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政區(qū)速覽·秦朝·內(nèi)史(2):宣太后殺義渠王的甘泉宮在哪
書接前文。在上一篇中,我還遺漏了幾處秦內(nèi)史轄境中的重要地點沒有介紹,這一篇做個補充。
上一篇說到,在秦內(nèi)史境內(nèi),有三座著名的宮殿:阿房宮、梁山宮和回中宮。其實,在秦都咸陽城西北方向,還有一座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宮殿——秦甘泉宮(今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鐵王鄉(xiāng)涼武帝村 )。

甘泉宮,因建于甘泉山而得名。甘泉山在秦內(nèi)史云陽縣(今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西北四十里前頭村北)西北方。甘泉山因“地有甘泉”而得名。因在云陽縣北,故又稱云陽山。甘泉山海拔1769米,是當?shù)睾0巫罡叩纳椒?。因其位于關(guān)中平原北面,以及接近2000米的高海拔,故而甘泉山是秦漢時代關(guān)中平原的北部屏障。
從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初年,甘泉山是秦國防備北邊強鄰“義渠國”的軍事要地。因此,秦國或許于此時在此修筑了甘泉宮。
義渠歷史悠久,在商代就有記載,是西戎內(nèi)部的一支強大部族。義渠最早活動于今六盤山、隴山一帶,后來隨著與周人交往的加深,義渠人南遷至隴東高原,臨近周人的核心地關(guān)地區(qū)關(guān)中。

后來,隨著秦國在西部的崛起,義渠和秦國的沖突越來越多,雙方戰(zhàn)爭互有勝負。義渠強盛時,甚至飲馬渭水。不僅如此,義渠還參與合縱,與東方的楚、魏、韓、趙、燕等國一起攻秦??梢哉f,義渠給秦國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壓力。
但秦國終于等來了機會。秦惠文王時,義渠國發(fā)生內(nèi)亂。秦國趁此時機,一舉攻破義渠,迫使義渠王臣服。后來,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還前來朝賀,并與當時實際掌權(quán)的秦國宣太后羋八子搞在一起。宣太后和義渠王還生育有兩個孩子。

作為秦國老練的政治家,或許,此時宣太后是為了在秦國東進的時候先穩(wěn)住后方的義渠人。但義渠人并不安分。雖然已經(jīng)臣服秦國,可他們時刻想著擺脫秦人而獨立。為了徹底根除后患。宣太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這個決定就與甘泉宮有關(guān)。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當義渠王抵達甘泉山時,宣太后在這里的甘泉宮設(shè)下埋伏,誘殺了義渠王。從此,義渠國被滅,義渠人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義渠遺民也慢慢融入到關(guān)中秦人之中。秦國在義渠國故地設(shè)置了隴西郡(今甘肅東南部)、北地郡(今甘肅東部、寧夏和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和上郡(今陜西北部)。而甘泉宮也因宣太后誘殺義渠王而名震史書,成為秦朝歷史上的著名宮殿。

當然,除了發(fā)生誘殺義渠王、鞏固秦國北疆的大事,甘泉宮還是秦國重要的祭祀場所。
《括地志》:“秦之甘泉宮,在雍州云陽縣西北八十里。秦始皇作甘泉宮,去長安三百里,黃帝以來祭圜(yuán)丘處也。”
從這段記載可知,甘泉山自上古傳說中的軒轅皇帝以來,就一直是華夏先民的祭天場所。圜丘是圓形祭壇,也被稱作天子祭天之壇。因此,甘泉山,乃至后來興建的甘泉宮,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軍事價值大,而且地位尊貴,是關(guān)中帝王的祭天通天之所。
然而,這里提到一處“秦始皇作甘泉宮”的記載。上文已經(jīng)說了,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那么這個“秦始皇作甘泉宮”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還有一處有關(guān)甘泉宮的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七年……焉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陽屬之?!?/strong>
這里提到了甘泉前殿。應(yīng)該是甘泉宮前的附屬建筑。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朝在渭水南北兩岸,同時興建了兩座宮殿,并修筑了兩條道路與之和咸陽城連接。這兩座宮殿就是極廟和甘泉前殿。
極廟在渭水南岸,與咸陽城隔河相望,曾經(jīng)是秦朝的信宮。這里象征天極,應(yīng)該也是秦朝的祭天之所。以極廟為起點,秦朝修筑道路,通往驪山。而甘泉前殿,就在云陽縣甘泉山上。秦朝在這里也修筑道路,連接咸陽城和甘泉宮。

另外,甘泉宮還是秦直道的起點。
《史記·六國年表》:“(秦始皇三十五年)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strong>
秦直道是秦朝首都咸陽與邊疆溝通信息、傳遞軍情的快速通道,相當于今天的高速公路。甘泉宮在秦都咸陽城西北不遠。秦直道以甘泉宮為起點,向北直達邊塞九原郡九原縣。也就是說,這條秦朝的高速公路,從今天的陜西省咸陽市,直達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這條直抵邊塞的大道以甘泉宮為起點,也進一步說明了甘泉宮、甘泉山的軍事價值重大,是溝通秦朝首都和北部邊境的重要“中轉(zhuǎn)站”。
說完甘泉宮,再來看看甘泉宮東南邊、咸陽城西北邊的中山。
《史記·河渠書》:“韓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strong>
這里提到,中山位于涇水與鄭國渠交匯處的瓠口。而這座中山,就是今日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和涇陽縣交界處的仲山。傳說仲山是夜行人的護符之地。游子們晝夜兼程,得到夜游神的庇護,才免于在旅途中迷失方向,最終到達歸宿之地。

如果攤開地圖,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仲山正好位于關(guān)中平原的中心地帶。它南邊是秦都咸陽城和阿房宮,北邊是秦甘泉宮,東邊是分隔關(guān)中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嵯(cuō)峨山,西邊是氣勢磅礴險峻的九嵕(zōng)山。仲山可謂“居關(guān)中之中”,是關(guān)中平原北邊的最后一道防線。
周宣王時,北方游牧民族獫狁曾越過甘泉山要塞,抵達仲山腳下,占領(lǐng)了這座關(guān)中平原北面的最后屏障,讓周王室大為震駭。
在咸陽城和驪山南面的灞水之上,有一地名為“霸上”。霸上在今天的西安市東面,因處于灞水西岸的高地上而得名。此地就是今天的白鹿原。
《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當時,劉邦入關(guān)后,屯兵之處就是咸陽城東南方的霸上之地。在這里,劉邦吞并十萬,與屯駐于新豐鴻門(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鴻門堡村)的項羽四十萬大軍隔灞水、驪山而對峙。霸上,見證了諸侯聯(lián)軍入關(guān)滅秦后,為了爭奪天下而決裂的首次交鋒。

在渭水南岸,咸陽城以南,還有一處地域廣大的秦皇練兵狩獵之地,名為上林苑。上林苑一詞何意?現(xiàn)已無從可考?!吧稀敝浮疤熳印?,“上林”即“禁苑”之意,因此,上林苑是皇室御苑。也就是說,上林苑專供皇室使用。
秦上林苑起建于何時,史書記載莫衷一是。近年來,有學(xué)者綜合歷來觀點認為,秦上林苑起于秦國舊苑,最晚于秦惠文王時建成,到秦始皇時又對其加以擴建充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
關(guān)于秦上林苑的規(guī)模范圍,史書亦無明確記載?,F(xiàn)在一般認為,秦上林苑西界在灃水(渭河南岸支流,在西安市西南),北界在渭水南岸,東界在灞水西岸,南界在阿房宮之南,最遠可能到達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斗門鎮(zhèn)。這就是說,當時秦朝最大的宮殿建筑群阿房宮就在秦上林苑內(nèi)。

秦上林苑這個規(guī)模宏大的皇家獵苑內(nèi)有什么?這或許是大家更關(guān)心的問題。根據(jù)云夢睡虎地秦簡、龍崗秦簡等出土文獻研究,秦上林苑外圍以城垣圈圍而成,內(nèi)有動物園、植物園、皇家祭祀場所、、皇帝及其隨從人員的住宿場所等。在空間上,秦上林苑分為“禁苑中”、“禁苑垣”、“禁苑堧(ruán)”三重結(jié)構(gòu)。
其中,“禁苑中”的土地歸秦朝皇室所有;“禁苑中”外圍有“禁苑垣”,也就是包圍皇室土地的圍墻;圍墻外,又圍了一圈南北寬40里的“禁苑堧”,內(nèi)有國家控制的公田、山澤、牧場、道路、狩獵場和墓地;在此之外,還有一圈南北寬20里的“禁苑堧”,內(nèi)設(shè)與之前的40里寬“禁苑堧”差不多。在這之外,是一片分別歸王室、國家和私人控制的,包括山林、牧場在內(nèi)的土地。秦朝禁苑律規(guī)定,一般人不能在上林苑內(nèi)擅自獵殺動物。
可見,秦上林苑是專供秦朝皇帝游樂、狩獵的專屬皇家林苑。
?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后漢書》
《括地志》
《史記集解》
《史記索隱》
《史記正義》
王立皓《秦漢甘泉宮的演變》
馬彪《從秦簡禁苑律重新認識秦代上林苑》

該系列往期內(nèi)容
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速覽·秦朝:秦朝四十八郡有哪些?對應(yīng)今日何地
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速覽·秦朝·內(nèi)史(上):八百里秦川因何險要?

歡迎點贊轉(zhuǎn)發(fā)關(guān)注三連哦!我是江南西道大都督,與我一道品茶說歷史,煮酒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