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神圣羅馬帝國(第六期)

2022-09-17 17:24 作者:七年大亂戰(zhàn)  | 我要投稿

哈布斯堡王朝

四、查理五世

查理五世

意大利作戰(zhàn)

(一)在祖父馬克西米利安大帝去世后查理五世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chǎn)業(yè),通過向選帝侯行賄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銀行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他在1519年戰(zhàn)勝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當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這時查理五世繼承的阿拉貢王冠包括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王國和撒丁王國,作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五世在意大利北部的幾個州享有主權,并擁有倫巴第鐵王冠(1530年獲得)。然而米蘭公國被法國控制,1515年法國在馬里尼亞諾戰(zhàn)役中戰(zhàn)勝瑞士,從斯福扎家族手中奪走米蘭。1521年在查理五世和教皇利奧十世結(jié)盟的支持下羅馬教皇軍隊成功地在米蘭重新安置斯福扎,一年后法國-瑞士聯(lián)軍在比科卡戰(zhàn)役失敗后被驅(qū)逐出倫巴第。1524年法蘭西國王弗朗西斯一世重新奪回主動權,當他穿越到倫巴第后米蘭和其他幾個城市再次遭到他的攻擊,只有帕維亞堅持下來。1525年2月24日查理五世率領的西班牙-德意志軍隊在帕維亞戰(zhàn)役中俘虜弗朗西斯一世并鎮(zhèn)壓他的軍隊,1535年弗朗切斯科二世去世,由于他沒有繼承人查理五世在已故公爵中最有影響力的朝臣之一馬西米利亞諾·斯坦帕的幫助下吞并這塊土地,使它成為一個空置的帝國國家。盡管在意大利戰(zhàn)爭中這些領土多次遭到入侵,但查理五世成功地占領它的所有意大利領土。此外哈布斯堡王朝在地中海的貿(mào)易一直受到奧斯曼帝國的干擾,1538年一個由所有意大利國家和西班牙王國組成的神圣聯(lián)盟成立,旨在將奧斯曼帝國趕回,但在普雷韋扎戰(zhàn)役中被擊敗。查理五世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海軍勝利,直到1571年查理五世死后在勒班陀海戰(zhàn)中才取得這一勝利。

(二)查理五世統(tǒng)治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與法國的沖突所占據(jù),法國發(fā)現(xiàn)自己被查理五世的帝國包圍,而它仍然在意大利保持野心。1520年查理五世訪問英國,他的姨媽阿拉貢的凱瑟琳敦促自己的丈夫亨利八世與查理五世結(jié)盟,1508年查理五世被亨利七世提名為嘉德勛位,他的嘉德勛位勛章仍保存在圣喬治教堂。1521年查理五世與英國和教皇利奧十世結(jié)盟來對抗法國和威尼斯,最終取得巨大成功,在1525年的帕維亞戰(zhàn)役中他將法國人趕出米蘭,打敗并俘虜弗朗索瓦一世。為了獲得自由弗朗索瓦一世在馬德里條約中將勃艮第割讓給查理嗚啊,以及放棄支持亨利二世對納瓦拉的主張。然而當弗朗索瓦一世被釋放時他讓巴黎議會譴責這項條約,因為它是在脅迫下簽署的。法國隨后加入教皇克萊門特七世與英國亨利八世、威尼斯人、佛羅倫薩人和米蘭人組成的白蘭地聯(lián)盟,以抵抗意大利的帝國統(tǒng)治。在隨后的戰(zhàn)爭中查理五世于1527年對羅馬進行殺戮,同年和對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實際監(jiān)禁阻止教皇廢除英國亨利八世和查理五世的姨媽阿拉貢凱瑟琳的婚姻,因此亨利八世最終與羅馬決裂,從而導致英國的宗教改革。1529年的《坎布雷條約》中由于是查理五世的姑姑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和弗朗索瓦一世的母親薩伏伊的路易絲談判達成的,因此被稱為“夫人合約”,弗朗索瓦一世放棄在意大利的主權要求,但保留對勃艮第的控制權。

(三)1536年米蘭的斯福扎公爵去世后查理五世不顧弗朗索瓦一世的主張將自己的兒子費利佩安插在公爵領地,這場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弗朗索瓦一世未能征服米蘭,但他成功地征服查理五世的盟友薩伏伊公爵的大部分土地,包括他的首都都靈。1538年在尼斯的休戰(zhàn)結(jié)束了戰(zhàn)爭,但只持續(xù)了很短的時間。戰(zhàn)爭在1542年恢復,弗朗索瓦一世與奧斯曼蘇丹蘇萊曼大帝結(jié)盟,查理再次與亨利八世結(jié)盟。盡管法國-奧斯曼艦隊征服尼斯,但法國無法向米蘭挺進,而由查理五世本人領導的英國-神羅聯(lián)軍對法國北部的聯(lián)合入侵雖然取得一些成功但最終被放棄,導致1544年又一次和平并恢復戰(zhàn)前的現(xiàn)狀。1551年查理五世與弗朗索瓦一世的繼承人亨利二世爆發(fā)戰(zhàn)爭,亨利二世在洛林取得勝利,在那里他俘獲梅茨,但是法國在意大利的進攻失敗。查理五世在這場戰(zhàn)爭中退位,把戰(zhàn)爭的進一步指揮權留給自己的兒子費利佩二世和他的兄弟神圣羅馬皇帝斐迪南一世。

突尼斯戰(zhàn)役

(一)查理五世與法國作戰(zhàn)的同時還不斷與奧斯曼帝國作戰(zhàn),1526年匈牙利在莫哈奇戰(zhàn)役中的失敗讓歐洲掀起一股恐怖浪潮,1529年奧斯曼帝國在包圍維也納時停止在中歐的進攻,隨后查理五世在多瑙河對岸發(fā)起反擊,然而1541年匈牙利中部和南部完全被奧斯曼帝國控制。早在14世紀阿拉貢西班牙人就有在阿爾及利亞沿海擁有小塊商業(yè)殖民地,許多自加泰羅尼亞和加的斯起航的船只都會將北非當做一個通向東方的特殊口岸,但在奧斯曼帝國勢力不斷擴張的16世紀下這個勢單力薄的據(jù)點很快就被土耳其人徹底鯨吞。此后更是成為穆斯林海盜的主要集散地,對基督徒控制下的馬耳他、土倫、西西里島和西班牙本土都構(gòu)成巨大威脅。

中世紀的阿拉貢王國

不過該階段歐洲人在北非也并不是毫無建樹,例如在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摩洛哥就有休達和丹吉爾之類的葡屬領地,位于阿爾及利亞東面的突尼斯也因懼怕土耳其人控制而迅速倒向西班牙王室。但此舉也很快惹來奧斯曼帝國打擊,讓原本的國王穆利·哈桑成為鄉(xiāng)間流亡者。而被蘇萊曼大帝委以重任的大海盜巴巴羅薩則順利將首府突尼斯城改造為自己的前進基地,距離不遠的馬耳他和隔海遙望的西西里島就處于該據(jù)點的輻射范圍之內(nèi)。

鑒于南方局勢的持續(xù)惡化,尚未從意大利戰(zhàn)爭脫身的哈布斯堡王朝也不得不將用兵的重心暫時調(diào)整到海上。當時的皇帝查理五世還同時兼任著西班牙國王,并享有眾多美洲殖民地的財富歸屬權,因此能從大征服者皮扎諾手中獲得200萬來自秘魯印加帝國的金幣,從而組建起陣容強大的遠征部隊。許多同樣忌憚于奧斯曼帝國西擴的歐洲勢力也在皇帝的邀請下加入聯(lián)盟,哪怕已經(jīng)和土耳其人開始秘密接洽的法國都保證不會在戰(zhàn)爭期間挑起新的軍事沖突。此外突尼斯城直接源自古代的迦太基,所以對當時的歐洲也存在象征價值。在那個崇尚古典歷史的文藝復興年代許多君主都渴望將自己的基業(yè)升格為新興羅馬,因此處于穆斯林異教徒控制下的北非之角是可以被用來證明自身實力的最好載體。特別是頂著神圣羅馬皇帝頭銜的查理五世,比其他競爭者都更有動力去非洲開疆拓土。

(二)535年5月查理五世率領398艘艦船和6萬名海陸軍士兵親征,其中有巴贊侯爵率領的西班牙分隊、安德烈亞·多里亞領銜的熱那亞分隊,還包括教皇國、那不勒斯與西西里人的參戰(zhàn)編隊和距離最近的馬耳他騎士團部隊。來自鄰國葡萄牙的貝雅公爵,也率領一支由31艘戰(zhàn)艦組成的精銳盟軍趕來助戰(zhàn)。相比之下作為目的地的突尼斯城新建港口只有100艘奧斯曼人的加萊槳帆船和萬名成分復雜的穆斯林守軍,他們手中不乏火器卻缺乏熟練度,除了靠躲在堡壘工事內(nèi)堅守待援,幾乎沒可能在大規(guī)模會戰(zhàn)中挫敗來犯之敵。

奧斯曼人繪制的突尼斯城地圖

6月1日帝國聯(lián)軍利用自己占壓倒性的數(shù)量優(yōu)勢開始正面強攻作業(yè),身為艦隊主力的西班牙-熱那亞分隊首先攻擊在港口處布防的奧斯曼戰(zhàn)船。盡管土耳其槳帆船與歐洲同行們的座駕如出一轍,還是在火力層面要遜色一點。因此只能靠碩大的鐵鏈鎖住航道,并用安裝有大炮的拉古萊特城堡加固防御。然而隨貝雅公爵加盟的葡萄牙人卻祭出裝有366門青銅艦炮的博塔弗戈號蓋倫船,這艘強大的戰(zhàn)艦只依靠自身的重量便加速撞斷鐵鏈。隨后又和裝有50門炮的西班牙大帆船圣安娜號聯(lián)手,抵近轟擊對方的炮兵陣地與堅固要塞。其他基督教戰(zhàn)艦也趁機蜂擁而入,橫掃退守內(nèi)港的穆斯林戰(zhàn)艦,并順利將第一批陸戰(zhàn)隊送上非洲海岸。

裝有366門炮的博塔弗戈號蓋倫帆船

面對如此強悍的火力侵襲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拉古萊特城堡很快就變成廢墟,殘存的奧斯曼守軍紛紛從被動挨打的船上撤離并向著突尼斯主城方向奔逃,由于他們的迅速潰敗讓海雷丁·巴巴羅薩親自布局的防御在瞬間徹底崩潰。為了挽回頹勢更多土耳其火槍手與柏柏爾人仆從軍被分批派往港口,盡全力阻擋基督徒聯(lián)軍的登岸行動,但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直面由阿爾巴公爵率領的萬名西班牙-德意志部隊。盡管土軍在此前的匈牙利盆地多有交鋒,但這次基督教陣營卻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有優(yōu)勢,結(jié)果配有大量槍炮、復合弓與奴仆的土軍還是沒法在地勢平坦的突尼斯海岸壓制對手,特別是當槍矛林立的大方陣徐徐逼來后普遍缺乏近戰(zhàn)部隊掩護的土軍還是被迅速擊退。

(三)眼看守住自己的新基地無望后巴巴羅薩率麾下數(shù)千名土耳其士兵開跑,退到基礎更加穩(wěn)固的阿爾及利亞待命。他當初奉蘇丹之命打造的艦隊基本都成為查理五世的戰(zhàn)利品,查理五世志得意滿地踏上非洲大地,將已經(jīng)完全聽命于自己的穆利·哈桑給重新扶上王位。作為對北非海盜的報復和震懾穆斯林世界需要,查理五世下令士兵在入城后大開殺戒,因此造成3萬人的死亡,但也有9000名被擄掠來的基督教奴隸重獲自由。最后查理五世還是因受不炎熱天氣和大量尸體造成的惡臭,迅速帶著堪比非洲征服者美譽返回歐洲。盡管基督教聯(lián)盟取得一定的勝利,但蘇萊曼大帝還是贏得地中海的統(tǒng)治權。

巴巴羅薩在1538年普雷韋扎海戰(zhàn)和1560年杰爾巴島之戰(zhàn)勝利后,奧斯曼帝國的正規(guī)艦隊開始統(tǒng)治東地中海,這兩次勝利使西班牙海軍陸戰(zhàn)隊遭受嚴重的損失。與此同時穆斯林的巴巴里海盜在蘇丹的授權和監(jiān)督下行動,經(jīng)常摧毀西班牙和意大利海岸來削弱西班牙的貿(mào)易和破壞哈布斯堡政權的基礎。1536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與蘇萊曼大帝結(jié)盟對抗查理五世,當弗朗索瓦一世在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平條約時他在1542年再次與奧斯曼帝國結(jié)盟,雙方結(jié)成法奧同盟。1543年查理五世與亨利八世結(jié)盟,迫使弗朗西斯一世簽署休戰(zhàn)協(xié)議。1547年查理五世與奧斯曼帝國簽署一項屈辱性的條約,以從奧斯曼戰(zhàn)爭的巨額開支中獲得一些喘息的機會。查理五世向薩法維王朝提議開辟第二條戰(zhàn)線對抗奧斯曼帝國,試圖建立哈布斯堡-波斯聯(lián)盟。雖然接觸是積極的但由于距離太遠而變得困難,實際上薩法維王朝確實與奧斯曼帝國發(fā)生沖突,還迫使奧斯曼帝國分割其軍事資源。

奴隸貿(mào)易

(一)在查理五世統(tǒng)治期間美洲的卡斯蒂利亞領土被赫爾南·科爾特斯和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等征服者大大擴展,他們征服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并在1519年至1542年間將其并入帝國,還成為新西班牙和秘魯?shù)目偠?。再加?522年麥哲倫遠征隊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這些成功使查理五世相信自己成為基督教世界領袖的神圣使命,盡管基督教世界仍然感受到來自伊斯蘭教的巨大威脅。這些征服也幫助鞏固查理五世的統(tǒng)治,為國庫提供大量的黃金。當?shù)匚靼嘌廊藦娏曳磳?,因為它假定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平等。當?shù)厝讼胍耆刂苿趧恿?,于是?5世紀70年代費利佩二世統(tǒng)治下獲得勞動力。

(二)1518年8月28日查理五世頒布一項憲章,授權將奴隸從非洲直接運送到美洲。在此之前(至少從1510年開始)非洲奴隸通常被運到卡斯蒂利亞或葡萄牙,然后被轉(zhuǎn)運到加勒比海。查理五世決定建立一個從非洲到美國的直接的、經(jīng)濟上更可行的奴隸貿(mào)易,這從根本上改變跨大西洋奴隸貿(mào)易的性質(zhì)和規(guī)模。1528年查理五世將委內(nèi)瑞拉省的一個特許權轉(zhuǎn)讓給巴塞洛繆訴韋爾瑟,以補償他無力償還所欠的債務。租界被稱為克萊因威尼斯(小威尼斯),在1546年撤銷。1550年查理在瓦拉多利德召開一次會議,以審議對新大陸土著居民使用武力的道德問題,其中包括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等人物。早在1520年查理五世就提出在巴拿馬修建美洲地峽運河的想法,但沒能實現(xiàn)。

宗教改革問題

(一)查理五世為天主教奉獻全部忠誠乃至狂熱,他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并企圖建立一個“世界天主教帝國”。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傳喚馬丁·路德參加沃爾姆斯宗教會議(許諾保證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這次會議上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為非法(1521年沃爾姆斯敕令)。盡管如此但查理五世的信守諾言讓馬丁·路德自由離開這座城市,智者弗雷德里克是薩克森州的選舉人和路德的保護者,對飲食的結(jié)果感到惋惜。在從沃姆斯回來的路上路德被弗雷德里克的手下綁架,被藏在瓦特堡一座遙遠的城堡里。在那里他開始研究圣經(jīng)的德語翻譯,路德教的傳播導致兩次主要的起義,分別是1522-1523年的騎士起義和1524-1525年托馬斯·蒙策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親帝國的斯瓦比亞聯(lián)盟與害怕社會叛亂的新教王子一起恢復秩序,而查理五世則使用赦免的手段來維持和平。

(二)此后查理五世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奉行與路德會和解的政策。1530年奧格斯堡帝國議會應查理五世皇帝的請求決定三個問題:保衛(wèi)帝國免受奧斯曼帝國的威脅;與政策、貨幣和公共福利有關的問題;關于基督教的分歧達成某種妥協(xié),并有機會應對德國的形勢。6月20日查理五世宣布國會的開幕,它產(chǎn)生許多結(jié)果,最明顯的是1530年宣布的路德財產(chǎn)被稱為奧格斯堡懺悔。路德教的中心文件提交給皇帝,路德的助手菲利普·梅拉希頓更進一步向查理五世提交路德·奧格斯堡的供詞,但查理五世強烈反對。1531年新教王子組成施馬爾卡爾同盟,1532年查理五世承認該聯(lián)盟,并有效地中止紐倫堡的法令。停擺要求新教徒繼續(xù)參加針對土耳其人和法國人的帝國戰(zhàn)爭,并推遲宗教事務,直到教皇召集天主教會的一個普世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由于教皇推遲組織總理事會查理五世決定組織一次德國峰會,并于1541年主持天主教徒和路德會之間的雷根斯堡會談,但沒有達成妥協(xié)。1545年特倫特議會終于成立,反改革運動也開始。天主教的倡議得到神圣羅馬帝國一些王子的支持,然而施馬爾卡爾迪奇聯(lián)盟拒絕承認該委員會的合法性和天主教王子的被占領土,因此查理五世宣布施馬爾卡爾迪奇聯(lián)盟為非法,并在1546年對其展開敵對行動。第二年他的部隊將聯(lián)盟的部隊趕出德國南部,并擊敗選舉人,薩克森的約翰·弗里德里希和黑森的菲利普在繆爾堡戰(zhàn)役中都被俘虜。在1548年奧格斯堡過渡時期查理五世創(chuàng)造一個解決方案,給予新教徒一定的津貼,直到特倫特委員會恢復團結(jié)。然而雙方成員都對過渡時期表示不滿,一些人積極反對。

(四)1550年在路德會教徒的參與下議會重新開放,查理五世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建立帝國法院,其距離特倫特足夠近以便自己跟蹤辯論的演變。1552年新教王子與法國亨利二世結(jié)盟后再次反叛,第二次施馬爾卡爾戰(zhàn)爭開始。薩克森的莫里斯在第一次沖突中為帝國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他轉(zhuǎn)而支持新教,繞過帝國軍隊后直接進軍因斯布魯克,目標是奪取皇位。查理五世在一次襲擊中被迫逃離該市,在半清醒的狀態(tài)下勉強活到維拉奇。查理五世未能從法國人手中奪回梅茨,于是在他統(tǒng)治的最后幾年回到低地國家。1555年他指示自己的兄弟斐迪南一世以自己的名義簽署《奧格斯堡和約》,這些協(xié)議導致德國天主教和新教君主國之間的宗教分裂。《奧格斯堡和約》主要內(nèi)容有:帝國各邦均不得以宗教理由挑起戰(zhàn)爭;承認路德宗和舊教(天主教)的信仰自由,路德宗新教和舊教同權平等;根據(jù)“教隨國定”原則,諸侯在其領地內(nèi)享有決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力;加爾文教、再洗禮教派等新教教派不予承認;在帕紹條約(1552年8月2日)以前被新教諸侯所占的教產(chǎn)可由其繼續(xù)占有。另外天主教會提出凡改信路德教的諸侯必須放棄其原來的公職、土地和收入,但被新教諸侯拒絕,故該項條款雙方未達成協(xié)議。

婚姻方面

(一)1507年12月21日查理五世與11歲的瑪麗·都鐸訂婚,瑪麗是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的女兒,也是未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妹妹。然而在英國政治家托馬斯·沃爾西的建議下亨利八世于1513年取消婚約,麗于1514年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查理五世登上西班牙王位后抵達卡斯蒂利亞后不久就開始婚姻談判,卡斯蒂利亞的貴族們表達希望查理五世與葡萄牙的表親伊莎貝拉結(jié)婚。伊莎貝拉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女兒,她的母親是阿拉貢的瑪麗亞,瑪麗亞是查理五世的母親瘋女胡安娜的妹妹。貴族們希望查理五世與擁有卡斯蒂利亞血統(tǒng)的公主結(jié)婚,而與伊莎貝拉的婚姻將確??ㄋ沟倮麃喓推咸蜒乐g的聯(lián)盟。然而這位18歲的國王并不急于結(jié)婚,他無視貴族們的建議,探索其他的婚姻選擇。1518年查理五世沒有娶伊莎貝拉,而是讓姐姐埃萊奧諾雷嫁給伊莎貝拉的鰥居父親曼努埃爾國王。

(二)1521年在弗蘭德斯顧問(特別是威廉·德克羅)的建議下查理五世與自己的另一位表親瑪麗(未來的英國女王瑪麗一世)訂婚,瑪麗是查理五世的小姨阿拉貢的凱瑟琳和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這樣以確保與英國結(jié)盟。然而這一訂婚是非常有問題的,因為瑪麗當時只有6歲(比查理小16歲),這意味著他要等她長大才能結(jié)婚。1525年查理五世不再對與英國結(jié)盟感興趣,也迫不及待地要有合法的子女和繼承人。在帕維亞戰(zhàn)役中獲勝后查理五世放棄與英國結(jié)盟的想法并取消與瑪麗的訂婚,決定與伊莎貝拉結(jié)婚并與葡萄牙結(jié)盟。他寫信給伊莎貝拉的哥哥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簽訂一份雙重婚姻合同,查理五世將娶伊莎貝拉,若昂將娶查理五世最小的妹妹奧地利的卡塔琳娜。與伊莎貝拉結(jié)婚對查理五世來說更為有利,因為她在年齡上更接近他,而且世西班牙語說得流利,并為他提供90萬葡萄牙克魯扎多的非常豐厚的嫁妝,這將有助于解決意大利戰(zhàn)爭帶來的財政問題。

(三)1526年3月10日查理五世和伊莎貝拉在塞維利亞的阿爾卡扎爾宮會面,這段婚姻原本是一種政治安排,但在第一次見面時這對夫婦就深深地陷入了愛河,伊莎貝拉以自己的美貌和魅力迷住皇帝。就在同一天晚上他們在大使館舉行一個安靜的婚禮,婚禮之后查理五世和伊莎貝拉在格拉納達的阿罕布拉度過一個漫長而快樂的蜜月。查理五世于1527年開始修建屬于自己的宮殿,希望在阿罕布拉宮建立一個適合皇帝和皇后的永久住所,然而這座宮殿在他們有生之年并沒有完工,直到20世紀末才有屋頂。盡管皇帝因海外政治事務長期缺席,但這段婚姻還是美滿的,因為雙方都忠于對方?;屎笤谡煞蛉毕陂g擔任西班牙攝政王,她證明自己是一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和統(tǒng)治者,她的許多政治成就和決策給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段婚姻持續(xù)了13年,直到1539年伊莎貝拉去世?;屎笤诘谄叽螒言械牡谌齻€月發(fā)燒并催生產(chǎn)前并發(fā)癥,導致她流產(chǎn)一個死胎。由于感染她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兩周后她于1539年5月1日去世,享年35歲。妻子的死讓查理五世非常悲痛,把自己關在一個修道院里兩個月,在那里他孤獨地為她祈禱和哀悼。查理五世從未從伊莎貝拉的死中恢復過來,余生都穿著黑色的衣服以表示自己的永恒哀悼。而且與當時的大多數(shù)國王不同的是他從未再婚,為了紀念他的妻子查理五世委托畫家提香為伊莎貝拉繪制幾幅遺作,查理旅行時隨身攜帶這些畫,這些畫是他退休后隨身攜帶的1557年被送到尤斯特修道院。1540年查理五世為了紀念伊莎貝拉委托佛蘭芒作曲家托馬斯·克雷奎隆創(chuàng)作新的音樂,克里奎隆為紀念皇后而寫了一首《私人彌撒》,它表達皇帝的悲痛和偉大的愿望,那就是與他心愛的妻子團聚。

離奇退位

(一)作為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查理五世還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他在位期間西屬美洲的殖民地大大擴充,智利和秘魯被西班牙人占領,使西班牙成為當時的海上霸主。1554年至1556年間查理五世逐漸將哈布斯堡帝國分為西班牙帝國和德奧帝國,他的退位發(fā)生在庫登堡宮,因此被稱為“布魯塞爾退位”。首先他在1554年7月25日放棄西西里島和那不勒斯的王位,這兩個地方都是教皇的封地,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兒子費利佩。費利佩已經(jīng)在1540年和1546年秘密前往米蘭,但直到1554年皇帝才將其公之于眾。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退位后教皇朱利葉斯三世于10月2日將那不勒斯王國交給費利佩,并于11月18日將西西里王國交給費利佩。1555年10月25日查理向荷蘭眾議員宣布自己在四十年前獲得解放的皇宮大會堂重聚,為即將擁有這些領土的兒子退位,并打算從所有領土上下臺。1556年1月16日查理五世把西班牙和美洲的西班牙帝國交給費利佩,8月3日他將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交給弟弟費斐迪南,直到1558年在法蘭克福聚集的王子選舉人和1559年的教皇才承認這一繼承權。

(二)根據(jù)學者的說法查理五世決定退位的原因有很多,1555年德國的宗教分裂得到批準,西班牙的財政狀況在他統(tǒng)治結(jié)束時因通貨膨脹而破產(chǎn),意大利戰(zhàn)爭在法國亨利二世的襲擊下復蘇,奧斯曼人在地中海和西班牙的不斷推進歐洲中部。而且他的健康狀況日漸衰弱,特別是痛風的發(fā)作。查理五世患有下顎突出綜合征,這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在后來的哈布斯堡世代中變得更為嚴重,因此被稱為哈布斯堡下頜。這種畸形可能是由于家族長期的近親繁殖所造成的,這種近親繁殖是家族成員之間反復通婚的結(jié)果,當時的皇室為了維持王朝對領土的控制而普遍實行這種做法。查理還患有癲癇癥和嚴重的痛風,大概是由于飲食主要是紅肉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痛風從疼痛發(fā)展到致殘,退休后他坐在轎子里被抬到圣尤斯特修道院。為了方便他進入房間,修道院專門為他建造一個坡道。

(三)1556年9月查理五世離開低地國家,在匈牙利的瑪麗和奧地利的埃萊奧諾雷的陪同下航行到西班牙。1557年查理五世來到埃斯特里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他繼續(xù)廣泛通信,對帝國的情況保持著興趣,同時患有嚴重的痛風。他獨自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修道院里,四周都是提香的畫,墻上掛滿鐘,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統(tǒng)治時期和他缺乏時間的象征。在他死前的六個月內(nèi)查理五世提前舉行自己的葬禮,葬禮上有裹尸布和棺材,之后他從棺材里站起來回到自己的公寓。1558年8月查理五世患上嚴重的疾病,后來發(fā)現(xiàn)是瘧疾。1558年9月21日凌晨查理五世在烏斯特去世,享年58歲,直到死時他手中仍然拿著妻子伊莎貝爾去世時一直拿著的十字架。查理五世利用社會矛盾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統(tǒng)一的專制王權,使西班牙得以爭霸于歐洲,但無法改變神圣羅馬帝國的松散狀態(tài)。

五、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匈牙利戰(zhàn)爭

(一)1503年3月10日斐迪南一世出生于西班牙的阿爾卡拉·德·海納勒斯,是卡斯蒂利亞女王瘋女胡安娜一世與國王美男子腓力一世次子。胡安娜一世來自特拉斯塔馬拉家族,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與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女兒,腓力一世則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與勃艮第的瑪麗的長子。斐迪南一世由外祖父費爾南多二世撫養(yǎng)長大,他因在西班牙出生、長大、接受教育而從來不學德語。根據(jù)1515年維也納第一次代表大會的規(guī)定斐迪南一世于1515年7月22日與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勞斯二世的女兒安娜結(jié)婚,因此他的妹夫波西米亞與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在1526年8月29日的莫哈克戰(zhàn)役中去世后斐迪南一世按照規(guī)定繼承這兩個王國。1526年10月24日波希米亞議會在赫拉德塞議長亞當?shù)挠绊懞驮诖_認遺產(chǎn)傳統(tǒng)特權的條件下選舉斐迪南一世為波希米亞國王,并將哈布斯堡宮廷遷往布拉格。由于國會拒絕承認斐迪南一世為王國的世襲君主,這一成功只是局部的。在1527年的塞廷選舉中克羅地亞貴族一致選舉斐迪南一世為國王,并確認他和他的繼承人的繼承權。作為王位的回報斐迪南一世承諾在克羅地亞人與匈牙利王國聯(lián)合時,尊重克羅地亞人的歷史權利、自由、法律和習俗,并保衛(wèi)克羅地亞不受侵犯奧斯曼帝國入侵。

(二)1518年夏斐迪南一世被派往佛蘭德斯,他的兄長查理五世作為前一個秋天被任命西班牙國王的卡洛斯一世抵達西班牙,他回來指揮他兄弟的艦隊,但途中被風吹離航線,在愛爾蘭的金塞爾待了四天才到達目的地。隨著祖父馬克西米利安大帝的去世和他時年19歲的兄長查理五世在1519年獲得神圣羅馬皇帝的頭銜,斐迪南一世被委托管理奧地利的世襲土地,大致上就是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1521年到1564年斐迪南一世成為奧地利大公,雖然他支持自己的哥哥,但是也設法加強自己的王國。通過在晚年使用德語和并采納德國文化,他與德國領土上的王子們關系密切。

(三)在匈牙利拉約什二世的秘書尼古拉斯·奧拉胡斯加入斐迪南一世的政黨,但仍與斐迪南一世的妹妹、拉約什二世的遺孀瑪麗王后保持聯(lián)系。1526年12月斐迪南一世在波茲松通過議會被選為匈牙利國王,由于大片匈牙利國土被奧斯曼帝國占領,斐迪南一世實際僅能控制匈牙利的一小部分。不久匈牙利的王位成為斐迪南一世和特蘭西瓦尼亞的總督約翰·扎波利亞之間王朝爭端的主題,他們得到匈牙利王國貴族不同派系的支持,斐迪南一世也得到自己的兄弟查理五世皇帝的支持。斐迪南一世在1527年9月的塔爾卡爾戰(zhàn)役和1528年3月的斯齊納戰(zhàn)役中擊敗扎波利亞,扎波利亞逃離匈牙利并向奧斯曼蘇丹蘇萊曼大帝申請支持,此舉使匈牙利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1529年蘇萊曼大帝得到利用匈牙利的支持對斐迪南一世的首都維也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雖然沒有成功但斐迪南一世也被迫波希米亞避難。1533年奧斯曼人又一次維也納,但依然以失敗告終。那一年斐迪南一世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和平,將匈牙利分為西部的哈布斯堡地區(qū)和東部的約翰·扎波利亞領地,扎波利亞領地實際上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

(四)1531年德意志選侯選舉斐迪南一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使他成為查理五世皇帝的直接繼承者。1538年在納格瓦拉德條約中斐迪南一世誘導沒有孩子的扎波利亞任命他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在1540年扎波利亞臨死前有了一個兒子,名叫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他很快被議會選為國王。斐迪南一世因此入侵匈牙利,但攝政王弗拉特·喬治·馬丁努齊呼吁奧斯曼帝國給予保護,蘇萊曼大帝于1541年進軍匈牙利并圍攻布達,不僅把斐迪南一世趕出匈牙利中部,還迫使斐迪南一世同意為他在匈牙利西部的土地進貢。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也得到他的外祖父、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一世的支持,但在1543年西吉斯蒙德一世與哈布斯堡王朝簽訂一項條約使波蘭成為中立國,奧古斯都王子與斐迪南一世的女兒奧地利的伊麗莎白結(jié)婚。蘇萊曼大帝將特蘭西瓦尼亞和東匈牙利皇室分給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于是他成為東匈牙利王國,由他的母親伊莎貝拉·賈吉奧攝政。而馬丁努齊是真正的權力掌控者,但伊莎貝拉的敵對陰謀和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導致馬丁努齊改變主意。1549年他同意支持斐迪南一世的主張,帝國軍隊進軍特蘭西瓦尼亞。在1551年的《魏森堡條約》中,伊莎貝拉代表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同意放棄匈牙利國王的身份,并將王冠和王位移交給斐迪南一世。于是匈牙利王室和特蘭西瓦尼亞去找斐迪南一世,斐迪南一世同意承認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為特蘭西瓦尼亞的附庸王子,并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他。與此同時馬丁努齊試圖讓奧斯曼帝國高興,即使他們派遣軍隊作出回應。斐迪南一世的將軍卡斯塔爾多懷疑馬丁努齊犯有叛國罪,并在斐迪南一世的同意下殺死他。

(五)由于馬丁努齊此時是大主教和紅衣主教,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行為。教皇尤利烏斯三世宣布絕罰卡斯塔爾多和斐迪南一世,斐迪南在87篇通信中向教皇提出對馬丁努齊叛國的長期指控,得到116名證人的支持。教皇在1555年宣布斐迪南一世無罪,并取消逐出教會的禁令。匈牙利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斐迪南一世沒能把奧斯曼帝國趕出匈牙利。1554年斐迪南一世派奧吉爾·吉塞林·德布斯貝克到君士坦丁堡與蘇萊曼大帝討論邊境條約,但他沒有獲得成功。1556年議會將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送回匈牙利東部王位,直到1570年。德布斯貝克于1556年回到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嘗試得到成功。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分支在奧斯曼戰(zhàn)爭中需要匈牙利的經(jīng)濟實力,在奧斯曼戰(zhàn)爭期間前匈牙利王國的領土縮小70%,盡管有這些巨大的領土和人口損失規(guī)模較小,但飽受戰(zhàn)爭蹂躪的匈牙利王國在經(jīng)濟上仍然比奧地利或波希米亞王國更為重要,即使在16世紀末也是如此。在斐迪南一世的所有王國中,耗盡的匈牙利王國依舊是他當時最大的收入來源。

鞏固波希米亞權力

(一)由于斐迪南一世企圖利用捷克軍隊去鎮(zhèn)壓德國新教徒致使波希米亞在1547年發(fā)生叛亂,斐迪南一世在施馬爾卡爾登戰(zhàn)爭時期積極支持其兄查理五世反對德國新教諸侯。1552年新的宗教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他又充當查理五世與諸侯之間的調(diào)解人,查理五世卻在這次戰(zhàn)爭中失敗。當斐迪南二世在1620年控制波希米亞的土地時他們的宗教狀況非常復雜,德國信徒由天主教徒和路德會教徒組成,一些捷克人接受路德教,但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堅持烏得拉基教。一開始斐迪南一世接受這種情況,并給予波希米亞人相當大的自由。在15世紀40年代情況發(fā)生變化,在德國盡管迄今為止大多數(shù)新教王子都傾向于與皇帝談判,而且許多人支持皇帝的戰(zhàn)爭,但在這十年中他們變得越來越具有對抗性。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與帝國開戰(zhàn),許多波希米亞(德國或捷克)的新教徒或烏得拉基教徒也同情他們。斐迪南一世和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而是在1547年參加查理五世戰(zhàn)勝德國新教徒的戰(zhàn)役,同年他還擊敗波希米亞的一場新教起義,那里的莊園和大部分貴族拒絕他在德國戰(zhàn)役中的支持,這讓他在這個領域里增加自己的力量。斐迪南一世還試圖加強天主教在波希米亞土地上的地位,并贊成在那里安置耶穌會士。1547年斐迪南一世下令波希米亞軍隊向德國新教徒發(fā)起進攻,波希米亞的貴族開始反抗斐迪南一世。鎮(zhèn)壓起義后他采取限制波希米亞城市特權的報復措施,并引入一個新的皇家官員官僚機構(gòu)來控制城市當局。斐迪南是反宗教改革的支持者,并幫助領導天主教對他所認為的新教異端浪潮的反應。例如1551年他邀請耶穌會士到維也納,1556年到布拉格。最后在1561年斐迪南一世恢復布拉格大教區(qū),這是以前由于新教徒的成功而被清算。

(二)1650年后斐迪南一世在帝國范圍上贏得一些關鍵的勝利,與他的哥哥不同的是他反對勃蘭登堡-庫爾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并參與擊敗他的活動。這加上他在德國的行事方式,使斐迪南一世在新教王子中比皇帝更受歡迎,這讓他在解決帝國的宗教問題上發(fā)揮關鍵作用。在德國各州經(jīng)歷幾十年的宗教和政治動蕩后查理五世下令在奧格斯堡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國會,各州將在會上討論宗教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查理五世本人沒有出席,并授權其兄弟斐迪南一世采取行動并解決領土、宗教和地方權力爭端的特權。在2月5日開幕的會議上斐迪南一世哄騙、說服和威脅各代表后,就在9月25日頒布的三項重要原則達成協(xié)議。一個國家內(nèi)部的宗教統(tǒng)一原則是君主的宗教成為國家及其所有居民的宗教,那些不能遵守王子宗教的居民被允許離開,這是十六世紀的一個創(chuàng)新想法。各代表對這一原則進行詳細討論,在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審查問題和擬議的解決辦法后他們最終就這一原則的具體措辭達成一致意見。保留教會(教會保留)涵蓋教會國家的特殊地位,如果一個教會國家的主教改變他的宗教信仰,生活在該國的男女就不必這樣做。相反主教被期望辭去他的職務,盡管協(xié)議中沒有明確說明這一點?!鹅车夏闲浴贩Q如果改革宗從15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在那里實行,允許一些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居住在一起的混合城市和城鎮(zhèn),就免除騎士和一些城市對宗教統(tǒng)一的要求。它還保護皇室、騎士和一些城市的權威,以決定在他們的領土上宗教統(tǒng)一意味著什么。

查理五世退位

(一)1556年在盛大的慶典中查理五世將自己的土地和頭銜都讓給別人,西班牙、荷蘭、那不勒斯、米蘭和西班牙在美洲的屬地屬于他的兒子費利佩,可能是迫于諸侯的壓力或德意志的天主教不統(tǒng)一的局面的兩種原因,查理五世排除他的兒子費利佩二世成為皇帝的可能,這就永遠阻止德意志-西班牙統(tǒng)一體的出現(xiàn)。奧地利和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由斐迪南一世的后代繼承,當然他的后代也就喪失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權利。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在前一年談判過條約已經(jīng)擁有奧地利的土地,也將接替查理成為神圣的羅馬皇帝。這一過程已經(jīng)在1531年1月5日得到保證,當時斐迪南一世被選為羅馬人的國王,因此是在位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查理五世的選擇是恰當?shù)模M利佩在文化上是西班牙人,他出生在瓦拉多利德,在西班牙宮廷長大,他的母語是西班牙語,更喜歡住在西班牙。斐迪南一世對神圣羅馬帝國的其他王子很熟悉、很親密,盡管斐迪南一世也出生在西班牙,但自1531年起他就開始管理自己兄弟在帝國的事務。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斐迪南一世也受到改革宗的影響,他可能是神圣羅馬帝國有史以來最接近新教的皇帝。斐迪南一世一生名義上一直是天主教徒,盡管據(jù)說他拒絕在臨終前舉行臨終儀式,但其他歷史學家堅持認為他和他的兄弟一樣是天主教徒,傾向于將宗教視為政治領域之外的東西。

(二)查理五世的退位在帝國與法國和荷蘭的外交關系中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他將西班牙王國分配給費利佩時。在法國國王和他們的大臣們對哈布斯堡的包圍感到越來越不安,他們從德國邊境地區(qū)還甚至從一些新教國王那里尋求盟友反對哈布斯堡的霸權。在荷蘭菲利普在西班牙的升遷引發(fā)特殊的問題,為了和諧、秩序和繁榮查理五世沒有阻止宗教改革,而是容忍高度的地方自治。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和嚴格專制的親王費利佩對荷蘭人奉行侵略性的政治、經(jīng)濟和宗教政策,在他成為國王后不久導致荷蘭人的叛亂。費利佩的激進反應意味著西班牙哈布斯堡的軍隊或其雇傭的軍隊占領大部分的上省,西班牙軍隊和物資在所謂的西班牙路線上不斷地起起落落,從意大利北部穿過勃艮第的土地并往返于佛蘭德斯。查理五世退位并沒有自動使斐迪南一世成為神圣羅馬皇帝,查理五世于1556年1月退位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然而由于冗長的辯論和官僚程序讓帝國議會直到1558年5月3日才接受退位,從而使其合法有效。到那時為止查理五世依舊繼續(xù)使用皇帝的頭銜,帝國議會接受查理五世的退位后斐迪南一世才成為神圣羅馬皇帝。

如履薄冰

(一)斐迪南一世成為皇帝后他的統(tǒng)治比較安定,他小心地維持著與奧斯曼帝國的相對和平。斐迪南一世在匈牙利西部邊陲的統(tǒng)治權在后來被稱為匈牙利王室,作為奧地利、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王國的統(tǒng)治者斐迪南一世采取中央集權政策,并與當時的其他君主一樣建立一個絕對君主政體。1527年斐迪南一世頒布一部對哈布斯堡家族世襲領地有效的憲法,并在普雷斯堡為匈牙利、布拉格、波希米亞、布雷斯勞、西里西亞建立奧地利式的機構(gòu),但是來自匈牙利和捷克大貴族的反對并迫使斐迪南一世放棄將這些國家完全納入奧地利統(tǒng)治的做法,斐迪南一世于1559年承認這些機構(gòu)的獨立性,不受奧地利維也納政府的監(jiān)督。奧斯曼帝國入侵匈牙利后塞克斯費埃爾瓦爾這座傳統(tǒng)的加冕誠實被奧斯曼帝國占領,因此1536年匈牙利議會決定在普雷斯堡設立一個新的國王加冕典禮地點和議會會議地點。斐迪南一世提議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議會應該召集并與奧地利議會一起舉行辯論,但所有黨派都拒絕這樣的創(chuàng)新。1564年7月25日斐迪南一世在維也納去世,遺體葬于布拉格圣維圖斯大教堂。

六、馬克西米利安二世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

繼承之爭

(一)1527年7月31日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出生在維也納,父親是圣羅馬皇帝斐迪南一世,母親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兒安娜。1544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來到他伯父查理五世的布魯塞爾皇宮,開始受到西班牙天主教的影響跟隨查理五世參加1544年對法國的戰(zhàn)爭和1546年至1547年的施馬爾卡爾登戰(zhàn)爭,這是查理五世與新教派諸侯的施馬爾卡爾登聯(lián)盟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查理五世為捍衛(wèi)天主教的利益極力阻止對新教的認可。隨后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開始參與帝國的管理事務,1548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同查理五世的女兒瑪麗亞結(jié)婚,查理五世同時也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父親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是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同年開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作為帝國的代表攝政西班牙,直至1550年12月返回德意志參與帝國繼承權的討論。在此前的1531年德意志選侯已經(jīng)選舉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為“羅馬人民的國王”,使他成為查理五世皇位的繼承者。查理五世在1550年提出希望自己的兒子腓力(后來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繼承自己的皇位,但這一建議受到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反對。雙方達成一項協(xié)議,仍由斐迪南一世接替查理五世,腓力將繼承斐迪南一世,但是在腓力接任皇帝后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將作為羅馬人民的國王統(tǒng)治德意志。這項安排最終并沒有實施,但由于查理五世在繼承權問題上的固執(zhí)表現(xiàn),哈布斯堡家族兩個分支之間原本和諧的關系遭到嚴重的破壞。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對查理五世的舉動也耿耿于懷,逐漸開始反對查理五世,與此同時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將府邸搬到維也納,并投身于對奧地利的管理以抵御奧斯曼帝國。

(二)1548年9月13日查理五世在瓦拉多利德的讓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與自己的女兒(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堂妹)西班牙的瑪麗亞公主結(jié)婚,通過這場婚姻他的伯伯打算加強與哈布斯堡奧地利分支的聯(lián)系,也鞏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天主教信仰。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暫時擔任皇帝在西班牙的代表,但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樣擔任荷蘭德哈布斯堡的國家元首。令他憤慨的是斐迪南一世任命自己的弟弟斐迪南二世為波希米亞王國的行政長官,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作為未來國王的繼承權在1549年得到承認,他于1550年12月返回德國參加有關帝國繼承權的討論。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他伯伯的關系惡化了,因為查理五世再次被薩克森選舉人莫里斯領導的叛逆的新教王子所包圍,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腓力二世繼承他當皇帝。然而查理五世的兄弟斐迪南一世已經(jīng)被指定為下一個占有皇位,他和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一起反對這一建議。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尋求巴伐利亞的阿爾伯特五世公爵等德國王子的支持,甚至與薩克森的莫里斯和符騰堡的克里斯托夫公爵等新教領袖取得聯(lián)系。最終達成一個妥協(xié),腓力將接替斐迪南一世,但在斐迪南一世統(tǒng)治期間作為羅馬人德國王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將統(tǒng)治德國。這一安排沒有得到執(zhí)行,只是因為皇帝的堅持嚴重擾亂哈布斯堡家族兩個分支之間迄今為止存在的和諧關系。1552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所患的一種疾病被認為是哈布斯堡西班牙分支為了維護他的堂兄兼妹夫腓力二世的利益而投的毒,這兩個堂兄弟之間的關系很不穩(wěn)定。腓力從小就是西班牙人,一生中幾乎沒有出過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認為自己是典型的德國王子,并且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對西班牙人的強烈厭惡,他認為西班牙人是不寬容和傲慢的。腓力是矜持和內(nèi)斂的,但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外向和有魅力的。他對人道主義和宗教寬容的堅持使他與腓力產(chǎn)生分歧,腓力更致力于捍衛(wèi)天主教信仰。此外他被認為是一位有前途的指揮官,而腓力不喜歡戰(zhàn)爭,只親自指揮過一次軍隊。盡管如此,但兩人仍然致力于他們王朝的統(tǒng)一。

(三)1551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參加特倫特會議,第二年他在維也納的霍夫堡宮定居,并與包括大象蘇萊曼在內(nèi)的大批隨行人員一起凱旋而歸。當他的父親斐迪南一世與新教諸侯簽訂1552年的《帕索條約》并最終于1555年達成奧格斯堡和平協(xié)議時,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主要參與奧地利世襲土地的管理,并保衛(wèi)這些土地免受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在維也納他讓霍夫堡的住所與后來西班牙騎術學校所在地的文藝復興史泰爾堡翼一起擴建,還下令在沸騰中建造紐格布德宮,該法院與維也納大學關系密切,聘請植物學家卡洛斯·克魯斯和外交官奧吉爾·吉塞林·德布斯貝克等學者。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圖書館由雨果·布魯?shù)偎关撠煿芾?,后來成為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核心。他與他的宮廷管弦樂團一起實施羅馬作曲學派,然而由于卡佩爾邁斯特的經(jīng)濟原因他贏得喬瓦尼·皮爾魯吉·達·帕萊斯特里納的計劃失敗了。15世紀50年代維也納有5萬多居民,與布拉格和紐倫堡(4萬居民)一起成為中歐最大的城市。未來的波希米亞國王的宗教觀點一直有些不確定,他可能在年輕時學到一些路德教的東西,但他與幾位新教王子的友好關系大約是在討論繼承問題時開始的,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政治而非宗教考慮。然而在維也納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與塞巴斯蒂安·普法瑟非常親密,他是一位受海因里希·布林格影響的宮廷傳教士,對路德教有著強烈的傾向。他的宗教態(tài)度給他的父親帶來一些不安,人們普遍擔心他肯定會離開天主教堂。當他的父親斐迪南一世在1558年成為皇帝時他準備向教皇保羅四世保證,如果他邁出這一步他的兒子就不會繼承他的皇位。最后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名義上仍然是舊信仰的信徒,盡管他的觀點一直帶有路德教的色彩,直到他生命的盡頭。經(jīng)過幾次拒絕后他在1560年同意驅(qū)逐普法瑟,并開始再次參加天主教會的群眾。

同情新教

(一)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中唯一一位與天主教保持距離的皇帝,他更加傾向于新教,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他早期教育的影響,他曾師從于馬丁·路德的學生沃爾夫?qū)は枺恢钡?538年。受到良好教育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維也納人文主義的堅定擁護者,他同新教派諸侯聯(lián)系頻繁,在維也納期間他還和路德新教傳道士塞巴斯蒂安·普福澤(關系密切。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宗教信仰上的態(tài)度引起父親斐迪南一世的擔憂,他害怕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最終會徹底放棄天主教。加之馬克西米利安與查理五世因為先前繼承權矛盾所形成的對立,使得他與新教派諸侯,以及不滿查理五世的天主教派諸侯結(jié)成政治聯(lián)盟。1552年的諸侯叛亂后,馬克西米利安曾在薩克森的莫里茨公爵與查理五世之間斡旋。

(二)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對于帝國中立和和平的政策,使得帝國內(nèi)羅馬天主教和新教的爭斗在第一次宗教改革后獲得短暫的停息。但他對新教的同情引起他叔父查理五世和他父親斐迪南一世越來越大的不信任,并威脅到他的繼任。斐迪南一世在1558年成為皇帝后教皇保羅四世威脅斐迪南一世,如果他選一位支持新教的皇位繼承人那么教皇將不承認他的皇帝地位,這引起哈布斯堡家族內(nèi)部的矛盾。家族對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新教派諸侯卻沒有向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發(fā)出支援的信號。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最終妥協(xié),在1560年對外宣布自己信仰天主教,同意流放塞巴斯蒂安·普福澤,并開始參加天主教的宗教活動。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宗教中立政策和帝國的和平給羅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第一次宗教改革斗爭后得到一個喘息的空間,他的統(tǒng)治也看到新教在奧地利和波希米亞的高點,馬克西米利安不像他的繼任者從來沒有試圖壓制它。他拒絕將路德派主教的管理者投資于他們的帝國封地,這讓德國新教王子們感到失望。然而在個人基礎上他給予新教貴族禮拜的自由,并致力于羅馬天主教的改革,包括牧師結(jié)婚的權利。由于西班牙的反對,這個計劃失敗了。馬克西米利安童年接受良好的人文主義教育,對新教顯示出特別的好感,但最終出于政治前途的考慮放棄自己的信仰,公開宣布信仰天主教。但他因為反對查理五世,贏得新教派諸侯的好感。

(三)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是金羊毛騎士團的成員,早在1422年菲利普三世被英格蘭國王授予嘉德勛章,為了不觸犯名義上的領主法國國王菲利普三世謝絕這一榮譽。1430年1月10日菲利普三世為慶祝其與葡萄牙公主的聯(lián)姻以圣安德魯?shù)拿x創(chuàng)建金羊毛騎士團,但與嘉德騎士團不同的是金羊毛騎士團僅僅將圣安德魯日定為騎士團的主要節(jié)日,并沒有將主保圣徒繪于紋章上。和嘉德騎士一樣金羊毛騎士的人數(shù)也有限制,開始時為24人,1433年增為30人,1516年后增為50人。成為金羊毛騎士意為接受勃艮第大公的領主權,且不得加入其他類似騎士團。由于菲利普三世規(guī)定金羊毛騎士團領主必須在征詢金羊毛騎士后方能決定是否與他國作戰(zhàn),因此金羊毛騎士勛章很快就成為歐洲各種騎士勛章中地位最為尊貴者。1506年查理五世繼承勃艮第大公頭銜,標志著勃艮第公國正式并入神圣羅馬帝國,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也隨之轉(zhuǎn)移給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進一步規(guī)定金羊毛騎士如果犯罪必須由其他騎士聯(lián)合審理,除非有最少六名騎士同意,否則任何一名騎士不受逮捕。在審理期間受控者不受羈押,只是由其騎士予以軟禁。查理五世還規(guī)定只有天主教徒方可以加入金羊毛騎士團,查理五世死后該騎士團的領主權被轉(zhuǎn)交給其子腓力二世和其子孫,也就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任君主卡洛斯二世去世,西班牙王位落入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之手。隨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最終雙方各自頒發(fā)該勛位,導致該騎士團分為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個分支,但是不論該騎士團的領主權如何變化其證書始終都是以法語寫成。

金羊毛勛章

外交政策

(一)1562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被選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同年繼任。他向天主教派選侯表明自己對天主教的忠誠,同時又向新教派選侯保證,在成為皇帝后會公開表示接受新教,在他宣誓效忠天主教后他的地位得到教皇的認可。1563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又被選為匈牙利國王,1564年斐迪南一世去世后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加冕為神圣羅馬皇帝,同時上任波希米亞國王和匈牙利國王。他從哈布斯堡家族只繼承上奧地利、下奧地利、波希米亞和匈牙利西部,其他領地分給他的兄弟卡爾二世和斐迪南二世。剛剛加冕的馬克西米利安相信徹底的宗教改革是必須的,他有意準許神職人員結(jié)婚,但并沒有獲得教皇庇護五世的同意。在1566年3月的奧格斯堡帝國議會上人們普遍預計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會站在新教派的一邊,但他卻拒絕新教派諸侯提出的要求,雖然廣泛討論了日益嚴重的宗派主義,但卻沒有采取真正的壓制措施。這次會議的唯一一個結(jié)果是支持并援助再次爆發(fā)的土耳其戰(zhàn)爭,集結(jié)大規(guī)模的軍隊后馬克西米利安出兵保衛(wèi)疆土,德土兩國展開規(guī)模頗大的西蓋特瓦爾戰(zhàn)役。雙方的主力未及決戰(zhàn),年邁的奧斯曼蘇丹蘇里曼大帝卻在1566年9月病逝。帝國軍此時遭受瘟疫的折磨而戰(zhàn)力大減,加上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并非優(yōu)秀的統(tǒng)帥,因此土軍獲勝。但土軍因蘇丹病逝兩方于1568年休戰(zhàn),帝國繼續(xù)向奧斯曼帝國進貢,以換取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匈牙利王國西部和北部的和平。1568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再次試圖說服新教和天主教言和,但以失敗告終。在奧地利他給予新教派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不惜拒絕接受天主教大公會議通過的法令。

(二)與此同時腓力二世的兒子去世使得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或者他的兒子有可能繼承西班牙的王位,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同腓力二世的關系因此所緩和改善,他也越來越謹慎處理宗教事務。1570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將女兒安娜嫁給腓力二世,她成為腓力二世的第四個妻子。1570年在施派爾舉行的帝國議會上新教派的宗教訴求仍舊沒有得到滿足,容忍的政策并沒有給奧地利帶來和平。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請求各諸侯幫助帝國加強東部防御,并削減由于外族軍隊途經(jīng)德意志而產(chǎn)生的混亂,但是與會者并不愿意強固帝國的疆域,新教派諸侯反而將其看作是要阻止自己得到有著相同信仰的法蘭西和尼德蘭的幫助。會議并沒有促成實質(zhì)性的進展,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只贏得一小部分愿意保衛(wèi)奧地利的援助,他的力量畢竟是非常有限的,而當1571年教皇庇護五世要求他出兵攻打奧斯曼帝國時雖然并非出于他的自愿,他卻無法置身事外。帝國在東北歐的疆土受到威脅時,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仍舊保持克制。馬克西米利安曾參選波蘭國王失敗,先是他的兒子恩斯特在1573年輸給法國瓦盧瓦王朝的亨利三世,隨后在1575年自己又輸給斯特凡·巴托里。1576年10月12日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雷根斯堡去世,臨終時拒絕接受天主教的最后一次圣禮,以此表明自己的個人真實信仰是受到路德新教的深刻影響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妻子瑪麗亞生有9個兒子和6個女兒,其中魯?shù)婪蚨篮婉R蒂亞斯后來都成為神圣羅馬皇帝,女兒伊麗莎白嫁給法國瓦盧瓦王朝的查理九世。

七、魯?shù)婪蚨?/h1>
魯?shù)婪蚨?/figcaption>

(一)1552年7月18日魯?shù)婪蚨莱錾诰S也納,他父親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母親是查理五世的女兒瑪麗亞。魯?shù)婪蚨?1歲時來到西班牙跟隨自己的舅舅腓力二世在西班牙宮廷中接受嚴格的天主教教育,就這樣度過8年的時間。由于受到西班牙宮廷保守思想的約束使魯?shù)婪蚨赖男郧楣缕В氐綄m廷氛圍相對寬松的維也納后令他父親非常擔心,而他來自西班牙的母親卻認為魯?shù)婪蚨赖男袨槎饲f得體。魯?shù)婪蚨酪簧3种J?、神秘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喜歡在家消遣而不喜歡出游,甚至不愿意參加日常的國家事務接待等。魯?shù)婪蚨莱撩杂谡夹切g和煉金術,這在當時的文藝復興時期是社會主流。他的興趣愛好廣泛,包括騎馬、鐘表、收集珍寶、收藏藝術品等。魯?shù)婪蚨酪簧紱]有結(jié)婚,但有過多個情人,他與一個朝臣的女兒卡特日娜·斯特拉多瓦育有多個非婚孩子。魯?shù)婪蚪?jīng)常邀請畫家作畫,同時也熱衷于雕塑藝術和金匠。魯?shù)婪蚨缹Ξ敃r的藝術和科學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同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和約翰內(nèi)斯·開普勒聯(lián)系密切,先后任命他們?yōu)榛始姨煳膶W家編制星行表。后來開普勒在第谷·布拉赫觀測資料的基礎上,于1627年發(fā)表可以用來計算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動的《魯?shù)婪蛐切斜怼贰t數(shù)婪蚨朗峭瑫r代最大的收藏家之一,他的藝術收藏具有傳奇色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中布勒哲爾的畫作大多出自他的收藏。他是風格主義畫作的重要收藏者,還對石刻藝術情有獨鐘,他的石刻收藏在1648年布拉格之役時被瑞典人劫掠,如今散落到世界各地。魯?shù)婪蚨涝?602年命人完成的皇室皇冠,在1804年成為奧地利的皇冠。

年輕時的魯?shù)婪蚨?/figcaption>

(二)由于魯?shù)婪蚨啦辉赶驃W斯曼帝國妥協(xié),而且頑固地認為他可以通過一次新十字軍東征統(tǒng)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國家,1593年他開始一場同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到1606年,被稱為“漫長的戰(zhàn)爭”。期間的1604年他所統(tǒng)治的匈牙利發(fā)生叛亂,1605年魯?shù)婪蚨辣凰钠渌彝コ蓡T迫使將匈牙利事務的管理權交給他的弟弟馬蒂亞斯,馬蒂亞斯在1606年艱難地分別同匈牙利叛亂者和奧斯曼帝國達成和平協(xié)議。魯?shù)婪蚨缹Υ朔浅I鷼?,他認為馬蒂亞斯所作出巨大的讓步只是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準備重新對奧斯曼帝國開戰(zhàn)。但馬蒂亞斯爭取到匈牙利叛亂者的支持,迫使魯?shù)婪蚨婪艞壭傺览W地利和摩拉維亞的王位給馬蒂亞斯。被弟弟奪去所有實權的9個月后魯?shù)婪蚨烙?612年1月20日去世,去世時只剩下神圣羅馬皇帝這個空頭銜。馬蒂亞斯在1612年6月13日繼承魯?shù)婪蚨赖幕饰唬?618年5月布拉格發(fā)生了第二次“擲出窗外事件”,波希米亞新教派為捍衛(wèi)先前魯?shù)婪蛭募x予他們的權利將兩名皇帝的使者扔出窗外,從而引發(fā)三十年戰(zhàn)爭(1618年—1648年)。

八、馬蒂亞斯

馬蒂亞斯

(一)馬蒂亞斯出生于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西班牙的瑪麗亞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兄弟有魯?shù)婪蚨?、奧地利的恩斯特、馬克西米利安三世、阿爾布希雷特(托萊多大主教,后來成為尼德蘭總督阿爾布雷希特七世)和文策爾大公(卡斯蒂利亞馬耳他教團的大主教)。他還有六個姐姐,通過姐姐安娜的婚姻他與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有親密的關系(他也是馬蒂亞斯的親舅舅),他的另一個姐姐伊麗莎白與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結(jié)婚。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死后王室的財產(chǎn)和財產(chǎn)全部轉(zhuǎn)移給魯?shù)婪蚨?,他的兄弟們(包括馬蒂亞斯)得到一定的補償,比如現(xiàn)金、養(yǎng)老金和任命教會或國家職位。馬蒂亞斯迎娶蒂羅爾的安娜,安娜是他的叔叔奧地利的斐迪南二世大公的女兒,由于斐迪南二世沒有合法的男性后代,所以當他去世后馬蒂亞斯通過妻子成為他的繼承人,然而這段婚姻沒有幸存的子女。

(二)1583年馬蒂亞斯回到奧地利并在林茨定居,他幾次試圖當選為主教,但都沒有成功。1586年馬蒂亞斯在繼承波蘭王位的談判同樣失敗。他還申請蒂羅爾和奧地利的攝政權,直到他的兄弟恩斯特在1593年被任命為尼德蘭總督時馬蒂亞斯才得以確保對奧地利的統(tǒng)治。馬蒂亞斯立即面臨著在新教宮廷中大力倡導他們的宗教權利的挑戰(zhàn),長期的奧斯曼戰(zhàn)爭導致的高稅收和軍隊的增加加劇這些問題。在1595年和1597年上奧地利和下奧地利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起義者希望與皇帝談判,馬蒂亞斯利用雇傭兵迫使叛亂分子向自己投降。起義平息后馬蒂亞斯的宗教政策發(fā)生變化,如果以前他的宮廷里有新教徒的話他現(xiàn)在就走上嚴格的反宗教改革的道路。自1599年以來他的大臣一直是主教兼維納·紐施塔特的行政長官梅爾基奧爾·赫勒,他也是反改革運動的支持者。馬蒂亞斯在1594和1598年分別任命他為奧斯曼戰(zhàn)爭的名義總司令和駐匈牙利的帝國代表。

(三)哈布斯堡家族非常關切地觀察到年邁皇帝的心理日漸衰退,恩斯特于1595年去世后馬蒂亞斯成為大公中年齡最大的。從1599年起馬蒂亞斯徒勞地敦促沒有孩子的皇帝安排他的繼承權,因為他每次都被拒絕。馬蒂亞斯起初避免與皇帝爭吵,但克萊斯主教敦促他在與魯?shù)婪蚨赖臎_突中掌握指揮權。1600年11月馬提亞斯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三世和斐迪南在肖特溫簽署一致反對皇帝的協(xié)議,1606年4月25日他們宣布魯?shù)婪蚨酪呀?jīng)精神失常,任命馬蒂亞斯為家族首領并開始驅(qū)逐魯?shù)婪蚨?。正是馬蒂亞斯而不是皇帝促成茨西瓦托羅克與奧斯曼帝國的和平,1606年通過給予匈牙利的宗教自由結(jié)束匈牙利的沖突,并保障特蘭西瓦尼亞人將來選舉自己獨立親王的權利。隨著動蕩在匈牙利重新出現(xiàn)并蔓延到摩拉維亞和奧地利的部分地區(qū),馬蒂亞斯試圖利用這一反對派與皇帝進行權力斗爭。1608年他加入匈牙利的反叛議會,1608年4月馬蒂亞斯向布拉格進軍并包圍這座城市。雖然無法完全贏得波希米亞的遺產(chǎn),但他迫使魯?shù)婪蚨勒勁校⒃?608年6月簽署和平條約。這導致權力的重新分配,魯?shù)婪蚨勒碱I波希米亞、西里西亞和盧薩蒂亞,馬蒂亞斯占領匈牙利、奧地利和摩拉維亞。然而接管權力并沒有按照慣例進行,馬蒂亞斯作為新君主在他們正式向他致敬之前并沒有保證同伙的特權,他試圖推翻命令,這導致所謂的朝拜糾紛。由于奧地利和摩拉維亞的大多數(shù)莊園都是新教徒,他們的貴族隨后成立強大的霍納聯(lián)邦,并僅在他們的宗教權利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表示敬意?;艏{聯(lián)邦一直存在到三十年戰(zhàn)爭開始。

(四)馬蒂亞斯于1611年5月23日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并在魯?shù)婪蚨烙?612年1月20日去世后當選為神圣羅馬皇帝。1611年12月4日他與堂妹蒂羅爾的安娜結(jié)婚,然而這對夫婦未能生育子女,據(jù)稱馬蒂亞斯是奧地利一個名叫馬蒂亞斯的私生子的父親,母親則不詳。1612年以后,法院和行政機構(gòu)逐漸從布拉格遷往維也納。新皇帝對藝術的興趣不如魯?shù)婪蚨?,大多?shù)宮廷藝術家很快就對他的宮廷置之不理,然而馬蒂亞斯與畫家盧卡斯·范·瓦爾肯伯奇保持著密切的關系。皇帝的妻子在維也納建立教堂和皇家墓穴以作為哈布斯堡家族未來的埋葬地點,據(jù)稱馬蒂亞斯在今天的舍恩布倫宮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處泉水。據(jù)說從他的一句話“瞧多么美麗的春天”中它就成這個地區(qū)和宮殿的同名詞。馬提亞斯入主帝國后他的王位被克萊斯所控制,他希望在神圣羅馬帝國內(nèi)的天主教和新教國家之間達成妥協(xié)以加強統(tǒng)治。馬蒂亞斯已經(jīng)被迫向奧地利和摩拉維亞以及匈牙利的新教徒提供宗教讓步,因為當時他與新教徒結(jié)盟反對魯?shù)婪蚨馈qR蒂亞斯囚禁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和達爾馬提亞的總司令、將軍格奧爾格·凱列維奇,自1602年以來他一直在特蘭西瓦尼亞擔任男爵,但很快又讓他重獲自由。馬蒂亞斯的和解政策遭到更加頑固的天主教哈布斯堡人的反對,特別是馬蒂亞斯的兄弟馬克西米利安大公,他希望確保斐迪南大公(后來的斐迪南二世皇帝)的繼承權。新教波希米亞人擔心他們的宗教自由,強烈反對所有天主教官員,這場爭論在波希米亞新教起義中達到頂點,也激起馬克西米利二世安監(jiān)禁克萊爾和修改他的政策。然而馬蒂亞斯由于年老體弱他無法阻止馬克西米利安派系的接管,1619年3月20日他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62歲。斐迪南二世此時已在1617年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和在1618年匈牙利國王,又接替馬蒂亞斯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由于維也納的皇家墓穴尚未完工安娜(1618年)和馬蒂亞斯(1619年)被臨時埋葬在圣瑪麗亞修道院,直到1633年他們才被轉(zhuǎn)移到卡布欽教堂的皇家地下室。馬蒂亞斯皇帝是41位接受“單獨埋葬”的人之一,因為他們的尸體分布在哈布斯堡的所有三個傳統(tǒng)維也納墓地(皇家墓穴、赫茲格魯夫特、公爵墓穴)。



神圣羅馬帝國(第六期)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威远县| 凭祥市| 铁岭市| 鸡东县| 清水河县| 十堰市| 平阳县| 页游| 杨浦区| 津市市| 鄱阳县| 定安县| 武夷山市| 罗定市| 金寨县| 曲沃县| 林口县| 英德市| 富锦市| 石首市| 唐海县| 天津市| 平泉县| 会东县| 鹤岗市| 巴林左旗| 余江县| 安达市| 定兴县| 凤山市| 山阳县| 兰溪市| 建宁县| 巴林右旗| 油尖旺区| 榆社县| 西安市| 镇宁| 邛崃市| 永宁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