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干半島的明珠——保加利亞
在世界舞臺上,保加利亞的名字并不響亮,這里既沒有牛逼哄哄的經(jīng)濟與科技實力,也沒有讓人津津樂道的歐洲皇室八卦,甚至沒有多少叫得出名號的各界名人,但是它的歷史卻非常悠久:三千多年前,這塊至今仍保留著很多讓人驚嘆的遺跡的、被叫做“色雷斯”的土地上就有了保加利亞人的祖先“色雷斯人”的存在,而我們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斯巴達克斯便是色雷斯人。
身邊不少朋友在提到保加利亞時,都只會想到莫斯利安酸奶、保加利亞深蹲和大馬士革玫瑰精油,最多再聊一聊它和前蘇聯(lián)的那點事兒,然而從旅行的角度來說,經(jīng)濟繁榮和熱不熱們一點都不重要,這塊還未被商業(yè)旅游氣息徹底覆蓋的土地實在太容易讓人收獲感動。
作為巴爾干半島最東邊的國家,這里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西邊有首都索菲亞,北邊是多瑙河,中部是玫瑰山谷,東邊臨黑海,屬于一個多山區(qū)且有黑海度假區(qū)可供游玩的國度。
國土面積并不大,只有11萬平方公里,比福建省略小,比江蘇浙江略大,一共分為八個區(qū)域,分別是米哈伊洛夫格勒區(qū)、索菲亞區(qū)、洛維奇區(qū)、普洛夫迪夫區(qū)、哈斯科沃區(qū)、魯塞區(qū)、瓦爾納區(qū)和布爾加斯區(qū):
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因為多山區(qū)峽谷、公路設施和公共交通并不完善,所以也并非花上十天半個月就能將各區(qū)重要景點玩?zhèn)€遍的。
除了眾所周知的里拉修道院和卡贊勒克玫瑰節(jié),以及卡贊勒克附近山頂那座極具迷幻色彩的飛碟紀念碑,保加利亞還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景點呢?
千年遺珠索菲亞
獅子橋
首都索菲亞市區(qū)的景點主要集中在地鐵色迪卡Сердика和地鐵索菲亞大學Софийският?университет站之間,獅子橋距離Сердика不遠。
班亞巴什清真寺Banya Bashi Mosque
班亞巴什清真寺Banya?Bashi?Mosque,意為“很多溫泉”,建于157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時期。
當時索菲亞作為奧斯曼帝國瘋狂擴張時期在歐洲省份的首府,曾建有30座清真寺,其它清真寺都在1880年之后被改成教堂或是拆毀了,只剩這一座保存完好,成為奧斯曼土耳其人曾統(tǒng)治過這里的見證。
作為索菲亞市區(qū)唯一一座還在使用的清真寺,上午時分大門通常都是緊閉的。
每天下午13:30、15:30和晚上22:45能看到有人跪在地上禱告。
索菲亞猶太會堂Sofia Synagogue
索菲亞猶太會堂Sofia?Synagogue是索菲亞唯一可以做禮拜的猶太會堂,也是歐洲第二大西班牙系猶太會堂。會堂所在的位置原先是“Ahava?i?Hesed”老會堂,1903年猶太協(xié)會決定在此建立新的會堂,并于1905年11月13日正式動工。
負責會堂建造的是保加利亞著名建筑師Friedrich?Grunanger,他設計的這棟建筑代表了莫爾復興主義風格,從伊斯蘭樣式的拱門到圓形的屋頂再到花卉型裝飾,都彰顯了猶太文化氛圍。
教堂在1909年9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教堂內(nèi)部有從維也納進口的燭臺和裝飾物,還有重達2噸的水晶吊燈。
二戰(zhàn)時,這里曾遭受嚴重的破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戰(zhàn)后重新修建的。
色迪卡露天博物館
索菲亞最初的名字是塞爾迪卡Serdica,而塞爾迪卡人也就是巴爾干半島最早居民色雷斯族其中的一系。城市坐落于保加利亞西部,背靠維托沙山,曾在公元前29年被古羅馬人征服,并差一點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都城。
公元477年,匈奴人摧毀了這座城市,此后一百年間都處于荒廢狀態(tài),直到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時才重新得以繁榮。保加利亞克魯姆汗在位時,塞爾迪卡歸屬于汗國,又在1018年保加利亞第一汗國滅亡后先后被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領,可謂歷盡滄桑。
14世紀,塞爾迪卡因為圣索菲亞教堂而改名為索菲亞,希臘語里意為“智慧”,并在1879年成為保加利亞的首都。
現(xiàn)在的索菲亞雖然沒有一個歐洲國家的首都該有的繁榮喧鬧,也沒有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羅馬斗獸場那般名字響當當?shù)慕ㄖ?,但城中漫步總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公園、噴泉和綠化帶。
不同的時代變革也在這座城市中留下了不同的歷史印記,從古老的歐式教堂到雄偉的蘇式建筑,從立著尖頂?shù)那逭嫠碌杰壍郎闲旭偟牟噬娷?,這座綠意蔥蘢的花園城市都值得你好好感受。
圣佩特卡教堂Sveta Petka Church
下沉區(qū)與古代色迪卡露天博物館緊緊相連的,是圣佩特卡教堂Sveta?Petka?Church,建于公元13世紀,名字來源于一位11世紀保加利亞廣受愛戴的圣人。
教堂之所以如此低矮,是因為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時期東正教被嚴格壓制,建造的教堂被規(guī)定高度不能超過馬背上的士兵,于是聰明的保加利亞人就想出了將教堂建在地下的法子。
教堂下面設有密道,穿過密道是一個公元4世紀的墓穴??上КF(xiàn)在教堂只能從外面參觀,不能進去一探究竟。
獨立廣場Nezavisimost
索菲亞女神像
索菲亞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Sofia
索菲亞歷史博物館Museum?of?Sofia也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中央溫泉浴池Sofia?Public?Mineral?Baths。
因為一部《羅馬浴場》而得之古羅馬人有多喜歡沐浴,他們所到之處都愛修建浴場,索菲亞豐富的地下天然泉資源自然成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后來的土耳其人也喜歡洗浴,浴場的功能便一直保留,1908年建筑師Petko?Momchilov?和?Friedrich?Grünanger更將這里改成了公共浴池?,F(xiàn)在這棟磚紅色屋頂、紅白條紋墻面配明黃色拱形窗框的對稱式建筑看似完整,實際上在二戰(zhàn)期間北翼曾遭到破壞,直到戰(zhàn)后才得以修復并一直使用到1986年。
后來因為設施太過陳舊有坍塌的危險才關閉,并于2015年9月起以歷史博物館的形式重新對大眾開放,展示從公元前6世紀到1940年不同時期索非亞的人文歷史、文化等內(nèi)容。
索菲亞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Sofia
中央市場
圣禮拜教堂Sveta Nedelya Church
沿著圣佩特卡教堂和女神像之間的道路繼續(xù)前行1分鐘,眼前這棟綠蔭縈繞的高大建筑便是保加利亞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建于公元10世紀的圣禮拜教堂Sveta?Nedelya?Church。
教堂矗立在一個矮坡之上,原先是石底、木質結構組成的,19世紀中葉才由設計團隊Vasilyov-Tsolov改成全部石質的構造。
不過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花苞頂教堂也不完全是改造之后的模樣,在1925年的一次宗教儀式時這里曾被藏在教堂頂?shù)恼ㄋ帤?,并造成兩百多人死亡,如今的屋頂是災害之后再修建的?/p>
教堂主廳僅一層,呈鐘罩狀,由幾根巨大的石柱支撐,能同時容納幾百人。正中間垂吊著一只巨大的水晶燭燈,四周墻壁上全是繪制精美的宗教壁畫,主坐臺則被修建得金碧輝煌。陽光透過穹頂?shù)牟AТ盀⑦M室內(nèi),落在虔誠祈禱的人們身上。
據(jù)說這座教堂里還存放有中世紀塞爾維亞國王斯特凡·米盧廷的遺體,可我們來的時候里面正好在做禮拜,也就沒有仔細參觀了。
圣禮拜教堂Sveta Nedelya Church
圣喬治教堂Rotunda of Saint George
沿圣禮拜教堂大門另一側的小路向前的途中還會遇到一些教堂,有些從大門外看過去,更像是一個商店或是街邊微型博物館。
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從一排階梯走下去、被總統(tǒng)府和喜來登酒店所包圍的圣喬治教堂Rotunda?of?Saint?George。這座教堂的造型非常獨特,外墻都為紅磚堆砌,上層建筑帶有磚紅色斗笠頂,側面看上去有點像蒙古包。
圣喬治教堂是索菲亞最早的教堂,也是目前索菲亞歷史最悠久的建筑,建于公元4世紀的古羅馬統(tǒng)治時期。當時的索菲亞是巴爾干半島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君士坦丁大帝統(tǒng)一羅馬帝國之后,索菲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并推崇基督教為國教。
因為3世紀時有個名為圣喬治的羅馬帝國騎兵因阻止基督教徒被迫害而被殺,所以這座教堂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5世紀時圣喬治還被教皇封為了圣人。
拉格大廈
離開圣喬治教堂左轉向前走個幾十米,左手邊就是總統(tǒng)府了。
總統(tǒng)府大樓緊臨拉格大廈,之前離開圣佩特卡教堂時,倘若我們直接穿過獨立廣場而不是從圣禮拜教堂那側參觀一圈,能更快抵達這里。
總統(tǒng)府有七層樓高,下面是褐色石頭構造,上面則是米白色墻壁,每小時都有士兵換崗。
總統(tǒng)府
步行街
這條長約1公里的步行街是索菲亞市中心最著名的購物街,國際大牌不多,但能遇到很多高街品牌、玫瑰制品商店、紀念品商店、咖啡屋和酒吧等等。
從游客的角度來說,這里的吸引力可能僅僅是能買一些玫瑰護膚品和手工藝品,但對于保加利亞當?shù)厝硕裕@兒更像是個大型休閑社交場,沿途三十多家露天咖啡館里都坐滿了人談笑風生。
步行街
步行街
伊萬·瓦佐夫國家劇院Народен театър ?Иван Вазов“
這座以保加利亞文學泰斗伊萬·瓦佐夫的名字命名的劇院是保加利亞最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劇院,建成于1907年,1925年成為國家劇院,二戰(zhàn)期間曾遭到過轟炸,戰(zhàn)后才修復。
眼前這個劇院是一座左右對稱的漂亮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筑,外墻以棕紅色為主,柱子和窗框呈白色,正面柱廊有六根支柱,三角墻面上是阿波羅和繆斯女神的雕塑,兩側的雙子塔上則是希臘帶翼的勝利女神。
伊萬·瓦佐夫國家劇院Народен театър ?Иван Вазов“
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總統(tǒng)府的對面是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Archaeological?Museum。這座博物館是由清真寺改成的,現(xiàn)在從外觀看過去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端倪。該清真寺建于1494年,曾是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1893年在脫離帝國統(tǒng)治后成為考古博物館,并在1905年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有五個主要展廳,主展廳展示了古色雷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多種考古發(fā)現(xiàn);史前廳展示的是公元前160萬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文物,如早期人類使用的陶器、祭祀用品等;中世紀展廳展示了中世紀的書籍、畫作、金屬制品和木制品以及其它具有中世紀特征的藏品;寶物廳展示的是古代墓葬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寶物;保險庫廳則為古代色雷斯人的黃金白銀等等。
國家藝術博物館National Art Gallery
沿著國家考古博物館前的黃色油面磚路繼續(xù)向前,與拉格大廈并排著的是國家藝術博物館National?Art?Gallery。最初的藝術博物館并不在此地,而是1934年始建于別處,1943年因為轟炸被毀壞后,于1946年在現(xiàn)在這個位置新建。
眼前這棟外墻鵝黃色的建筑本身就具有現(xiàn)代和民族復興主義風格,內(nèi)部館藏作品有五萬多件,其中不乏民族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和中世紀畫作,展館周二到周日10:00至18:00開放,門票僅為6列弗。
國家藝術博物館National Art Gallery
圣尼古拉斯俄羅斯教堂Sveti Nikolai Russian Church
國家藝術館左前方這座金頂教堂此時正在做禮拜,門口一些流浪婦女伸手向著來往游客乞討。這座有著典型俄式洋蔥頭的教堂名為圣尼古拉斯俄羅斯教堂Sveti?Nikolai?Russian?Church,建于1907年,歷時7年在1914年竣工,主殿上方共有五個圓頂,都被黃金包裹,曾一度作為俄羅斯使館駐保加利亞的官方教堂。
這座教堂所在之處曾是Saray清真寺,1882年保加利亞解放時清真寺被夷為平地,當時政府請來俄國建筑師Mikhail?Preobrazhenski在此地建造了這座教堂,并以當時俄國皇帝尼古拉斯二世的名字命名,表達對俄羅斯的尊敬與感謝。
圣尼古拉斯俄羅斯教堂Sveti Nikolai Russian Church
沙皇解放者紀念碑Паметник ?Цар Освободител“
保加利亞和很多東歐國家有個比較大的不同點,那就是它對俄國有著明顯而真摯的感激之情,這在其他國家里很少見到。東歐劇變之后,保國各地也仍然懷著包容的態(tài)度,保留了不少沙皇時代俄羅斯在俄土戰(zhàn)爭取得勝利、幫助保加利亞從奧斯曼帝國解放出來的紀念物。
這座解放者紀念碑就屹立在議會大廈前的廣場上,頂端騎馬的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下面一層則聚集了無數(shù)士兵,在天使帶領下勇往直前。
紀念碑左臨圣尼古拉斯俄羅斯教堂,右側通向索菲亞大學,穿過議會大廈旁邊的道路,可直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占據(jù)了城中重要位置。
沙皇解放者紀念碑Паметник ?Цар Освободител“
保加利亞國家議會大廈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保加利亞國家議會大廈National?Assembly?of?the?Republic?of?Bulgaria建于1884年,是保加利亞獨立后建造的第一棟政府大樓。
大樓前的議會廣場經(jīng)常會有抗議政府的示威者聚集,2013年夏天反政府集會曾在這里持續(xù)了100天。
保加利亞國家議會大廈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e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議會大廈旁的坡道走上去就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這座索菲亞最受矚目的建筑不僅是保加利亞主教座堂,也是巴爾干半島第二大東正教堂,僅次于塞爾維亞的圣薩瓦。
教堂是根據(jù)保加利亞政治家和公眾人物佩特科卡拉維洛夫的提議建造的,1882年2月19日開始奠基,建造工程1904年底開始,1912年才竣工,并于1924年被神圣化,占地面積3170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人做禮拜。
建造教堂的初衷是為了感謝俄羅斯幫助保加利亞擺脫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tǒng)治,如果沒有1877年到1878年的俄土戰(zhàn)爭、沒有20萬俄羅斯士兵的犧牲,也就沒有保加利亞的獨立。
教堂以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命名,他在俄羅斯與瑞典和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斗爭中,讓俄羅斯西北部免于被天主教國家征服,是俄羅斯的民族英雄。
俄羅斯東正教會還把涅夫斯基的一根肋骨贈送給保加利亞,并存放在教堂內(nèi)。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e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e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保加利亞東正教圣會Holy Synod of the Bulgarian Orthodox Church
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
圣索菲亞教堂Church of Sveta Sofia
與東正教圣會相對的這座紅磚建筑是圣索菲亞教堂Church?of?Sveta?Sofia。綠蔭掩映中的它看似不起眼,在教徒心中的地位卻無比神圣,它是索菲亞第二古老的教堂,索菲亞的名字也因它而來。
教堂正對涅夫斯基廣場的位置立了兩只銅獅,和獅橋的雄獅不一樣,這里的獅子是放松地趴著的,威嚴褪去,只是如長者一般靜靜注視著不遠處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似在歷經(jīng)風雨過后以另一種姿態(tài)守護著這座城市與人民。
銅像后方靠近教堂的位置,是無名英雄圣壇,圣火壇建于1981年,為的是紀念在20世紀那些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中犧牲的戰(zhàn)士。這里原先是一座古羅馬劇場。
公元6世紀時,當時的拜占庭國王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將此地改建成教堂,周圍是貴族的墓地。16世紀索菲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時,教堂曾被改建成清真寺,后因地震毀壞又被重建成東正教堂。
圣索菲亞教堂Church of Sveta Sofia
索菲亞大學
鮑里斯公園
鮑利斯公園Borisova?Gradina北側,矗立著一座高大壯觀的紀念碑——蘇維埃軍隊紀念碑Monument?to?the?Soviet?Army。
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二戰(zhàn)期間為解放保加利亞而犧牲的蘇軍烈士而在1954年建立的。
紀念碑廣場前方還有一些保加利亞男女簇擁著蘇維埃軍人的紀念碑群,它們都是保共時期的產(chǎn)物,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蘇維埃軍隊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Soviet Army
鷹橋Eagle's Bridge
橋梁由捷克建筑師Václav?Pro?ek及其兄弟于1891年設計建造,因四只矗立著的老鷹雕像而得名,這座橋就位于索非亞中心城區(qū)東南方向的入口,是幾條主干道的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