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一)
1 周子居常說“我有段時間沒見到黃叔度了,那鄙視他人的心又開始萌發(fā)了?!? 2 郭林宗到汝南去拜訪袁奉高,當時他只是與袁奉高打個招呼,坐的車也不停,還在緩緩前行??伤ヒ婞S叔度時,卻在黃叔度家住了兩天。 人們問他“怎么回事?” 郭林宗說“叔度有如萬頃汪汪之水,非常的清澈幽深,即便我們去攪動也不能令他混濁,他的器量之深廣,我們是無法揣測估量的。” 3 李元禮做人風格俊秀品行正直,平常都高于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操守,成為天下最有名的教師是他的目標,所以學生如能到他書堂學習,都認為是登龍門。 李元禮曾經(jīng)贊嘆荀淑和鐘皓說“荀淑學識非常清澈,我難以超越。鐘皓的德行操守,可以當我的老師。” 4 陳太丘要動身去見荀朗陵,但因為自己貧儉沒有仆人,于是叫兒子元方駕車,讓另一兒子季方持杖在后面跟隨,長文還小,和他一起坐在車內。 陳太丘車子到時,荀朗陵吩咐兒子叔慈去開門迎接,吃飯時讓慈明敬酒,其余的六個兒子端上飯菜,當時文若(荀彧)還是小孩子,坐在荀朗陵膝前。也在那個時候,太史上奏皇帝說“我們這里有位真人往東去了?!? 5 有客人問陳季方說“足下家君太丘,有什么功德,才能擔得起如此大的美名呢?” 陳季方說“我爸爸就如生在泰山內凹處的桂樹,上有萬仞的高山,下有不可測的深淵;他上有甘露均霑,下有泉水滋潤,這種狀態(tài)下,桂樹怎能知道泰山有多高呢?深淵有多深呢?你認為這算不算功德??!” 6 陳元方兒子長文是個有才華的人,有次他與季方的兒子,各自在爭論“我爹比你爹牛多了?!? 這種爭論是沒有結果的,于是去找陳太丘評判,太丘說“哎,元方不可以是哥,季方也不可能是弟?!? 7 荀巨伯遠方的朋友生病他去探視,當時剛好遇到胡人在攻打城郡,友人對荀巨伯說“我要死了,你快離開吧?!? 荀巨伯說“我從大老遠來看你,你卻要我離開;你讓我為了生存而破壞道義,難道我荀巨伯是個小人嗎?” 胡軍到了,問荀巨伯說“軍臨城下,整個城市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單獨在此?” 荀巨伯說“我朋友生病了,我不忍心拋棄他,這樣吧拿我的命去,讓我朋友活下來。” 胡軍互相說“我們都是沒有道義的賊,怎么可以侵犯有道義的國家呢?”于是胡人班軍而回,整個城市獲得保全。 8 管寧、華歆一起在菜園種菜,他們看見菜地上有片黃金,管寧照舊揮鋤掘地,當那片金子如瓦石一般,華歆先是撿起那片金子,然后再丟了它。 又有次,管寧與華歆坐一起讀書,有個富翁乘豪車從門口經(jīng)過,管寧照樣讀他的書,華歆卻是將書放下出門觀看。這時,管寧將坐席割開,與華歆分開坐,說“你已經(jīng)不是我朋友了?!? 9 王朗是華歆的粉絲,經(jīng)常模仿華歆的一些行為。有回蠟日,他聽華歆說“我曾經(jīng)辦宴席,把子侄都召集一起吃飯 喝酒?!蓖趵室哺Х?。 有人向張華說了此事,張華說“王朗只是模仿,那些都只是華歆形骸之外的皮毛,他越這樣子,離華歆越遠?!? 10 華歆、王朗因為避難同乘一條船,有一人來商量能不能一起。華歆支支吾吾表現(xiàn)出為難的樣子,王朗說“幸好這船大,你墨跡什么呢?”話剛說完,賊人追到了,王朗急忙叫開船,要拋棄那人不管了。 華歆說“我剛才的猶疑,就是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既然已經(jīng)答應人家了,怎可一有緊急情況就拋棄他不管呢?”華歆于是叫那人趕緊上船。后世的人用這件事,來判斷華歆 王朗為人處世的優(yōu)劣。 11 王祥對他后母朱夫人非常孝順,他家有顆李樹,結了好多果子,朱夫人吩咐王祥要守好李樹別掉果子,有回風雨很大,王祥急得抱著樹哭。 又有次,朱夫人乘半夜拿刀要砍死王祥,還好那時王祥去茅房,朱夫人只是砍在被子上。王祥回來,看見繼母正遺憾沒砍死自己,于是跪到跟前,求一死。后母因而感悟,從此待王祥如親子。 12 王戎說“我與嵇康相識二十年,從沒見過他歡喜和生氣的樣子?!? 13 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事,二人都是以孝順聞名于世,這時的王戎因為悲傷而瘦得能見肋骨,身子虛弱到難以從床上支起身子。和嶠則大辦喪禮,哭得昏天暗地。 晉武帝對劉仲雄說“你有去探視王戎、和嶠嗎?聽說和嶠哀傷過度,真讓人擔憂??!” 劉仲雄說“和嶠雖然喪事辦得很隆重,也哭得很傷心,可沒傷到身子。王戎就不同了,他雖然沒辦喪事,但他已經(jīng)傷心得皮包骨。我以為和嶠是先愛護自己的盡孝道,王戎是那種連命都不顧的盡孝道。陛下別去擔憂和嶠,你應該擔憂王戎才對?!? 14 梁王、趙王,都是皇親,在當時是屬于貴族。裴令公向二位侯王多索要租錢數(shù)百萬,以來救濟其他貧困的貴族,人譏諷他說“怎么可以靠乞求而來的錢行惠呢?”裴令公說“損有余,補不足,這就是天理啊?!? 15 王戎說“太保王祥在正始(魏厲公曹芳年號)時,不算是很會講道理的人物,當你私下與他交談時,會發(fā)現(xiàn)他說的道理非常清遠,莫非他的言論被他的德行所掩飾了。” 16 王戎(原文王安豐)遭遇喪事,他重孝道的天性過人,中書令裴楷去探望吊唁,說“如果一次極度的悲傷能傷害到身體,那么濬沖(王戎)這一次會被人譏諷為不顧性命。” 17 王平子、胡毋彥國這幫人,認為放縱自己才是為人最高的快樂,他們當中甚至有些是裸體主義者,樂廣知道后取笑說“注重禮數(shù)自然會快樂,為何這幫人要這么極端才能覺得快樂!” 18 永嘉之亂郗鑒到鄉(xiāng)下避亂,當時的郗公非常窮困沒飯吃,鄉(xiāng)里人因為郗鑒的品德,就輪流供養(yǎng)他飯。 郗鑒每次去吃飯都會帶著他大哥的兒子郗邁和外甥周翼這兩小孩一起,供養(yǎng)他吃食的鄉(xiāng)人說“我們也很窮困饑餓,因為你的賢德,大家才決定救濟你,恐怕你不適合再帶人一起來吃飯了,要不大家都沒法活了?!? 于是下回去吃飯時郗鑒便自己一個人去,他將飯含在兩頰,回家時再吐出來給二位小孩吃,后來郗鑒和兩小孩都活了下來,然后一同過江到南方。 郗鑒死時,周翼是剡縣令,他決定辭去官職回家,在郗鑒靈床前鋪上茅席,一心守喪三年。 19 顧榮居洛陽時,有次赴人家宴席,他發(fā)覺有個烤肉的下人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他將自己的那份拿給烤肉下人吃,宴席上的客人嗤笑他說“整天燒肉的人,卻不知道烤肉的味道,這合理嗎?” 后來遭遇戰(zhàn)亂,顧榮渡江避亂,每次他一遇到危難時,旁邊總有一人來幫助他,顧榮問他為什么幫他時,才知道幫他的人是宴席上烤肉的那位下人。 20 祖光祿少年時貧苦沒有仆從,他天性孝順,自己為母親燒火作飯,王平北聽說他的好名聲后,送兩位婢女給祖光祿,并任命他當中郎(侍從),有人開玩笑對他說“給你兩婢女換你來當奴才?!弊婀獾撜f“百里奚難道只有五張公羊皮的價值嗎?” 21 鄧攸開始逃難那年,在逃難途中自己的兒子跑丟了,跟他一起的是他弟弟的兒子,后來鄧攸渡江安居,娶了一小妾,他非常寵愛這個小妾,過了幾年,鄧攸問小妾是哪里人?小妾說她是北方人,因為遭遇戰(zhàn)亂,逃到這兒避亂;然后小妾說了自己父母的名字,鄧攸一聽才知道,小妾是自己的外甥女。鄧攸為人素有品行,說話行事非常端正,這事讓他哀恨終身,從此不再養(yǎng)妾。 22 桓常侍聽人在議論道深公,他說“你們議論的人早就有很好的名聲,而且道深公很多有賢名的先輩都了解他贊嘆他,他又是我父親的好友,大家不應該這么說他?!? 23 庾公乘的馬中有匹的盧,有人勸他趕緊將此馬賣掉,庾公說“能賣出去必定是被某人買了,這樣不就害了那位買去的人,怎么可以將自己明知的不安全轉移到不知的人身上去呢?以前孫叔敖殺兩頭蛇的動機是為了后人不受難,古人一些成為美談行為,我們應該效仿,也正是我們后人應該作到的?!? 24 阮光祿在剡縣時,曾經(jīng)有輛好車,只要有人需要他都借給人家。 有回有人家母親下葬,想向阮光祿借車,因為是辦喪事,所以不敢開口借。這事后來被阮光祿聽說了,他嘆息說“我有車子,有人需要卻不敢借用,那這車子有什么用?”于是他將車燒了。(注,阮光祿的車子在當時屬于豪車級別。) 25 謝奕當剡縣縣令時,有一位老翁犯法,他罰老翁喝高度酒,一直到這老翁已經(jīng)喝到大醉狀態(tài),他還繼續(xù)叫老翁喝酒。 當時穿著青布褲,坐在大哥謝奕旁邊的太傅(謝安),大概才七、八歲左右,他對他哥說“阿兄,老翁真可憐,你為什么能作到這么絕。” 謝奕聽了,笑著說“阿奴要讓他離開了呢?”謝奕這才饒了老翁。 26 謝太傅非常尊重禇季野,他常說“禇季野為人雖然很低調,那是因為他氣度弘遠?!保ㄔ乃臅r之氣亦備。) 27 劉惔在任時,病情沉重危急,聽到樓閣下面在敲鼓跳大神舞,他正色說“不要搞亂七八糟的祭祀。(原文,淫祀)”有人向他提議,可以殺了駕車的牛來祭神,劉真長(劉惔)回答說“我早祈禱過了,不要再來煩我?!保ㄎ闹性鋭凑f的這句“丘之禱久矣”,用了孔子的話,出《論語 述而》) 28 謝安家中都是老婆在教導兒子,有次他老婆問謝安“怎么從來不見你教導兒子呢?”謝安答說“我是以自己每天的言行舉止來教導他?!? 29 晉朝簡文帝以前在當撫軍時,他坐的地方都是灰塵也不去擦,有回,他看見老鼠灰塵上行走留下爪印,覺得非常有趣,有位參軍進來見到白日里竟然有老鼠,于是操起手板將老鼠拍死,司馬昱心中很不高興,但嘴巴沒說。 他的門客認為要彈劾這位參軍,司馬昱對他說“一只老鼠被殺,已經(jīng)讓人不痛快了;如果再因為老鼠而害人,恐怕不可以吧?” 30 范宣八歲時,在后花園挖菜,傷到手指,大哭,有人問“痛嗎?” 范宣回答說“我哭不是疼痛,而是因為身體發(fā)膚被我損傷了?!? 范宣長大后,品行廉潔為人簡單,韓豫章(韓康伯)要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肯要;韓豫章將要送他的絹減半送,范宣還是不肯接受;于是一直減半,到只剩一匹,范宣年還是不肯要。 后來韓康伯與范宣同車,他把裝飾車的絹扯下兩丈給范宣,說“收下,怎么可以讓自己的老婆沒褲子穿呢?”這話把范宣說樂了,他笑著收下絹。 31 王子敬(王獻之)病重,請道人主持儀式,準備向上天懺悔過錯,道人問“你一生有什么過錯嗎?” 王子敬說“我不覺得有什么事作錯了,想一下與郗家離婚是作錯了?!? (注,郗家,王獻之前妻部道茂。王獻之離婚是被迫的,簡文帝女兒司馬道??瓷贤醌I之,晉孝武帝下詔讓王獻之休妻,然后再娶司馬道福。王獻之曾經(jīng)“炙足以違紹”,最終還是只能屈服。后來王獻之寫信給部道茂其中有句說“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