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后期,最終滅亡魯國的諸侯為什么是楚國而不是齊國?
山東自古被稱為“齊魯大地”,這個名字來源于山東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兩個重要諸侯:齊國、魯國。齊國與魯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直是對冤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魯國最后肯定被齊國滅亡。

可是根據(jù)史書記載,最終滅亡魯國的不是世交(世仇)齊國而是楚國。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楚考烈王滅魯國。那么在戰(zhàn)國后期最終滅亡魯國的諸侯為什么是楚國而不是齊國呢?

其實齊國一直想滅亡魯國,但齊國與魯國的國力差距在齊桓公之前并不大,齊國還沒實力滅魯。齊桓公繼位后“尊王攘夷”,魯國是周天子的同宗并追隨齊國,齊桓公也沒有借口滅亡魯國。

齊桓公死后,齊國爆發(fā)了長達幾十年的諸子爭位內亂,一直顧不上滅亡魯國了。另外,魯國的外交相對成功,先后抱上晉國、楚國、吳國等等強大諸侯的“大腿”,搞得齊國也不敢滅亡魯國。

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先后與魏國、楚國、秦國爭霸天下,而滅亡魯國的戰(zhàn)略意義反而越來越小。對于齊國稱霸來說,宋國是比魯國戰(zhàn)略意義更大的目標,齊國對外擴張就變?yōu)椤八蜗若敽蟆薄?/p>
結果滅亡宋國引發(fā)五國合縱伐齊,導致齊國瀕臨亡國。齊國在復國后元氣大傷,自然打消了滅亡魯國的年頭。然而在齊國衰落后,楚國在秦國的攻勢下節(jié)節(jié)敗退,連起家的江漢平原都丟了。

丟了江漢平原的楚國將都城遷至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也轉為向東,而楚國向東發(fā)展的最佳目標就是魯國。再加上齊國衰落、三晉抗秦,魯國已經不可能找到保護傘了。
于是在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楚國出兵滅亡魯國。有意思的是,秦國在同一年滅了周天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