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精讀 第一篇 上
紅樓夢第一回開篇有這么一段作者自云,這段作者自云也是讀懂紅樓夢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我們在精讀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體會作者自云的意思。 在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時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這回開篇處,作者寫:因曾經(jīng)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而書中記的又是什么人又什么事兒?作者寫: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故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此群釵哉?因此作者才有心將他所見到的這些奇女子,其言行舉止,所有的細節(jié),以架空的背景,架空的環(huán)境,架空的人名,但卻真實的事跡記錄下來。 在這段話里,很多紅樓夢讀者對此的理解是:作者在寫紅樓夢的時候,其宗旨是為了歌功頌德,頌揚這些女子。 但其實我們回過頭來看,書中明確寫的文字。在這段文字里,作者的意思是:這些女子行止和見識出自作者之上,注意,行止和見識,而不是品德。又或者可以這么說,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追求,但這追求有高有低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各有志。因此在作者書中所記述的這些女子中,可能有一些女子的學識或者是才華在作者之上,但是作者未必就一定認同有才華有知識的女性的人生目標。由此可見,在紅樓夢中,并不是作者在歌頌或者是贊揚贊美每一個他書中出現(xiàn)的女子的全部思想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有很多人認為,作者在寫書的時候就是為了頌揚這些女子,所以作者在書中對某些角色不可能有批判之意,那也是不對的。作者雖然沒有明確的把他自己的批判寫出來,但他也通過詳細的記述某些角色的言行舉止,更有甚者,還在一些細節(jié)中突出了這些角色的內(nèi)心活動。對這樣角色的評價,每一個讀者都有自己的三觀,道德水準各有高低,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三觀和道德水準去評判,哪些角色是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而又有哪些角色是人品,或者誰的素質(zhì)略微低下一些的。當然,哪怕人品或者素質(zhì)略微低下,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的角色,他說不定是極有才華的。舉個例子講,書中的王熙鳳雖然通過訴訟買賣給自己賺體己錢,昧著良心害了兩個有情的年輕人的性命,而從此之后王熙鳳非但沒有收斂,沒有因為自己搞出了人命而慚愧,反而把訴訟買賣當成了他發(fā)家致富的一條捷徑。但王熙鳳哪怕他道德品質(zhì)如此,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有治家之才,同時他果敢,敢做敢當,這也是他性格中的亮點。這就是紅樓夢與傳統(tǒng)的小說比較,其與眾不同的一點。傳統(tǒng)的小說人物是非常扁平化的,好人他就什么都好,而壞人他就一門心思的損人不利己的去辦壞事兒。但在紅樓夢中每一個角色都是立體的,一個角色有光彩照人的一面,說不定也有陰暗污穢的一面,每一個角色都是如此,如果一個角色的品格非常高尚,但是他有可能性格上面有缺陷,比如說剛而易折,也有的人可能是非常的實際,適合小門小戶關起門來經(jīng)營小家,但是由于他精于算計,城府過深,又過于考慮自我的利益了,所以他就免不了有一些損人利己之行,這種損人利己之行就會降低這個人物的道德品質(zhì)的水準。因此,咱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要注意,其敘述中,千人千面,而人無完人。如果一個人從性格上來講,或者從待人接物上來講,八面玲瓏,貌似完美無缺,那么他的缺陷可能就出現(xiàn)在品行上,而另有人他有可能言語刺人,但是他自有他光彩照人的那一面,那一面很顯然就是品格高尚,比如追求公正。我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千萬不要誤以為對于每一個角色,只要書中夸贊了其某一面長處,那么作者就沒有對這個角色另外一面的駁斥或者是不認同之意。而書中又說,作者考慮到自己當初曾經(jīng)在紈绔之日,沒有接受父兄的教訓,也沒有接受朋友的規(guī)勸,所以導致今時今日潦倒,一事無成。但是哪怕他所居的環(huán)境非常簡陋,生活很窘迫,但這也不能妨礙他著書撰文,目的是把他當日閨閣中見到的,那些見識行之出自于他上的女子的事跡記錄下來。他那意思說,雖然現(xiàn)在看起來我的見識不如他們,但是我不能因為想要把自己的短處遮掩過去,而把人家的這種高超的見識埋沒了。所以,他要借用假語村言的方式,把這一段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用紅樓夢石頭自述的夢幻角度描述出來。因此,他也強調(diào)了,但凡書中出現(xiàn)了夢幻之意的這類詞,其實都是反的,也就是都是真實的。從這一段作者自云看起來,作者無論是誰——因為現(xiàn)在有很多人認為作者不一定是曹雪芹,但是作者是曹雪芹與否,都無所謂——這個人一定是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各種紈绔奢靡的生活,然后又家道中落的這么一個人。當然,也有一種極小的可能是,作者故意在這迷惑大家,其實他就是一介窮儒,完全沒經(jīng)歷過書中的貴族生活,但這是極小的概率,為什么是極小的概率?因為從書中所記錄的這種貴族生活細節(jié)看來,如果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的人,他是不可能有這樣寫實的生活細節(jié)在里面的。咱們常開玩笑說,古代的農(nóng)民說皇帝在深宮里面,生活奢侈,他用來犁地的鋤頭肯定都是金的,就是夏蟲不可語冰之意。沒見識過那東西,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意識里,他編也是編不出來的。由此,我個人認為,作者自云這一段寫的是真實的,而且明確了書中為什么年代和真實的環(huán)境不可考,因為他在記錄這段事情的時候,要盡力的把自己家族隱藏起來。畢竟,這個書里面寫的其實是一個豪門大院的敗落過程,如果年代和真實的人事可考的話,賈府所指代的那個貴族的敗落,現(xiàn)實中必然有應該為此負責的千古罪人,而應該這個罪人,按理說并不是書中剛出場的時候才七八歲,到賈府敗落的時候,可能也才十幾歲的這么一個孩子賈寶玉,即,在書中為作者代言,或者說作者自喻的那個男主角,賈府敗落之罪,很有可能要歸罪于賈寶玉的長輩,比如父母、祖父母等。 如果紅樓夢的年代、指代的家族直接在書中明示,那就等于說,作者撰寫了一部總結(jié)家族衰落,指責長輩過失的傳記。按照紅樓夢的成書時代的風俗、律法,我們其實應該知道為什么他不敢這么做。這個原因其實在第一回里面也寫了。書里說,空道人行至記錄著紅樓夢這個故事的大石頭下,其與石頭有了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包括前面的作者自云,都是寫的是這本書成書的原因以及如此曲筆寫作的原因。 在空空道人和石頭的對話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你看,在這個時代,如果你想把一個故事傳播出去,你要保證你這個故事里一定不能有讓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危機感的內(nèi)容。 作者從石頭本石的口里也強調(diào)了:我記錄的是皇帝會認為無關緊要的,普通百姓休閑娛樂的內(nèi)容;而從空空道人的角度作者又再次強調(diào)了一番,空空道人審閱過了,這石頭上確實沒有讓當時的統(tǒng)治者認為這本書不適合傳播,更有甚者,會令寫這本書的人及其家族抄家滅門的這種文字在里面。 作者這里反復強調(diào)書里沒有不合時宜的內(nèi)容,那到底什么內(nèi)容不該出現(xiàn)在流傳的文字中呢?我們看一下,在紅樓夢成書那個時代,什么樣的文字才允許傳播,而又涉及到什么的文字,可能會給作者帶來禍患。 石頭說: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惑尋愁之事,哪里有功夫去看治理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愿為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讀,只愿他們當那醉馀飽臥之時,或避世驅(qū)愁之際,把玩一番。豈不省了些壽命精力,就比那些謀需逐妄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共俗套之舊稿,我?guī)熞鉃槿绾危?這里插一句,大家回頭看一下,三百年前紅樓夢的作者假借石頭之語,所說的浮躁的時代的讀者閱讀的現(xiàn)實,大家覺得熟悉嗎? 石頭那意思就是說,反正現(xiàn)在世道很浮躁,窮人忙著謀生,有野心的忙著追名逐利,沒有人愿意踏踏實實的從書里面去學習什么治國之道了,就算是寫了的話,那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就索性不寫了。而我寫的這些,其實就是供人家在休閑娛樂的時候使用的,而我的休閑娛樂品跟那些成套子的,比如說咱們現(xiàn)代的那些白癡偶像戀愛劇,那些成套子的流水線產(chǎn)次品不一樣,咱們這書里面沒有那些什么男女主如此奇妙的相識了,又如此奇妙的相愛了,而且又有那些個紅娘,又有那些不合理的知乎則也臺詞,更沒有那些離奇到遠離常人生活的悲歡離合,比如說原先在韓劇里常見的白血病、車禍之類這種人生非常罕見的際遇,我們就只把真實的生活記錄下來,跟那些陳腐舊套不一樣,而且也不是給人家講什么大道理的書,老師,您覺得這樣的書世人想看不想看?這是石頭的意思。 把300年前曹雪芹成書的時候,他對那個時代的讀者或者對世人的追求喜好的認識,搬到300年后的讀者身上,有沒有一些共通之處? 而雖然石頭是這么說了,他自謙的說他這本書里面其實沒有那些什么治世理國之道,也用不著在他書中追求這些大道理,但其實它在記述真實的經(jīng)歷的過程中,隱含著對治國、朝廷的個人的看法,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才使賈府敗落了,也正是由于這些弊端的存在,才令曹雪芹撰書的那個時代最終走向了落幕。當然,他在書里面肯定不能直接的指出當時那個時代或者是當時的那些制度問題,因為他要是那么做的話,就會帶來禍患。為什么說會帶來禍患?因為那是清朝文字獄最嚴峻的時期,別說直指當時朝野統(tǒng)治的弊端短板,就算一句無心的“清風不識字”,也會被有心人士強作他解,致抄家滅族。紅樓夢的作者豈會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