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再出神作,《大明國師》創(chuàng)紀錄獲7萬訂閱,日獲利7000元
在網(wǎng)絡文學領(lǐng)域,為何往往能一書成神的往往是歷史架空類小說?例如當年明月所寫 的《明朝那些事兒》、月關(guān)的《回到明朝當王爺》、孑與2的《漢鄉(xiāng)》、賊道三癡的《上品寒士》,歷史系之狼的《家父漢高祖》等等,這些作者都憑借歷史架空小說一書成名。《明朝那些事兒》、《回到明朝當王爺》,至今怎么多年過去,還依舊被讀者津津樂道。賊道三癡成為多少人的遺憾,歷史系之狼憑借《家父漢高祖》成為起點新晉大神,為兒子賺足了手術(shù)治療費。
而今,歷史架空文再出神作,《大明國師》創(chuàng)下歷史架空類小說訂閱記錄,獲7萬訂閱。不了解起點的讀者可能對于7萬訂閱沒有概念。做個比較,辰東小說《深空彼岸》完結(jié)時,訂閱10萬,7萬訂閱幾乎等同于《深空彼岸》。在擴展一下,以一章節(jié)2000字為例,每更新一章節(jié),單單訂閱費作者獲利7000元,這就是一書成神的頂配啊。不禁感嘆,為何往往能一書成神的往往是歷史架空類小說!
為什么《大明國師》能一書成神,同樣是歷史架空類,又有何異同呢?筆者從小說中獲得了答案:用小說的方式在講史。歷史架空小說,創(chuàng)作初衷是運用當下的一些知識,技術(shù),認知,去改造史書上的那個世界,使其變得更加強大,小說《大明國師》也不例外,但他與其他小說最大的不同點在于“講史”,向讀者分析歷史趨勢,引導讀者對歷史進行思考。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小說第二十一章節(jié)種所提問的“什么是王朝,王朝的本質(zhì)是什么”?
又如第二十四章節(jié)中主角所提問的問題:“為什么王朝在開創(chuàng)之初總是君王英明,歷經(jīng)兩到三代帝王往往能達到盛世,而接下來便是數(shù)代君王昏聵無能,最終權(quán)柄操于外戚宦官后宮權(quán)臣之手直到亡國?”“為什么會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現(xiàn)象一遍遍在中華大地上重復?為什么歷代王朝壽命普遍不超過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真的是五德相克天道循環(huán)嗎?”
這些問題,如果去閱讀史書,或多或少都可以尋找到答案。但又有多少人看得下枯燥的史書,以及能形成系統(tǒng),用系統(tǒng)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問題呢?筆者辦不到,讀者能辦得到的也不會來看小說了。所以在《大明國師》這部小說中,我們能看到作者在引導讀者去思考,思考為什么要攤丁入畝、為什么要朱棣要削藩,什么朱棣能打敗朱允炆,為什么白銀能成為貨幣,搞垮清代經(jīng)濟等等這些歷史答案。雖然是小說,但結(jié)合小說文本來看,這更像一部大學歷史系講師的上課文稿,很好的引導讀者思考、分析歷史大勢。
回到本文章的第一個問題:“在網(wǎng)絡文學領(lǐng)域,為何往往能一書成神的往往是歷史架空類小說?”在筆者看來不外乎四個字“厚積薄發(fā)”,寫歷史架空類文章需要很強的歷史知識底蘊,稍有不慎,或者偏離史實,就能被讀者指出批評,而能讓讀者停留下來聽歷史,那歷史知識得多豐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