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也能中槍,那么臥倒后就可以避開炮彈嗎?

這幾年有個網(wǎng)絡熱詞叫做躺槍,或者說叫做躺著也中槍。原始出處應該出自一部喜劇片。那么為何人會出現(xiàn)躺著也中槍的現(xiàn)象?很簡單,畢竟不是所有的子彈都是平射的。不論手槍子彈還是步槍子彈,就算一開始是平射,那么很快也會變成一個逐步向下的彈道曲線,子彈會最終繞過障礙物而向下落地。如果障礙物不是足夠高。那么躲在障礙物后面的人即使平躺,也早晚有被擊中的可能。而且子彈如果比較密集,就會產(chǎn)生各種因為碰撞后改變方向的流彈。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1980年代中期,就曾經(jīng)親眼見過步槍子彈打穿障礙物后突然改變方向的現(xiàn)象。這樣不按照規(guī)律亂飛的子彈,就有可能擊中任何角度的人員,哪怕這人是平躺的狀態(tài)。那么問題是既然躺著也能中槍,為何一旦被對手炮擊,第一動作就是立即臥倒?

立即臥倒就能阻止炮彈或者炸彈擊中自己嗎?在1980年代以前,當時全民備戰(zhàn),各種軍事小冊子是很多的。大部分比較簡單,往往和小人書差不多。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助,就是讓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的民兵甚至是普通人,學習基本的戰(zhàn)爭防護和最基本的武器使用和戰(zhàn)術動作知識。其實大部分還是非常實用化和有效的。而當今這類面對民間的初級軍事教材基本都見不著了。就算是所謂的學生軍訓,都無法學到這類基本常識。可以說當今90%的年輕人,都不具備這些基礎性的軍事常識。這是一個非常遺憾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比如當時的小冊子明確的說明,面對一定當量的核爆,如何在野外快速地躲過早期的沖擊波和光輻射,然后再快速進入掩體防御此后的輻射沾染。這說明核武器并非不可防御。

經(jīng)過簡單而有效的防護,只要不是在核爆的中心區(qū),那么完全可以有90 %以上的概率生存下來并且繼續(xù)作戰(zhàn)。而問當今的大學生,恐怕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如何防御核爆。還有,在面對空襲的情況下,如何臥倒的基本動作??峙轮挥鞋F(xiàn)役士兵才知道。而當時幾乎所有的民兵都會經(jīng)過非常標準的訓練。由此可見,在面對炮擊或者其他爆炸攻擊是如何正確的臥倒。也不是立即趴地下就萬事大吉了。面對炮擊之所以必須快速臥倒。

主要在于大部分炮彈仍然是碰撞式的瞬發(fā)引信。也就是炮彈的引信基本在彈體的最前部,只有碰撞到比較堅硬的泥土或者其他撞擊物時,炮彈才會被引爆。這樣的炮彈,實際在落地時,已經(jīng)鉆入泥土相當一部分或者完全鉆入泥土,才會爆炸。這樣的炮彈的爆炸沖擊波和殺傷性更強的高速彈片。就不是完全平鋪開裂。而是像一股從地面冒出的噴泉一樣是一個向上的開花狀態(tài)的爆炸殺傷范圍。此時快速臥倒。只要不是直接被炮彈命中或者距離炮彈的落點過近,那么快速臥倒就可以避免80%的沖擊波和高速彈片的殺傷。

當然,如果對方使用的是專門殺傷人員的無線電引信的貼地空爆彈,此時臥倒也沒太大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戰(zhàn)爭中,使用的還是普通的瞬發(fā)碰撞引信。因此臥倒后中彈或者被嚴重殺傷的概率會極大的降低。而臥倒也不是全身貼地上。最好有一定的腿部和胳膊的支撐,否則全身貼地也會被巨大的地面爆炸震動傷害內(nèi)臟??梢娨粋€單純的臥倒防炮姿勢,也是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才能更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