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很多次凌晨四五點的廣州,放棄耶魯,去劍橋

背景介紹:
中山大學,預防醫(yī)學專業(yè)
Overall GPA: 3.8/4.0, Ranking: 7/91
IELTS: 7,GRE: 324
獲得的錄取:Cambridge-MPhil in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UCL- MSc Population Health & MSc Applied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 Yale- Msa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Health in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JHU- MHS in Epidemiology帶獎, Emory- MPH in epidemiology, UCLA- MPH in Epidemiology
最終選擇去向:Cambridge-MPhil in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1
我對整個申請季的感想回顧
我的本科是五年制的,而我一直到大四下學期的開學,也就是申請季的前半年還在糾結是出國留學還是保研,這也導致我的標化考試考的非常晚,準備非常倉促,最后一年過得很是辛苦,所以在開頭想告訴大家越早規(guī)劃越好,非常不建議大家和我一樣如此糾結!
不過,雖然我一直沒有做出確切的留學還是保研的決定,但我基本上從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像向夢想簽下了一紙賣身契,我非常堅定無論之后在國內還是國外升學,我都要進入top school,實現(xiàn)我學生時代的夢想,也為我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鋪一條相對平坦的路。我想我會永遠記得我的本科五年。在這幾年里,我見過很多次凌晨四五點的廣州,在圖書館流過很多次眼淚,因為身兼繁重醫(yī)學課業(yè)、科研、學生工作、實習、標化考試、申請等等多項工作,很多時候過得非常辛苦,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很感謝在這段時間里一直支持我的父母、朋友、世畢盟培訓師和mentor,也很感謝自己在這幾年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的信念支撐著我背下一本本課本,完成如此多的任務,使我最終能成型那份密密麻麻幾乎排不下版的CV。
我想跟所有看到這篇推送的朋友們說,苦盡后的甘是最甜的,天道不一定每次都酬勤,但努力一定能讓自己離夢想更近。留學申請確實有很多技巧,但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自己有足夠資本之上。所以如果現(xiàn)在正在閱讀這篇推送的你還在迷茫或者對即將到來的申請季沒有信心,那就想辦法努力吧,去提高GPA或準備標化考試,去參加科研或是實習,用努力來消解焦慮。過度內卷不可取,但dream school的offer也不會無端掉落。
2
我對醫(yī)學的興趣
我從小就對醫(yī)學很感興趣,本科也學習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所以幾乎沒有猶豫就確定我想申請公共衛(wèi)生相關專業(yè)。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下的分支很多,主流方向大概有流行病、醫(yī)學/生物統(tǒng)計、營養(yǎng)學、環(huán)境衛(wèi)生、毒理學等,我對疾病及人群研究比較感興趣,流行病學和醫(yī)學統(tǒng)計目前的就業(yè)也更好一些,所以主要申請這兩個方向。因為醫(yī)學統(tǒng)計大多傾向于招收本科是數(shù)學或統(tǒng)計的學生,所以我大部分申請的是流行病學。
3
語言考試的備考建議
強烈建議大家決定要出國留學后,盡快考出標化成績!我因為之前一直在糾結保研還是出國,下定決心出國已經是大四下學期剛開學的時候了,雅思是學期內一邊上課一邊利用晚上時間倉促準備了一個月,GRE是暑期實習利用夜班假和晚上下班后的時間準備了兩個月,成績都不是很好,算是剛剛好達標。標化考試在我們專業(yè)的申請中占比不是特別大,并不會因為雅思8或者GRE 330學校就決定錄取你,但是這是申請的必要條件,準備這兩項考試并不輕松,一定要規(guī)劃好準備的時間。相比之下,GPA和科研我認為是更重要的,很多科研工作又只能在高年級完成,所以我建議大家盡早考出標化成績,特別是GRE有效期五年,完全可以早點考,后面的時間專心沖GPA和科研,這樣的規(guī)劃會更合理一些。
4
關于文書的準備
研究生申請需要專業(yè)性比較強的PS或SOP,我還是蠻建議自己多參與文書寫作的,通過brainstorm多去挖掘自己對專業(yè)方向的passion,也要多寫一些自己關于本專業(yè)及科研的想法,把這些科研經歷、科研思路和未來的科研方向或職業(yè)目標串成一條線來撰寫自己的文書。對于一些比較general的故事可以少寫,畢竟字數(shù)有限,一定要在有限的文書材料中盡可能展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和想法。
簡歷也不是單純羅列自己的經歷,科研經歷除了項目名稱,要寫出自己具體承擔的工作,告訴招生官你是真的有相應科研技能而不是只是一個打雜的~其他比較不相關的科研經歷或是學生活動經歷就少寫一些。像一些學生活動、志愿者活動,可以挑選和本專業(yè)相關的經歷來寫,比如申請公共衛(wèi)生方向,如果有聯(lián)合國WHO、UNICEF的一些活動或實習經歷就滿添彩的,不太相關的就少寫或者不寫,這樣的簡歷閱讀起來更有重點。
5
選擇推薦人的經驗分享
一般學校會要求兩類推薦人,academic或者professional,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大部分要求以academic為主,也就是我們的科研老板。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可以三封推薦信均來自于科研老板。加州系的學校像UCLA會要求有一封推薦信來自于實習的上級,那就額外再準備一封實習的推薦信即可。
在挑選推薦人的時候,我認為和自己的科研經歷相關度重要性大于推薦人本身的title,如果找一些學界大牛幫忙寫推薦信,但其實那位教授不是很了解你的情況,和你也沒有一起做過科研,在學校那里說服力就是比較低的。因為推薦信是需要描述一些和這位學生相處中的故事,從故事中體現(xiàn)這個學生的一些優(yōu)點、科研潛力等等。因此如果之前沒有什么交集,就很難體現(xiàn)出推薦信的作用。在相關度能保證的前提下,當然就可以選擇title更大,學術地位更高的教授來作為推薦人,比如在一個課題組里,主要匯報工作的是博士后或者小研究員,但和大老板也有一定交集,就可以問問大老板是否愿意幫忙寫推薦信。實習的推薦信也同理。
6
面試經驗的分享
我覺得在面試的準備中,最重要的是熟悉自己的簡歷,熟悉自己的PS,面試的教授會根據(jù)你的簡歷和你的相關經歷來進行提問。對于一些相關的專業(yè)名詞,也一定要提前熟悉。像我主要申請的是科研導向的master,簡歷中寫到的每段相關的科研經歷都問到了,并且會問的非常詳細。
在收到面試邀請郵件后,可以去問一下之前申請過相關program的學長學姐,面試中大概會問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申請的人不是特別多,我之前嘗試在網上找面經幾乎找不到,但是也沒太大關系,因為面試幾乎是圍繞申請者提交的簡歷和文書來進行提問的,都是很個性化的問題,只要充分熟悉自己的科研經歷,科研經歷都是自己做的,就不需要怕面試。
還有一些比較基本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想學這個專業(yè),為什么選擇這個program,可以適當準備一下。在面試前兩三天,也建議多聽多說英語,保持自己的英語語感。大家在面試前也可以做一個面試模擬,用相同的軟件,相同的設備調試一下自己的設備和網絡。
如果有面試官的郵件地址的話,可以在面試之后發(fā)一個感謝信,感謝他百忙之中抽空來面試什么的,如果自己覺得面試中有一些表現(xiàn)不夠好的地方,或者他表現(xiàn)出對你有顧慮的地方,也可以在這封郵件中補充解釋一下。
7
為了以后申博,我選擇了劍橋
我覺得offer的取舍主要還是看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今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什么。我申請的幾個學校綜排和專排都很靠前,都是很優(yōu)秀的學校,我主要糾結在Cambridge, Yale和JHU三個offer中。我之后可能并不想走純學術道路,雖然JHU是專排很強勢的學校但是綜排和回國之后的title可能不如另外兩所。我認為除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體驗名校氛圍和人脈資源的積累也很重要,所以在長時間的糾結后,我還是放棄了JHU。上官網比較了Cam和Yale兩個項目的課程安排后,我覺得Cam的課程設置包含了很多人群研究需要的硬核知識和技能,更符合我的需求,并且更適合今后進一步申請PhD,因此我最終選擇了Cambridge。
8
感謝世畢盟的申請幫助
雖然我加入世畢盟的時間比較晚,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真的非常感謝世畢盟對我的幫助,可以說符合了我最初挑選留學中介的期待。在我壓力很大的時候,培訓師老師聽我訴苦,安慰我,主動請我喝奶茶讓我很感動。申請季事務繁忙,我學校的事情又一直很多,培訓師在關鍵時間點提醒我要提交的材料,發(fā)相關的注意事項給我,讓我整個申請季忙而不亂。也十分感謝我的Mentor(哈佛大學在讀博士),給我提供了很多學術上的指導,我覺得碩博申請不同于本科申請,需要在申請材料中體現(xiàn)更強的專業(yè)性,特別是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相關專業(yè)申請中涉及到大量科研經驗和科研想法的敘述,普適性的文書可能就會顯得比較平庸。我的文書和簡歷體現(xiàn)了較多學術和科研特長可能是有比較好申請結果的一個因素,這點上我的Mentor對我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