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搖滾吧!中二樂團》— 源于本能的音樂沖動與搖滾精神

這部動畫電影早在3年多前,我其實就有注意到,并且就有點想看了;畢竟敢于把《音樂》這兩個大字放在標題上的作品,還是讓我不禁好奇這部作品究竟會向我們講述一個怎樣的音樂故事。然而,本作于去年的5月1日,就以《搖滾吧!中二樂團》這個譯名,上線了B站;而我,卻一直拖到了一年后的現在,才終于把這部作品,給補了。

在我實際看了這部動畫電影之后,那個沖著《音樂》這個標題才去看這部作品的我,還是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不小的滿足的。誠然,本作只講述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甚至夸張點說,它都沒有故事可言;但那蘊含在作品背后的情緒與情感,配合著作品的作畫演出,以及它的音樂,真的可以說是相當震撼的了。

依照慣例,還是先來聊一聊本作,那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故事。
如果硬要總結的話,本作大概就是講述了一個名為研二、只懂得打架、且終日無所事事的男主,有一天突然興起,與他的兩名損友組建起樂隊,并誤打誤撞地參加了一場搖滾音樂會的故事。
雖說除去上面這些,作品還有其他幾個存在感也很高的角色;例如熱愛著音樂的森田,就想要找研二他們麻煩的小混混大場,還有一個與研二他們關系較好的女主亞矢;但是,作品唯一一個比較能夠凝練出來的劇情,也就我上面所總結的那些了。
且實際上,即便是這樣比較有劇情推進的一條故事線,作品也講述得異常隨意;作品既不表現角色的內心想法,對白也給的非常稀少,更沒有所謂的時代背景的展現,甚至連最基礎的劇情邏輯,都可以說是沒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隨著研二的心情與性子,想到哪里就走到哪里。甚至在故事中期,研二一度都因為玩膩了,放棄了音樂;讓這唯一一條的故事線,都差點在中途難產。
換言之,本作幾乎放棄了“敘事”,一切僅憑心情、情緒、情感,去作為它的支柱與支撐。
也因此,本作的的確確算得上是一部純看電波的作品,亦即你是否能夠與作品那濃烈的情緒發(fā)生共振;如果能,作品最后那酣暢淋漓的演出,一定會讓你直呼過癮;但如果不能,那本作就會變成一部意義不明的,甚至都有點神經質的作品了。

那么,本作的這個情緒、它的核心表達,在那近乎可以算是沒有的敘事下,究竟是什么呢?
在我看來,本作的核心表達,我認為可以理解為一種源于本能的“音樂沖動”,亦或是一種搖滾精神。
要切入這點,我覺得可以先從森田這個熱愛著音樂的角色下手。
森田家中有大量的音樂唱片,自己也玩音樂玩了好一陣子,甚至他自己都說了自己如果沒有音樂,就什么都不是了。而這樣的一個有著不低音樂底蘊的人,為何會如此向往研二的音樂呢?這是因為,森田所接觸了的音樂,應該大多都是那些有著高藝術性、由復雜的技藝所精心雕琢而成的音樂;這點,由他一開始所演唱的歌曲的風格,可以窺探一二。然而,雖然這些音樂也很好,但是它們多多少少欠缺了一股能夠將本能的情緒,所傳遞與表達出來的原始沖動與動能;因此,當他見識到了研二他們那,幾乎毫無技術可言的,只是不斷地彈奏著同一音節(jié)的狂野音樂之時,他才會如此的震撼,甚至在那之后,他還將自己的演唱風格,也切換了過去。
也是因為這樣,在最后音樂節(jié)的時候,在結合了這樣帶有表達欲望的搖滾,與他原本的音樂底子之后,他的表演才會如此地激動人心。只是,即便他進行了嘗試與轉變,長期以來的音樂熏陶下,依舊更重視技法與正確性的他,在一個失誤之后,也無法繼續(xù)與堅持到最后,依舊做不到那種可以無視一切規(guī)則、僅重視自己的表達欲的,搖滾。

反觀研二,無論是一開始的貝斯,還是最終表演他所使用的笛子,甚至是在表演結束之后那一段毫無意義的嚎叫聲,他的演奏,意義不明、但是卻極具魅力。
而造就這點的,正是那股不在乎周遭的、僅源自于自己本心的,一股原始的吶喊與沖動,以及由此所表現出來的搖滾味。
那,為什么在幾乎沒有接觸過音樂的情況下,像研二這樣的小混混,能夠做到這些呢?
這是因為,之前的研二實在是太過無聊與壓抑了。研二之前只會打架,且從作品的講述上來看,他打架也幾乎沒怎么輸過;但是,訴諸于暴力的打架,已經是一種很能夠抒發(fā)自己本能的欲望與情緒的“活動”了,可對于不曾輸過的研二來說,就連這樣的一種“活動”,也早已勾不起自己的情緒,就更別提能夠抒發(fā)了。也因此,劇中刻意提到研二之前養(yǎng)過一條鱷魚的事;這不單單是為了幽默與搞笑,而是想要表達,連養(yǎng)鱷魚,這么刺激的事情,研二也沒堅持幾天,說明他依舊無法在這件事中,找到能夠抒發(fā)自己情緒的歸宿。
實際上,即便是音樂,在他借由音樂抒發(fā)夠自己的情緒之后,他也迅速地感到無聊并放棄了;只是,或許也只有音樂,才能夠如此地觸及到他的靈魂深處,才能夠讓他在音樂節(jié)上,在這樣一個肆意的表演之后,痛快地吶喊并留下淚來。

說到這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本作的故事。
這樣一種打破敘事規(guī)則的、無視故事所需要具備的條條框框、只想要將一種情緒、一種想法,給表達出來的本作,不就是它核心表達下的搖滾精神嗎?
也就是說,一旦能夠意會、接受、并喜歡上本作的這個表達,那么即便本作的故事寫得如此簡單、甚至它的一些內容看著都毫無意義,這部作品,應該也能夠走進你的心里,并產生不小的共鳴吧!
至少,對于那個沖著《音樂》標題才打開本作的我而言,它這樣的表達,它所想要傳遞的這個搖滾精神,還是讓我感到相當滿足的。
簡單評分:8.5/10
ps:在故事的最后,研二想要嘗試的新事物,是戀愛;而戀愛其實也和音樂一樣,是一個比起所謂的邏輯與道理,更重視情感與共鳴的事物。而或許也正是因為研二嘗試過音樂,并借此狠狠地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他才會開始產生了要談戀愛的念頭;而這樣的一個結尾,不也挺浪漫的嗎?
ps2:本作雖說幾乎可以看做沒有“敘事”,但之所以還是有不少觀眾能夠堅持下來,在于作品在中前期營造了一股非常幽默的情境與氛圍出來,所以在這樣的氛圍底下,看著這些不著調的情節(jié),其實本身也是一種樂趣所在了。(當然同樣的,這也需要觀眾對上它的冷幽默風格才行就是了。)
ps3:本作的作畫還是挺好的;雖然有肉眼可見的轉描,但尤其在幾個表演片段中,那極為奔放的畫面表現力,確實是與它的音樂產生了高度的共鳴,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們觀眾才得以看的如此投入吧!
ps4: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對于動畫或者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