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看得懂人文主義的精髓,但還是領(lǐng)略到巴貝特之宴的真善美
《巴貝特之宴》是一部展現(xiàn)人性中真善美的經(jīng)典大片,其在1987年上映,隨后便奪得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第40屆戛納電影節(jié)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只要你認真欣賞完之后,就會覺得這些獎項都是實至名歸的。

整個故事情節(jié)、故事的背景、故事展現(xiàn)出來的場景、故事里的人設(shè)均不會太復(fù)雜,而這個看似沒有太大波瀾的故事,讓觀眾看得十分平靜,從而會去思考自己會屬于電影里哪個角色么?還會去感悟人活著的意義,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樣的人。

故事開始就敘述了一對督信路德教的姐妹,追隨著做牧師的父親,在與世隔絕的丹麥北部小村莊里堅持著一輩子的宗教事業(yè)。在年輕時,兩姐妹分別都受到外來人士的影響,泛起了對外面花花世界的一絲波瀾,但最終還是以宗教精神戰(zhàn)勝了這些誘惑而忠于宗教事業(yè)。

轉(zhuǎn)折點是巴貝特突如而來,由于戰(zhàn)亂等環(huán)境問題,巴貝特已經(jīng)無法回到原來的城市去生活,而懇請留在小村莊里侍奉兩姐妹。最終兩姐妹還是答應(yīng)讓巴貝特留下,讓巴貝特在這里靜靜的度過了平淡無奇的十多年生活。
在平淡無奇中,又迎來了轉(zhuǎn)折點,這次是巴貝特突如其來的人生驚喜:中彩票了!兩姐妹在恭喜之余也暗自失落,想到巴貝特中獎后肯定就會離去。
而巴貝特卻懇請兩姐妹能讓她在牧師的百年誕辰時,為清教徒們準備一場法式盛宴,而且費用由巴貝特自己負責(zé)。

巴貝特還需要自行外出去采購食材,在巴貝特離開的日子里,兩姐妹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年來巴貝特為大家付出了很多,尤其在食物的制作上。很明顯,這些日常的食物制作方式都不算復(fù)雜,而前后劇情里有鏡頭描述了其中一位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家分別是享受著這日常的伙食,和對于伙食的味道感覺無奈,這就證明了巴貝特的廚藝了得。
而且兩位姐妹之前還發(fā)現(xiàn)了巴貝特來到后,雖然多了一個人在,但能存下的金錢還比以前多了,這就證明了巴貝特在生活上的精明。

而劇情到了巴貝特準備好食材回來的時候,就到了"前方高能"的場景。巴貝特大展身手,一個人主廚了一餐超級豐盛的法國大餐。雖然當(dāng)年鏡頭拍攝的色彩度并沒有如今那么的鮮艷亮麗,但通過鏡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每一道菜式都是超級美味的,而且還讓我們了解到法國好酒有哪些。

通過這一餐巴貝特之宴,讓我想到了佛跳墻的意義"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也就是,在頂級美食的誘惑下,神仙也會下凡來品嘗。而用餐的都是虔誠的清教徒,用餐前她們知道食材需要屠殺一些動物,感覺自己將會是面對一份罪孽。但是她們還是攜手勇敢的去面對這份"罪孽",而當(dāng)他們隨著將軍的"指導(dǎo)",慢慢享用著一份又一份的美食,一口又一口的美酒之余,他們也開始正視自己內(nèi)心那份屬于人性的欲望。

在每餐一頓之后,兩姐妹也準備好和巴貝特道別了。但是,劇情又迎來了最后一個轉(zhuǎn)折點,巴貝特道出了主廚這一頓法國大餐的意義。這里我就先不劇透,還是留待大家自己去欣賞,才會有更大的驚喜感,更多的人生感悟。
雖然我還是沒有看懂人文主義的精髓,但還是領(lǐng)略到巴貝特之宴所帶來的人性真善美的部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