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觀天術(shù)》——老祖宗經(jīng)驗積累
中國古代不像現(xiàn)在有天氣預報,一看電視或者上網(wǎng),就知道最近幾天的天氣預報怎么樣了。但是古代人都是通過觀察天的變化,就知道最近幾天的天氣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了。其實不說古人,就是現(xiàn)在老一輩在農(nóng)村的人也都有很多懂得的,因為他們要干農(nóng)活,對天氣也要有一定的掌握。今日,與大家分享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些“觀天術(shù)”,學一學這些規(guī)律,不用看天氣預報你也可以略知一二!或者,你也可以用來教給小孩,讓小孩子從小對大自然的變化有新的認識,這樣也可以提升小孩子的認知能力!

不怕初一陰,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十霧九晴。
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魚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鵲噪雨,久雨鵲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聲響,天氣晴又朗。 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東北風,雨太公。
雷聲繞圈轉(zhuǎn),有雨不久遠。 東邊日出西邊雨,陣雨過后又天晴 。 南風頭,北風尾。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雞早宿窩天必晴,雞晚進籠天必雨。 晝霧陰,夜霧晴。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 風靜天熱人又悶,有風有雨不用問。 瓦塊云,曬死人。
有雨山戴帽,無雨云攔腰。 旱刮東南不下雨,澇刮東南不晴天。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煙囪不冒煙,一定是陰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將有大雨到。 一日南風,三日關(guān)門
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東風下雨,西風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沒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饅頭云,天氣晴(淡積云)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燕子低飛蛇過道,螞蟻搬家山戴帽。 一場春雨一場暖。
早怕東南黑,晚怕北云推。 日落西山一點紅,半夜起來搭雨蓬。 七月北風及時雨。
早晨地罩霧,盡管曬稻谷。 早陰陰,晚陰晴,半夜陰天不到明。 螞蟻壘窩要下雨。
日落烏云漲,半夜聽雨響。 四季東風四季晴,只怕東風起響聲。 東虹日頭西虹雨。
久雨西風晴,久晴西風雨。 云行東,雨無終;云行西,雨凄凄。 星星眨眼天要變。
早上朵朵云,下午曬死人。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潮濕西風干。 蜘蛛結(jié)網(wǎng)天放晴。
早晚煙撲地,蒼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 重霧三日,必有大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干斷江。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連綿(雨層云) 雨打五更,日曬水坑。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黑豬過河,大雨滂沱(大塊碎雨云) 炮臺云,雨淋淋(堡狀高積云)
處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云行北,好曬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早上紅云照,不是大風便是雹。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風雨。 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透光高積云) 棉花云,雨快臨(絮狀高積云)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鉤卷云)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卷積云)
南風不過午,過午連夜吼。 天上掃帚云,三五日內(nèi)雨淋淋(密卷云) 云自東北起,必定有風雨。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火燒烏云蓋,大雨來得快(積雨云) 云從東南來,下雨不過響。
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 滿天亂飛云,雨雪下不停(惡劣天氣下的碎雨云) 西虹跨過天,有雨在眼前。
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 天上花花云,地上曬死人(毛卷云) 處暑晴,干死河邊鐵馬根。
蚊子聚堂中,來日雨盈盈。 月亮生毛,大雨沖壕(“毛指暈或華) 久雨冷風掃,天晴定可靠。
春吹東風雨咚咚,冬吹東風雨無蹤,秋吹東風毛毛,夏吹東風雨漰漰。

諸葛亮觀天象預知歸天日
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觀星曾有一節(jié)詳細的描寫: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十分驚慌;入帳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維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見三臺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另一邊,亦精于此道的對手司馬懿在魏營中也發(fā)現(xiàn)此一天象:忽一夜仰觀天文,大喜,謂夏侯霸曰:“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薄且梗酌髁钊朔龀?,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北娨曋娖渖璋?,搖搖欲墜。
果然當夜,諸葛亮歸天
在《飛龍傳》中亦有一節(jié)“高行周夜觀星象”的敘述:高行周離座,走出中軍帳來,只見五營四哨,嚴謹肅然。又覺寒風撲面,遍體如冰。抬頭一看,那滿天星斗,燦爛當空。又向天河觀看,見紫微斗口生了黑氣,一會明朗,一會昏暗,客星犯帝座,明星旺氣,正照禪州。就知大漢天下不久,必屬于郭威,為此一憂……又過數(shù)日,病體更甚。那日到了夜間,至三更時分,高行周心因疑慮,叫聲:“我兒,你扶我出去,再觀星象何如?”懷德道:“爹爹身體不安,巳須養(yǎng)靜為主,待等痊好,再去觀看不妨?!毙兄艿溃骸澳惚惴鑫页鋈ィ瑳Q無妨礙?!睉训虏桓疫`忤,只得扶了父親,走出帳外,仰觀天象。見自己本命星昏昏沉沉,不住地欲墜,嘆了一口氣,默默無言。遂命懷德扶至后堂,坐在軟榻之上,躊躇嘆息。懷德問道:“爹爹觀看星辰,為何不言長嘆?”行周道:“我兒,你怎知星理玄微?我欲待不說,你便不知其故,我且說與你知,自然明白。方才我仰觀天文,見本命將星昏暗。又于前夜觀看,見客星犯帝座,主宿不明,此乃欲換新主之兆。又見旺氣正照禪州,應在郭威承襲天下。你父奉命興師,前來拒敵,誰知上天不容,降下災患,使我不能滅賊,誠天意也?!?/p>
如果有人懷疑上文是小說家為增加書中氣氛而“編”出來、有杜撰之嫌的話,那么下面這些有朝代、時間的記載描述,則難以讓人懷疑了:
唐朝開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有一個大流星像甕那樣大,還有像盆那樣大的,貫北斗星,都墜落在西北方。小的跟著落下來的有無數(shù)個,天上的星星全都搖動了。到天亮時才停止。七月襄王死了,死后給“殤帝”稱號。十月吐蕃進入了隴右,掠奪羊馬,死傷無數(shù)。這年的六月,大風將大樹和房屋都給刮倒了,長安街上的樹,連根拔出的十棵中就有七、八棵,長安城剛開始建設時,隋將高穎領頭所種植的槐樹,大概有一百多年了。到這時被連根拔出。終南山的竹子,開花結(jié)子,布滿整個山谷,大小就像是麥粒。那年天下鬧饑荒,那些竹子也都枯萎而死。后漢襄楷說:“國里的竹柏枯萎時,不出三年,國主當死。人家的竹子結(jié)了子而枯死的,家長當死?!苯K南山的竹子開花而枯死了,果然,開元四年太上皇駕崩了。
唐朝儀鳳年間,天空中有長星占了半個天,出現(xiàn)在東方,三十多天才消逝。從這時開始就有吐蕃叛變、匈奴造反、徐敬業(yè)作亂、白鐵余叛逆、博豫騷動、忠萬強橫、契丹越過了營府、突厥突破了越定,麻仁節(jié)、張玄遇、王孝杰等一共死了一百多萬人。三十多年,戰(zhàn)爭沒有停止。
以上僅略舉了發(fā)生在唐王朝的數(shù)例天象的變化,歷史上宋、元、明、清諸朝代這類事情林林總總,都被當時的星象學家們像天氣預報一樣觀測記載著。隨著歷史變遷,每一朝都發(fā)生了許多天象的變化。筆者機緣巧合,數(shù)年前曾在一古觀中見到明朝一本手抄書籍,就是教人怎樣觀天之術(shù)數(shù)的,可惜由于年深日久,被蟲蛀去大半,不能看了。
讀后感:今天就認證了其中的一句話: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