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中國通史解說詞文字稿】07殷商興亡(上)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這是《詩經(jīng)》商頌中的一首詩,名為《玄鳥》。描寫的是商族人的始祖契xie4的傳奇出生。傳說上古黃河下游,夷人部落里,有一個叫簡狄的女子,在黃河邊吞食燕子蛋,剩下一個男孩,這就是契。契于是成為傳說中商族的始祖。他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賜姓子氏。這個黃河流域以商為族名的上古部落,從此登上人類歷史舞臺,并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創(chuàng)建了一個共傳17世31王,歷時五百多年的商朝,開創(chuàng)了一個讓世界震驚的青銅文明時代。
玄鳥生商
藺窯村,位于河南省偃師市的山化鄉(xiāng)。在藺窯村村北,聳立著一座高大的陵墓【商成湯墓】。三千多年前,以為仁德君王就被安葬在這里。這位君王,就是以成湯革命著稱的,商代開國之君,成湯。
由于年代久遠,以玄鳥為圖騰的東夷商人的起源已不可考?!拘B生商】只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美麗傳說。以始祖契為開端的商的先公時代,大致與夏朝同時。夏朝國勢曾如日中天,但自從孔甲當王便日趨衰微,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至人民怨恨、諸侯反叛。在夏的諸侯國中,商的勢力逐漸壯大。到十四世湯繼位商侯,正逢末代夏王桀暴虐無道天怒人怨之時,湯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開始作滅夏的準備。改朝換代談何容易,不僅要有杰出的首領,還要有得力的輔佐。輔佐及時出現(xiàn)了,一個是仲虺hui3,一個是伊尹。
空桑伊尹
這里是位于河南省開封市杞縣的空桑村,相傳空桑村就是伊尹的故里。由于年代久遠,伊尹的出生地已十分渺茫,其中一種說法是伊尹出生在杞縣的空桑村。相傳伊尹出生在奴隸家庭,其父親是奴隸主的家用奴隸廚師,母親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養(yǎng)蠶的奴隸。伊尹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他的志向,就是消滅暴虐無道的夏桀,救人民于水火。他先是聽說有莘國不錯,便來到了有莘國國君身邊,當了一名做飯的廚子。有莘國國君很快發(fā)現(xiàn)伊尹很有才華,就讓他擔任管理膳食的頭目。但是有莘國實在太小了,而且他與夏桀同姓。伊尹便趁著有莘國與商湯聯(lián)姻的機會,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做商湯的廚子。商湯很快發(fā)現(xiàn)伊尹是難得的人才,便破格任命他為右相。于是,伊尹和左相仲虺聯(lián)手輔佐商湯。在兩人的策動下,一些諸侯先后叛夏而歸商。
朱鳳瀚(北京大學教授)
這都是帶有古史傳說的一定的色彩,但是伊尹這個人確實是有的。盡管伊尹不是商人賜姓的貴族,但是對于商王朝興起的時候有功的這些舊臣,商人還是給他們祭祀,甚至給他們很隆重的待遇。說明伊尹在商人的這個精神生活中和宗教觀中,伊尹是很神圣的。
革故鼎新
離叛者越來越多,但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死心塌地追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還有不少,尤其是東部地區(qū)的豕韋、顧、昆吾這三個下屬國,勢力不小,與商國臨近,于是商湯決定剪除夏桀的這三個羽翼。商湯就在準備東征豕韋時,夏桀得知他一直在擴大自己的實力,便找了個借口召商湯入朝,卻下令將商湯囚禁在夏臺的重泉,即地下水牢里。仲虺和伊尹得知君主被囚禁,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是個貪殘好色之徒,看見這么多好東西,加上考慮不想引起商族人的不滿,便只好將商湯釋放。商湯死里逃生,更加堅定他滅夏的決心。商湯趁夏桀率師東征的機會,相繼滅掉豕韋、顧、昆吾三國。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湯認為時機已到,舉兵伐夏,各諸侯紛紛投奔商湯,加入伐夏大軍。大軍長驅(qū)直入,在今河南封丘東的鳴條之野,與夏軍相遇,兩軍在此展開了一場決定歷史命運走向的大決戰(zhàn)。決戰(zhàn)開始之前,湯為鼓舞士氣,宣讀了一篇伐夏檄文,歷數(shù)夏桀的罪惡,宣稱是上天要他來消滅桀。這既是商湯在鳴條會戰(zhàn)前的動員令《湯誓》。經(jīng)過戰(zhàn)前動員,伐夏大軍士氣大振,奮勇殺敵,夏軍潰敗,桀被活捉。商湯攻占了夏朝的王都斟尋,湯安撫夏朝臣民后,就地舉行祭天儀式。他告訴大家,桀罪惡滔天,夏朝氣數(shù)已盡,并正式宣告夏朝的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就此結(jié)束。
朱鳳瀚(北京大學教授)
湯滅了夏以后,商人的這個國家的發(fā)展確實有一個飛躍,標志就是他有很大的城址的就是都城的設立。從國家來講,他的國家結(jié)構(gòu)國家形態(tài)都有所發(fā)展。因為一個中心的城市,一個政治的文化的祭祀的一個中心,對當時來講的一個國家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說是,滅了夏以后,商文化,還有商人的國家形態(tài)都有一個飛躍,他融合了夏文華的一部分,發(fā)展了自己。因此我們后來看到最明顯的就是鄭州商城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青銅器的青銅文化的發(fā)展,肯定也是在滅夏之后,得到一個飛躍,所以成為商前期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由于商湯聲稱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因此,他的聲威迅速播達四方。各地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部落酋長,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前去朝賀,表示臣服于湯。就連遠居西方地區(qū)的氐人和羌人部落也前來朝見。這就是《詩經(jīng)·商頌》中唱頌的“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數(shù)月之間,竟有三千諸侯,大會于商都亳(今河南偃師)。
經(jīng)過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商湯最后消滅了夏朝,統(tǒng)一了自夏朝末年開始紛亂不已的中原地區(qū),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朝,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
商湯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實行一系列改朝換代的措施,這些措施被司馬遷記錄下來,那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會以晝。所謂改正朔,就是改變夏王朝每年開始的第一天。夏稱一年為一歲,以夏歷正月為歲首,以每年正月初一為一歲的開始;湯改稱一年為一祀,以夏歷十二月為歲首,每年十二月初一為一祀的開始。所謂易服色,即把衣服顏色由夏朝的尚黑改為尚白。朝會以晝,即朝見由原來的夜間改為白天進行。
商湯將商王朝內(nèi)外大事治理大致就緒之后,就命人將夏禹時在涂山大會諸侯后鑄造的九個銅鼎,即夏王朝的鎮(zhèn)國之寶,搬到了商王都。這九個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銅鼎易主,即以為這夏王朝徹底滅亡,商王朝開始登上中國歷史大舞臺。商王朝革故鼎新的歷史,翻開了第一頁。
朱鳳瀚(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古代好像認為這個鼎是一個很牢固的禮器,而且賦予它一個政權(quán)的象征意義,因為鼎它主要是禮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作為祭祀時候用的禮器。但是鼎尤其被神圣化了,作為古代政權(quán)的象征。
王震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它不是代表一個簡單的王邦一個小的邦國的一個倒臺,它是統(tǒng)治天下的共主這個政權(quán),就是我們說的大的國家結(jié)構(gòu)里的多元一體的這個國家的政權(quán)的轉(zhuǎn)移。
鼎,是我國青銅文明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明的載體。【河南省博物院蓮鶴方壺】【河南省博物院蟠虺紋曲耳銅鼎】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國就有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到商王朝時期,已經(jīng)達到頂峰,由此開啟了中國青銅時代。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也是旌功記績的禮器,是國家和權(quán)力的象征。立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國滅則鼎遷。鼎遷于商的第三年,商湯無疾而終。臣民非常悲傷,將這位開國之君隆重埋葬。
這里是位于河南省嵩縣的伊尹祠。古老的祠堂里供奉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賢相伊尹。商湯去世數(shù)十年后,已逾百歲的伊尹離世。伊尹輔政期間,共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商王,為商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太甲即位后,不理朝政,耽于享樂,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后太甲悔過自責,伊尹親自迎回太甲,讓他重登王位。太甲重新做王后痛改前非,以德治民,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四方諸侯年年前來朝貢。伊尹放太甲,也作為千古佳話記錄在史籍中。如今,伊尹已故去三千多年,但他的名字世代相傳。相傳由于伊尹精通烹飪之術,創(chuàng)立五味調(diào)和說和火候論,伊尹也被后人尊為廚圣、烹調(diào)之圣。伊尹也由此成為中國美食烹飪業(yè)的祖師爺。
王震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伊尹在成湯推翻夏王朝的時候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成湯取代夏王朝以后,輔佐成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成湯之后,對商王朝的王位繼承以及鞏固上以及貫穿成湯的制度和法治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伊尹很受商人的愛戴。