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季做皂保溫的問題

冬天到來了,溫度較低,尤其是南方?jīng)]有取暖的地區(qū),室內溫度低,這時候做皂,用不用保溫呢?不保溫的話,會容易出現(xiàn)松糕現(xiàn)象吧?
?
其實保溫與否,確實跟溫度有點關系,但不是唯一的關系。皂化完成的好壞,老師說主要有三個因素:攪拌、溫度和水量。這三個方面都對皂化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它們之間也有關聯(lián)。
?
你在出版的做皂的圖書上面,或者從網(wǎng)絡上搜索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不少內容,比如溫度,大多數(shù)資料說的是油和堿的混合溫度要在40-50攝氏度,油堿二者之間的溫差不超過10度,保溫方式要放入泡沫箱,甚至有人說要買發(fā)酵箱、恒溫箱等。以上這些都是以作者或者發(fā)布者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分享出來的,但是可以利用這種經(jīng)驗的前提是什么,初學者可能并不知道,因為做皂是個整體的流程,不能單獨分割開來,在某種前提下,這么操作能成功,但是如果前提不同,后面采用同樣的經(jīng)驗來操作,就會失敗。所以不能聽信片面之詞。
?
比如:
1. 做皂的外部環(huán)境,是南方還是北方,是冬天還是夏天,室內溫度是高還是低?
2. 配方是否一致,采用的油品是精制還是未精制?軟硬油的比例是多少?
3. 攪拌的方式,是電打還是手打?
4. 攪拌時間長短?皂液在什么狀態(tài)下入模?
5. 是否有添加物,是什么?
6. 選用的模具是大還是小,薄還是厚?
7. 是否保溫?采用什么方式保溫?
8. 在模具內多久脫模?可否脫模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
?
看到上面這些,很多新手就蒙了。所以說,做天然手工皂(冷制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學得越多,做得越多,積累的經(jīng)驗就越多。你能判斷信息對錯或者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越高。這也是老師上課要給學員講的重點,而并不是某種具體的配方操作手段和流程。
?
回到開頭所說的情況,冬天做皂是否保溫,老師的建議是:室內溫度低于18度的情況下,手動攪拌的情況下,軟油偏多的情況下,建議油堿要在40度以上混合,皂液攪拌到中到重T才入模,像老酸奶的狀態(tài)。如果選用小的花模,就一定要做好保溫,土司??梢员乜梢圆槐?,或者簡單蓋幾條毛巾。如果做的皂材料中有糖分,比如奶、蜂蜜等,可以不保溫。
?
最后提一點,“保溫”,顧名思義要維持住溫度即可,所以在泡沫箱里蓋被子、蓋毛巾等就行,沒有必要人為去恒溫,那就成了熱制皂了。
?
摘自公眾號:愛做手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