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20上市分析,開箱又瘋又妖的ITX主板-華擎A520M-ITX/ac


18日,A520芯片組的主板紛紛上市(有些是預定),由于沒有A420芯片組主板,所以它是代替了A320芯片組主板,成為銳龍最入門的搭檔。但由于AMD的銳龍系列一直采用的是AM4接口,造成在售的主板型號也比較多:300系列,400系列,500系列種類繁多,不仔細研究下其中的區(qū)別還是真是難選。
首先,與A320相比,USB接口類型和數(shù)量略有變化;SATA接口最多也是4個;升級部分為芯片組的通用輸出通道從PCIe 2.0提升為PCIe 3.0。而且由于bios的容量限制以及廠家bios的更新,不是所有的300系列都能支持到銳龍3000,更不能支持4000G APU,以及再下一代的銳龍CPU,所以A520將在很長時間內(nèi)成為最近幾代銳龍的入門首選(起碼是APU的首選)。

其次,A520在500系列中,毋庸置疑是最低端的產(chǎn)品,在四個方面都有所降低:
1)不支持雙卡,這個應該沒多少人介意。
2)和A320一樣,它并不支持CPU超頻,大部分人可能也會接受,畢竟銳龍CPU的超頻幅度不大,而且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也不愛去折騰超頻。
3)不支持PCIe4.0 ,這個應該有些影響。首先銳龍3000提供了PCIe4.0的通道,X570和B550都能享受到直連CPU的20條PCIe4.0通道,只是X570芯片組提供的也是PCIe4.0通道,而B550芯片組提供的是PCIe3.0通道。但A520的CPU提供和芯片組提供的,都是PCIe3.0通道。這就可能造成了2個影響:
第一是和400系列區(qū)別不大,甚至一些400主板都可以通過bios來獲得CPU提供的PCIe4.0通道,當然后來被AMD封殺了。
第二就是如果入手A520主板,對購買PCIe4.0顯卡的熱情會減弱,這不是便宜了競爭對手?
4)在500系列中芯片組可用的PCIe通道也是最少的,X570是16條PCIe4.0,B550是10條PCIe3.0,而A520是6條PCIe3.0,而真正能讓主板廠商自由發(fā)揮的可能只剩下~4條,所以A520確實不合適生產(chǎn)大板,上市產(chǎn)品也大多是MATX的板子。直連CPU用于M.2 SSD的通道(PCIe3.0X4)當然還是有的,但要想第二條M.2接口,必將引起和SATA接口,PCIE(芯片組提供的)的三國殺!會出現(xiàn)更多共享通道,或者一些PCIe3.0X2的M.2接口。

最后,在CPU支持方面,AMD官方稱A520僅支持銳龍3000和4000(代號Vermeer,據(jù)說也可能叫5000),但既然都是AM4接口,1000和2000系列是否支持就看廠家的bios了。
X470 / B450原本是不支持Vermeer,但在遭到一波強烈的批評后,AMD終于松口,但也留了后手,剛剛上市的Ryzen 4000G APU,X470 / B450是不能支持的,再下代的APU (Cezanne)肯定也是不能支持了。所以看重未來升級和想入手新一代APU的消費者,A520確實是入門的首選。


銳龍的ITX主板
▼現(xiàn)在A520新產(chǎn)品剛上市,價格還有待市場的檢驗,這次給大家介紹一款I(lǐng)TX的A520主板:A520M-ITX/ac

▼849的預售價格高?其實ITX主板的價格就是要高一點的!小熊來匯總下銳龍的ITX主板(JD在售)首先看看4款X570的ITX主板,基本都在2k左右。

之前寫過這4款主板的參數(shù)分析,感興趣可以看看:

▼B550的ITX主板變成了5款,但其實廠家還是上面那四家,只是華擎出了2款I(lǐng)TX主板,價格一高一低。看價格確實要比X570低些,但價格還是都在1k以上。

▼與A520M-ITX/ac價格較為相似的只有B450的ITX主板,所以現(xiàn)階段不同板型中A520最大的對手可能是自家的B450。


A520M-ITX/ac開箱
▼乍一看,還以為是B550M-ITX走錯了片場,兩款主板確實基本一樣,也使得這款主板不像入門級的A520主板。

▼CPU供電為8pin接口,位置在主板最右側(cè)的IO部分,有點奇怪。數(shù)電感的話一共有8相。兩者之間有一個長條形的鋁合金被動散熱片,表面做了磨砂的處理。

▼主板只有一個M.2接口,自帶散熱片,上面的ASROCK的logo,只支持常規(guī)的2280 M.2 SSD,速度支持為PCIe Gen3 x4,支持SATA3和PCIE協(xié)議的SSD。

▼拆掉M.2散熱片,可以看到底部還有一塊散熱片,是芯片組的散熱器,對于SSD來說是一個三明治的散熱結(jié)構(gòu)。

▼兩個DDR4 DIMM插槽,最大支持64GB的容量,最高支持到DDR4 4733+ (OC),已經(jīng)和B550,X570比肩了。另外提供了4個SATA接口,并支持RAID 0、RAID 1 及 RAID 10。

▼主板雖然沒RGB燈,不過3pin5V和4pin12V 接針都有,可以擴展其它RGB設(shè)備。

▼ IO部分:USB部分包括4個USB 3.2 Gen 1,1個Type-C和3個Type-A(Type-C橋接芯片為ASM1543)、2個 USB 2.0,沒有USB 3.2 Gen 2成為這款主板的一個小遺憾;視頻部分包括1個DisplayPort 1.4, 最高支持5K (5120x2880)@120Hz、1個HDMI 2.1,最高支持4K x 2K (4096x2160) @ 60Hz,兩個接口都支持HDCP 2.3和HDR,為了APU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千兆以太網(wǎng)LAN端口,網(wǎng)卡芯片為 Realtek RTL8111H;音頻有3個3.5mm的接口;還有就是無線模塊的天線接口,另外也保留了PS2 接口。

▼聲卡采用了Realtek ALC1220,并搭配了2顆鈺邦(APAQ)音效電容

▼雙頻無線模塊,支持5G WIFI和藍牙4.2,型號為3168,性能不算太強,最高速度為433Mbps,對無線傳輸要求較高的話,可以自行更換AX 200。

▼主板背面,還是有一些電器元件。

▼供電部分可以明顯地看到8顆60A的電感,而且每相搭配50A的Dr.MOS,具體型號為 Vishay(威世)的 SIC654。但只看PWM芯片(uP9505S ,最高支持4+2相供電)很難分辨清具體的供電結(jié)構(gòu)。
▼再看背面有11顆聚合物電容,來代替一部分固態(tài)電容。在這些顆聚合物電容中有2顆uP1911R,這不是一顆普通的的一倍二的倍相器,而是少見的二倍四的倍相器(或者應該叫相位擴展器?),即 PWM 輸入兩相,輸出四相,兩顆達成了八相供電。具體VCORE和SOC供電相數(shù)只能根據(jù)經(jīng)驗猜測為6+2相,這樣的話核心部分可以支持到300A的電流。

▼內(nèi)存部分為一相供電,可以看到一顆單相PWM控制器APW8702B。

▼B550和A520芯片組都不是AMD自己出品,再次交給了ASMedia,采用了28nm制程(比14nm的X570芯片組要大一些)。Chipset ID為07、Revision A0,晶片編號為 218-0891015,與B550的主要區(qū)別是通過AGESA限制,只提供PCIe 3.0通道,以及不支持雙顯卡和CPU超頻功能。
▼另外在芯片組旁邊還能看到兩顆芯片: NUC121ZC2,這是一顆單片機芯片,用于主板的燈效控制;另一顆是nuvoTon NCT5562D,為監(jiān)控芯片。

▼最后上裸版正面。


總結(jié)
或許是為了抬高B550芯片組的定位,又或許是為了減少PCB設(shè)計成本,A520主板并不支持PCIe4.0。當然即使沒有PCIe4.0,現(xiàn)階段對日常應用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這樣會和自家的B450在市場定位上會有一定的重合。
想想AMD也不容易,為了好口碑,幾代CPU都是AM4的接口,造成市場上流通了太多主板型號。本來想淘汰一部分老主板,又得到一片批評,最主要的是居然還服軟了 。這樣不得不為A520找了一個新的出路:新一代以及更新APU的入門好搭檔。不過現(xiàn)在A520價格并不算非常低,畢竟是新品上市,可以理解;再者就是A520的供電規(guī)格比A320高出不少,也造成成本的提高。
相比intel的B460和H410,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支持高頻的內(nèi)存,看到幾款主板內(nèi)存支持能力都達到了DDR4 4000以上(也要比自家的400系列支持的內(nèi)存高了很多)。
雖然現(xiàn)在ITX的相關(guān)硬件還是稍貴,不過這些產(chǎn)品確實是越來越多了,更多的廠家也參與進來,讓小眾的ITX主機逐漸成為主流的選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