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而立的悲嘆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周南》、《召南》是《詩經(jīng)》中《國風(fēng)》的兩篇詩??鬃痈嬖V他的兒子伯魚說,你有沒有研究過這兩篇詩?為什么要研究?就是上面說的一些大道理,詩有這樣多好處。他說一個人知識不淵博,文學(xué)修養(yǎng)不到最高的境界,等于正面對著墻壁而立,墻外面什么也看不見,背后有什么更看不見,就是文盲、白癡了。 說到這里,可以介紹很多東西的,就講文學(xué)境界中詩的牢騷,隨便舉個例子:宋代愛國詩人陸放翁的詩,就有很多牢騷,對國家世事很多憂慮,愛國熱情無法發(fā)揮,在他的詩集文集里,可以看到很多;岳飛的有限遺著中也有很多牢騷;再說文天祥的詩詞中,也看到很多牢騷。不論古今中外,每個時代,人生的痛苦,尤其想有所貢獻(xiàn)于國家社會的人,所遭遇的痛苦,比普通人更大更多,多半見之于詩詞之中。前面提到的辛稼軒,他有一闋有名的詞,僅舉半闋,就看出他有多少的痛苦與牢騷;“追往事,嘆今吾,春風(fēng)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鄰種樹書?!边@是下半闋。上半闋是描寫他的生平,年輕時壯志凌云的氣魄;這里則回想過去,感嘆自己,現(xiàn)在老了,頭發(fā)白了,胡須白了,再沒有青春的氣息,把自己的白發(fā)恢復(fù)年輕,回不去了?,F(xiàn)在干什么呢?當(dāng)時南宋不敢起用他,自己住在鄉(xiāng)下,他寫給南宋的報告,論政治、談戰(zhàn)略,好幾篇大文章,如今沒有用了,只好拿到隔壁鄰居的老農(nóng)家里,去換種瓜種菜的書。這里面豈不有牢騷?而且牢騷很大,可是他絕不掩蓋自己心里的牢騷。他非常平淡,要我貢獻(xiàn)就盡量貢獻(xiàn),不需要貢獻(xiàn)則不貢獻(xiàn),是牢騷也非常平淡。因?yàn)樗囆g(shù)文學(xué)的修養(yǎng)太高,把人生看得很平淡。像這些情感,他的詩詞里太多了??戳艘院缶投巳松捕藲v史。古今中外一樣,看通了人生,了解了人生,就會更加平淡、更愿貢獻(xiàn)給社會。像辛棄疾的一生,所遭遇的打擊太大了,照我們現(xiàn)在人的修養(yǎng),可以造反了。這樣一腔愛國的熱忱,他帶到南宋來的部隊(duì),卻被解散了,他都受得了,而能淡然處之,雖然怨氣填膺,但不像普通人一樣動輒亂來,就因?yàn)樗哪康闹辉谪暙I(xiàn)?,F(xiàn)在我們舉他這個例子,就是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