''拾”字樣。票券其他部分與伍兩券印制的完全相同。票券背面為淺藍色印制,四個角印著阿拉伯數碼“10”字樣。票面中央印的是兩個圓形交通工具圖,左為輪船,右為火車,兩圖之間夾有一個方形“10”字數碼圖,交通工具圖的上、下端用英文印著行名和面值。
史載:陜西秦豐銀行是清末秦豐官銀錢鋪的延續(xù)。辛亥革命后,它是陜西建立的第T正式的地方銀行,行使著地方銀行職能。為維持地方軍、政費用曾發(fā)行了面額為一兩、二兩、伍兩、拾兩、二十兩、三十兩的六種票券。當時秦豐銀行資本為一百萬兩白銀,其款項來源是由軍政府撥給五十萬兩,其余招募商股,它是官、商合辦性質的銀行。該行除辦理一般銀行預金(存款)、貸金(放款)和匯兌業(yè)務外,并發(fā)行銀兩券。在三原、鳳翔、漢中等地均設有分行。
秦豐銀行成立后,除先將陜西大清銀行銀票加印“秦豐”字樣流通市面以外,另發(fā)銀兩票,先用秦豐官錢局所存龍票改制,后發(fā)行新銀票。由于發(fā)行量大,準備不足,兌現困難,幣信低落,雖用多種辦法力圖挽救,包括向中國銀行陜西分行訂立借款契約委托其代發(fā)行銀元券,以及出售官戶搭收所發(fā)龍票等,以維護所發(fā)銀票的信譽,但收效不大。
民國五年(1916年)因陜西政局變動,同時久受軍政費用借支的影響,庫存空虛,發(fā)行的銀兩票無法承兌,遂停業(yè)。
筆者認為:這三張陜西秦豐銀行兌換券,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能夠完好地保存至今,很不容易。它是老西安的真實見證,對研究陜西金融史和老西安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民風民俗史,堪稱是珍貴的資料,具有較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