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和工夫茶,很多人都分不清!
筑夢茶鄉(xiāng) 福地湄潭 湄江印象 只為一杯好茶?
?“功夫茶”和“工夫茶”,一字之差,卻是十萬八千里。
漢字代表了我們華夏兒女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喝茶的同時正確使用相關字句,可是非常必要的。
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說法?今天為大家分享。

01、“工夫茶”很費工夫
2008年,“潮州工夫茶”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的“工夫茶”,不是指某一種茶,而是一種泡茶的方式。
因沖泡過程有一定步驟,每一步都精細講究,所以很費工夫,工夫茶的名字由此而來。
目前潮州地方頒布的《潮州工夫茶藝沖泡技術規(guī)程》就確定了工夫茶泡法的21道步驟。

比如“烏龍入宮”,就是將茶葉倒入茶壺的動作,把茶比作烏褐色的龍,一個普通的過程也變得美了。

再比如“關公巡城”,我們將茶壺中的茶均勻分給每一個杯子。這個分杯的工序中,茶壺在杯子上方勻速環(huán)繞,就像關公騎馬巡視。

工夫茶不僅每一步都有實用的價值,而且已經升華到了美學和藝術的高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02、“功夫茶”的用法不準確
日常的使用中,我們常寫作“功夫茶”,兩個詞意思相近,但這樣使用并不準確。
潮州作為工夫茶的發(fā)源地,兩個詞在潮州話里的發(fā)音截然不同,潮州話中“工”讀gang(剛),“功”讀gong(公),含義也不一樣。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功夫”指本領,造詣,比如中國功夫,而“工夫”指花費時間與精力,將某件事達到極致。因此工夫茶才能表達出這種泡茶方式的真正含義。

“功夫茶”其實是一種誤用。我們日常用紫砂壺、蓋碗等沖泡,小品茗杯喝茶,其實就是傳統工夫茶的日常化,下次遇到就要知道咯。
03、許多好茶都叫工夫紅茶
“工夫茶”其實還有第二個用法,就是表示一類紅茶。我們在購買紅茶的時候,是不是看到很多寫著工夫紅茶?這一類紅茶,都是經過很多繁復的精制工藝制作,也是“很費工夫”。
工夫紅茶由小種紅茶演化而來,是一種條形紅茶,經過初制之后,還要經歷篩分、風選、揀剔、補火、拼和等等十余道工藝才能制成。
目前國內除了云南的滇紅工夫,安徽的祁門工夫,還有四川的川紅工夫,江西的寧紅工夫,福建的坦洋工夫等等。

工夫茶,過程費工夫。喝工夫茶,也要有工夫。
不論是以泡茶技藝聞名的潮州工夫茶,還是以制茶精細著稱的工夫紅茶,都為我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帶來短暫的休息。愿大家靜下心來,享受它們。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領先
一輩子 一件事(做杯好茶),一杯好茶 敬天下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