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演進(二)--中亞部落
“?
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這些國家里的主體群體都是怎么發(fā)展來的,互相之間有啥淵源,跟炎黃族群又有啥淵源?” 從前一篇文章,我們大致知道了東胡的衍化路線中有一條路線,東胡->鮮卑->室韋->蒙兀室韋->蒙古,另外還有一條線路即是粟特人和丁零人->突厥,今天我們要說的幾個斯坦其中幾個與蒙古、突厥都是有或多或少的關系(蒙古與突厥的關系請參照前一篇文章)。咱們今天從兩部分去大概介紹下,一部分是族源與炎黃部落有點關系的,一部分是基本沒什么關系的。
01
有點關系的
哈薩克。在中亞和西域有一系列部落群體,例如
烏孫
等。在后來綿延的歷史歲月中,先是與突厥的一部分部落族群進行了融合,后來隨著蒙古的強大,與
蒙古
等的部分部落產(chǎn)生融合,慢慢在中亞成為了新的哈薩克部落
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
群體,簡單來說,哈薩克族群的大中小玉茲大體來說是這個演進來源。 烏茲別克。從上一篇文章我們大概知道,
塞種
人和
丁零
人的部分部落群體的融合產(chǎn)生了
突厥
這個群體,突厥其中的一支的后裔與后來的
蒙古
部落其中的一支,例如欽察部落等進行了進一步融合,逐步演變成了烏茲別克群體。
02
沒什么關系的
吉爾吉斯。在遠追到匈奴的年代,有一個叫做
鬲昆
的部落,這個部落一直作為匈奴的附庸存在。等到匈奴消失后,后來這個部落群體又作為突厥的附庸存在,部落群體被稱作
契骨
。后來突厥消失在歷史中之后,這個群體又作為回紇的附屬又打敗回紇,這時期被稱作
黠戛斯
。再到后來蒙古稱雄,又作為蒙古的附庸延續(xù),這個時期被稱作
乞兒吉斯
。而后蒙古衰落,直到清朝時期,成為了清朝的附庸,這個時期被稱作
布魯特
。這個群體衍化到現(xiàn)在,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被稱為吉爾吉斯族,生活在中國國內(nèi)的被稱作
柯爾克孜
族。 土庫曼。同樣,與鬲昆一樣,在遠追突厥的年代,源自丁零人的一支突厥語系的部落群體回紇,其中有一部部落群體叫做
烏古思
,中國古代史書一般稱之為
古思
。古思隨著歷史推進,先后作為過黠戛斯和蒙古的附庸。后來這個群體被稱作
撒拉爾
,直到延續(xù)到近代,生活在土庫曼斯坦的被稱作土庫曼人,生活在中國的被稱作
撒拉族
。 塔吉克。從上篇文章我們知道,在中亞 西亞地區(qū)生活著粟特人和塞種人,經(jīng)過歲月的融合,粟特人和塞種人的一部逐漸成為
塔吉克
人,與
突厥
的族源有較大的重合度。塔吉克人隨著時間的推進,逐漸成為兩部分群體,一部分稱作平原塔吉克,生活在塔吉克斯坦,而生活在中國的被稱為高原塔吉克。 最后附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