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越綏-老師》2022/02/25「一些兒童教育及相關(guān)訊息」「隔代教養(yǎng)」

《黃越綏-老師》2022/02/25「
「一些兒童教育及相關(guān)訊息」
[主題:隔代教養(yǎng)]
為了小孩子的健康,不論是為人父母者還是托顧的阿公阿媽,無不挖盡心思參考營養(yǎng)專家的分析,且不斷更新從YouTube烹飪節(jié)目中所學(xué)到的各種優(yōu)質(zhì)的料理。
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夠滿足孩子的口慾,同時期盼透過飲食的滋潤而豐富了他們健壯的成長。儘管用心良苦,但偏食和吃飯速度太慢,是長輩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能夠碰到什麼都覺得好吃且都愛吃的孩子,簡直就是天使來投胎的
。
但一般而言,若不是含著一口飯就開始嘴吧塞車動彈不得,要不然就是對食材挑三撿四,不吃這不吃那的囉哩八唆,我孫子也不例外。
因為口味是個人很主觀的認定,也許有通則但無絶對的標準,我自己以前是虎媽而現(xiàn)在是阿嬤的角色,只鼓勵孫子盡量嘗試新的食物,再決定是否喜歡,否則惹毛了媽媽就得餓肚子。
記得孫子五歲那年,媳婦炒了盤高麗菜和紅蘿蔔,他不喜歡吃高麗菜只吃紅蘿蔔,於是我建議他不妨也吃些高麗菜,免得紅蘿蔔在肚子裡會因為少了高麗菜的陪伴而很寂寞,果然他信以為真的吃起了高麗菜。
而我也只用一天的時間就教會孫子捧碗和用筷子,我告訴他住在臺灣,如果不想被別人當作怪物,就必須學(xué)會用筷子,而且他已經(jīng)不是嬰兒,應(yīng)該捨棄只會用湯匙吃飯的方式。
小孩偏食和吃飯的動作慢,都還是其次,因為等他長大了,餓了,就自然懂得細嚼慢嚥或狼吞虎咽的機智了。最重要的還是餐桌禮儀的培訓(xùn),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就必須等家人坐齊了才能開動,而吃完飯後要先離席者必須説聲,我吃飽了大家請慢用。
七歲的孫子自入我家門後,每餐擺大家餐具的工作則非他莫屬,他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要先向母親確定用餐人數(shù),再依次舖上桌墊,公筷母匙,飯碗及碟盤等,而餐畢則必須收拾他用過的餐具逕自放到洗碗槽裡。如果孫子偷懶或耍賴,不負起擺桌的責任時,則全家人就不上桌吃飯,因此只要媳婦一聲令下,他就會主動放下手邊的玩具,乖乖的去完成使命。
不分性別,孩子從小就應(yīng)讓他們有參與家事分擔的機會,不但可以培養(yǎng)其自律的責任感,更能早點讓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