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地下的洛陽上清宮二十座真人大小的石像還有嗎
洛陽上清宮是著名的道教勝地,是老子《道德經(jīng)》孕育地。位于洛陽市邙山之巔翠云峰,隋唐洛陽故城中軸線正中的北端。自李唐王朝與老聃聯(lián)宗系祖以來,東都洛陽邙山翠云峰的地位驟然大增。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下詔洛州長史譙國公許力士,于邙山翠云峰建上清宮。這是李唐皇家以尊崇老子而建立的祖廟。在建廟時,發(fā)掘到一方古石案,當(dāng)時人判斷是老子在這里悟道遺址。元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親自到亳州老君廟(今河南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向老子致祭,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氐蕉汲锹尻柡?,遂下令改洛陽上清宮為太微宮,奉祀太上玄元皇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正月,玄宗下詔令雕塑大師楊惠之雕塑一尊太白石玄元皇帝像,頭戴冕旒,身著袞袍,莊嚴(yán)肅穆。左邊配雕的石像有文宣王孔子,還有道教四真人:莊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右邊配雕的石像有玄宗自己和宰相李林甫。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加玄元皇帝尊號為大圣祖;追尊大圣祖之父、周上御大夫敬為先天太皇,母益壽氏為先天太后。并將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定為國慶日,全國放假祝禱。改玄元宮為太微宮。
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嗣帝后,下令拆毀佛家寺院,令二十六萬僧尼還俗。對洛陽太微宮(上清宮)道觀、宗廟二位一體形式給以改造。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太 常寺博士鄭路上奏:"東都太微宮神主二十座,奏請瘞(埋藏)于宮空閑之地"。除保留老子石像和道教四位真人石像外,其余的文宣王孔子,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等石像可能一并埋入地下,吳道子名垂畫史的《五圣千官圖》大型壁畫可能在此時消失。




標(biāo)簽:
埋入地下的洛陽上清宮二十座真人大小的石像還有嗎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