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三萬里》觀后感
這部電影,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與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只不過,我看到的并非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念。 高適,一輩子都肩負(fù)著振興高家的使命,所以他一輩子都想盡辦法,為之努力,最終,他成功了。但是,旁人觀看過后,看到的是高適的成功,而忽略了他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場搏殺,燈下苦讀。他從一個愚笨連話都說不利索的人,成長到一個有謀有勇,武藝高超的節(jié)度使,只是,在他這一生的背后,可曾有一瞬是快樂的嗎?我想,只有他在功成名就后,或和李白在一起時,才是快樂的吧。他被他的使命壓了一生,可見,他的生命,痛苦絕對大于快樂。 而李白呢,他的一生是快樂的嗎?也不見得。他因為商人之子的身份而屢吃閉門羹,雖然他每次都表現(xiàn)得很樂觀,灑脫,但是終其一生都沒忘記贏得功名,最后,甚至因為求功心切,去幫助反叛的永王,反而被關(guān)監(jiān)獄,流放到夜郎。幸好新皇帝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回家。李白,雖然狂傲,才華橫溢,浪漫,放滿不羈,但他依然、沒有逃離世俗的束縛。幸運的是,他在年輕時,也有過一擲千金,爛醉如泥。但是,無論旁人如何評價,只有它自己明白,此時,他是快樂的。 在生活中,責(zé)任與快樂其實是個反義詞。很多人說,我擔(dān)責(zé),我快樂,但實際上,他們所享的快樂其實只是盡責(zé)后的那份快樂,那只是短暫的。真正的快樂,其實只是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不做傷人害人的事。而這種快樂,往往是別人無法理解的。莊子一生貧困,不求功名,就這么落魄地生活著,但他感到快樂。一位科學(xué)家,為了研究一個問題,他可以廢寢忘食地干。在旁人看來,這怎么可能快樂呢?生活條件和習(xí)慣都不好,但是只有他自己明白心底的快樂。尋找快樂,不是拋棄責(zé)任,而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罷了。 這部電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呢?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時間,就有不一樣的景色,繁華與荒涼,聚散與離合,和平與戰(zhàn)火。隨意交替,沒有絲毫的準(zhǔn)備,此時,大可想一想范仲淹他老人家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