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真不是狼糞做的(轉(zhuǎn)載)
燒狼煙,其實是古代一種常見的軍事作戰(zhàn)報警信號。在《酉陽雜俎》中,就曾描述狼煙,起名于燒狼糞。
《酉陽雜俎·毛篇》載:“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經(jīng)過一番假證發(fā)現(xiàn),如果在長城點燃的狼煙,全是由狼糞所點燃,那尋找狼糞就成了當時的一番巨大工程了。(狼一天才上一次廁所,根本不夠烽火臺用)
以下內(nèi)容節(jié)選自《狼圖騰》第二十一章節(jié)
陳陣定了定心,從上衣口袋里掏出袖珍語錄本大小的羊皮袋,里面有兩片火柴磷片和十幾根紅頭火柴。這是額侖草原不抽煙的牧人身上必備的東西,防身、烤火、燒食、報信都用得上。陳陣劃著了火,干透了的枯枝很快就燒得噼啪作響。他的心怦怦直跳,如果狼糞冒出濃煙,那可是有史以來,漢族人在蒙古草原腹地點燃的第一股狼煙??赡苋犓腥硕寄芸吹竭@股煙,大部分的知青看到這座“烽火臺”上的濃煙一定會聯(lián)想到狼煙。畢竟狼煙在漢人的記憶中太讓人毛骨悚然了?!袄菬煛痹谥袊鴼v史文化中是一個特級警語,意味著警報、恐怖、爆發(fā)戰(zhàn)爭和外族入侵。“狼來了”能嚇住漢人的大人和小孩,而“狼煙”能嚇住整個漢民族。華夏中原多少個漢族王朝,就是亡在狼煙之中的。
陳陣有些害怕,如果他真把狼煙點起來,不知全隊的知青會對他怎樣上綱上線,口誅筆伐呢。養(yǎng)了一條小狼還不夠,竟然還點出一股狼煙來,此人定是狼心叵測。陳陣抬起一只腳,隨時準備用馬靴踩滅火堆,撲滅狼煙。這里又是戰(zhàn)備緊張的邊境,他竟敢烽火戲諸侯,這不是冒煙報信通敵嗎?陳陣額上冒出了冷汗。
可是一直到柴火燒旺了,狼糞還沒有太大的動靜?;野椎睦羌S變成了黑色,既沒有冒出多少煙也沒有躥出火苗?;鸲言綗酵羌S終于燒著了,一股狼臊氣和羊毛的焦煳味直沖鼻子。但是狼糞堆還是沒有冒出濃黑的煙,燒狼糞就像是燒羊毛氈,冒出的煙是淺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煙還要淡。干柴燒成了大火,狼糞也終于全部燒了起來,最后與干柴一起燒成了明火,連煙都幾乎看不見了,哪有沖天的黑煙?就是連沖天的白煙也沒有。哪有令人膽寒的報警狼煙?哪有妖魔般龍卷風(fēng)狀的煙柱?完全是一堆干柴加上一些羊毛氈片,燒出的最平常的輕煙。
陳陣早已放下腳,他擦了擦額上虛驚的冷汗,輕輕地舒了一口氣。這堆煙火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與羊倌們在冬天雪地里燒火取暖的柴火沒什么區(qū)別。他一直看著這堆柴糞燒光燒盡,期盼中的狼煙仍未出現(xiàn)。他站在高高的巨石上,東邊寬闊的草場是一派和平景象:牛車悠悠地走著,馬群依然在湖里閉目養(yǎng)神,女-人們低頭剪著羊毛,民工們挖著石頭。這堆煙火沒引起人們的任何反應(yīng),最近的一位羊倌只是探身朝他這里看了看。遠處蒙古包的煙筒冒出的白煙,倒是直直地升上天空,這股用真材實料燒出的狼煙,還不如蒙古包的和平炊煙更引人注目。
陳陣大失所望,他想所謂狼煙真是徒有虛名,看來“狼煙”一定是望文生義的誤傳了。剛才的試驗多少印證了他的猜測:古代烽火臺上的所謂狼煙,絕不可能是用狼糞燒出來的煙。那種沖天的濃煙,完全可以是用干柴加--濕--柴再加油脂燒出來的。就是燒半--濕--的牛糞羊糞也能燒出濃煙來,而--濕--柴油脂、半--濕--的牛羊糞要遠比狼糞容易得到。他現(xiàn)在可以斷定,狼煙是用狼糞燒出來的權(quán)威和流行說法,純屬胡說八道欺人之談,是膽小的華夏和平居民嚇唬自己的鬼話。
為何得名狼煙
之所以取名狼煙,是因為當時中原的人首次見到游牧民族時,被他們的速度與力量所折服,就像“狼”一般的聰明與鋒利。
加之信息的交流不通暢,誤傳突厥人的祖先是狼進化而來,而其妻女也是狼所演變。故此,突厥人所組成的軍隊,也被稱為“狼隊”,領(lǐng)導(dǎo)人被稱為“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